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知识清单--含单元解读)
单元概述
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会依靠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支持,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
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许多新兴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工商业和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用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学纷纷兴起。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延续一千多年,拜占廷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
政治方面 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形成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推动了西欧封建制进一步发展。西欧新兴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用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
经济方面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西欧许多新兴城市成为工商业中心。
思想文 化方面 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12世纪,大学兴起。
二、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西欧庄园发展,理解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知道大学的兴起与城市自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经济基础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通过查士丁尼及其法典、拜占庭帝国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等基本史实,从历史发展角度思考历史事件的影响和价值。
时空观念:
知道法兰克王国的扩张,查理曼帝国的建立及分裂情况。知道基督教的兴起,了解基督教的传播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知道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史料实证:
知道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及克洛维的统治;通过了解庄园的领主与佃户、庄园法庭等重要史实,了解西欧庄园生活,初步理解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提高对历史问题的阐释能力;通过史料探究城市与大学兴起的关系。
历史解释:
理解并掌握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形式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知道庄园领主与佃户的生产生活状况,正确理解庄园法庭的运行特点和作用;正确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
认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时空线索
四、必考知识点
(一)知识建构
(二)规律总结
阶段特征:封君封臣制、庄园经济、大学兴起
(1)政治:西欧封建制度普遍确立(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早期资产阶级诞生(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和自治城市的出现),法治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2)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盛行一时;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3)思想文化: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促进了学术发展和新思想的萌发;拜占庭帝国创造出独居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2.中外联系: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沿陆上丝绸之路来华;中国的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科技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3、关键词:(单元大概念)
一大宗教 基督教。
一种制度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两部法律 《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民法大全》。
两大帝国 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三大兴起 庄园经济兴起、城市兴起、大学兴起。
(三)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2022】版课标· 通过封君封臣制、基督教的传播,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1.基督教的兴起
时间 1 世纪
地点 巴勒斯坦地区
发展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法兰克王国
建立 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
举措 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
3.封君与封臣
(1)改革: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 分封 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2)发展:11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4.查理曼帝国
(1)出现: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国王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实行“什一税”。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2)分裂: 843 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 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 三个国家的雏形。
【易混易错】
在西欧封建社会,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因此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是教皇和教会,而不是国王。
【历史解释】西欧封建社会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
(1)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而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统一状态,分裂是暂时的;
(2)在西欧封建社会,神权大于王权,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大于一切;
(3)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晚约1000年。
知识点二、西欧庄园
【2022】版课标· 通过庄园生活,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1.庄园流行: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
2.庄园概况
(1)性质: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居民: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3)庄园土地
自营地 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
份地 自营地以外的耕地是佃农的份地,是佃农的生活来源
共用地 庄园周围的林地、荒地等,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
3.庄园法庭
(1)主持人:领主或他的管家。
(2)概况: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惩罚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庄园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
(3)作用: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易错易混】
1.庄园法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法庭”,而是领主为维护公共秩序和利益而设置的临时审判机构。
2.庄园里自由的农民与缺少自由的农奴的主要区别是:自由的农民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其土地的权利受到法庭的保护。
3.庄园里的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这属于劳役地租,是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
4.庄园里的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这属于劳役地租,是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中国古代农民主要以实物地租的形式向地主交租。
5.庄园里自由的农民与缺少自由的农奴的主要区别:自由的农民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知识点三、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2022】版课标· 通过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兴起: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2)斗争: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3)自由和自治: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 自由城市 ,部分城市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特许状 ”。 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2.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
(2)农奴身份变化: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
(3)发展: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3.大学的兴起
兴起 12世纪,大学 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办学形式 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 教会学校 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
自治地位 主要体现在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要求
【易混易错】
1.欧洲的自治城市和自由城市是有区别的,自治城市是在自由城市的基础上建立的,与自由城市相比,拥有选举权、自治权和独立的司法权等。
2.中世纪欧洲取得自治的城市仅仅是相对的自治,取得自治权后仍然受到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拓展延伸】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历史意义。
(1)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对西欧的封建经济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市民阶级的形成,并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出现早期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2)政治上:城市特别是那些拥有自治权的城市,成为自由的乐土。城市还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封建大贵族,加速了国家的统一。
(3)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为文艺复兴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知识点四、拜占庭帝国和 查士丁尼法典
【2022】版课标· 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1.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背景:东罗马帝国的经济比较活跃,社会比较稳定,进入“黄金时代”。
(2)《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4 部法律文献。 《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灭亡: 1453 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2)贡献: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 拜占庭 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 文艺复兴 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易错易混】
1.罗马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建都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又称拜占庭帝国。
2.拜占庭文化影响了文艺复兴。
3.西罗马帝国(公元前27—476年)灭亡后,标志着西欧结束奴隶社会,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东罗马帝国(395—1453年)的灭亡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
五、重难点总结
1、比较分封制与封君封臣制
相同点:
①都通过分封土地得以实现;
②都促进了等级制度的形成;
③都形成了较为稳固的统治秩序;
④都规定了彼此的权利与义务;
2.西欧庄园经济与中国小农经济的比较
项目 西欧庄园经济 中国小农经济
不 同 点 主要阶级 领主与佃户 地主与农民
生产方式 农牧结合的粗放式经营 精耕细作
特点 集体的庄园经营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
相同点 都是封建社会的基层经济单位;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占据统治地位。
3.中国古代的城市与中世纪西欧城市的比较
项目 中国古代的城市 中世纪西欧城市
不 同 点 产生条件 因政治或军事需要而产生 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
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
独立性 处于中央集权管理下 取得了一定自治权
相同点 都具有防御功能;都处在交通要道上或人口聚集的地方;商业和手工业都发达;都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城市发展风貌。
4.《汉谟拉比法典》《十二铜表法》与《罗马民法大全》的比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