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的经济与社会
辽宋夏金元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1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唐三彩盘
牛耕图中的曲辕犁
职贡图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沈括
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宋元比唐更繁盛吗?表现在哪里?
微观
走进宋朝人的一天
1
去探访沈括口中的“富儿家”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劳作
昔在建城市,盐酒昼夜喧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昔在建城市》宋 苏辙
夜市
晨朝百贩罗庭堂,望门逆鼻闻椒浆
《赠送澶州监酒税刘铨殿直》北宋晁补之
早市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大暑》宋 曾几
考科举
普通宋朝百姓的一天
盘餐取近市,厌饫谢膻羊
裂饼羞豚脍,包鱼芰荷香
《同王稚川晏叔原饭寂照房》
宋 黄庭坚
2
今早神清觉步轻,杖藜聊复到前庭
市声亦有关情处,买得秋花插小瓶
宋 陈起《买花》
4
1
3
早市
便利
营业早
五更至天明
打破日中为市的时间限制
晨朝百贩罗庭堂,望门逆鼻闻椒浆
《赠送澶州监酒税刘铨殿直》北宋晁补之
商贩可随时设摊、沿街叫卖
雅兴
打破空间
城市
唐长安城
城市
宋的变化
(1)城市界限打破,商业经营突破时空限制
(2)宵禁取消,夜市增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3)出现纸币
夜关不锁戍无兵
负贩行歌乐太平
昔在建城市
盐酒昼夜喧
昨夜三更穿市过
只闻米贱油盐贵
柳梢挂月黄昏后
夜市张灯白昼然
夜市
夜市与娱乐服务、节日活动共同支撑着城市市场的繁荣;交易也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给城市带来活力。
北宋都城,也是北宋最大的城市,人口最多时超过一百万
东京
南宋都城,元朝时改回旧称杭州,“世界上最富丽名贵之城”
临安
元朝首都,北方最大的经济重心和商品集散地
元大都
广州、泉州、明州
外贸港口
4
3
1
2
城市
城市
崇宁初,三路(广东、福建、两浙)各置提举市舶司。三方唯广最盛。
朱彧《萍洲可谈》卷二云
02
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海外贸易特点
04
航海技术与造船业发达
泉州后渚出土的宋代古船
01
明州某县,居民和“贾胡杂处,海外胡人商贾通过“画字”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贸易。
官廨盐烟外,居人杂贾胡。
听言须画字,讨海倚输租。
03
海外贸易
交子
中国最早的纸币
由于四川地区铁钱携带不易而产生,元朝将其作为主币发行
榷场
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
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
贸易
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繁荣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粮食产量大大提高
稻麦复种制
棉的种植
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
经济结构
农民
始于宋,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
带动棉纺织业发展
黄道婆
基本特征
民间用瓷 大方朴实 经济耐用
宫廷用瓷 端庄典雅 雍容华贵
民间作坊蓬勃发展,有些名窑被垄断为官窑,专烧御品
官窑众多,民窑四起
中国瓷器传遍各地,“陶瓷之路”包括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及两条海路
瓷器输出,对外交流
元朝烧制出新型彩绘瓷器和釉里红
元青花瓷
工匠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采煤工
北宋诗人苏轼写过一首带有序言的《石炭》诗,描述当时煤的使用情况:
——《苏轼诗集》卷17
01
矿冶业
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02
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
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03
煤的开采量很大
首都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采煤工
昔汴梁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采煤工
门第观念淡化:取士不问经世,婚姻不问阀阅
宋代科举有锁院制度、弥封制度、誊录制度、别试制度。科举制度愈加完善公平,大批出身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范仲淹、欧阳修)
读书人
南北分卷
南方人在科举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宋人能够轻易阅读书籍得益于印刷业的发展
《清明上河图》仇英摹本上的书坊
南北分卷
如何认识南北分卷的做法?
从南方考生角度来看,并不完全公平
从国家全局角度来看,南北分卷解决了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明显优势的问题,有利于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平衡南北利益。
当今高考制度各高校按地区录取名额,与南北分卷有异曲同工之妙
宏观
宋元时期突出现象
2
经济重心南移
北方
南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经济重心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
南移的原因
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宋史·河渠志》
苏湖熟,天下足
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
大运河
大都——今北京
直沽——今天津
集庆——今江苏南京
刘家港——在今江苏太仓浏河镇
知识点总结
3
02
市场繁荣,货币经济,海外贸易
商业发达,城市繁荣
04
门第观念淡化,人身束缚减少,适当放松对社会控制
社会的变化
01
经济作物,制瓷,矿冶,印刷
农业和手工业显著发展
03
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重心南移
宋元之盛
宋元之盛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经济新变化
社会新变化
经济重心南移
农业发展
经济作物
手工业发展
制瓷、矿冶、印刷
商业繁荣
市场繁荣
货币经济
海外贸易
高层门第观念变化
底层人身束缚减少
国家适当放松对社会的控制
金元时期的逆转
1.《唐六典》中记载:“凡官人身及同居大功
以上亲,自执工商,家专其业。皆不得入仕”。
宋代淳化三年朝廷下诏曰:应举人“如工商杂类人等,
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这反映宋代( )
宋元之盛
A.官员文化素质明显提高 B.士农工商四民秩序已经解体
C.官吏选拔程序日益严格 D.科举考试身份限制有所放松
D
宋元之盛
宋元之盛
A.无法体现我国农业精耕细作水平的进步 B.印证了稻麦复种制的出现
C.无法反映南宋时期南方农业的发展 D.描写了代田法大规模推行
2.南宋诗人范成大写诗“曲尽吴中农圃故事”,《刈麦行》诗云:“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宋元之盛
宋元之盛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 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
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 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 )
D
宋元之盛
谢谢
THANKS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