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7-28 18:20:4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解:A、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是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不符合题意.
B、司马迁(大约公元前145年~大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不符合题意.
D、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杂技水稻之父.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此题是关于部分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的选择题,思考解答.
2.(2015七上·昌江月考)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动物一般能运动,植物不能.A错误;
B、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也属于生物,B错误;
C、制造有机物不是所有生物的特征,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C错误;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基本特征,D正确.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3.(2018七上·平定期末)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 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 D.葵花向阳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答:A:母鸡下蛋属于生物的生殖发育,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铁皮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不是生物,不属于生物现象,故符合题意.
C:雨后春笋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葵花向阳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应激性,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基础特征都属于生物现象,例如 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基础特征,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③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④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⑤生物体都能生殖发育;   ⑥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周围环境;   ⑧生物体的生命是有开始和结束的,能与其他生物相处.
4.(2015七上·昌江月考)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可见C的叙述是正确的.
故选:C
【分析】这是一个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分析解答.
5.(2015七上·昌江月考)马克思说,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没有物质,人类将不能生存.这里的物质应当指(  )
A.营养物质 B.空气
C.水 D.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人类维持生命活动必须有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
6.(2015七上·淮阳月考)观察下图,葵花朵朵向太阳,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明(  )
A.葵花受阳光限制,粮食受水的限制
B.葵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仅仅需要水
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
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葵花朵朵向太阳,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阳光;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水.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方面来切入.
7.(2015七上·昌江月考)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由食物链的定义可以知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
A、符合食物链的定义,起点是草,为生产者,终点是鹰为消费者,所以为正确项.
B、食物链的起点是蚱蜢,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狐为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为错误项.
C、食物链的起点是鹰,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草为植物,属于生产者,所以为错误项.
D、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蛇,属于消费者,但箭头的方向标错了,箭头指向吃的一方,所以为错误项.
故选:A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据此可以解答此题.
8.(2015七上·昌江月考)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热时人会出汗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选项中“热时人会出汗”说明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说明了生物能进行呼吸;“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D
【分析】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9.(2016七上·新化期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肉动物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部分,这是因为只有生产者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其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故选: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0.(2015七上·昌江月考)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中的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泰山林区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此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只有生物或只有环境都不叫一个生态系统.
A、只有生物鲤鱼,没有其他生物以及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只有所有的生物,没有环境,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只有生物羊,没有其他生物以及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既包括了泰山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此答题.
11.(2015七上·昌江期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
故选:A.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2015七上·西峰月考)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答案】B
【解析】【解答】解:通过记录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鼠妇生存环境的条件,考查数据的读取能力.
13.(2015七上·昌江月考)在没有使用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有DDT存在,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  )
A.气候的变化引起的 B.食物链积累的
C.鸟类的迁徙带来的 D.鱼类的洄游带来的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洋流会把有DDT带到南极,被藻类吸收,藻类被磷虾吃、磷虾被企鹅吃,这样DDT就随食物链进入企鹅体内.因此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发现有DDT,这说明D企鹅体内的DT是通过食物链积累的.
故选:B.
【分析】有毒物质DDT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食物链积累的.
14.在测量裸地、草地、灌丛湿程中,下列哪些数据能够横比(  )
A.裸地的早上湿度和草地的中午湿度
B.草地的早、中、晚湿度
C.裸地的早晚湿度和草地的晚、早湿度
D.裸地的中、晚湿度和灌丛的中、晚湿度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对照试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量相同,选项A有两个变量;选项B是同一地点草地的不同时间虽是对照试验但是不是横向比较(纵向比较),选项C早对晚、晚对早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不是对照试验;
裸地的中、晚湿度和灌丛的中、晚湿度,地点不同时间相同,是对照试验并且是横向比较.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C.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和“ 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只能暂时保住“悬河”的安全,不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A B错误;“大力培养水生生物”对于治理黄河没有直接作用,C错误;黄河成为“悬河”是由于黄土高原植被被破坏,大量水土流失造成的,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才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D正确,选D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生物会影响环境的道理,树立环保思想。
16.(2016七上·隆德期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不稳定的成分是(  )
A.高大乔木 B.低矮灌木 C.细菌、真菌 D.大型动物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答:选项A乔木和选项B灌木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数量最多,比较稳定,故选项A、选项B都不正确;细菌为原核生物,产生的变异多,可以有多种适合环境的变异,且细菌繁殖快、大量,因此不会是最不稳定的,故选项C不正确.选项D大型动物需要的生存条件比其他选项的要复杂,它的生存需要获得大量的食物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它需要的栖息地比较复杂条件高,它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大,故在生态系统中最不稳定.用逐一排除法,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A者(细菌和真菌).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物质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大型动物位于食物链的最顶端,营养级最高,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最少,因此需要获得大量的食物才能生存繁殖也就最不稳定.
