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草 原
六年级上册
老舍 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
作者简介
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或其他方法读准字音,圈出
生字词;
2、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我会写
毯:“毛”部的竖弯钩要长一些,使“炎”稳坐其中。“炎”最后一笔是点。
“裳”的书写,上半部分“尚”的变化,下半部分“衣”字要写全写舒展。
“虹”字结合字理识记,注意左右部件相称。
蒙
mēng
méng
蒙骗
蒙蔽
měng
蒙古族
他习惯用花言巧语蒙(méng)蔽人,那个蒙(měng)古族小伙子被他蒙(mēng)骗了。
多音字
陈(陈列)
阵(阵雨)
忍(忍受)
念(怀念)
形近字
明朗—晴朗
疾驰—飞驰
境界—境地
拘束—拘谨
近义词
明朗——昏暗
愉快——悲伤
热闹——冷清
舒服——难受
洒脱——拘束
反义词
清鲜:清爽新鲜。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柔美:柔和而优美。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迂回:回旋、盘绕。
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词语解释
词语辨析
舒服 舒适
相同点:都有“身心轻松愉快”的意思 。
不同点:“舒服”侧重指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既可以用于人,又可以用于环境或事物。“舒适”指舒服安适,多用于令人轻松愉快的环境、气氛和事物。
1
2
3
5
4
第二部分(2-3):
第三部分(4):
第一部分(1):
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
写主人喜迎远客的场景。
写蒙古包内主客联欢的场景。
第四部分(5):
写主客话别的情景。
美
草原的风光是怎样的?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同学们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的珍珠
碧绿的大海上扬起了点点白帆
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课文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 写出草原的什么特点
小丘,羊群,平地。
碧绿,辽阔。
这一段写了草原哪方面的美?
风光美。
在写景中融入感受有什么好处?
置身于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中,作者自然会惊叹,并产生舒服之感,因此,在写景中融入感受,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你从 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蒙汉情深”。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洋溢着“蒙汉情深”。
草原风光图
喜迎宾客图
联欢话别图
主客相见图
盛情款待图
读了老舍先生的《草原》,我们仿佛也作了一次身临其境的草原之旅。草原的景色美,使人愉快惊叹;草原的人情美,使人兴奋动情;蒙汉的深情厚谊,使人依依惜别。
小结
空气新鲜 天空明朗
一碧千里 并不茫茫
翠色欲流 回味无穷
草
原
草原景色美蒙汉情谊深
人情美
景色美
群马疾驰 欢迎远客
载歌载舞 盛情款待
夕阳西下 依依惜别
板书设计
这篇课文让我们感受了草原的风光美和人情美,文章最大的特点是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话别,处处都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课文主题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知识拓展
一、 读拼音,写汉字。
tǎn chén shang tí fu
绿( ) ( )列 衣( ) 马( ) 奶豆( )
陈
裳
毯
蹄
腐
随堂练
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写出三个表示绿色的四字词语:
。
(2)“碧”是形容 ,“千里”是指 ,“一”是 的意思。这句话写出草原 、 的特点。
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绿叶成荫
青草很绿
草原很辽阔
都和全
碧绿 辽阔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