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再革命
新课导入
这幅漫画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它为什么会发生?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1:
——甘险峰:《中国漫画史》
国民革命:
1924年—192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又称为“大革命”。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最高表现(高潮阶段)。
金冲及
材料2:“这是二十世纪内继辛亥革命后第二次全国规模的革命高潮”。
“再革命”
一、再革命之可能
——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国共合作的原因
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相继发起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运动均失败。
孙中山意识到工农群众的伟大力量,以俄为师,改组国民党。
中国在二七大罢工失败后清楚地看到一个事实: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大的同盟军,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要推翻反动势力是不可能的。
中共要寻找朋友,它首先看到了国民党。
一、再革命之可能
——国共合作的实现
(二)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3年中共三大: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革命同盟。
1924年国民党一大: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材料3:
(三)国共合作的成果——黄埔军校
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也称为“黄埔军校”。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来者命革
黄埔军校主张军事与政治训练并重,学生不仅要学习军事知识,而且要明了政治、经济和党纲、主义。
材料4:
(三)国共合作的成果——黄埔军校
材料5:“统计自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共招收6期学员,共计2万多人。”
——黄修荣:《国民革命史》
意义: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浙江
福建
河南
上海
北京
江
西
江苏
直隶
广东
广西
湖
南
安
徽
山东
黑
吉
辽
张作霖
孙传芳
湖北
兵力20万
兵力35万
兵力20万
广东
广西
北伐前夕中国的政局
材料6:
吴佩孚
二、再革命之高潮
——北伐战争
(一)北伐战争的经过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
材料7:
(一)北伐战争的经过
任务一:认真观察地图,结合课本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北伐的目的
北伐的对象
主战场
重要战役
北伐路线(2条)
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汀泗桥、贺胜桥战役
①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
②福建—浙江—上海
材料8:
(二)北伐战争的影响
任务二:根据以下三则材料和学案的材料2—4,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
材料9—11:
童漪珊:《一年之隔,时运不同》
武装起来的农民
上海工人纠察队庆祝起义胜利
影响: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任务三(小组讨论):假如你是当时的民众,你会支持哪一方?结合PPT的材料12—27及学案的材料5—7说说你的理由
1.北伐军
材料12:(北洋军阀)他们只注意实际力量,也就是能算出有多少支枪,多少名士兵的力量,任何这种力量的出现都会立即引起他们的不安。他们很少注意国民党一大和它后来的整个工作,也很少注意黄埔。他们不认为军队中的政治工作能帮助提高军队的纪律。
——《鲍罗廷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使团会议上的报告》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北伐军
材料13:国民党人既决定“独对吴攻击”,遂于军中释放“打倒吴佩孚,联络(妥协)孙传芳,不理(放弃)张作霖”的口号;并与孙传芳、张作霖方面信使往来,进行政治谈判。
—— 李国祁:《北伐的政略》
材料14:我们这次革命的成功,完全是工农群众的力量,并不是士兵的力量。我们在北伐的时候,在衡阳,在醴陵,在粤汉路,都得着农工运动的帮助,才得很顺利的杀却敌人。
——《唐总指挥在长沙对农工之重要讲话》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北伐军
材料15:他们又得到苏联在军械和经费的很大援助,从一九二四到一九二六年从苏联运来的武器就有步枪一万五千支,子弹两千万发,还有机枪、大炮、手榴弹等,总值三十九万八千八百二十四卢布。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北伐战争中的另一个战场——宣传战
1.北伐军的宣传战
材料16:最触目者为宣传品。宣传品种类很多,大别之为文字与图画两种。文字有印刷在墙壁者,以孙中山遗嘱和建国大纲并国民党两次代表大会议决案为多,蓝底白字,鲜艳夺目,比什么广生行双妹牌香水,或仁丹胡子牌的广告还要好看。这都是带有永久性质,所以特别加工装设。听说单这项宣传,花去五千块钱。此外各党部、各军政治部、各团体,宣传品满街都是······不知不觉大家都受这些空气笼罩起来,所以什么“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资本家”,举凡东洋车夫以及几岁小孩子都可以叫得出。
