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3 09:0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2课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课堂导入

诸侯纷争
变法运动
变革之象
应对之策
政局
政治家

变革之象
变革之象·政局之变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西周
宗法制
分封制
九鼎
七鼎
五鼎
三鼎或一鼎
礼乐制
变革之象·政局之变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春秋
昔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命。然则虽尊襄王,桓公亦定霸矣。九合之尊桓公也,犹其尊襄王也。
今日天子不可得而为也,虽为桓公吾弗为云者,岂不为过谋而不知尊哉!
——刘向《战国策·韩策三》
变革之象·政局之变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
——刘向《<战国策>书录》
变革之象·政局之变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①诸侯国的数量之变化,说明了什么?
②地图中新图例之变化,说明了什么?
①诸侯国数量减少
局部统一扩大
②新图例:长城
集中力量
局部发展
变革之象·夷夏之变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③北部民族数量之变化,说明了什么?
②地图中新图例之变化,说明了什么?
②新图例:长城
交流、冲突
民族交融
③北方部族数量减少
融入华夏
变革之象·夷夏之变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材料一: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左传·闵公元年》
材料二:
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资治通鉴》
中原
北狄
南蛮
东夷
西戎
华夏族
变革之象·经济之变
铁器
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牛尊
农业
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农业发展
提供原料、商品(提供原料)
工商业繁荣
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脱离(提供劳动力)
温饱满足,追求生活质量(提供市场)
变革之象·经济之变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各诸侯国货币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 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手工业
商业
变革之象·阶级之变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铁犁牛耕
公田抛荒
私田开辟
私田实际私有
国家收入减少
井田瓦解私有确立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井田瓦解私有确立
经济基础
决定
上层建筑
奴隶和平民垦荒种地,得到土地所有权(自耕农)
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奴隶主贵族分化、军功地主等大片土地所有者(新兴地主阶级)
受租于新兴地主阶级耕种土地的逃亡奴隶或破产农民(佃农)

变革之象
应对之策
政局之变: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
夷夏之变:华夏认同,民族交融
经济之变: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阶级之变: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应变之策

变革之象
应对之策
政局之变: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
夷夏之变:华夏认同,民族交融
经济之变: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阶级之变: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百家争鸣(思想家)
应变之策·百家争鸣
孔子 老子
学派 儒家 道家
理想社会 主张恢复等级森严的礼制社会 小国寡民
政治主张 “仁”、为政以德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其他贡献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教育举措:创办私学 整理《诗》、《书》、《礼》、《易经》、《春秋》 “道”为万物本源;辩证法
朴素的唯物史观
代表人物
应变之策·百家争鸣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性善论
荀子 战国 隆礼重法;性恶论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道家 庄子 战国 逍遥自由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中央集权思想
阴阳家 邹衍 战国 相生相克
代表人物
小组探究:我为百家代言
选取某一思想,构建逻辑,阐明该思想所应对的变革之象。

变革之象
应对之策
政局之变: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
夷夏之变:华夏认同,民族交融
经济之变: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阶级之变:奴隶主贵族阶级没落;
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百家争鸣(思想家)
变法运动(变革家)
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
“察能而授官”;军事改革
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李悝改革

商鞅变法

赵武灵王变法

申不害改革
大行“术”治;开垦荒地;
兵器制造,军事改革
食有劳而禄有功;尽地力之教;
著《法经》;实行“武卒”制
以能任官;着胡服,习骑射

吴起改革

乐毅改革

邹忌改革
谨修法律而督奸吏;广纳言路
应变之策·变法运动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五: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
应变之策·变法运动
小组探究:我为商鞅代言
选取一则商鞅变法的措施,构建逻辑,阐明该项措施的制定依据。
奖励耕战
封建土地私有制
推行县制
什伍连坐制度
个体小家庭制度
军功爵制
商鞅何以功成?
应变之策·变法运动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博。斯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不部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课堂总结

变革之象
应对之策
政局之变
夷夏之变
经济之变
阶级之变
百家争鸣(思想家)
变法运动(政治家)
决定
反作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