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散步
莫怀戚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探究本文语言特点,了解“回环句”和“对称句”,并结合语句赏析。
过程与方法:
继续学习朗读技巧,通过朗读时节奏和语调的变化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情感与价值观:
学会理解、包容,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素养目标
新课导入
天地重孝孝当先 一个孝字全家安
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6月3日~2014年7月27日)重庆人,笔名周平安、章大明。
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能胜任多种体裁,但擅长写小说,1994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文之中。视写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作品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短篇小说《孪生中提琴》、中篇小说《透支时代》《陪都旧事》《花样年月》《六弦的大圣堂》《诗礼人家》《隐身代理》、长篇小说《经典关系》等一系列小说。
写作背景
文章写于1985年,莫怀戚的父亲刚过世,照料父亲多年的母亲一下子没有了生活目标,身体也不好。做医生的弟弟私下说母亲处于丧偶综合征里,必须谨慎度过,子女要多给她一些陪伴。同时,作者和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交流时,发现他对中国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在一家三辈四人散步时,就产生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
sàn
qī
áo
nèn
gū
qí
shà
chāi
lín
散
步
莫
怀
戚
嫩
芽
咕
咕
分
歧
霎
时
拆
散
波
光
粼
粼
熬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的是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信服:相信并佩服。
熬:忍受(病痛或艰苦生活等)。
霎时:短时间。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完成下面表格
散步的时间:
散步的地点:
散步的人物:
散步中发生了什么?
分歧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初春
田野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分歧:散步路线的选择。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想迁就母亲走大路;母亲迁就儿子走小路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细读课文,回答:
解决路线的“分歧”时,由作者做决定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用原文回答
细读课文
作者决定迁就母亲,走大路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年迈,难走小路 , 不愿意一家人分开。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
思考:
分组讨论,说说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个人,为
什么?
(提示:说清楚这个人身上的优点,在文中哪
些地方有所体现。)
细读课文
我最喜欢:
______________的“我”
______________的母亲
______________的妻子
______________的儿子
有孝心、有责任心
慈爱、亲切
贤惠、贤良
乖巧、可爱
相亲相爱
温馨和睦
我
母亲
妻子
儿子
有责任心、有担当、孝顺、体贴、当机立断
慈爱、温和
和蔼可亲
贤惠、温柔、和顺、孝顺
机智、可爱、活泼
和睦、和谐、温馨
温暖、融洽、幸福
→(家庭核心)
思考:文章为什么取题目为《散步》?本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不仅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了舒缓从容的感情基调。作者用一个具象化的题目,没有点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品读母爱
感情基调指一篇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彩,一般来说是作者的感情,比如欢快、忧愁、寂寞、闲适等。
莫怀戚《20年后说<散步>》
去年9月,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我说写生命,不是故作高深。这篇文章写于1985年。我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症中,这是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就是子女的陪伴。
那次散步,就是一次陪伴。而与陪伴相伴的,就是对“生命”这个命题的感受和思考。 (摘自《语文学习》2005.12)
第3段: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
··
·
答:“熬”字说明了母亲的体弱和度过寒冬的艰难,与前文的“太迟”“总算”相呼应,生动而贴切地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担忧和关怀,对母亲熬过寒冬,愿意出来散步的宽慰和欣喜。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通过“新绿”、“嫩芽儿”、“水泡”等景物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生机、活力,富有诗意。用景物烘托一家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氛围,也寓意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我为此而喜悦。
第7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答:“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都是春天生机和美丽的象征,描绘出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也表现了母亲对生命的珍爱,对生活的热爱。
景物描写的作用:
1.渲染气氛(欢乐/悲伤/忧愁...),交代事件背景,为内容、情节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2.烘托人物感情,衬托人物性格。
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主题。
一切景语皆情语
品读母爱
理解主题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下列句子,并理解句子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 慢慢地,稳稳地,(语速放慢) 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 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语速缓慢、语调深沉)
为什么不说我背上的 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家庭呢?
表层含义,形容他们走得 小心、谨慎,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给老人和孩子带来伤害。
深层含义,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 赡养父母,又要 培养、教育子女,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这样。
情感升华
总结:理解词语、句子含义类题目
a、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
b、结合文章主题,理解深层含义。
c、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赏析“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这句话的含义。
表面上看是“我”做出了一个委屈儿子的决定,深层含义是指“我”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疼爱起来易做到,而孝敬老人时间不可多得,想从小让孩子懂得孝为先的道理。
阅读文章第8段,说一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1 作者通过再一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
2 揭示文章的主旨。
3 揭示了文章的寓意:暗示中年人对上有赡养之责,对下有教育的使命。
课文多处运用了对称句,请你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 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对称句
2.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对称句 回环句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对称句
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句
对称句
回环句就是用相同语句回环往复地说明,形式上表
现为词语相同而语序相反。
这些对称的语句,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从语意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目;从语言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美,两句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回环句
对于本文的主旨,你有哪些理解?
1 本文讲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互相谦让的和谐氛围,祖孙三代在田野上散步,面对分歧,“我”尊重母亲的选择,而母亲又尊重孙子的选择,一家人其乐融融。
合作探究
3 本文展现了中年人在家庭中的特殊责任和担当,既要承担赡养老人的责任,还需承担教育子女的使命
2 母亲最需要的就是陪伴,“我”劝母亲出来散步和顺从母亲走大路,都表现出我对母亲的孝顺,体现了爱老、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4 本文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又熬过了一个冬”展现的是生命的坚强;初春景物的描写展现的是新的希望;“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一代一代,绵延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