——冷观(《大公报》记者):《南行视察记》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北伐军的宣传战
材料17:故一面对外高喊“不拉夫,不扰民,不强取民物,不强占民房”等口号,一面向官兵灌输“不怕死,不贪财,爱国家,爱百姓”的意识,对违纪者亦有严惩。不仅如此,革命军还提出许多积极的政治口号,如“实行二五减租”、“实行耕者有其田”、“取缔高利贷"、“惩办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男女地位平等”、“婚姻自由”·····
——《国军政工史稿》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北伐军的宣传战
材料18:革命军节节胜利,所到的地区,漫画和标语就马上出现在当地的墙壁上,同时在各地响应的革命军也一样由当地的画家参加工作,出版零碎张页的画刊和小册子·····“北伐军的许多次胜利是宣传的力量”,画家们在这次宣传战斗中光荣地完成其任务,在历史上印下灿烂的痕迹。
——黄矛:《漫画艺术讲话》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北伐军的宣传战
——甘险峰:《中国漫画史》
材料19:
——甘险峰:《中国漫画史》
材料20: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2.北洋军阀
材料21:“夫吴氏踞鄂十年,大战五次,搜刮之数,何止万万。商民怨愤,已非一朝。日前战事欠利,又杀部将多人,民心早失,军心复去。失败之祸。盖所自召。”
——1926年9月8日天津《大公报》
材料22:才游塞北又江南,坐罢火车上火船。
塞外风云能蔽日,江中波浪更兼天。
但凭豪气撑千古,那怕贼兵过万千。
寄语江南诸将士,奋身踏破洞庭烟。
——《吴佩孚渡江赋诗,态度真静逸》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2.北洋军阀
——黄文农:《面和心不和》
材料23: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2.北洋军阀的反宣传战
材料24:北军的宣传之术至为伙颐,或颁发小册子,或张贴谕,……惟筒单标语,附以图画,读之者既易了解,尤易感动,洵为宣传最良工具。自直鲁宣传队南下,讨赤文字遍于通衢。
——遵严:《时事评林·讨赤宣传》
(三)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
2.北洋军阀的反宣传战
材料25:你们第一要晓得蒋介石是害人贼;赤党要来抢你财产了,大家赶快起来挡着他;无父无兄与共产公妻,试想世界上行得通么;你的财产,你愿被共产贼党用强抢的手段共了去么?你的妻女,你愿被共产贼党掳掠了去,作他们的公妻么;讨赤即是救国,因为赤党是苏俄的走狗。
——《直鲁联军宣讲队之标语》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2.北洋军阀的反宣传战
——《共产主义与中国国情》
材料26:
材料27:舍武力,讲宣传,东施效颦,正所以暴露弱点。
——1926年12月15日《国闻周报》
(三)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重视政治工作
正确的战略战术
人民群众的支持
苏联的援助
擅于宣传
失民心
初期的骄傲轻敌
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宣传战的效果不如北伐军
北伐军
北洋军阀
三、再革命之失败
(一)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与工农群众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七一二分共会议,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工人群众,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了。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军警逮捕共产党员、学生和工人
材料27: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材料28:
材料29: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南京国民政府,实权掌握在蒋介石手中。
——黄文农:《大权在握》
蒋介石独裁
材料30:
材料31:
(三)二次北伐与东北易帜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材料32:
(三)二次北伐与东北易帜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专列被炸。
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材料33:
任务四: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党内合作方式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训:中共要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1923.06
中共三大
1924.01
国民党一大
1926.07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7.04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1927.07
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8.12
东北易帜
任务五:以时间轴的形式梳理本节的重大事件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北伐战争时期,“宣传战”成为国民革命军与北洋军阀军事较量之外的第二战场,双方都重视宣传工作,请你站在国民革命军或北洋军阀的立场上,结合史实,展开合理想象,设计一个宣传作品,要求:(1)形式不限:可以是演讲、标语、歌谣、传单、漫画等;(2)所创的宣传品必须符合史实。
感谢观看,
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