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月光曲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月光曲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15:2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月光曲
在各种艺术形式里,月亮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诗歌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去领略贝多芬《月光曲》背后的故事吧。
贝多芬,生于德国,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著名作品:《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
作者简介
1. 会写“谱、著”等 12 个字,会写“谱写、著名”等 17 个词语。
2.了解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感受贝多芬高尚的情怀。
3. 反复朗读第 9 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学习目标
谱 写
莱茵河
盲 人
纯 熟
陶 醉
琴 键
词语学习
词语解释
民间流传的说法
欧洲的一条大河径流德国
偏僻,清静
时断时续,本文是指琴声不连贯
屋顶用茅草,稻草改的房子,大多简陋而矮小
传说:
莱茵河:
幽静:
断断续续:
茅屋:

音乐
快乐

弹力
弹弓
yuè

tán
dàn
多音字
( )的小路 ( )的月光
( )的琴声 ( )的大海
幽静
清幽
美妙
波涛汹涌
《月光曲》这里指《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
课文主要写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段落划分
第二部分(2-3):贝多芬在茅屋外听到琴声。
第一部分(1):贝多芬谱写了《月光曲》。
第三部分(4-7):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部分(8-10):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从这一文段里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从这一段我知道了记叙文的三要素:时间是两百多年前;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德国;人物是贝多芬。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散步时到听茅屋里传来时断时续的琴声,恰巧是自己创作的曲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得不熟练;还说明贝多芬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又不熟练,才走进茅屋给兄妹俩弹奏。
盲姑娘的一句“随便说说”,真的是随便说说吗
答:“随便说说”其实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安慰,
她听哥哥说,“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生活
已经给她带来了太多痛苦和彷徨,她为自己说
过的话,感到后悔和不安,所以说了一句“随
便说说”。
“可是”一词表现出贝多芬为盲姑娘的使命感到惋惜。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读第 9 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皮鞋匠联想的
内容,想象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仿佛是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
的美好情操。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
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大海,仿佛是
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抗议,在为他们鸣不平。
贝多芬为什么弹琴给盲姑娘听?
因为贝多芬听到茅屋里传出自己的钢琴曲,又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他为他们生活在穷苦中却仍热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所以要弹琴给盲姑娘听。
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概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