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 论证和探讨-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特色专题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7 论证和探讨-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高考特色专题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2 15: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7 论证和探讨
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图10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冰川在重力作用下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形成U形谷。冰川退缩后U形谷两侧形成垫状地形(侧碛垄)。第四纪冰川是地球史上最近的一次大冰川期。太白山是秦岭山脉最高峰,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石质高山区,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纪末期冰川遗迹(下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岩石裸露,寒冻风化作用强烈。
(1)说出侧碛垄的物质来源。
(2)判断图中Ⅰ、Ⅱ、Ⅲ三对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在图中画出山地南坡冰川退缩的路径及方向。
(3)研究表明,太白山古冰川为间歇性退缩,而非持续性退缩。请阐释其结论依据。
4.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黑土素有“土中珍品”之称,我国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经过百余年的大规模开垦,东北黑土区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
材料二:长期以来的重用轻养掠夺式开垦,使黑土层减少与土地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如图二),水土流失面积扩大、侵蚀强度增加。为研究和治理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科学家们在实验室进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如表是东北地区黑土水土流失实验数据(部分)。
坡度 坡长
(米) 雨强
(毫米/小时) 降雨时间
(小时) 产流量
(升) 土壤流失量
(吨/平方千米) 侵蚀
级别
1° 2 90 1 90.97 1166.00 轻度
3° 2 90 1 92.18 1880.00 轻度
3° 5 90 1 306.38 3398.00 中度
3° 10 90 1 623.07 4384.50 中度
5° 2 90 1 104.38 2233.00 轻度
注:产流量是指降雨形成径流的水量。
(1)描述东北典型黑土分布区的地势特征。
(2)根据材料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数据予以论证。
(3)简述东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5.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95%以上的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夜雨。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完善雅鲁藏布江谷地夜雨成因示意图。
(要求:标出地面气温差异,用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在适当的位置绘出降水状况)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夏季昼晴夜雨对当地种植业的有利影响。
我国某科研团队对青藏高原东北部不同坡向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位置见图1,研究数据见图3。

(3)概括研究结论,并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结论明确、论据充分、推理过程完整。)
答案和解析
1.【答案】以地域文化切入: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全球性的盛大体育赛事,一方面对展示国家形象、促进社会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由于冬奥会备受全世界各国人民关注,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文明互鉴的国际人文交流大舞台,是让世界了解举办国的重要窗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
以大都市辐射功能切入:自2013年底,中国奥委会正式提名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开始,北京这座奥运城市又一次因为奥运而频繁成为国际媒体报道的重要对象。而与北京联合申办冬奥会的张家口崇礼县这个“陌生的地方”,更是吸引了一轮又一轮的中外媒体记者前去一探究竟。在崇礼县城,出租出售滑雪用品的店铺连成一串,滑雪公寓、度假村、农家乐比比皆是,随着冬奥举办,北京大城市的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以碳排放视角切入: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筹办和赛事运行中都强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碳中和,最大程度利用了北京2008年的奥运遗产,对很多场馆进行了再度使用和重新改建,而且都达到很高标准;同时北京冬奥会为节能环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低碳能源、低碳场馆、低碳交通、低碳办公等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聚焦“双奥之城”——北京,为开放性试题,通过学生视角呈现首都北京从“夏奥”到“冬奥”取得的巨大成就,唤起考生家国同脉的时代豪情,彰显自信从容的中华气质。在为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而振奋的同时,试题引导考生从地理视角论述奥运遗产对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2.【答案】(1)15.8
(2)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绿色价值链,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种植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为材料,涉及全球气候变暖、碳排放量、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安全等相关内容,创新性的利用地理原理及地理模型,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地理思维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1)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7+32.7+2.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a模式与b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
(2)通过材料中的香蒲生产模式可以看到,通过种植香蒲,而非单一还草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土地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环境稳定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香蒲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开发新资源发展经济,对此我们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构建绿色价值链,满足未来全球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并将通过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安全的生计支撑可持续经济,可以促进固碳并应对气候危机,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三江平原为我国农业重点开发地区,是我国粮仓,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可能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改善了生态环境,能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基础,同时湿地环境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维持农业的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和营养,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3.【答案】(1)主要是山谷两壁(基岩)岩石的风化物、崩落物;其次是冰川运动中的侵蚀(刨蚀和侧蚀)产物。
(2)最先形成的是Ⅲ侧碛垄、其次是Ⅱ侧碛垄、Ⅰ侧碛垄最后形成。作图如下

