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 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 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16:01:4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探究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了如图所示内容。由此可知,他们探究学习的内容是( )
A.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B.基督教的传播 C.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D.西欧庄园生活
2.如果封臣们是忠诚的,那么封地的占有应该是稳定的,安宁的,这是法律,是人们心目中既定的道德规律。这反映了西欧( )
A.封君与封臣等级森严 B.封建制度与血缘关系密切
C.权利与义务交织的契约精神 D.各级封臣对国王直接效忠
3.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 )
A.奴隶 B.土地 C.军权 D.金钱
4.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定基督教为国教 B.确立封君封臣制度 C.将帝国一分为三 D.在罗马举行加冕礼
5.1122年,教皇与皇帝订立“沃尔姆斯协约”,规定德国主教不再由皇帝任命,而是一律依照教会法选举,由高级教士的会议选举,皇帝或者他的代表出席选举会议。该协约说明( )
A.教权制约王权 B.王权高于教权 C.国王软弱无能 D.教会控制一切
6.学生们在历史课上模拟庄园法庭的审判。审判内容: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审判地点:庄园大树下。审判结果:佃户被罚款6便士。你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B.庄园法庭有严格规范的审理形式
C.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D.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7.著名学者武寅在《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写道:“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其中“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
A.希腊城邦 B.西欧封建庄园 C.西欧封建城市 D.欧洲大学
8.(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9.中世纪某庄园领主试图剥夺一个农民的土地。该农民争辩说“此前一直根据习惯法持有几份地产,而无需特许状,也未受罚和受到指控”。庄园法庭审理的结果是“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直到达成更充分的协商”。该判决( )
A.做到了公正无私 B.维护了农民利益 C.动摇了领主地位 D.推动了庄园瓦解
10.中世纪英格兰中部的庄园,农奴的份地和自由农民的份地加起来占庄园耕地的68%,高于领主自营地的占比。这一情况表明( )
A.英格兰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领主的特权受到严重限制
C.领主与佃户存在契约关系 D.佃户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役
11.12世纪,大学在西欧兴起。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的阵地,学者们质疑权威,反对宗教思想束缚,尊崇理性,反对封建,通过交流与辩论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并吸收不同的观点。这一现象( )
A.迎合了市民阶层文化诉求 B.加快了西欧城市自治步伐
C.冲击了中世纪的封建秩序 D.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推崇
12.大学是老师和学生从事真理探求的场所,学术自由是大学最大的特权,正是这种学术自由保证了学者对真理的追求。作为近代大学之母的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中的重要一环。中世纪大学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教会的支持B.城市经济的发展C.神学发展的需要D.国王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13.(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封闭和狭隘 B.自由和自治 C.衰败和落后 D.割据和独立
14.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下列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城市自治权利发展充分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 D.封建专制王权逐渐弱化
15.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以及医生,但也培养书法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神学家。可见,当时的大学( )
A.拥有完全自治的权利 B.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C.是一个国际学术中心 D.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
16.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将序号与国家或王朝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拜占庭帝国 ②查理曼帝国 B.①拜占庭帝国 ②波斯帝国
C.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D.①阿拉伯帝国 ②德意志帝国
17.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国家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
B.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征服。
C.国王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后汇总编成《罗马民法大全》。
D.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古典文化,对后来文艺复兴产生重大影响。
18.“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1787年宪法》 D.《罗马民法大全》
19.下图所示的帝国于1453年5月29日被无情地消灭了,但它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的光辉遗产,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材料表明该帝国( )

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文化成为文艺复兴的基础
C.改变欧洲国家文明走向 D.深刻影响了欧洲文明发展
20.《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一切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做担保的一切人因而被免去债务;相反的情形也是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被免去债务。这一规定( )
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
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为解决债务纠纷提供依据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21题10分,22题8分,23题14分,24题8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西方部分重要节日
节名 时间 概况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活动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影响了周边国家。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情人节 公历2月14日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国家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它原流行于欧美,现在中国也广泛流行。
圣诞节 公历12月25日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最初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后成为西方传统节日,逐渐风靡全球。
材料二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使世界绚丽多姿,中西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都发挥着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洋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愚人节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他们热衷于那种自由、无拘无束、充满个性色彩的氛围。在中国年轻人逐步淡化春节的同时,国外对春节的好感和兴趣却日益浓厚。现在世界各地正越来越接纳中国的春节。在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向全美华人表示节日祝福。在纽约州甚至把春节(正月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
——摘编自石琳《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与空间拓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传统节日特点的异同。(4分)
