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3 22:2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道行不通时选择变化,变化了后就会豁然开朗,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古代
近代
现代
战国
北魏
明朝
北宋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张居正改革
王安石变法
晚清
民国
戊戌变法
民国改革
清末新政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1978年后
社会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
曲折与成就
富国强兵
民族复兴
救亡图存
战国初年形势图
春秋初年形势图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战国——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
①经济:
②政治:
③思想:
铁器牛耕的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④阶级:
铁犁
牛耕
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私田开垦
公田抛荒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制
礼崩乐坏,兼并战争不断,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学术下移,私学兴起,百家争鸣;
士阶层兴起,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邹忌改革
乐毅改革
赵武灵王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齐国 邹忌改革
楚国 吴起变法
秦国 商鞅变法
燕国 乐毅改革
赵国 武灵王胡服骑射
魏国 李悝(kuī)变法
韩国 申不害变法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战国——商鞅变法
(2)目的:
富国强兵
经济:
①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政治:
①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②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员;
③实行什伍(shí wǔ)连坐;
③大家庭拆为小家庭;
官僚政治产生
中央集权加强
为小农经济的产生
奠定基础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自给自足的在小块土地上进行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业经济,以自有土地经营或以租入土地经营。
(3)措施: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的影响。(6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鞅变法的影响。(6分)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qiào)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
——桓宽:《盐铁论·非鞅》
P22
(4)影响:
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轻视教化,轻罪重罚,间接导致秦二世而亡;
积极:
消极: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朝
三国
西晋
十六国
东晋




东魏
西魏
北周
北齐
南朝
北魏
4世纪下半叶,前秦统一北方,
但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
①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新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2)目的:
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北魏政权
民族 生产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汉族 以农耕为主 比较成熟 先进
北魏 鲜卑族 以游牧为主 相对落后 落后
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
矛盾
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3)措施:
前期:
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新制度;
俸禄制
三长制
均田制
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官污吏;
吏治得到改善,减轻了赋役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北方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把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徭役和兵役;
遏制土地兼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政府税收和征役,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负责清查户口、田亩和征役;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强化了中央集权。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3)措施:
后期:
孝文帝亲政,实行汉化措施;
①迁都洛阳;
洛阳地处中原,有利于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4分)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洛阳文化先进,有利于推进汉化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3)措施:
后期:
孝文帝亲政,实行汉化措施;
①迁都洛阳;
②移风易俗,实行汉制;
鲜卑姓 拓跋 贺赖 独孤
汉姓 元 贺 刘
鲜卑姓 丘穆陵 步六孤 贺楼
汉姓 穆 陆 楼
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子,同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说汉语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
——《资治通鉴》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魏晋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3)措施:
后期:
孝文帝亲政,实行汉化措施;
①迁都洛阳;
②移风易俗,实行汉制;
前期:
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新制度;
俸禄制
三长制
均田制
(4)实质:
(5)意义:
①巩固了北魏政权,推动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封建化;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
③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太祖)“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北宋初年面临的危机主要是什么?
《雪夜访普图》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削弱地方势力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设置通判监督地方;
“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行政:
财政:
军政:
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如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选取地方精锐编入禁军;定期更换地方军队驻地;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冗官
冗费
冗兵
积贫
积弱
北部游牧民族侵扰
政治腐败农民起义
+
=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1)背景:
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冗官
冗费
冗兵
(2)措施:
政治:改革科举,整顿太学,裁撤冗员,限制恩荫;
经济: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均输法、市易法;
军事:保甲法、保马法,改征兵制为募兵制;
富国强兵
富国之法
措施 具体内容 作用
青苗法 政府向农民提供种子或贷款,收获后还本付息 农民积极性提高,政府收入增加。
募役法 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收免役钱,雇人服役。 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农田 水利法 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规定按户等高下分派费用。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方田 均税法 丈量土地,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地主、官僚也不例外 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均输法 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减轻纳税户的负担,提高效率。
市易法 设置市易务,低价时收购滞销物品,市场短缺时卖出。 限制商人对市场控制,增加国家收入。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1)背景:
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冗官
冗费
冗兵
(2)措施:
政治:改革科举,整顿太学,裁撤冗员,限制恩荫;
经济: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
均输法、市易法;
军事:保甲法、保马法,改征兵制为募兵制;
富国强兵
(3)评价:
一定程度改善了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增加;
进步性:
过于激进,严重触犯了地主、官僚利益,没有实现强兵目的;
局限性: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1)背景:
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社会经济最棘手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万历前夕法定的征粮地比明初已减少一半,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税源逐渐枯竭。万历新政之前,国家财政每年巨亏300万两白银。隆庆五年,全年财政的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字超过三分之一。
鞑靼劫掠
倭寇袭扰
葡占澳门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2)措施:
政治:考成法——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一条鞭法——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军事:整饬武备——起用边将,积极操练,加固长城;
张居正
万历皇帝即位后升为内阁首辅,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既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2)措施:
政治:考成法——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一条鞭法——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军事:整饬武备——起用边将,积极操练,加固长城;
张居正
万历皇帝即位后升为内阁首辅,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
(3)结果:
①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②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1840年鸦片战争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851年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1)背景: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思想:
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康、梁宣传维新思想;
康有为
梁启超
从根本上动摇了“恪守祖训”的观念,宣扬了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特点:结合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行托古改制,减少变法阻力。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2)措施:
戊戌变法内容(1898年6月) 作用
政治 裁撤冗员和不必要的机构,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冲击了旧官僚体制
经济 保护并奖励各行业发展;奖励发明创造; 提倡私人办实业;改革财政等。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文教 改革科举制度,开经济特科; 办学堂,改造旧式书院;翻译国外书籍,公派留学等。 促进新思想传播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推动军队的近代化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3)评价:
①进步性:
②局限性:
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传播了新思想;
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






封建
势力
民族资产阶级
1840年鸦片战争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851年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2、清末新政
庚子“西狩”(1900)
经受了“西狩”路上的颠沛流离之苦,
慈禧太后也开始动了改革的念头……
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内容有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
(1)新政措施
(2)预备立宪
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包括: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1911年,撤销军机处,改设内阁,阁员13人,满族占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故称“皇族内阁”。
1840年鸦片战争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
1851年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孙中山、黄兴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
完全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3、民国时期的改革
结果:
改革措施
政治 五院制: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
经济 废两改元:1933年废用银两,改用银元
文教 推行学制:壬戌学制,初等6年,中等3年,高等3年
军事 筹建军校,编练现代化军队
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
(1)土地改革
从1950年到1952年底,全国新解放区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激发了农民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巩固了工农联盟。
农民分得土地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
(1)土地改革
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国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经济改革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
(1)土地改革
(2)经济改革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新中国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3)民主改革
《54宪法》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曲折与成就
1956
中共八大
《论十大关系》
1958
社会主义
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
八字方针
1960
1966
文化大革命
文革结束
1976
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3、改革开放
改革:
(1)农村: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取消人民公社
②取消农业税、承包地“三权”分置
③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
(2)城市:
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开放:
(1)建立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带一路” 自由贸易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