(3)冰川规模长时间保持稳定,会在两侧持续堆积形成侧碛垄;图中有Ⅰ、Ⅱ、Ⅲ三组侧碛垄,说明在形成这三组侧碛垄的时期,冰川规模较稳定。如果是持续性退缩,那么退缩过程中就不会形成Ⅰ,Ⅱ两组侧碛垄。故说明太白山南坡古冰川是间歇性退缩,非持续性退缩。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侧碛垄是冰川堆积地貌,是在冰川侵蚀山体的过程中,大量碎屑随冰川流动,碎屑在冰流两侧聚集形成侧碛垄。可知侧碛垄的物质来源是冰川运动中的侵蚀产物。由材料“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岩石裸露,寒冻风化作用强烈”可知,U形谷两侧岩石在风化作用下趋于破碎、崩落形成碎屑物,成为了侧碛垄的物质来源。
(2)据图示信息可知,Ⅰ侧碛垄海拔3100米~3200米,Ⅱ侧碛垄海拔3050米~3150米,Ⅲ侧碛垄海拔2950米~3200米。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在谷地形成的堆积地貌,此地冰川退缩的成因是气温升高,故海拔越低,冰川退缩越早,Ⅰ、Ⅱ、Ⅲ地都位于山谷,且海拔从低到高依次是Ⅲ、Ⅱ、Ⅰ,故最先形成的是Ⅲ侧碛垄、其次是Ⅱ侧碛垄、Ⅰ侧碛垄最后形成。冰川退缩方向为由低向高出退缩,结果如图:
(3)根据图示,图中有Ⅰ、Ⅱ、Ⅲ三组侧碛垄,说明有三次冰川堆积作用。且三次侧碛垄的位置不同说明在形成这三组侧碛垄的时期,冰川的规模有差异且冰川规模较稳定,即冰川规模长时间保持稳定,才会在两侧持续堆积形成侧碛垄。如果是持续性退缩,那么退缩过程中就不会形成Ⅰ、Ⅱ两组侧碛垄,而是形成1个分布较广的、能覆盖Ⅰ、Ⅱ、Ⅲ三组的侧碛垄。故说明太白山南坡古冰川是间歇性退缩,而非持续性退缩。
4.【答案】(1)海拔低,起伏小。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相同时,坡度小且坡长较短时,土壤流失量少,侵蚀程度轻;坡度相同时,坡长越长,土壤流失量越多,侵蚀程度越重;坡长相同时,坡度越大,土壤流失量越多。
(3)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特别是种植抗旱保水的植被,利用其强大的根系锁住水分;
工程措施:把坡地推成梯田,利用鱼坑、水窖等积水,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
【解析】(1)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所以黑土分布地区的特征是海拔低,起伏小。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降雨强度和降雨时间相同时,坡度小且坡长较短时,土壤流失量少,侵蚀程度轻;坡度相同时,坡长越长,土壤流失量越多,侵蚀程度越重;坡长相同时,坡度越大,土壤流失量越多。
(3)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特别是种植抗旱保水的植被,利用其强大的根系锁住水分:如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大规模的退耕还林。
工程措施:把坡地推成梯田,利用鱼坑、水窖等积水,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
5.【答案】(1)绘图如下:

(2)白天晴朗,光照强;夜间降水,蒸发弱,利于保持土壤含水量;利于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3)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况阴坡好于阳坡。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阴坡高于阳坡,地上生物量阴坡高于阳坡,牧草营养品质综合指数阴坡高于阳坡。与阳坡相比,阴坡太阳辐射少,温度低,蒸发弱,土壤含水量高,更利于植被生长。
【解析】(1)根据热力环流的应用,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而谷地上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向山顶上空流去。因此谷底气温高(暖空气),谷坡气温低(冷空气),谷底为上升气流,坡地气流顺着山坡流向谷底,由于夜晚谷底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因此多夜雨。作图如下:
(2)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高,白天多晴天,太阳辐射强,光照丰富;夜晚降水多,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多,因此夏季昼晴夜雨为当地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光照和水分,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青藏高原东北部阴坡的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牧草营养品质均优于阳坡,因此可知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地植被生长状况阴坡好于阳坡,由于阴坡气温更低,蒸发量更低,土壤含水量较多,利于植被生长,而阳坡气温更高,蒸发量更大,土壤中水分更少,不利于植被生长。

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