17.(2015七上·昌江月考)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本身的呼吸作用
C.各种草食性动物 D.各种肉食性动物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因此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机物)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选:A.
【分析】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
18.(2015七上·绿春期中)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答案】D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故选:D
【分析】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据此解答.
19.(2015七上·岳阳期末)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  )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解: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主要体现在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然而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不是用来降尘的.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森林的功能 1.调节生物圈的CO2和O2的平衡 2.净化空气 3.减低噪音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增加降雨量.
20.(2015七上·昌江月考)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A.食物、氧气、水 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C.食物、氧气、水、香烟 D.食物、饮料、啤酒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太空没有氧气、温度变化极大,辐射非常强,因此杨利伟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方面来切入.
二、填空题
2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适合   生存的地方.它的范围包括   .
【答案】生物;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故答案为:生物;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2.人出汗、呼气和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答案】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故答案为: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分析】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3.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   、   、   .
【答案】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答案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   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在生态系统中,   是生产者,能通过   制造有机物;   是消费者,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以   为食;   是分解者;这三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   部分.
【答案】地域;生物;环境;植物;光合作用;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生物部分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换句话说,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故答案为:地域;生物;环境;植物;光合作用;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生物部分.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25.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   生态系统.
【答案】森林;湿地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动植物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故答案为:森林;湿地.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26.在进一步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时,若提出的问题是“潮湿环境会影响鼠妇生活吗”,那么该实验中就应当使设计两种环境中除   以外,   、   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在这个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   .
【答案】湿度;光照;温度;湿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题目中提出的是“潮湿环境会影响鼠妇生活吗”,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湿度以外,其他条件如光照、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湿度是不同的,湿度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
故答案为:湿度;光照;温度;湿度
【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7.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DDT的浓度为0.00005ppm(注:DDT降解极慢),检测发现湖泊中生存的A,B,C,D,E五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DDT,结果如下表:
受检生物 A B C D E
DDT的浓度(ppm) 0.005 5.0 0.5 75.5 0.04
请根据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   .
【答案】A→E→C→B→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有毒物质DDT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根据有毒物质的多少可以排出A0.005→E0.04→C0.5→B5.0→D75.5.营养关系即是A→E→C→B→D.
故答案为:A→E→C→B→D.
【分析】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8.进入秋冬季,我们很少能看见蛇、青蛙等动物,它们都进入了昏睡状态.这种现象叫   ,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答案】冬眠;适应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冬眠是休眠现象的一种,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常见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许多哺乳类(如蝙蝠、刺猬旱獭、黄鼠、跳鼠)等.在冬眠过程中,动物是处于活动(常温)与麻痹(低温)交替的冬眠阵状态.有些种类动物在此期间进行排泄或进食.大多数种类动物不进食,但进行某些生理平衡的调整.冬眠动物在长达100多天的冬眠季节内不吃不喝而仍维持生命,是由于有充足的能量储备,而代谢又降到最低水平,为活动时的1~2%.冬眠型动物在肥育期内便储存了相当于体重30~50%的脂肪,大多数集中于皮下,不仅供给能量还有保温作用.所以,冬眠是动物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答案为:冬眠;适应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29.在沙漠里限制生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   .
【答案】水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沙漠里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缺水,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长期高温,降水少而且降水时间分布极其不均匀,蒸发量非常大.因此在沙漠里限制生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水.
故答案为:水.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3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在裸地测量三次后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答案】减少误差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此题探究的是“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所以在实验时,应设置对照实验,变量为植物的多少.测量时,多测几次,然后求其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减少误差.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三、识图分析题
31.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
(2)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
(4)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
(5)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
(6)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   .
