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作业设计(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单元作业设计(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16:19:19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简析
本设计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共有三篇课文:《纪念白求恩》 《植树的牧羊人》 《走一步, 再走一步》。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能.够引导学生
初步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设计目的
1.根据人物形象的特点, 设计恰当的写作思路, 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以
及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2.深入认识文中人物形象,获得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感悟理解意义 3.文木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情感 4.抓住关键词句,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是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的重要方法 5.对比、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6.重点字音字形和部分词语的意思
7.重要的作家作品
8.进一步提升默读能力,达到每分钟默读不少于 450 字
9.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在自己喜欢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或做标注教学思

单元信息
分类 内容 课时
阅读 12.纪念白求恩 2
13.植树的牧羊人 2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1
15.诫子书 2
写作 思路要清晰 2
综合性 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2
基础作业( 15 分钟)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B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 .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含羞草默默地收拢叶片,那是在教我们切莫张扬!
B .父母对待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C.此地由一块荒秃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国内外众 多观摩团前来取经。
D.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 4 天后将其抓获。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 其作者是印度的作家、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获得 1913 年 诺贝尔文学奖。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原名舒庆春。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这一总体 特点来写,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C.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们学过的《诫子书》 是东晋时期的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D.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 如“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 指七十岁。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B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 .1913 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二、基础知识综合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猜想, 这里虽然成了废墟, 但是, 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 总会
有一口水井, 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 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 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 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 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 朗的一天, 太阳快要把人拷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 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 着穿过破房子的缝 xì,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干涸______坍______塌 缝 xì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加点的“生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倒西歪”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作业(20 分钟)
三、综合性学习
8.学校开展了以“传承节俭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 目。
(1)在活动过程中, 老师让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 请你运用对联知识, 根据画线部分的 内容对出下联。
节约是财富, 拒奢尚俭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支柱。俭则 约, 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 肆则百恶俱纵。铺张浪费、奢靡挥霍, 不仅糟蹋物质财富, 更会侵蚀民族精神大厦, 腐蚀社会风气。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 惯,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夯实未来社会风气和个人奋斗的基石。
上联:铺张挥霍糟蹋财富腐蚀风气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结束后, 在主题班会上, 老师请你做简单的发言来进行总结倡议, 你会如何说?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非淡泊无以明志/匹夫不可夺志也 C.非志无以成学/学而不思则罔 D.意与日去/吾日三省吾身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 .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五、课外阅读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 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丘①者, 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②, 可长有者唯 此也。 ”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有删改)
【注】 ①寝丘:古邑名,春秋楚地,在今河南固始东。 ②禨:事鬼神以求福。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无受利地(肥沃)
C.子辞而不受(告别)
B.而名甚恶(不好)
D.与之,至今不失(给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
(2)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叔敖之知”。
评价量表
书写(5 分) 完成时间(5 分) 基础能力(50 分) 提升能力(30 分) 综合实践能力(10 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简析
本设计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共有三篇课文:《纪念白求恩》 《植树的牧羊人》 《走一步, 再走一步》。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能.够引导学生
初步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设计目的
1.根据人物形象的特点, 设计恰当的写作思路, 运用对比、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以
及多种人物描写方法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 2.深入认识文中人物形象,获得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感悟理解意义 3.文木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情感 4.抓住关键词句,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是梳理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的重要方法 5.对比、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6.重点字音字形和部分词语的意思
7.重要的作家作品
8.进一步提升默读能力,达到每分钟默读不少于 450 字
9.在阅读时有意识地在自己喜欢的或有疑问的地方进行圈点勾画或做标注教学思

单元信息
分类 内容 课时
阅读 12.纪念白求恩 2
13.植树的牧羊人 2
14.走一步,再走一步 1
15.诫子书 2
写作 思路要清晰 2
综合性 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2
基础作业( 15 分钟)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偶)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拟人)
C.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比喻) D.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反问)
【答案】 D
【详解】此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设问、反问。 D 句“这是什么精神? ”是一般疑问句,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 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是答语。此句是先问后答, 所以此句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故选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B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的酬劳。
D .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答案】 A
【详解】 A.正确;
B.戮——戳;
C.簿——薄;
D.菏——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含羞草默默地收拢叶片,那是在教我们切莫张扬!
