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了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材分析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课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英法两国在美俄两国的帮助下阴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国主要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及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在此期间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历史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都有所提高,基于第一课鸦片战争的学习,他们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所以,要在学生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史料、地图,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使之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影响等。通过史料、历史地图、视频等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素养目标: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通过史料和学习,明白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素养目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通过揭露西方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吾辈自强。(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主要内容;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和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侵略史实。教学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为何说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加深?)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历史地图 视频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拒绝修约,战祸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千年变局,旧梦方醒——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及战后之思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禁毒海报近年来,我国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幸福,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许多缉毒英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但历史上清政府曾以条约的方式公开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出示《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部分条款)问:这个条约的签订与那次战祸有关?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看图,进行思考 通过当今我国大力开展的禁毒工作和历史上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强烈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以次导入新课。
一、拒绝修约,战祸又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和过程 1、出示史料和表格,说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欲望,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明白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3、出示地图,结合教材,出示英法进军路线和清王朝被迫签订《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4、播放视频《火烧圆明园》 1.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2.掌握相关史实3.结合教材和历史地图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4.观看视频 结合地图、表格与文字史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英法联军的罪行,勿忘国耻。
二、泱泱大国,山河破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1、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北京条约》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分析《北京条约》的危害3.出示地图和文字史料,展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之多,它不仅享有英法所得的各项权利,还侵占了我国14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受益者4、出示两次鸦片战争对比的表格,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表格,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5、结合上面的表格和教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灾难,它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 方侵略势力由东南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带问题阅读教材,提炼信息解读史料与地图 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地图和史料,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通过表格对比提升学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千年变局,旧梦方醒——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原因及战后之思 1.出示史料,结合教材,指导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的原因多方面,最根本的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抵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让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2.出示史料,两次鸦片战争的战败,使部分有识之士开始从天朝旧梦中觉醒,意识到这是千年之变局,开始正式西方、学习西方。 阅读教材、分析史料,进行归纳依据所学,结合史料,进行思考 通过史料解读和分析,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唯物史观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却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要勿忘国殇,吾辈自强。
作业设计 [谈古论今]请学生查阅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一议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清晰。) 按照要求,撰写历史小论文 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历史思辨能力
教学反思
本课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线,以民族兴亡为引,通过“拒绝修约,战祸又起”“泱泱大国,山河破碎”“千年变局,旧梦方醒”三部分进行教学。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借助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引用史料、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感性、直观认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历史情境;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史料,力求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