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2)登泰山记
一、课内基础练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道少半,越中岭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观道中石刻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就是所说的东岳,五岳之一,在山东省泰安市。其余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B.阴,山南水北为阴;阳,与“阴”相反。阴阳,古代也指有关日、月等天体运转规律的学问。
C.乾隆,清高宗的年号。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乾隆皇帝的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为“祖”。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就是此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写从山巅向下俯视,众山如掷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写夜色已退,晨曦初现,太阳的形体未现,光芒已可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难字专练 写对写好
8.翻译下列句子。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苏轼游赤壁抒发了人生感悟,姚鼐登泰山赞美了大好河山。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句子。
示例:登高望远,杜甫写下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传达出作者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叹。
(1)夜游赤壁,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冒雪登山,姚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乙
次日登大小清凉台。台下峰如笔,如矢,如笋,如竹林,如刀戟,如船上桅,又如天帝戏将武库兵仗布散地上。食顷,有白练绕树,僧喜告曰:“此云铺海也。”初濛濛然,镕银散绵,良久浑成一片。青山群露角尖,类大盘凝脂中有笋脯矗现状。俄而离散,则万峰簇簇,仍还原形。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薄暮往西海门观落日。草高于人,路又绝矣。唤数十夫芟夷之而后行。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余不能冠,被风掀落;不能袜,被水沃透;不敢杖,动陷软沙;不敢仰,虑石崩压。左顾右睨,前探后瞩,恨不能化千亿身,逐峰皆到。当海马[注]负时,捷若猱猿,冲突急走,千万山亦学人奔,状如潮涌。俯视深阬、怪峰,在脚底相待。倘一失足,不堪置想。然事已至此,惴慄无益。若禁缓之,自觉无勇。不得已,托孤寄命,凭渠所往,觉此身便已羽化。《淮南子》有“胆为云”之说,信然。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有删改)
注 海马,前文僧人曾建议:“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10.对下列文言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臾成五采”的“采”和“君子生非异也”的“生”都属于通假现象。
B.“多平方,少圜”的“平方”和“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学者”都是古今异义词。
C.“急”为多义实词,“冲突急走”和“风急天高猿啸哀”的“急”词义有差别。
D.“余不能冠”的“冠”和“栗深林兮惊层巅”的“惊”都是使动用法。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B.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C.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D.东峰屏列/西峰插地怒起/中间鹘突数十峰/类天台琼台/红日将坠一峰/以首承之/似吞似捧/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月尽也,指每月最后一天。古人以月相确定日期,每月初一为“朔”,每月十五为“既望”。
B.岱,“五岳”之首泰山的别称,故泰山亦称“岱宗”“岱岳”等,杜甫有诗云“岱宗夫如何”。
C.食顷,意思是吃一顿饭的工夫,多形容时间很短,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须臾”义同。
D.羽化,传说成仙之人有飞升能力,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即如《赤壁赋》中的“羽化而登仙”所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坐松顶,苦日炙,忽有片云起为荫遮,方知云有高下,迥非一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姚鼐和袁枚登山所见景物有哪些相似的特点?请用三个形容词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 (2)登泰山记
1.B [A项“采”同“彩”。C项“圜”同“圆”。D项“缪”同“缭”。]
2.B [B项为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
3.B [①介词,等到;②连词,和。③动词,弥漫;④形容词,模糊。]
4.A [B项古义:到达。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C项古义:脚下。今义:对朋友的尊称(多用于书信)。D项古义:平的和方形的。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
5.D [A、B、C三项均为判断句。]
6.B [对“阴”“阳”的判断反了,应是“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7.(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山也 (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3)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8.(1)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得分点:以、乘、历、至于)
(2)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走了一小半路,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得分点:循、道、少半、复)
(3)登上山顶以后,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得分点:既、负、烛、居)
9.(示例)(1)写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名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人生苦短的感叹。
(2)描绘出“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无惧风雪、迎难而上的精神。
10.D [“冠”为名词作动词。]
11.C [“插地”修饰“怒起”,共同作“西峰”的谓语,所以应在“起”后断开,排除A、B两项; “红日”的谓语为“坠”,所以应在“坠”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C。]
12.A [“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
13.(1)回首观望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好像鞠躬的样子。
(2)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分别,完全不是一类的。
14.奇异、险峻、壮观。
参考译文
乙
第二天攀登大小清凉台。台下的峰峦像笔,像箭,像笋,像竹林,像刀枪剑戟,像船上的桅杆,又像天帝开玩笑地把武器库中的兵器仪仗散落地上。大概一顿饭的工夫,有像一匹白绢的云飘过来缠绕着树木,和尚高兴地告诉我说:“这是云铺海。”开始时朦朦胧胧,像熔化的白银、散开的丝棉团,过了许久,浑然凝成一片。青山全都露出一点角尖,像一大盘白脂油中有很多笋尖竖立着的样子。一会儿云气散去,见万座山峰聚集耸立,又都恢复了原貌。我坐在松顶,苦于太阳晒得厉害,忽然起了一片云彩为我遮蔽,才知道云彩也有高下的分别,完全不是一类的。傍晚时分到西海门去看落日。山上草比人高,路又断了。叫来几十个工役把杂草割掉,然后再前进。东边山峰像屏风一样排列,西边山峰拔地而起,中间模模糊糊有几十座山峰,好像天台山的琼岛。红日快要落山,有一座山峰像用头顶着太阳,好像要吞下去,又像是捧着。我不能戴帽子,怕风将它掀掉;不能穿袜子,怕被水汽打湿;不敢拄拐杖,因为动不动就陷进软沙里;不敢抬头,怕山石崩塌压下。左顾右盼,前后探视,恨不得化成千万个身体,每一座山峰都走到。当“海马”背着我时,敏捷得像猿猴,向前直冲,千万山峰也学着人在奔跑,样子像潮水奔涌。低头看深谷、怪峰,在脚底下等待着。如果一失足,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心惊胆战也无济于事。如果叫“海马”走慢一点,自己觉得也太胆小了。没有办法,只好把性命交付给他了,任凭他走到哪里,觉得身体已经飘飘成仙了。《淮南子》有“胆气就是云”的说法,确实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