【答案】(1)非生物部分;分解
(2)多;多
(3)捕食;食物链;5;食物网
(4)草→鼠→蛇→鹰
(5)增加
(6)蛇、狐、鹰、草;兔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本题图中有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兔、狐和鹰等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所以要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是生产者,营养级别越高数量越少,所以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多.
(3)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食物网.
(4)由(3)可知:最长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5)由于鹰和狐都以兔和鼠为食,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因食物增加而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会增加(6)在该生态系统中蛇、狐、鹰一鼠为食,鼠以草为食,兔也以草为食,兔和鼠之间是竞争关系,所以和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蛇、狐、鹰、草,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兔.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四、材料分析
32.金钱豹常常隐伏于大树上,藏在浓密的叶荫之下.它身上有许多环状斑纹,很像古钱币.它身上这种特殊的体色和形态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金钱豹的这种体色和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形成许多环状光斑,很像古钱币.古代金钱豹的体色、形态不同,体色、形态与环境一致的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容易捕获猎物,体色、形态与环境不一致的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不易捕获食物而被淘汰,这样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金钱豹.
故答案为:金钱豹的这种体色和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33.植物世界中,数地衣的生命力最顽强.据试验,地衣在零下273摄氏度的低温下还能生长,在真空条件下放置6年还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能生存.因此无论沙漠、南极、北极,甚至在大海龟的背上它都能生长.地衣为什么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人们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找到了“迷底”.原来地衣不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是由两类生物“合伙”组成,一类是真菌,另一类是藻类.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物的本领很大,藻类具有叶绿素,它以真菌吸收的水分、无机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与真菌共同享受.这种紧密的合作,就是地衣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秘密.
(1)地衣是由   和   组成的.
(2)“地衣”所体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什么关系?生物之间还有哪些关系?请举例.
【答案】(1)真菌;藻类
(2)共生关系;生物之间还有捕食关系如兔与草,狼与羊、竞争关系如水稻与稗草,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蚂蚁搬家等.(只要答对并正确举例同样给分)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
(2)藻类具有叶绿素,能以真菌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有机物),与真菌共同享受.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本领很大,真菌还能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生长不良,因此它们都不能独立生活,像地衣这种由两种生物(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对双双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还有:捕食关系如兔与草,狼与羊、竞争关系如水稻与稗草,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蚂蚁搬家等.
故答案为:(1)真菌;藻类;(2)共生关系;生物之间还有捕食关系如兔与草,狼与羊、竞争关系如水稻与稗草,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蚂蚁搬家等.(只要答对并正确举例同样给分).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五、尝试探究
34.桃花鱼为腔肠动物门水螅纲的一个小类群,栖息于淡水中,因其形状酷似桃花而得名,其中文名是桃花水母.生长于三峡库区姊归县归州镇鸭子滩的桃花水母是极为稀有的物种,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随着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临近,桃花水母的栖息地将沉入江底,桃花水母将失去生存的空间.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在制定保护桃花水母的行动方案之前,你需要先进行广泛的调查.那么你打算怎样去做这个调查呢?
我的调查目的: .
我的调查对象: .
我的调查范围: .
我的调查方案: .
【答案】我的调查目的: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花水母.
我的调查对象:桃花水母.
我的调查范围:网上、书籍资料、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查.
我的调查方案:查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解: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调查的范围,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可以从桃花水母的起源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现状、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威胁的原因、保护措施等方面予以考虑,摸清这些方面所处的状态以及破坏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我的调查目的: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花水母.
我的调查对象:桃花水母.
我的调查范围:网上、书籍资料、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查.
