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的最后一课,人民解放战争是国共两党的最后决战,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迅速走向胜利的阶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以及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情:初二学生想象力丰富,有表现自己的热情,他们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具创造活力、思维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且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教法与学法指导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法:讲授法、引导探究法,情景再现、故事讲述法。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本课的主题魂构是信仰。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为切入点,围绕信仰这个主题立意进行设计,标题为:《信仰凝聚力量、热血坚守初心》,下设三个篇章:一、信仰.为人民谋幸福——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二、信仰.为国家谋发展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三、信仰.为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高度责任意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方向和思想政治观,从而成为一个思想道德良好有“家国情怀”有信仰的人。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环节一热点人物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2019年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这个热点人物引出本课主题:《信仰凝聚力量、热血坚守初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集中注意力,学习欲望被激起,主动参与课堂,认真思考。 用视频和热点人物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接下来的预习、学习创设情景、做出铺垫。
过渡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于是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能够幸福,为了国家能够和平发展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了坚决反击,用信仰凝聚力量,赢得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环节二逐步引导讲授新课第一篇章信仰.为人民谋幸福——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活动一:提问思考展示材料:1947年农村1947年农村土地占有情况的饼状图和一张反映农民生活情况的图片。提问:当时的土地制度合理吗?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引出土地政策的改变(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变成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
活动二:动手连线截取《中国土地法大纲》选段让学生查找关键词句等方式落实土地改革的内容并简要解释地主的含义展示富农、中农、贫农、雇农等阶级分划分依据,让学生动手连线,引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 学生根据提示能够找到关键词句并正确连线 通过查找关键字句、动手连线等方式,学生更能有效掌握土地改革内容和理解土地改革的总路线的含义,从而完成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标
活动三:论从史出 展示一组图片反应解放区各地土地改革热闹场面,提问:土地改革带来什么影响?用解放战争时期的军歌等材料提示学生思考影响 学生结合图片等材料,得出答案。 从材料中分析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论从史出的能力
过渡 为了让全国人民都像解放区的百姓那样分地土地获得幸福,为了国家能够永远实现和平、告别战争,共产党向国民党发起了战略进攻与决战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二篇章信仰.为国家谋发展——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活动一:材料解读用1946—1947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对比柱状图引出战略进攻与决战。展示图片: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此后,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引出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学生通过解读图片理解掌握了挺进大别山的基本史实并了解了共产党在新的力量对比下做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 通过对柱状图、图片等材料的解读,学生对史实的理解更清楚、容易、深刻
活动二:细节故事、情景再现用音频、图片等辅助资料重点讲解辽沈战役的概况,细讲辽沈战役的战术“关门打狗”及夺取锦州城的配水池战役。 学生对这一部分兴趣浓厚,安静、认真听故事 通过细节故事的方式再现战争残酷震撼的情境,学生更深切地认识到新中国的建立实属不易,体会到共产党战士们的舍生忘死和崇高的信仰,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
活动三:史料实证,突破难点展示淮海战役作战图、人民支前图、人民支前表格等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追问:为什么人民要倾其所有去支援前线?——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激发了他们的参战热情 学生根据材料和教师引导,积极认真思考 图片、表格、历史人物言论等多样史料的选取让学生能够直观清楚的理解土地改革和三大战役之间的关系,既回应了第一篇章土地改革的影响又突破了难点。
活动四:学生讲故事学生讲述平津战役(从时间、领导人、部队、战术、战况等方面讲解)展示图片材料:和平解放北平、傅作义接受改编,提问:为什么中共中央要和平解放北平?学生思考回答:和平解放能减少人民伤亡、保护北平城市和文物。 学生积极性较高,争相发言,故事简洁生动 通过学生讲故事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对三大战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动五:学生齐读,感知历史总结三大战役影响引出七届二中全会,图片展示会址河北西柏坡。讲述会议主要内容及“进京赶考”精神。展示图片:渡江战役,讲述南京解放等相关事实,学生齐读《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体会百万雄师过大江的雄壮场面。 学生齐读诗句,引起情感共鸣 齐读诗句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诗句描写的历史情境中去,更为深切地感知渡江战役的气势恢宏和振奋人心
活动六:小组讨论,总结原因展示材料: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提问: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取得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教师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后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原因:有坚定信仰的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人民的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争取领导等。 小组讨论积极热烈,并派代表发言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归纳原因的过程中也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领悟到崇高信仰的力量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三篇章 信仰.为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活动一:回顾历程、不忘初心建党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用信仰凝聚力量,用热血坚守初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播放音频展示图片,回顾大事记 学生认真观看 通过回顾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学生体会到党的崇高信仰,既回扣了主题又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活动二:总结延伸、回扣主题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是初心是力量,是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那么作为走进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们,你觉得应该有信仰吗?你的信仰是什么呢?总结: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个有信仰的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 学生认真思考,讨论后畅所欲言 引用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的发言来强调信仰对于民族、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使学生获得启迪,再次回扣主题。
板书设计
一、信仰.为人民谋幸福——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土地法大纲》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信仰.为国家谋发展——三大战役与南京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信仰.为民族谋复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教学反思
1.本课围绕信仰这一主题,以共产党用信仰凝聚力量在人民解放战争获得胜利为主线,意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方向和思想政治观,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和责任担当意识。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且史料运用丰富。2.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如情景再现、故事讲述法。通过讲有细节的故事再现历史情境,历史课堂更有温度也更有趣味。3. 由于时间限制,本课的内容较多,有些问题没有预设的深入,讲述过程中还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