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 地理实践力
1. 某日,小李在某地(110°E,40°N)广场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图a)。他通过观测广场石柱影子的长度和方向(图b),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据此完成下题。
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c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木茂密。2015年1月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累计积雪深度约为50厘米,林冠大面积受损。下图为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林下20厘米深处土壤温度逐月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 降雪事件后,2015年比2014年( )
A. 夏季林内、林外土壤温差减小 B. 林外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幅增大
C. 枯枝落叶增多,腐殖质层变厚 D. 森林的分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 与2014年相比,2015年夏季林内土壤温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 太阳高度角减小 B. 积雪融化提高地面反射率
C. 土壤含水量提高 D. 树冠对太阳辐射削弱减少
4.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如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次日上午,对高血压人群来说( )
A. 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 B. 乙地气压稳定,可正常活动
C. 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 D. 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
5. 某研究团队选择长沙市近郊的同升湖及其附近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在湖泊周边设置三条样线(M、N、P),分别在每条样线上选取若干测点进行湿度测定,并在远离湖泊地区选择对照点(对照点受到湖泊水体的影响可忽略)。湿度测定时间为夏季若干天的8:00~19:00。左图示意研究区域三条样线位置,右图示意三条样线和对照点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样线M的空气相对湿度变化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该地拟在同升湖西北部规划住宅区,下列楼盘布局最利于改善夏季潮湿闷热环境的是( )
A. B.
C. D.
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行生态搬迁。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 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
A. 开采矿山 B. 放养牛羊 C. 种植棉花 D. 水上漂流
8. 某研究小组对所在城市8个区域的公共交通供给及需求强度进行调查,绘制了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与需求强度匹配关系图(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
A. 甲——土地开发强度较高 B. 乙——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C. 丙——适宜建设大型商场 D. 丁——公共交通压力较小
(2) 该调查研究( )
A. 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依据 B. 主要运用遥感技术分析数据
C. 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D. 促进城镇人口大规模外迁
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1为苍山—洱海区域图。
(1)气象观测资料表明,大理站地区风向昼夜变化明显,白天以偏东风为主。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原因。
表1:苍山2500米以上地带植被垂直分布(海拔:米)
西坡 常绿阔叶林 云南铁杉—阔叶混交林 针叶—杜鹃—箭竹矮林 杜鹃灌丛草甸
2500~2900 2900~3300 3300~3700 >3700
东坡 人工华山松林 云南铁杉—阔叶混交林 苍山冷杉—杜鹃林 亚高山草甸 杜鹃灌丛
2500~2900 2900~3200 3200~3500 3500~3800 >3800
(2)根据表1绘制苍山2500米以上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2,比较两坡云南铁杉—阔叶混交林的分布差异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兼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和地质遗址类型等三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古冰川遗迹、高原湖泊自然景观、弓鱼等特有鱼类、名胜古迹及苍山冷杉林为目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
(3)说明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花岗岩地貌是在花岗岩体基础上,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地貌类型。新疆博州怪石峪被称为“天然造型花岗岩博物馆”。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王教授带领下,对怪石峪进行了以“花岗岩探秘”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他们来到怪石峪后看到当地满目荒凉,草木稀少,怪石林立。图1示意怪石峪蜂窝状洞穴景观,图2示意花岗岩风化过程。
(1)研学小组发现博州怪石峪花岗岩层大量出露地表。阐述怪石峪花岗岩层出露地表的地质过程。
(2)研学小组查阅的相关资料表明: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因热胀冷缩作用,常常产生不同方向的裂隙,使其更易遭受外力作用破坏。分析花岗岩裂隙的存在使其更易遭受外力作用破坏的原因。
(3)研学小组发现怪石峪迎风的花岗岩表面分布着形态各异的蜂窝状洞穴。说明怪石峪蜂窝状洞穴的形成原因。
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研学小组到山西省平遥县梁坡底村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古村落形成与保护”为主题的考察活动。经调查发现,形成时期不同,古村落的选址和规模差异显著。下图为梁坡底村及其周边古村落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研学小组发现村内传统民居与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民居有较高的相似性。村民介绍,明清时期,晋商崛起,部分村民外出从商,对村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当地大量村民外迁,古村落不断衰落。
(1)简述古村落的布局特点及有利区位条件。
(2)推测历史时期古村落在布局上的演化趋势及其根本原因。
(3)简述明清时期村民外出从商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4)提出促进古村落经济振兴的措施。
12. 某校学生到河南省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调查耕地开发利用现状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2021年河南省部分地区实行大豆——玉米轮作,即2020年种植大豆的地块,2021年改种玉米。
