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3 11: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优秀课程资源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单元标题 极地地区
作者姓名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3课时
单元学习概述
单元分析 一、内容说明 本章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Index.asp )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二)能力目标1、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Index.asp )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2、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3、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2、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3、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四、教法分析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分组进行导学,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此法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利用计算机展示课前准备的图片、练习等,直观形象生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加大课堂教学的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五、学法指导1、通过课前准备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放飞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把使用智慧,体现自我的机会十分平等地送给每一个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本堂课讨论的机会较多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
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 F:\\所有资料\\地理教案\\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2.jpg )
单元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Index.asp )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二)能力目标1、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Index.asp )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2、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3、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对应课标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在地图上找出某个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色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情况。
单元问题设计 1、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殊性。2、开展极地科考的重要意义。3、为什么要保护极地地区。
专题划分 专题一: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特殊性。( 1课时)专题二: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有何重要意义。 (1课时)专题三:为什么要保护极地地区。(1课时)其中,专题 二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 极地地区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Index.asp )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5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色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专题问题设计 1、 南北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范围。2、南北极的位置对环境的影响。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教材,地图册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Index.asp )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二)能力目标1、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Index.asp )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2、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3、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2、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3、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 ( http: / / www. / Soft / Index.asp )等2、学生对照课本预习以下问题:(1)南极地区的暖季出现在_______.(2)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______.(3)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4)南极代表的动物是______, 北极代表的动物是______.(5)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是______, 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是______.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活动(一):独特的自然环境处理方法:1、阅读课文,课件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 通过学生的找图、描图(描出北极圈和南极圈)、读图、回答问题等来确定北极和南极的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1)两图的中心点分别是什么? (2)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是什么线? (3)以北极(或南极)点为中心的一个个圆圈是什么线? (小组讨论交流后,由小组代表到板前展示交流结果,老师强调并讲解。)读北极图: (课件展示,学生读图按要求回答) (1)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 用红笔描出北极圈 ) (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 (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 读南极图:(课件展示,学生读图按要求回答) (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 ( 用红笔描出南极圈 ) (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 (3)南极洲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 2、读南北极气温比较图。对比一下两极的气温值,小组交流后回答:(1)在两极地区不同的气温影响下,气候和自然景观会有什么差异 (2)引导:尽管两极自然条件恶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图10.3和图10.4,说说最能代表两极的动物各是什么 (3)怎样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拓展延伸:根据前面所学知识,请在南、北极地区图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学生演示)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探究能力2、让学生学会绘图、识图,以提高学生的析图能力和综合能力3、让学生放飞思维和想象,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二课时(过渡):南极远离人类的居住地,自然条件又非常恶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学家前去考察,出于什么目的 带着这一问题,再来探究下一个问题。活动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处理方法:(结合课本内容及图,并根据课件展示小组交流,完成下列问题)1、阅读自学P104---P105页教材内容,归纳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Index.asp ):南、北极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 2、科考环境也是一种宝贵资源。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 3、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 (利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4、课件展示我国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的照片,看到这些图片,我们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们所在的位置。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5、拓展延伸:根据课本说说北极科考为什么越来越频繁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了解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地情感第三课时(过渡):目前两极地区的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保护环境成了两极地区的主要问题,应如何保护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环境保护。(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处理方法:1、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 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国际方各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辩论材料。各组派代表发言、辩论。)2、总结 ( http: / / www. / Article / Index.asp ):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旨在保护南极环境的《南极条约》于1959年12月签订,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3、演讲:以保护极地,人人有责“为题,写一个简短的演讲稿,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比赛。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谈谈你学习本节内容的收获。要求学生用2---3分钟归纳学习本节的收获,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后,各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自我测试:要求学生做同步训练第一题,在10分钟左右完成,然后找学生代表订正答案,发现错误教师及时反馈,并针对学生做题情况加以点评。能力提高: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的内容,对北极和南极地区进行比较,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具体、详细、成功。比较项目北极地区南极地区位置、范围 相邻大洲及大洋 自然环境特征及特别称呼 代表动物 其他特有动物 资源状况 最佳考察时间 汇报交流分组依次展示所填表格,补充并完善所填内容。课堂小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两极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了解极地地区,就是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护它,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