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1)劝学
一、课内基础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生非异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蚓无爪牙之利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甚矣,汝之不惠
D.马之千里者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022·浙江)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2022·新高考Ⅰ)《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3)(2020·全国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
(4)(2020·天津)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文本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贾人;颜涿聚,盗也;颛孙师,驵①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夫学,譬之犹砺也。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节选自尸子《劝学》,有删改)
文本三: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②。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节选自颜之推《勉学》,有删改)
注 ①驵(zǎnɡ):马贩子。②去泰去甚:这里指去掉过于严重的毛病。泰、甚,过分。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B.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C.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D.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君,古时常作为天子、国君的别称,也用作对尊长的敬称,此处指前者。
B.贾人,指商人,也指古时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文中“贾人”指后者。
C.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合用则常用来代指国家。
D.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的统称,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尸子在《劝学》中列举了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
B.从颜之推提到的“未知养亲者”等情形可知,学习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C.《荀子·劝学》和尸子《劝学》都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D.尸子和颜之推都写到了学习者在学习后所产生的变化,并以此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三段文字都论述了学习的作用,请分别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第10课 (1)劝学
1.D [A项“知”同“智”,见识。B项“有”同“又”,再/“暴”同“曝”,晒。C项“生”同“性”,天性。]
2.D [绝:横渡。]
3.D [A项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B项古义,托身,藏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C项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D项古今义均为自然界的风和雨。]
4.A [A项“高”“善”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分别为“高处”“善行”之意。B项“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水”,名词作动词,游泳。C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D项“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伏”,倒伏,无活用。]
5.D [D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主谓倒装句。]
6.(1)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2)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3)以为轮 使之然也 (4)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7.C [“学之所知”是主谓结构,“所知”是所字结构,应在“知”后断开,排除A、D两项;“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均为主谓结构,应分别在“忠”“仁”前面断开,排除B项。故选C。]
8.B [“文中‘贾人’指后者”错,文中“贾人”指商人。]
9.A [“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错,尸子在《劝学》中列举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10.(1)每个人就像蚕茧一样,舍置而不修治,则智慧、行为会变得无知、败坏。
(2)所以被武将、平俗的小吏们共同讥笑诋毁,确实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11.①荀子认为学习能让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②尸子认为学习能使人成为当世名士,天下的诸侯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③颜之推认为学习能使人心胸开阔、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
参考译文
文本二:
勤学而不厌倦,是用以治理自身的;教诲而不厌倦,是用以治理他人的。如果蚕茧已成,弃置而不加治理,就会变质腐蚀而抛弃;如果使女工缫丝治理,用它制成漂亮的织锦,那么天子上朝时也会穿着它。每个人就像蚕茧一样,舍置而不修治,则智慧、行为会变得无知、败坏。让贤达的人教诲他,他就会成为当世名士,那么天下的诸侯中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因此,子路是鲁东卞的粗野之人,子贡是卫地商人,颜涿聚是个强盗,颛孙师是个马贩子。经过孔子教导之后,(他们)都成为名士。把学习做个比喻,那就像磨砺的道理一样。即使是昆吾的金属、铢父的锡,让吴、越的良工用它铸造成剑而不加磨砺,用它刺击也不能深入,用它侧击也不能砍断。如果用粗磨刀石开磨,再用细磨刀石精磨,那么用它刺击前面如无物一般,下面也如无物一般,锋利无比。由此看来,磨砺与不磨砺,相差太远了。现在的人们都知道磨砺他们的剑,却不知磨砺他们自身。学习,就是对自身的磨砺。
文本三:
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罢了。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让他看到古人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于是)谨慎戒惧,行动起来照着去办;不懂得侍奉君主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尽守职责不越权,见到危难接受任命,不忘对君主忠谏,来有利于国家,(于是)凄恻自省,想要效法他们……这样数下去,所有行业无不如此。即使不能做到纯正,至少可以去掉过于严重的毛病。学习所得,施行起来没有不见成效的。世人读书的,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所以)他们的忠孝没有人听说,仁义不足道;(如果)让他判断一件诉讼,一定弄不清事理;(如果)治理千户小县,一定管不好他的百姓;(如果)问他造屋的事情,一定不知道楣是横的还是竖的;(如果)问他耕田的事情,一定不知道稷黍哪个早而哪个晚;吟诗谈笑,诵读辞赋,这样的事情已经很悠闲,只能增加一些迂腐荒诞的才能,处理军国大事,一点用处没有。所以被武将、平俗的小吏们共同讥笑诋毁,确实是由于这个原因吧!这是学习的人要求长进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