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15: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16课 三国鼎立
十常侍之乱
董卓专权
黄巾起义
反董联盟
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群雄割据
汉室衰微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曹操《蒿里行》
曹操看清了反董联盟内部各自心怀鬼胎,毅然退出决定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请问曹操都需要具备哪些实力?
曹操崛起:
政治方面: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196年8月,曹操迎献帝入许,受封司隶校尉,11月受封司空。
“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
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
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曹操崛起:
政治方面:
② 招揽人才,唯才是举。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求贤令》
曹操崛起:
经济方面: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军屯
民屯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曹操《述志令》
一、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
一、官渡之战
“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曹瞒传》
许攸
200年
一、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07年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
二、赤壁之战(208年)
曹操基本上统一北方,想要进一步统一全国。
曹操练水军,升任丞相
刘表病死,刘琮继任
曹刘长坂坡激战
孙刘联盟建立
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资治通鉴》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诸葛亮
周瑜
二、赤壁之战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资治通鉴》
黄盖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
①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横行。
②曹操骄傲轻敌。
③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④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208年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资治通鉴》
217年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
你怎样评价曹操?
【功绩】
(1) 政治方面:
①统一北方,结束北方分裂割据,为西晋统一奠定基础。
②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
(2) 经济方面:实行屯田制度,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
(3)文化方面:居“三曹”之首,开创建安风骨。
【缺点】性格狡诈、多疑、残暴,骄傲自满。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定都建业。
229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国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业发展,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生产恢复并发展。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① 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发展海外贸易。
② 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马钧改进龙骨水车
诸葛亮南蛮平叛
卫温抵达夷洲
三、三国鼎立
思考: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