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23:1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本八年级上四单元 14 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面向全体学生,关注 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教 材的局限性,大胆整合内容,挖掘生活中的历史素材,从感性出发,使 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思 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背景分析
(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分析 ①纵向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彻底改变了中国革 命的面貌,对于中国革命的进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②横向分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 100 周年,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时期, 在新时代以及疫情的背景下,回望我党来时的路,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 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学生情况分析 1. 知识基础:经过本单元前两课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学习,学生对 于二十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实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通过近期热播的影 视以及新闻时事,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过程以及陈独秀、李大钊 等关键人物有一定兴趣和初步的了解,但是较为碎片化和浅显,对于我
1
党的诞生过程相关史实和意义缺乏科学、系统的掌握和全面、深入探讨, 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处理影视资源和历史史实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系 统理解,把握历史的科学性。 2. 能力基础:初二的学生思维较为活跃,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还不 成熟,因此,需要教师将概念和抽象化的知识深入浅出、做形象化处理。 3. 班级实际:本课拟授课班级为南充某重点中学八年级 1 班,本班学生 思维活跃,课堂参与度高。教师要利用此优势,多多启发学生思考,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 课程标准: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2. 依据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五位一体”的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 表述为: 通过图片、材料、历史人物以及历史细节的挖掘,使学生认识 到中国面临的残酷社会现实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于当时的中国来 说是一道曙光 ,理解到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只有共产党才 能救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采用 图文资料创设情境 ,运用合作探究、讨论等方式 ,培养学生实事求 是、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慢慢渗透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通过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及联系当下疫情,让学生慢慢感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彻底地改变了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和落后 ,这是 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 ,体会共产党人的精
2
神力量,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确立依据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 诞生的背景 从课标来看,学生需要 “ 了解李大钊传播马 克思主义的史实”;从 学情来看,有相关概念 需要解释,例如“马克 思主义是什么,为什么 马克思主义能救中 国”,而学生的知识理 论储备不足。 采用图片、典型 材料、人物故事 创设情境,深入 剖析,结和教师 的讲授,在具体 情境中突破。
教学难点 中国共产党 诞生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 义,需要学生在整个近 现代史的学习过程中, 以及现实社会生活中 逐渐的体会,不是仅此 一课就能有深刻的领 悟。 结合历史人物故 事、时事热点, 在细节处和对比 中逐渐领悟。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多媒体 (二)教学方法
3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中国共产党诞生 混沌之夜——路在何方 曙光之现——马克思主义道路 启航之舟——顶天立地“一二大” 理想之国——百年之路,由简到巨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展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 必巨!——《庄子·内篇·人间世》” 以及毛泽东、习近平图片,解释句 意。并引出本课:毛泽东、习近平 都用这句话形容我党的发展,那么 今年正值建党一百周年,这节课, 就让我们站在如今的盛世之下,一 起去回望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最 初的“简”走到如今的“巨”。 让学初步了 解本课所要 学习的主要 内容。
1.漫漫救国路 自鸦片战争之后,社会的各个阶级 都曾肩负起救国的使命,试图在那 回 顾 中 国 人 民 探索救国 1. 回 顾 近代中国人 民探索救国
4
第一章 混沌 之夜 个混沌迷茫的时代找出一条救国 救民之路,从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 运动到学习西方技术的洋务运动, 再到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倒塌,终 于迎来所谓“民主和自由”,新文 化运动拾起接力棒,以笔为利器, 与封建旧思想旧文化继续交锋,中 国得救了吗? 3.残酷社会现实 展示民国初期军阀混战割据的相 关图片,讲授这一时期社会大背景 为:军阀混战,国家四分五裂。引 出结论:革命尚未成功,中国仍处 于混沌之中,救国之路在何方 之路的相 关史实。 观 察 军阀割据 混战相关 图片,认识 中 国 的 社 会现实:军 阀割据,民 不聊生。思 考 中 国 的 出路到底 在哪里 之路的史实, 一是作为复 习巩固,二是 为后边残酷 的社会现实 做铺垫,形成 对比。 2. 展 示 民国初期全 国军阀混割 据战图,构建 时空,拉近学 生与历史的 距离,引发共 情,从而自然 引出第二章 内容 — — 曙 光:马克思主 义。