(1)简述河南省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实行轮作的重要意义。
任务二:了解特色农产品的生长条件
2021年10月27日,第四届河南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在郑州开幕,兰考蜜瓜、灵宝苹果等各地明星“国潮”农产品,吸引了来自全国近500家参展商参展。
兰考蜜瓜是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出产的兰考蜜瓜具有瓜体均匀、品质好、含糖量高、果肉细腻甜脆等特点。
(2)概述兰考县生产高品质蜜瓜的土壤条件。
任务三:认识城市等级体系
郑州市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物流信息平台连通境内外,目前是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3)从区域空间组织的视角,说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辐射功能最强的主要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该地位于110°E,比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晚40分钟。根据图b,此时北京时间为12:10,故当地地方时为11:30;太阳位于东南方向,影子指向西北方向;图示中石柱影子与步道重合,因此该步道走向为西北—东南方向,所以判断出观测点位于石柱的西南方向;根据图a、b,从两图中观测点位置看,正北方向与②相符,B正确。如图所示:
2~3.【答案】A、D
【解析】1. 根据图文可知,2015年夏季和2014年夏季相比,2015年夏季林内、林外温差减小,A选项正确;读图可知,与2014年相比,林外土壤温度的最高值明显变低,最低值相差不大,因此林外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幅减小,B选项错误;2015年1月11日哀牢山经历了一次极端降雪事件,林冠大面积受损,因此2015年枯枝落叶会减少,腐殖质层变薄,C选项错误;极端降雪事件不会使森林的分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D选项错误。故选A。
2. 太阳高度变化主要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不会随意改变,A选项错误;积雪会提高地面反射率,积雪融化后不会提高地面反射率,因此不会引起明显的温度变化,B选项错误;积雪融化后,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比热容增大,夏季升温减慢,因此会使林内温度降低,C选项错误;极端降雪事件后林冠大面积受损,使树冠密度减小,树冠对太阳辐射削弱减少,因此进入林内的太阳辐射增多,使温度升高,D选项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等压线判断及应用、风向判断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解答】
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判断,甲地为高气压中心,天气晴朗,附近没有锋面活动也没有气旋分布,次日上午出现天气阴沉的可能性较小,A错误。
根据等压线数值可判断,乙地西侧气压高,东侧气压低,盛行西北风,次日上午可能气压升高,不适合高血压患者活动,B错误。
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可判断,丙地位于低气压控制,多阴雨天气。未来将会冷锋过境,气温降低,应添加衣物,C正确。
图中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未来大气质量较好,D错误。
5.【答案】【小题1】C
【小题2】A
【解析】1. 据右图可知,午后14点左右气温最高的时候相对湿度最低。由此可得出结论:气温高时相对湿度低;气温低时相对湿度大。又据左图可知,样线N、P经过了较多的建筑群,样线M经过较多的植被地。夏季白天建筑群气温高,植被地气温低;气温低,则相对湿度比较高。右图③表示午后14时左右相对湿度在四条线中最高,故右图中的③表示样线M的湿度变化曲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 根据题意,拟在同升湖西北规划住宅区。据左图中的风频图可知:该地盛行北风和东南风。东南风将使湖面的水汽大量吹向西北建筑物,可能会增加夏季潮湿闷热的状况。如果建筑物留下东南—西北走向的通道,东南风带来的水汽会很快地排走,降低小区的湿度,而北风也可通过东南—西北走向的通道,吹向南边的湖面,减轻潮湿空气对住宅区的影响,从而有效避免了夏季潮湿闷热的情况发生。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7.【答案】A、C
【解析】
1. 【分析】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解答】
据图可知,在M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面积大,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A正确;乙不在M县,丙绿洲面积小,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故B、C、D错误。
故选:A。
2. 【分析】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知识,难度适中,通过示意图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本题资料中没有提及矿产信息,故A错误。放养牛羊会对草场产生破坏,加剧荒漠化,故B错误。绿洲水源充足,适合种植棉花,故C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多荒漠景观,河流为时令河,不适合水上漂流,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小题1】A
【小题2】A
【解析】1. 由图可知,甲地居民出行需求强度和公共交通供给强度均较高,说明当地人口流动量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土地开发强度应较大,A选项正确;乙地居民出行需求强度较小,而公共交通供给强度较高,说明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B选项错误;丙地居民出行需求强度较小,说明人口流动量小,不适宜建设大型商场,C选项错误;丁地居民出行需求强度较大,但公共交通供给强度较低,说明人口流动量大,但是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公共交通压力较大,D选项错误。故选A。
2. 通过了解某区域的居民出行需求强度和公共交通供给强度的现状可以为未来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依据,A选项正确;大量的数据分析需要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来进行,遥感技术主要用于监测,B选项错误;无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C选项错误;这是城市内部各区域的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与需求强度情况,对人口大规模外迁影响不大,D选项错误。故选A。
9.【答案】(1)大理站地处洱海以西的沿岸地区,受湖陆风的影响,白天的风向由湖向陆;大理站地处苍山东麓的谷地,受山谷风影响,白天易形成山谷向山坡的谷风。
(2)
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云南铁杉—阔叶混交林在西坡的分布上界更高,主要受热量、水分等因素影响。
(3)有利于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利于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可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研基地;作为科普和宣传教育平台利于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
【解析】(1)首先根据图1可以看出,大理站位于洱海的西侧,白天的时候,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会吹湖风,因此为偏东风;其次在地形上而言,大理站位于苍山中的谷底,受到当地山谷风的影响,也会形成谷风。