我的调查方案:查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
故答案为: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网上、书籍资料、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查;查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调查法的灵活运用,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最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保护.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李时珍 B.司马迁 C.达尔文 D.袁隆平
2.(2015七上·昌江月考)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3.(2018七上·平定期末)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母鸡下蛋 B.铁皮生锈 C.雨后春笋 D.葵花向阳
4.(2015七上·昌江月考)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生存的全部环境的总称
B.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
D.生物圈是指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5.(2015七上·昌江月考)马克思说,物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没有物质,人类将不能生存.这里的物质应当指(  )
A.营养物质 B.空气
C.水 D.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6.(2015七上·淮阳月考)观察下图,葵花朵朵向太阳,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这说明(  )
A.葵花受阳光限制,粮食受水的限制
B.葵花仅仅需要阳光,粮食仅仅需要水
C.它们的生活既需要阳光,也需要水
D.阳光、水是它们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7.(2015七上·昌江月考)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子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鹰←蛇
8.(2015七上·昌江月考)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热时人会出汗
B.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
C.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
9.(2016七上·新化期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食肉动物
10.(2015七上·昌江月考)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中的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泰山林区
11.(2015七上·昌江期中)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生物圈 B.陆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12.(2015七上·西峰月考)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如图所示.他和同学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鼠妇只数
水泥路上 0
水槽边的石头下 24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
干草地中 2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13.(2015七上·昌江月考)在没有使用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有DDT存在,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  )
A.气候的变化引起的 B.食物链积累的
C.鸟类的迁徙带来的 D.鱼类的洄游带来的
14.在测量裸地、草地、灌丛湿程中,下列哪些数据能够横比(  )
A.裸地的早上湿度和草地的中午湿度
B.草地的早、中、晚湿度
C.裸地的早晚湿度和草地的晚、早湿度
D.裸地的中、晚湿度和灌丛的中、晚湿度
1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如今黄河已经成为世界罕见的“悬河”。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
A.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
B.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
C.大力培养水生生物
D.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16.(2016七上·隆德期中)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最不稳定的成分是(  )
A.高大乔木 B.低矮灌木 C.细菌、真菌 D.大型动物
17.(2015七上·昌江月考)动物生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最终来自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本身的呼吸作用
C.各种草食性动物 D.各种肉食性动物
18.(2015七上·绿春期中)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19.(2015七上·岳阳期末)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  )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20.(2015七上·昌江月考)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坐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成功飞向太空,你认为杨利伟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  )
A.食物、氧气、水 B.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C.食物、氧气、水、香烟 D.食物、饮料、啤酒
二、填空题
2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适合   生存的地方.它的范围包括   .
22.人出汗、呼气和排尿,反映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23.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   、   、   、   .
24.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   内,   与   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在生态系统中,   是生产者,能通过   制造有机物;   是消费者,他们直接或间接地以   为食;   是分解者;这三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   部分.
25.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   生态系统.
26.在进一步探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时,若提出的问题是“潮湿环境会影响鼠妇生活吗”,那么该实验中就应当使设计两种环境中除   以外,   、   等其他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在这个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   .
27.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DDT的浓度为0.00005ppm(注:DDT降解极慢),检测发现湖泊中生存的A,B,C,D,E五种生物体内均含有不同浓度的DDT,结果如下表:
受检生物 A B C D E
DDT的浓度(ppm) 0.005 5.0 0.5 75.5 0.04
请根据所学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   .
28.进入秋冬季,我们很少能看见蛇、青蛙等动物,它们都进入了昏睡状态.这种现象叫   ,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
29.在沙漠里限制生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   .
30.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在裸地测量三次后求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三、识图分析题
31.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生物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缺少   部分和   者.
(2)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   ,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   .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
(4)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
(5)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   .
(6)在该生态系统中,对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   ,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   .
四、材料分析
32.金钱豹常常隐伏于大树上,藏在浓密的叶荫之下.它身上有许多环状斑纹,很像古钱币.它身上这种特殊的体色和形态是怎么形成的?
33.植物世界中,数地衣的生命力最顽强.据试验,地衣在零下273摄氏度的低温下还能生长,在真空条件下放置6年还保持活力,在比沸水温度高一倍的温度下也能生存.因此无论沙漠、南极、北极,甚至在大海龟的背上它都能生长.地衣为什么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人们经过长期研究,终于找到了“迷底”.原来地衣不是一种单纯的植物,它是由两类生物“合伙”组成,一类是真菌,另一类是藻类.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物的本领很大,藻类具有叶绿素,它以真菌吸收的水分、无机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与真菌共同享受.这种紧密的合作,就是地衣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秘密.
(1)地衣是由   和   组成的.
(2)“地衣”所体现出来的生物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什么关系?生物之间还有哪些关系?请举例.