5
第二章 曙光 之现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马克 思主义能救中国? 采用图片和文字呈现俄国十 月革命成功史实 ,以创设问题情 境,设问十月革命给当时的中国带 来了什么? 以此问引出马克思主 义。 展示有关马克思主义释义的 材料并对其进行深度剖析。依次剖 析无产阶级和人类——人——无 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的内涵,最后得 出结论:人是你,也是我,人指的 就是我们,我们的根本利益获得彻 底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信仰其实就 是对美好生活的信仰。由此解释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马克思 主义能救中国:马克思主义是能让 我们每个人真正过上美好生活的 主义,一百多年前受压迫受剥削的 我们必须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才 能获得救赎。进而利用图文讲授马 克思主义道路:建党—暴力推翻资 了 解 十月革命 史实,思考 十月革命 对 中 国 的 影响,理解 什么是马 克思主义, 为什么马 克思主义 能救中国。 结 合 教材梳理 李大钊传 播马克思 主义的史 实,陈望道 翻译《共产 党宣言》的 史实。马克 思主义的 传播为建 党做了思 1. 创 设 问题情境,引 出马克思主 义,利用材料 对马克思主 义进行深度 剖析,大道至 简,深入浅出 地将马克思 主义拉下“神 坛”,用最朴 实的摧毁和 人物使学生 记住并理解 什么是马克 思主义 。其 次,对马克思 主义道路进 行简单讲授, 为面建党的 必然结果作 铺垫。 2. 依 据
6
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 现共产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回归教材,自主归纳。李大钊 以及早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在中 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设立 马克思主义专号、马克思主义学说 研究会”,及相关代表文章《我的 马克思主义观》。 介绍陈望道就着墨水吃粽子 翻译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史实。 感悟早期共产党人用真理的星星 之火点亮黑暗沉沉的东方古国。 2.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紧密结 合 展示当时出版的有关工人生 活的刊物,早期共产党人创办的劳 动补习学校、工人识字班,帮助工 人组建工会的相关图片,讲授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史 实。 想上准备。 结 合 教材归纳 马克思主 义 同 中 国 工人的结 合史实。 课标要求,回 归教材,发挥 学生主观能 动性,自主归 纳马克思主 义传播,以及 马克思主义 同工人结合 的相关史实, 夯实学生基 础知识,理解 马克思主义 的传播是建 党的思想基 础,工人阶级 的崛起为建 党的阶级基 础。
7
第三章 启航 之舟 1. 共产党早期组织 利用图片文字资料,讲述南陈 北李相约建党。 利用教材地图展示共产党早 期组织在全国的分布。讲授中国共 产党诞生的组织基础。 2. 中国共产党诞生 深挖细节: 深挖一大代表的职业、年龄以 及之后的历史命运等信息,引导学 生分析历史人物。 回归教材:一大“顶天”,二 大“立地” 梳理一大召开史实以及一大 会议内容,对比一大和二大纲领, 思考探究: 为何二大是一大的延 续,为何二大对纲领进行调整?引 导学生学生分析当时中国国内具 体国情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军阀混战的社会现实,以此认 识到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要推翻北洋 军阀的反动统治。 了 解 中国共产 党诞生的 组织基础, 感悟共产 党人的初 心和使,了 解党建立 的组织基 础。 分 析 历史人物, 了解一大 和二大纲 领,通过分 析对比,认 识到共产 党人基于 现实国情, 调整纲领, 感悟共产 党人实事 求是的精 1. 利 用 图片文字创 设情境 ,利 用地图,构建 时空,增加学 生的时空观 念。使学生理 解共产党早 期组织是建 党的组织基 础。 2. 分 析 历史人物,讲 述历史故事, 从早期共产 党人的坚定 信仰中加深 学生的家国 情怀。 结 合 社 会现实,分析 对比一大和 二大纲领及
8
神。 调整,增强学 生的唯物史 观。
第四章 理想 之国 1. 百年之路,由“简”到“巨” 展示从一大到十九大,党员人 数变化,由建党时的五十八人到如 今的九千万。 回望来时路,由一艘小船到一 个盛世,细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 2. 疫情下的中国 联系当下社会现实,疫情下的 中国和疫情下的印度,感悟中国共 产党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始终将 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一切工作之 首。最后首尾呼应,从毛泽东到习,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着对美好 生活的信仰,带领着中国人民历经 百年风雨 ,铸造了一个理想的中 国。 回 顾 我党的走 过的百年 历程,感悟 共产党带 领 中 国 人 民风雨兼 程取得的 巨大成就。 放 眼 社会现实, 感悟共产 党的领导 智慧和共 产党人的 精神风貌。 中 国 共 产党诞生的 意义是本课 的一个难点, 为了使学生 更易理解,特 将时间线拉 长,回顾党百 年之路,伴随 着党的发展 成熟,中国逐 渐强盛,使学 生在历史变 迁中理解没 有共产党,就 没有如今中 国的盛世 。 联系当下疫 情,在对比中
9
领悟党的执 政智慧。最后 突出主题“理 想之国”,增 强学生的家 国情怀。
课堂 小结 中国共产党诞生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 背景:阶级基础:工人阶级 组织基础:早期组织 建党:一大:顶天,最高纲领 二大:立地,最低纲领 意义: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依据提纲 温故本课 采 用 提 纲式的小结 概括本课核 心知识点,清 晰易懂,帮助 学生系统地 架构历史基 础知识,方便 课后复习。
1 0
教学反思
设计亮点: 1. 以混沌之夜——曙光之现——起航之舟——理想之国为线索 贯穿全文,立意清晰明了。 2. 在重难点处采用了典型材料,并深挖历史人物信息,使课堂生 动充实高效。 3. 创设情境,依据学情突破学生认知难点,在过程中慢慢加强学 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困惑: 课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仅仅依靠中国共产 党成立之初的历史背景来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因此我将历史时间 线拉长,回顾百年之路由“简”到“巨”的过程,以及联系当下疫情防 控,使学生在历史变迁和当下他们生活的现实社会中慢慢感悟。实际效 果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落实检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