B .父母对待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C.此地由一块荒秃的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国内外众 多观摩团前来取经。
D.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 4 天后将其抓获。
【答案】 D
【详解】 A.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宣扬。使用恰当; B.慷慨无私:大方不自私。使用恰当;
C.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使用恰当;
D.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可改为“寻踪觅迹”;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 其作者是印度的作家、诗人泰戈尔, 泰戈尔获得 1913 年
诺贝尔文学奖。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 原名舒庆春。文章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这一总体 特点来写,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C.书,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我们学过的《诫子书》 是东晋时期的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D.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 如“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 指七十岁。
【答案】 C
【详解】 C.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故选 C。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答案】 C
【详解】 C .句意: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夫”为发语词,其后应 断开。 “学”与“才”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其后应断开。故断句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
6.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B .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 .1913 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答案】 A
【详解】 B .有误,两个顿号应改为逗号;
C.有误,最后一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D.有误,第二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二、基础知识综合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猜想, 这里虽然成了废墟, 但是, 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 总会 有一口水井, 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 可惜已经干涸了。这里有五六 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 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 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 朗的一天, 太阳快要把人拷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 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
着穿过破房子的缝 xì,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干涸______坍______塌 缝 xì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加点的“生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倒西歪”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é tān 隙 (2) 拷焦 烤焦 (3) 活力生命力 形容行走、
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详解】(1)注意“涸”“坍”字不要读半边。 (2)要结合语境,据义定形。 “烤焦”指加热过头,被加热的物体碳化。因此应用“火” 字旁的“烤” 。 (3)一定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解词。生气,既有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的意思,也 指活力、生命力、生机。结合语境“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 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 ”理解,这 里指“活力、生命力”。东倒西歪:①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② 形容物体杂乱地歪斜或倒下的样子。 “风吹得人东倒西歪”意思是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
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提升作业(20 分钟)
三、综合性学习
8.学校开展了以“传承节俭美德”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题 目。
(1)在活动过程中, 老师让同学们阅读下面的文字, 请你运用对联知识, 根据画线部分的 内容对出下联。
节约是财富, 拒奢尚俭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支柱。俭则 约, 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 肆则百恶俱纵。铺张浪费、奢靡挥霍, 不仅糟蹋物质财富, 更会侵蚀民族精神大厦, 腐蚀社会风气。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 惯,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夯实未来社会风气和个人奋斗的基石。
上联:铺张挥霍糟蹋财富腐蚀风气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结束后, 在主题班会上, 老师请你做简单的发言来进行总结倡议, 你会如何说? 【答案】 (1)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夯实基石
(2)同学们, 从今天起, 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共同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张 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让勤俭节约成为一种好习惯, 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美德贡献力量。
【解析】(1)考查拟写对联。
可从画线句“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中提炼出“勤俭节约”与“铺张挥霍”相对,同为并 列短语。从“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提炼出“减少浪费”与“糟蹋财富”相对,同为动宾短 语。从“更重要的是夯实未来社会风气和个人奋斗的基石”提炼出“夯实基石”与“腐蚀风 气”相对,同为动宾短语。故下联可补写为:勤俭节约减少浪费夯实基石。 (2)考查语言表达。
开放类试题,既有对活动的“总结”,又有对同学们的“倡议”即可。如:同学们,勤俭节 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更是现在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请我们所 有的同学都共同努力, 避免浪费, 践行勤俭,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 做出贡献吧!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 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 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9.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非淡泊无以明志/匹夫不可夺志也 C.非志无以成学/学而不思则罔 D.意与日去/吾日三省吾身
10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11 .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诸葛亮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 9.B 10.(1) 不能宁静专一, 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2)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 奋精神,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11.“须”是必须的意思, 连用两个“须”表示肯定、 不容置疑的语气;两个“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性,
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意思对即可)
【解析】 9.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 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行:品行/行走;
B.志:志向/志向;
C.学:学问/学习;
D. 日:日子/每天。
故选 B 。
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 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 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 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
(1)重点词:非,不。致,达到。 (2)重点词: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治,修养。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词语的把握能力。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
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 “非……无以……”双 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五、课外阅读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亟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 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丘①者, 此地不利而名甚恶。楚人鬼而越人禨②, 可长有者唯 此也。 ”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子辞而不受,请寝丘,与之,至今不失。
(有删改) 【注】 ①寝丘:古邑名,春秋楚地,在今河南固始东。 ②禨:事鬼神以求福。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无受利地(肥沃)
C.子辞而不受(告别)
B.而名甚恶(不好)
D.与之,至今不失(给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
(2)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叔敖之知”。
【答案】 12.C 13.(1) 如果我死了, 楚王就会封赏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
的土地。
(2) 孙叔敖死后, 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赏给他儿子。 14 .①面对楚王的多次封 赏,孙叔敖生前不接受; ②孙叔敖临死前让儿子不要接受楚王封赏的肥沃土地,而“请 寝丘”。
【解析】 12 .C .句意:孙叔敖的儿子推辞不受。辞,推辞。
13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为,如果;则,就;汝,你;必,一定。利地,肥沃的土地;
(2)果,果然;以,拿;其,他的。
14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孙叔敖之知”的意思是孙叔敖的智慧。从文章中看,孙叔敖将死之时劝诫其子说: “王 亟封我矣,吾不受也。 ”这说明孙叔敖生前不接受楚王多次封赏,可见其智。他劝诫儿 子“王则封汝……而名甚恶”,让儿子不要接受楚王封赏的肥沃土地, 而去接受贫瘠的“寝 丘”。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这样做的确有远见, 使封地能够长期保有。这两点体现了“孙
叔敖之知”。
评价量表
书写(5 分) 完成时间(5 分) 基础能力(50 分) 提升能力(30 分) 综合实践能力(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