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3 08:52: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第9课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通过地图和时序数轴图,理解北宋初建的政治形势,理清两宋时期重要事件的历史顺序。
借助图表、文字等史料,梳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利弊,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变迁的趋势。
通过阅读北宋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相关材料,理解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感悟仁人志士为整顿国家做出的种种努力,培养不畏艰难的大无畏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1
2
3
4
学习目标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堂导入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宋史·太祖本纪》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祖宗之法不可废

愿得此身长报国

愁云惨淡万里凝
目录
CONTENT

祖宗之法不可废
——制度建立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960年
北宋建国
1127年
南宋建立
1276年
南宋亡国
1069年
王安石变法
1141年
绍兴和议
1271年
蒙古改元
比较《五代十国形势图》和《北宋疆域图》,谈谈你对新的政治形势的认识
第一幕 变化:物转星移
比较《五代十国形势图》和《北宋疆域图》两幅地图,谈谈你的认识
大约郡将自擅,常赋殆绝,藩侯废置,不自朝廷,王业于是荡然。——后晋刘昫赵莹《旧唐书》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宋代黎靖德《朱子语类》
第一幕 变化:物转星移
(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雪夜访普图普
赵普
第二幕 问策:醍醐灌顶
蹴鞠图(宋太祖、宋太宗、赵普等)
对于宦官、女后、外戚、宗室,宋朝逐步使之官僚制度化,……同时,又用各种办法,防止他们专权。这些集权措施,都立之以法,而且日趋严密。
——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史·宋代》
臣尝见太祖皇帝与赵普论事书数百通,其一有云:“朕与卿定祸乱以取天下,所创法度,子孙若能谨守,虽百世可也。”
—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1
何为“祖宗之法”?确有如此效用吗?
1
这些措施有哪些特点?
第三幕 解决:方镇太重
中央派文官出任各州长官,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大部分上交朝廷;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守内镇外定期换驻地。
夺其权(行政)
制钱谷(财政)
收精兵(军政)
2
3
崇文抑武
文官政治
权力分割
中央集权
守内虚外
强干弱枝
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人地位
皇帝
御前会议
三司
中书门下
枢密院
台谏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三司使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知谏院
御史中丞
第三幕 解决:君弱臣强
皇帝
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
刑部
礼部
户部
兵部
吏部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大鸿胪






大司农


光禄勋


汉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唐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宋代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通过对比,请你谈谈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有何特点?分化事权
从汉唐到宋朝
相权逐渐削弱
君权逐渐加强
分化事权
如此一来,宰相的权力比先前大为缩小,没有了军权、财权,形成政事堂主管政治、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的局面,三权分离,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与此同时,又提高御史台、谏院等监察机关的权利和地位,可以纠察、弹劾各级官员,迫使宰相不得不屈从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台谏官。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晚唐以来,地方政府把正式税收区分为上供、送使、留州(也就是上交中央、送交节度使、留给地方)三项,节度使往往扣押或多留,使中央财政收减少,形成地方强、中央弱的局面。 宋朝把各地税收机关收归中央掌握,地方税收除留一部分供地方开销外,其余全部上交中央。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机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三幕 解决:君弱臣强
第四幕 评价:成效与流弊并存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宋)苏洵《嘉佑集》卷1
材料二: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
材料三: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22
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强化中央集权
第四幕 评价:成效与流弊并存
材料一:“本朝第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
材料二:宋代制度之缺点,在散,在弱,不在专与暴。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

愁云惨淡万里凝
——细说流弊
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 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
——(宋)包拯奏报
材料二: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北宋与辽和西夏屡次发生战争,后分别同二者签订协议,每年交其“岁币”“岁赐”。
——整理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冗官
冗兵
冗费
今则西戎以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烦,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的上疏


天下之弱势,历数古人之为国,无甚于本朝者。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养兵以自困,多兵以自祸,不用兵以自败,未有甚于本朝者也。
——(宋)叶适《水心集》
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妓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财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退守

愿得此身长报国
——为天下忧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针对内忧(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现状,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宋仁宗年间
庆历新政
范仲淹
第一幕 文官的改革——庆历新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第二幕 文官的改革——熙宁变法
商鞅变法的结局是“法存人亡”,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是“法亡人存”,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王安石变法更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革进行到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他希望能做到“民一益富而国用饶”,希望用增加生产和夺兼并之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王安石变法
战国商鞅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演进过程,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正确应对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二幕 文官的改革——熙宁变法
富国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均输法
方田均税法
市易法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
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保甲法、保马法等
育才
科举改革
整顿太学
培养革新人才宣传革新思想
节省政府开支
提高军队战斗力
增加武器装备
减轻人民负担
抑制豪强兼并
促进生产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
措施
作用
阅读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何认识?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
第三幕 武将的热忱——岳飞抗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林升《题临安邸》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岳飞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1140年,他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后被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飞呼!古之所谓名将,不过于此。然而南北分合,应有定时,忠邪生死,应有定数,岂权臣一日所能自为之?哀哉!
——曹彦约《昌谷集》卷17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课堂小结
五代十国
宋朝
方镇太重
君弱臣强
集权


一职多官
扩充军队
战争赔款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
积弱
守内虚外
将兵不识
外交软弱
文官
武将
庆历新政
熙宁变法
岳飞抗金
收归地方权利
权利集中于上
夺实权
制钱谷
收精兵
分权
具体措施
感谢
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