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5课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第二单元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新时代工匠代表
突破极限精度,将龙的轨迹划入太空;破解20载难题,让中国繁星映亮苍穹!焊花闪烁,岁月寒暑。
高凤林,为火箭铸“心”,为民族筑梦!
一把焊枪,一双妙手,他以柔情呵护复兴号的筋骨;千度烈焰,万次攻关,他用坚固为中国梦提速。
李万君,那飞驰的列车,会记下你指尖的温度!
风刀沙剑,面壁一生。洞中一日,笔下千年!六十二载潜心修复,八十六岁耕耘不歇。
以心为笔,以血为墨,让风化的历史暗香浮动,绚烂重生!
技艺吹影镂尘,擦亮中华“翔龙”之目;组装妙至毫颠,铺就嫦娥奔月星途。当“天马”凝望远方,那一份份捷报,蔓延着他的幸福。
导入
曾经,工匠是一个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木匠、铜匠、铁匠、石匠、篾匠等,各类手工匠人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景图定下底色。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了解“工匠精神”
知背景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本文就是2016年4月3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就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本文发表于2016年4月30日的《人民日报》 ,是对中央精神的积极回应。
一、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新闻评论特点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含义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三要素
议论文三要素之论点
1、含义:作者对所要阐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
2、地位:
它是议论文的灵魂。起统帅全文的作用。
3、表述形式:
论点应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是完整的句子。
4、位置:
看标题(论点式、论题式)
看开头(第一段、中心句)
看结尾(扣中心、点中心)
区别论点和论题:
论题是谈论的话题。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议论文三要素之论据
论据:议论文用以证明论点的材料。
1、事实论据:史实、事例、统计数字等。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
2、道理论据:用作道理论据的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公式定理,应有一定的权威性。
论据的类型:
议论文三要素之论证
论证:作者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举例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 类比论证
因果论证
论证方法的类型: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解决“用什么证明”,论证解决“怎样证明”。
2、论据和论点之间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3、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
议论文三要素的关系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1 、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2 、论证结构
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
(引论)
(本论)
(结论)
(三段式结构)
1、议论文三要素:① 、② 、
③ 。
2、论据包括:① ② 。
3、论证方法:
① ② 。
③ ④ 。
4、议论文的基本思路:
, , 。
5、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
论点
论据
论证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事实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准确严密
雕琢
字词积累
zhuó
挑剔
tì
精湛
zhàn
造诣
yì
雍容
yōng
锉
cuò
臻于至善
zhēn
出类拔萃
cuì
超今冠古
guàn
笃实
dǔ
不谋而合
事先没有商量过,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雕虫小技
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离群索居
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
炉火纯青
相传道家炼丹,炼到炉子里的火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比喻学问、技术等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废寝忘食
字词积累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臻于至善
做得好到极致。
超今冠古
超越古今。
出类拔萃
超出同类之上。
巧夺天工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冰心一片
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格物致知
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某种心得。
技进乎道
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雕琢的本义是“雕刻(玉石)”,引申为“对某事物修改使其更为完善”的意思。
用工匠精雕细琢与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来完善新时代的风貌和气质
工匠精神
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
时代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对企业和国家的作用
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炉火纯青的技术
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
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
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工匠精神
内涵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这句话如何理解?
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叙述逝者的生平事略和评价逝者的一生。这句话就是讲说话人希望把工匠精神当作对自己一生的评价,表明了他奉行工匠精神的坚定决心和做法。
文章第四段“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如何理解这个句子?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证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有力。
“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的含义是什么?跟主要观点有什么关系?
含义: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但我们都应该追求并实践工匠精神,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工匠精神的推崇和倡导。
关系:这句话是主要观点的一个方面的具体解说。社会时代品质提升需要推崇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推崇有利于疗治社会的浮躁风气以及人们的短视心态,激发人们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结尾再次点题,深化观点。
第一句话总结上文;
第二句话以递进式论述,阐发工匠精神对人、社会和国家的作用;
第三句话揭示工匠精神的巨大意义,深化主旨。
对于企业来说,为什么工匠精神“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1.工匠精神使企业更符合时代需求
2.工匠精神使产品更精致从而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
3.工匠精神厚植可以使企业气质雍容、活力涌流
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1、引用论证。
引用企业家的话,写出了工匠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引用《说文》里对“匠”的记载,写出“匠”古已有之,然后写出其演变;
引用鲁迅的话,是为了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论证。
引用这些内容,并加以分析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对工匠精神分析论述,可以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2、类比论证
第1段“只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3、对比论证
第三段“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边破边立,写出了工匠精神的作用。
4、假设论证
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的提出有什么现实意义?
(1)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倡导工匠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才能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
(2)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能够气质雍容、活力涌流。企业才有发展前途。
(3)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国家崇尚工匠精神,可以拥有健康的市场环境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国家的发展才能具有持续不竭动力。
(4)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工匠技艺高超的人赋予器物以生命,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
(5)崇尚工匠精神可以体现劳动价值,树立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