(2)首先根据表格可以判断出当地东坡和西坡的植被,然后进行绘制即可。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当地的云南铁杉—阔叶混交林在西坡的分布上界更高,而自然带的分布主要是需要考虑热量和水分。
(3)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恢复草原植被,保护生态环境;增加草原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濒临灭绝的珍菇种群;迄今珍菇无法人工栽培,可以带动科研、旅游业的发展。利于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可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研基地;作为科普和宣传教育平台利于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
10.【答案】(1)地质时期,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花岗岩;因地壳上升和剥蚀作用(或上覆岩层及风化产物被侵蚀、搬运),花岗岩层出露地表。
(2)裂隙的存在破坏了花岗岩的完整性,多个方向的裂隙使花岗岩出现多个角部及棱部,更易被风化、侵蚀;岩石中的裂隙是水溶液、气体和生物活动的通道和场所,可以促进风化作用。
(3)怪石峪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昼夜温差大,花岗岩裂隙发育(花岗岩上不同位置软硬不同,抗侵蚀能力也不同);当地风力强劲,沿裂隙(及岩石较软处)侵蚀,风中的砂粒对岩石进行磨蚀,形成蜂窝状洞穴。
【解析】(1)花岗岩出露地表的过程应从内外力作用两方面分析。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形成过程首先经过了地质时期,岩浆在地表以下冷凝成为花岗岩;之后,在地壳上升和上层覆盖物的剥蚀作用下,花岗岩层出露地表。
(2)据图可知,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因热胀冷缩作用产生多个裂隙,多个方向的裂隙使花岗岩出现多个角部及棱部,增加了风化的方向,使岩石更易被风化和侵蚀;同时岩石中的裂隙增加了受外力的可能性,其次,裂隙是水溶液、气体和生物活动的通道和场所,这些因素也可以促进风化作用,所以裂隙的存在使花岗岩更易遭受外力作用破坏。
(3)坚硬的岩石因差异化的风化、侵蚀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坑洞,好似蜂窝一样,所以被称为蜂窝岩。据材料可知,怪石峪位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花岗岩裂隙发育。花岗岩上不同位置因岩石软硬不同,所以抗侵蚀能力也不同;同时该地风力较大,迎风坡风力强劲,沿裂隙侵蚀,风挟带的砂粒对岩石进行磨蚀,因此形成蜂窝状洞穴。
11.【答案】(1)布局在山麓、河谷阶地,地形平坦;便于出行和建筑,利于耕地;临近河流,取水方便;土壤肥沃;洪涝较少等。
(2)演化趋势:沿河流逐渐扩张。根本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聚落扩张需求大。
(3)缓解人地矛盾;增加收入;促进文化交流;改善村落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
(4)保护古建筑和文物;发展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落环境;开发特色农产品。
【解析】(1)本题考查聚落布局特点及区位条件。读图可知,聚落主要分布在近河流、地形平坦的地方,有利区位条件应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生物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古村落布局在山麓、河谷阶地,地形比较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临近河流,水资源较充足,洪涝较少等。
(2)本题考查聚落演变规律。聚落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人口的不断扩张,经济的发展,导致聚落形态不断沿着河流增大。
(3)本题考查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外出从商指的是人口流出,有利影响主要从对环境的压力减轻等益处作答。人口外出从商,可以缓解人地矛盾;外出从商,可以增加收入;跟所在地区可以加强沟通和联系,促进文化交流;可以改善村落居住条件,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4)本题考查古村落振兴的措施。要对村民加大教育和宣传,保护古建筑等文物;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业: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村落环境;开发特色农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2.【答案】(1)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
意义: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量(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等。
(2)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以沙性土壤为主,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适合兰考蜜瓜生长。
(3)郑州地理位置优越;是河南省行政中心,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的城市,产业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服务功能最强;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最密集;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效率最高;联通强度最强;辐射范围最大,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
【解析】(1)读图可知,河南省地势西部高,东部低,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因此实行轮作,有利于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种地养地相结合,有利于耕地肥力的恢复,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量,使土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等。
(2)据材料可知,兰考县地处黄河故道,黄河的泥沙主要从黄土高原带来,淤积的土壤土层深厚,以沙性土壤为主,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泥沙中富含有机质,土壤肥沃,适合兰考蜜瓜生长。
(3)郑州是我国重要的服装、食品,电子信息等产业基地,从区域空间组织看,郑州是核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是河南省行政中心,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的城市,产业众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为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依托四通八达的公路和铁路交通,将工业生产分散到周边城市,促进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把原料、工业产品运送到周边地区,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物流信息平台连通境内外,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效率最高,联通强度最强;辐射范围最大,对区域的辐射作用最强。
第2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