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1 观沧海(教学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4.1 观沧海(教学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13:47:06

内容文字预览

(共47张PPT)
他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乱的时代;
他是卓越的军事家 ,同时又是杰出的诗人;
他三分天下有其一;
他被人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他是谁?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代表作《蒿里行》《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文学史上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
他的诗歌散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
背景介绍:
《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在平定乌桓,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后,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目睹祖国的大好河山后,更激起诗人要一统天下的强烈愿望,故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
诗歌按时代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按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主要是汉魏)的诗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诗歌创作的作品。它由民歌发展而来,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乐府的形式写新题,称新乐府,仍属古体诗的范围。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今体诗”“格律诗”。句数、字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分律诗和绝句两类。
了解诗歌
3.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的规格和要求。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4.绝句。
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分五绝和七绝,四句一首,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5.楚辞。
诗歌的一种体式,因产生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
特点:融汇大量神话故事,富于幻想和浪漫气息;除抒情外,大多用铺陈的手法;句式比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诗。
  又称“现代诗”,指中国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旧体诗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较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语的白话,便于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
  新诗要求做到精练、押韵,大体整齐。
7.歌行体。
  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歌”是总名,铺张本事而歌称“行”, 与“吟”“曲”“引”“叹”“篇”“调”等均称“乐府歌行体”,其间无严格区别。
  特点:①有固定的词调,而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多口语化,通俗生动;②音韵节奏上押韵比较自由,不讲平仄、对仗;③表现手法:除比兴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常用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塑造形象。
【建安文学】东汉末年一大批文学家在铜雀台,用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内容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思想情操。
相关知识
建安文学的十大代表诗人: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作“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它是继《诗经》《楚辞》后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
乐府诗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背景链接
诗歌朗读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观沧海
[东汉]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盛。
jié
ɡuān
dàn
sǒnɡ
zhì
四言古诗,不讲求押韵。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xiāo

xínɡ
zāi
诗词诵读
课文注释:
临:到达,登上。
沧海:大海。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观:看。
萧瑟:秋风吹动树木的声音。
洪:大。 行:运行。 若:好像。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至,达到极点。
“观”字统领全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诗句解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有什么作用?
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
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
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诗句解析
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写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写山岛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诗句解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句解析
之: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译为“的”
若:好像
星汉:银河
其:代词,指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句解析
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主要描写了太阳、月亮、星辰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这些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借助想像来变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观景象,是一种极其开阔博大的意境。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这两句是诗的附文,为合乐而加,它是曹操乐府诗集《步出厦门行》中每一章的最后一句,跟诗的内容没有关系。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可以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
诗句解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淼的样子;“何”,何其,今言“多么”,是叹美之词。“澹澹”而加叹美,那沧海的辽阔苍茫气象便可想而知了。 在 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 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赏析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值得指出的是:客观自然景物反映到诗人头脑中,必然经过诗人主观的过滤--理解、融会、取舍、强调,然后形成艺术的产品。这种产品,既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凝结,这就叫做意境。。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分层理解
观 沧 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交代观海的地点
(3--8):描写海水与山岛。
(9-12):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13-14):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诗歌品析
叙事
内容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诗句
情感
观海地点和目的
水何澹澹
总写大海景象
总写山岛景象
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特写山岛之景
突出欣欣向荣景象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特写海面之景
突出惊涛拍岸景象
百草丰茂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开阔胸襟,一统中国的抱负
想象之景
突出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景象
兴味盎然,胜券在握
动荡变化的时局需要一个主宰沉浮的伟人
勃勃生机
乐观情怀
席卷宇内,荡平诸侯。惊天动地
虚写
实写
写景
1.全诗围绕哪个字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观沧海


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洪波
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宏伟志向

秋风萧瑟
2.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句子是虚写?
实写
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
4.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日月、星汉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波澜壮阔
欣欣向荣
洪波巨澜
博大宽阔
水、山岛
5.哪些诗句最能体现诗人的抱负?诗歌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以大海自比,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6.“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四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这四句展现了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荡平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象,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言事点题 地点、俯视
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
实 写
(看)第一眼观海全景,大处落笔
气势苍茫浑然,辽阔威严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听)转入动态,波澜壮阔
显示大海惊人力量,宏伟气象


(想)诗的高潮,奇特的想象、夸张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借以抒发内心豪迈的情怀与胸襟
乐府诗合乐时的附文
曹操
观沧海
虚 写
言志
写作手法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本诗完全把情包含在景中,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诗人通过描写大海的辽阔与壮美来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诗歌句句写景,句句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且把高潮放在诗的末尾,通过虚写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即对大海的感悟,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气势宏伟,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
写作特色
2.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诗人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勾画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和波澜壮阔的气势。
小结:
这首乐府诗通过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
总领全诗
观沧海
实写( 壮丽景象)
虚写(博大胸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建功立业
统一北方
板书设计
1、《观沧海》一诗选自 ,作者 ,字 , 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 、 合称为“三曹”。
《乐府诗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曹丕
曹植
随堂练习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
体 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写景诗(抒情诗)。
乐府
四言
感怀
3.熟读古诗,默写下列诗句。
(1)水何澹澹, □□□□。
(2) □□□□ ,洪波涌起。
(3) □□□□ ,若出其里。
山岛竦峙。
星汉灿烂,
秋风萧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观沧海》极力描写大海的壮阔及由此而想象的景象的诗句是:
4.根据课文填空。
(2)《观沧海》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
C.最后一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C
6.你观到了什么样的海?你观到了什么样的曹操?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观沧海,那是一片 ——————— 的海;
观曹操,那是一个 ——————— 的人。
观沧海,那是一片波澜壮阔的海;观曹操,那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
观沧海,那是一个汹涌澎湃的海;观曹操,那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
观沧海,那是一个潮起潮落的海;观曹操,那是一个胸襟宽广的人。
观沧海,那是一个吞吐日月的海;观曹操,那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
沧海即曹操,曹操即沧海,曹操观沧海就是观他自己。
观沧海
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龟虽寿龟虽寿
曹操曹操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翻译诗句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 遗 一,念 之 断人肠。
蒿 里 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