五、尝试探究
34.桃花鱼为腔肠动物门水螅纲的一个小类群,栖息于淡水中,因其形状酷似桃花而得名,其中文名是桃花水母.生长于三峡库区姊归县归州镇鸭子滩的桃花水母是极为稀有的物种,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随着三峡工程初期蓄水的临近,桃花水母的栖息地将沉入江底,桃花水母将失去生存的空间.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我们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在制定保护桃花水母的行动方案之前,你需要先进行广泛的调查.那么你打算怎样去做这个调查呢?
我的调查目的: .
我的调查对象: .
我的调查范围: .
我的调查方案: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生物学家及其贡献
【解析】【解答】解:A、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是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一书.不符合题意.
B、司马迁(大约公元前145年~大约公元前90年),字子长,一说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不符合题意.
C、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他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不符合题意.
D、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培育出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是著名的杂技水稻之父.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此题是关于部分生物学家的生平事迹的选择题,思考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特征是: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A、动物一般能运动,植物不能.A错误;
B、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也属于生物,B错误;
C、制造有机物不是所有生物的特征,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C错误;
D、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属于生物基本特征,D正确.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结合题意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3.【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答:A:母鸡下蛋属于生物的生殖发育,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铁皮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所以不是生物,不属于生物现象,故符合题意.
C:雨后春笋属于生物的生长现象,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D:葵花向阳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应激性,属于生命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基础特征都属于生物现象,例如 生物体所表现出的基础特征,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③生物体都有生长现象;   ④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⑤生物体都能生殖发育;   ⑥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周围环境;   ⑧生物体的生命是有开始和结束的,能与其他生物相处.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可见C的叙述是正确的.
故选:C
【分析】这是一个关于生物圈的知识的选择题,分析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因此人类维持生命活动必须有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活条件方面来切入.
6.【答案】D
【知识点】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葵花朵朵向太阳,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阳光;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表明生物的生活需要水.
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方面来切入.
7.【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由食物链的定义可以知道: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
A、符合食物链的定义,起点是草,为生产者,终点是鹰为消费者,所以为正确项.
B、食物链的起点是蚱蜢,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狐为动物,属于消费者,所以为错误项.
C、食物链的起点是鹰,属于消费者,不是生产者,终点是草为植物,属于生产者,所以为错误项.
D、起点是草,属于生产者,终点是蛇,属于消费者,但箭头的方向标错了,箭头指向吃的一方,所以为错误项.
故选:A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叫食物链,所以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据此可以解答此题.
8.【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如植物的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选项中“热时人会出汗”说明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鲸呼气时会产生雾状水柱”说明了生物能进行呼吸;“西瓜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含羞草的叶受到触踫时会合拢”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D
【分析】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9.【答案】A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解: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部分,这是因为只有生产者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其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故选:A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10.【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解: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此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只有生物或只有环境都不叫一个生态系统.
A、只有生物鲤鱼,没有其他生物以及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B、只有所有的生物,没有环境,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只有生物羊,没有其他生物以及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既包括了泰山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此答题.
11.【答案】A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答: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态系统.
故选:A.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2.【答案】B
【解析】【解答】解:通过记录可以分析: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水泥路上、干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很少.比较这两种环境的差别,可以发现主要区别条件是:光照和水分,而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可推知: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鼠妇生存环境的条件,考查数据的读取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洋流会把有DDT带到南极,被藻类吸收,藻类被磷虾吃、磷虾被企鹅吃,这样DDT就随食物链进入企鹅体内.因此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发现有DDT,这说明D企鹅体内的DT是通过食物链积累的.
故选:B.
【分析】有毒物质DDT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食物链积累的.
14.【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对照试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量相同,选项A有两个变量;选项B是同一地点草地的不同时间虽是对照试验但是不是横向比较(纵向比较),选项C早对晚、晚对早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不是对照试验;
裸地的中、晚湿度和灌丛的中、晚湿度,地点不同时间相同,是对照试验并且是横向比较.
