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型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集备记录人 审核人 总第 课时
学 习 内 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识读《战国义铜壶》《战国形势图》,学会论从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动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情感态度价值: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的学习,培养爱国情操和国家认同感。 重点:商鞅变法 难点:商鞅变法 教学过程 知识复习: 1、( )和( )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深耕细作。 2、春秋著名霸主:( )( )( )( ) 二、新授知识 自主学习 (一)战国七雄 1、形成:战国初年,( )国被( 、 、 )三家大夫瓜分,( )国由大夫( )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期中齐、楚、燕、韩、赵、魏、秦的势力较强,史称(“ ”)。 战役:七国连年战争,进行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之战等。 影响:地处西部的( )国,逐渐成为实力强大的诸侯国。 商鞅变法: 背景:【战国形势】 经济原因(根本原因):( )制工具和( )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 政治原因:新兴( )阶级势力增强,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学 习 内 容
军事原因:各诸侯国以求( ),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时间:公元前( )年,秦孝公任用( )主持变法。 变法的内容: 政治方面: 1、 2、 3、 4、 经济方面: 1、 2、 3、 军事方面:1、 意义:使秦国实力大增,为以后秦国( )全国奠定了基础。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修建:公元前( )年,蜀郡蜀守( ),在成都附近岷江上修建。 构成:都江堰由-------------和------------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分为------- 、------------、-----------------三个主体工程。 3、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4、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 )。
四、达标训练(注意审题)) 1、判断一次改革是否成功的依据主要是: ( ) A.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B.是否促进历史进步 C.最高统治者是否支持 D.是否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 2、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C.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3、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提高军队战斗力起了直接作用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 B. 奖励耕战 C. 建立县制 D. 任人唯贤 4、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明: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5.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6、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耕的出现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制农具极大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农业生产的大变革和中国的社会转型,我国牛耕、铁制农具的使用开始于 (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夏商时期 教学感悟:
学习感悟:
课外知识知识链接: 查阅纸上谈兵 商鞅的故事
学 习 内 容
【合作探究】(四人小组互帮互助,解决疑难问题) 提出组内自主学习过程中共同的疑问。 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商鞅变法时代的秦国:假如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农民、旧贵族、秦孝公,你对变法的内容是支持还是反对?理由是什么?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出自《战国策》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梳理知识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
第4页
) (
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