(2)依据材料二,你对中西方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4分)
(3)再举一例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2分)
2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8分)
注:自9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两部分,为领主服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领主派管家监督农奴劳动,庄园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也有手工业害坊,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己生产,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出去采购,只有少朵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外面购买。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6分)
(2)根据你所获取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2分)
23.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因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市民拥有怎样的权利?根据所学,西欧庄园中的农奴想要获得市民身份,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4分)
材料二: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在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第二类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意义。(6分)
材料三: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
——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复苏的原因。城市想要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有哪些?(4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8分)
材料 拜占庭帝国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使拜占庭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传统,成为了拜占廷守旧的借口与创新的障碍。
——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国家名称。(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探究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了如图所示内容。由此可知,他们探究学习的内容是( )
A.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B.基督教的传播 C.法兰克王国的兴衰 D.西欧庄园生活
2.如果封臣们是忠诚的,那么封地的占有应该是稳定的,安宁的,这是法律,是人们心目中既定的道德规律。这反映了西欧( )
A.封君与封臣等级森严 B.封建制度与血缘关系密切
C.权利与义务交织的契约精神 D.各级封臣对国王直接效忠
3.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 )
A.奴隶 B.土地 C.军权 D.金钱
4.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
A.定基督教为国教 B.确立封君封臣制度 C.将帝国一分为三 D.在罗马举行加冕礼
5.1122年,教皇与皇帝订立“沃尔姆斯协约”,规定德国主教不再由皇帝任命,而是一律依照教会法选举,由高级教士的会议选举,皇帝或者他的代表出席选举会议。该协约说明( )
A.教权制约王权 B.王权高于教权 C.国王软弱无能 D.教会控制一切
6.学生们在历史课上模拟庄园法庭的审判。审判内容: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审判地点:庄园大树下。审判结果:佃户被罚款6便士。你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B.庄园法庭有严格规范的审理形式
C.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D.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7.著名学者武寅在《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写道:“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其中“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
A.希腊城邦 B.西欧封建庄园 C.西欧封建城市 D.欧洲大学
8.(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骑士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中写道,“在领主自营地上,阿布拉黑整天忙于耕作,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毫无疑问,经常出现在他头脑中的是管事和他的助手,他们可以处罚他,——甚至鞭笞他——如果认为他偷懒的话。”由此推断,阿布拉黑的身份可能是( )
A.庄园佃户 B.庄园领主 C.城市商人 D.行会学徒
9.中世纪某庄园领主试图剥夺一个农民的土地。该农民争辩说“此前一直根据习惯法持有几份地产,而无需特许状,也未受罚和受到指控”。庄园法庭审理的结果是“将这个问题搁置起来,直到达成更充分的协商”。该判决( )
A.做到了公正无私 B.维护了农民利益 C.动摇了领主地位 D.推动了庄园瓦解
10.中世纪英格兰中部的庄园,农奴的份地和自由农民的份地加起来占庄园耕地的68%,高于领主自营地的占比。这一情况表明( )
A.英格兰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领主的特权受到严重限制
C.领主与佃户存在契约关系 D.佃户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役
11.12世纪,大学在西欧兴起。大学作为科学研究的阵地,学者们质疑权威,反对宗教思想束缚,尊崇理性,反对封建,通过交流与辩论的方式来深入了解并吸收不同的观点。这一现象( )
A.迎合了市民阶层文化诉求 B.加快了西欧城市自治步伐
C.冲击了中世纪的封建秩序 D.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推崇
12.大学是老师和学生从事真理探求的场所,学术自由是大学最大的特权,正是这种学术自由保证了学者对真理的追求。作为近代大学之母的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中的重要一环。中世纪大学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教会的支持B.城市经济的发展C.神学发展的需要D.国王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13.(2023·湖北宜昌·统考中考真题)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封闭和狭隘 B.自由和自治 C.衰败和落后 D.割据和独立
14.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尽管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发展水平远远不及中国,但已经出现了推动这一局面发生变化的因素”。下列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城市自治权利发展充分 B.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文艺复兴促进思想解放 D.封建专制王权逐渐弱化
15.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市政和教会管理人员、律师以及医生,但也培养书法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神学家。可见,当时的大学( )
A.拥有完全自治的权利 B.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C.是一个国际学术中心 D.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
16.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将序号与国家或王朝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拜占庭帝国 ②查理曼帝国 B.①拜占庭帝国 ②波斯帝国
C.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D.①阿拉伯帝国 ②德意志帝国
17.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国家版图地跨欧亚非三洲。
B.1453年,拜占庭帝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征服。
C.国王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后汇总编成《罗马民法大全》。
D.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古典文化,对后来文艺复兴产生重大影响。
18.“由于它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整的法典,因此它不仅成为拜占庭帝国此后历代皇帝编纂法典的依据和蓝本,而且成为欧洲各国的法律范本”。该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1787年宪法》 D.《罗马民法大全》