故答案为:D.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15.【答案】D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解答】“加强黄河两岸堤坝的修筑”和“ 对黄河河床底部的泥沙清淘”只能暂时保住“悬河”的安全,不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A B错误;“大力培养水生生物”对于治理黄河没有直接作用,C错误;黄河成为“悬河”是由于黄土高原植被被破坏,大量水土流失造成的,植树、种草,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才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D正确,选D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认识生物会影响环境的道理,树立环保思想。
1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解析】【解答】答:选项A乔木和选项B灌木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数量最多,比较稳定,故选项A、选项B都不正确;细菌为原核生物,产生的变异多,可以有多种适合环境的变异,且细菌繁殖快、大量,因此不会是最不稳定的,故选项C不正确.选项D大型动物需要的生存条件比其他选项的要复杂,它的生存需要获得大量的食物用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它需要的栖息地比较复杂条件高,它的生活受环境的影响大,故在生态系统中最不稳定.用逐一排除法,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A者(细菌和真菌).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逐级递减,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物质能量在流动中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未被下一营养级的生物所利用.大型动物位于食物链的最顶端,营养级最高,得到的物质和能量最少,因此需要获得大量的食物才能生存繁殖也就最不稳定.
17.【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解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制造有机物,动物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物,因此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机物)最终来自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故选:A.
【分析】光合作用是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水.
18.【答案】D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的,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即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
故选:D
【分析】生物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条件,据此解答.
19.【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解: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主要体现在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然而气孔是由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小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不是用来降尘的.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森林的功能 1.调节生物圈的CO2和O2的平衡 2.净化空气 3.减低噪音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调节气温、降低风速、增加降雨量.
20.【答案】B
【知识点】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解析】【解答】解: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太空没有氧气、温度变化极大,辐射非常强,因此杨利伟必须携带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食物、氧气、水、保暖衣服.
故选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方面来切入.
21.【答案】生物;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知识点】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
故答案为:生物;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为生物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条件,是所有生物的家园.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2.【答案】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食物残渣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遗.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故答案为:生物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分析】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23.【答案】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故答案为: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24.【答案】地域;生物;环境;植物;光合作用;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生物部分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
【解析】【解答】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群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通过能量和物质的交换与其生存的环境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共同形成一种统一的整体,这样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换句话说,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其中环境就是生物生存的非生物条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物植物死后的遗体遗物被细菌、真菌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盐等,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被植物体利用.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
故答案为:地域;生物;环境;植物;光合作用;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生物部分.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其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植物叫生产者;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动物叫消费者;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存,因此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25.【答案】森林;湿地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类型
【解析】【解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动植物繁多,营养结构复杂,能够长期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动植物资源,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单位生产力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调节径流、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故答案为:森林;湿地.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草原生态系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
海洋生态系统: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生产氧气的70%;
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源,蓄洪抗旱,地球之肾;
农田生态系统:提供农作物.
26.【答案】湿度;光照;温度;湿度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题目中提出的是“潮湿环境会影响鼠妇生活吗”,那么设计对照实验中除了湿度以外,其他条件如光照、温度等都应当相同.也就是说只有湿度是不同的,湿度就是这个对照实验的变量.
故答案为:湿度;光照;温度;湿度
【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7.【答案】A→E→C→B→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有毒物质DDT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根据有毒物质的多少可以排出A0.005→E0.04→C0.5→B5.0→D75.5.营养关系即是A→E→C→B→D.
故答案为:A→E→C→B→D.
【分析】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28.【答案】冬眠;适应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冬眠是休眠现象的一种,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常见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许多哺乳类(如蝙蝠、刺猬旱獭、黄鼠、跳鼠)等.在冬眠过程中,动物是处于活动(常温)与麻痹(低温)交替的冬眠阵状态.有些种类动物在此期间进行排泄或进食.大多数种类动物不进食,但进行某些生理平衡的调整.冬眠动物在长达100多天的冬眠季节内不吃不喝而仍维持生命,是由于有充足的能量储备,而代谢又降到最低水平,为活动时的1~2%.冬眠型动物在肥育期内便储存了相当于体重30~50%的脂肪,大多数集中于皮下,不仅供给能量还有保温作用.所以,冬眠是动物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
故答案为:冬眠;适应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可减少水分的蒸腾,以适应干旱的生活环境;企鹅体内有很多的脂肪,有保温作用,以适应严寒的气候;还有,动物的拟态和保护色等,都是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
29.【答案】水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在沙漠里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缺水,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长期高温,降水少而且降水时间分布极其不均匀,蒸发量非常大.因此在沙漠里限制生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水.
故答案为:水.
【分析】非生物因素影响植物的分布:
非生物因素 影响 典型例子
光 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理活动。 海洋中植物的垂直分布;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光影响鼠妇的生活,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
温度 影响生物的分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南北植物的分布,不同海拔高度植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水分 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沙漠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
30.【答案】减少误差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此题探究的是“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所以在实验时,应设置对照实验,变量为植物的多少.测量时,多测几次,然后求其平均值,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
故答案为:减少误差.
【分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主要反思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
31.【答案】(1)非生物部分;分解
(2)多;多
(3)捕食;食物链;5;食物网
(4)草→鼠→蛇→鹰
(5)增加
(6)蛇、狐、鹰、草;兔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本题图中有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兔、狐和鹰等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所以要想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是生产者,营养级别越高数量越少,所以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多.
(3)图中的食物链有:①草→兔→鹰②草→兔→狐③草→鼠→狐④草→鼠→鹰⑤草→鼠→蛇→鹰,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食物网.
(4)由(3)可知:最长的食物链为:草→鼠→蛇→鹰.
(5)由于鹰和狐都以兔和鼠为食,如果大量捕食狐,那么鹰因食物增加而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会增加(6)在该生态系统中蛇、狐、鹰一鼠为食,鼠以草为食,兔也以草为食,兔和鼠之间是竞争关系,所以和鼠有直接关系的生物因素是蛇、狐、鹰、草,对鼠有间接关系的生物是兔.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传递的效率为10%~20%,能量逐级减少.
32.【答案】金钱豹的这种体色和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析】【解答】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形成许多环状光斑,很像古钱币.古代金钱豹的体色、形态不同,体色、形态与环境一致的不易被其他动物发现,容易捕获猎物,体色、形态与环境不一致的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不易捕获食物而被淘汰,这样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最终形成了现在的金钱豹.
故答案为:金钱豹的这种体色和形态是长期自然选择中形成的,是它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33.【答案】(1)真菌;藻类
(2)共生关系;生物之间还有捕食关系如兔与草,狼与羊、竞争关系如水稻与稗草,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蚂蚁搬家等.(只要答对并正确举例同样给分)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1)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
(2)藻类具有叶绿素,能以真菌吸收的水分、无机盐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原料,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成养料(有机物),与真菌共同享受.真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本领很大,真菌还能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生长不良,因此它们都不能独立生活,像地衣这种由两种生物(真菌和藻类)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对双双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还有:捕食关系如兔与草,狼与羊、竞争关系如水稻与稗草,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蚂蚁搬家等.
故答案为:(1)真菌;藻类;(2)共生关系;生物之间还有捕食关系如兔与草,狼与羊、竞争关系如水稻与稗草,两条狗争夺骨头、合作关系蚂蚁搬家等.(只要答对并正确举例同样给分).
【分析】生物间的关系:
生物因素 作用或关系 举例
种间关系(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
竞争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斗争的现象 杂草与水稻生活在一起,争夺阳光、水分和空间
寄生 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或体表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 蛔虫与人,菟子丝与豆科植物
共生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彼此有利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种内关系(指同种生
物之间的关
系) 种类合作 同种生物个体间分工合作、互帮互助 蚂蚁“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维持群体生活
种类竞争 同种生物个体为争夺食物、配偶、栖息地而进行斗争 繁殖期间,同种动物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进行斗争
34.【答案】我的调查目的: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花水母.
我的调查对象:桃花水母.
我的调查范围:网上、书籍资料、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查.
我的调查方案:查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
【知识点】调查法
【解析】【解答】解: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调查的范围,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可以从桃花水母的起源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现状、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威胁的原因、保护措施等方面予以考虑,摸清这些方面所处的状态以及破坏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我的调查目的: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花水母.
我的调查对象:桃花水母.
我的调查范围:网上、书籍资料、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查.
我的调查方案:查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
故答案为:了解桃花水母的生存数量,生存地区,生活方式及如何保护桃花水母;桃花水母;网上、书籍资料、询问老师和家长、实地考查;查资料归纳整理,最后制订方案.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调查法的灵活运用,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最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保护.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