19.下图所示的帝国于1453年5月29日被无情地消灭了,但它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的光辉遗产,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材料表明该帝国( )

A.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文化成为文艺复兴的基础
C.改变欧洲国家文明走向 D.深刻影响了欧洲文明发展
20.《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一切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做担保的一切人因而被免去债务;相反的情形也是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被免去债务。这一规定( )
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
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为解决债务纠纷提供依据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共4小题:21题10分,22题8分,23题14分,24题8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西方部分重要节日
节名 时间 概况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活动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影响了周边国家。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情人节 公历2月14日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国家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它原流行于欧美,现在中国也广泛流行。
圣诞节 公历12月25日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日。最初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后成为西方传统节日,逐渐风靡全球。
材料二 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使世界绚丽多姿,中西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都发挥着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近年来,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越来越重视“洋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愚人节成为年轻人的时尚,他们热衷于那种自由、无拘无束、充满个性色彩的氛围。在中国年轻人逐步淡化春节的同时,国外对春节的好感和兴趣却日益浓厚。现在世界各地正越来越接纳中国的春节。在美国,总统每年都要向全美华人表示节日祝福。在纽约州甚至把春节(正月初一)定为全州的法定节日。
——摘编自石琳《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差异与空间拓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传统节日特点的异同。(4分)
(2)依据材料二,你对中西方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4分)
(3)再举一例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2分)
22.观察图片,回答问题。(8分)
注:自9世纪开始,西欧出现一种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封建庄园。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和佃户的“份地”两部分,为领主服劳役是佃户的基本义务,领主派管家监督农奴劳动,庄园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也有手工业害坊,主要是为生产者自家和领主提供生活资料,面粉、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己生产,鞋帽、衣服也自己制作,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庄园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出去采购,只有少朵庄园不能生产的物品如盐、铁等才从外面购买。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6分)
(2)根据你所获取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2分)
23.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因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市民拥有怎样的权利?根据所学,西欧庄园中的农奴想要获得市民身份,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4分)
材料二:公元11世纪到12世纪,在西欧各地的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第二类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意义。(6分)
材料三: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
——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复苏的原因。城市想要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有哪些?(4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来要求。(8分)
材料 拜占庭帝国长期使自己陶醉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典文明的光环之中,以仿古和“温故”为业,无视外界的变化和发展,不思进取、不吸纳新事物,即使在侵略者的炮火已经震耳欲聋的危急时刻,还在做“地中海大一统帝国”之梦,却很少能面对现实,考虑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里,传统的辉煌成了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包袱,保守、停滞不前和不思进取的思维方式,是使拜占庭灭亡的最根本原因。传统,成为了拜占廷守旧的借口与创新的障碍。
——摘编自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灭亡拜占庭帝国的国家名称。(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6分)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D
21.【答案】(1)相同点:都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都有悠久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不同点:中国多与节气或农业有关,西方多与宗教有关。
(2)看法:节日承载文化,传递情感,本身不存在优劣强弱之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理解并尊重世界各国节日习俗和民族文化,接受多元性;保护中国传统节日,传播中国节日文化,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竞争力。
(3)习俗:元宵节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等。
22.【答案】(1)庄园性质、庄园规模、庄园居民、庄园土地、剥削方式、管理方式、产品种类、产品用途等(写出三点即可)。
(2)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23.【答案】(1)权利:市民个人人身自由;市民司法自由;市民财产私有制(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方式:离开庄园在城市中住满1年零1天。
(2)特点:商品经济发展;对外经济联系加强;出现了新的阶级和阶层;反封建斗争取到了成果。意义:推动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推动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的形成;推动市民文化的形成和世俗大学的产生,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封建制度的瓦解。
(3)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不断发展,成为复苏的关键因素。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24.【答案】(1)奥斯曼帝国。
(2)观点:开放进取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论述: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无视西欧城市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不屑于学习和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即便面临外敌入侵的危机时刻,依然做着自己的黄粱美梦,逃避现实,这种封闭保守而无视创新的心态最终使辉煌一世的拜占庭帝国走向衰亡。反之,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实行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和广泛的对外交流,使得唐朝商业十分繁荣,当时的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也促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荣,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综上所述,开外开放、积极交流推动国运昌盛,文明繁荣,而封闭保守、不思进取则导致国家灭亡,文明衰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