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声 声 慢
李清照像
(现代工笔画)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生平,联系她的其他作品理解她的“愁”。
2.分析词中情感的表现手法: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叙抒情)结合,感受本词的艺术特色。
3.比较阅读,感受婉约派的艺术风格,体会词人前后期作品中的别样“愁”情:让学生感受诗歌中凄美的意境。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两宋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李清照所写,后人收录)。今有《李清照集校注》。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李清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状物抒情,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谐和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此词作于南渡后,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写作背景
人生之幸
生之不幸
书香门第富贵家
情投意合如意郎
偏安东南亡国恨
夫死家亡思亲苦
辗转异乡漂泊愁
玉壶颁金伤心案
遇人不淑二次婚(张汝舟)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读完这首词,你觉得最能概括全词的感情的字是哪个字?
愁
赏读诗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我)苦苦地寻觅,像丢失了东西似的心神不定,却只见这冷冷清清的秋日黄昏,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凄惨悲戚!
内容上:为全词奠定了凄凉、惨淡和悲戚的基调,顿挫凄绝,可谓“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形式上:节奏感和音乐美
叠字:①节奏感;②音乐美;③增强感情。
开头七组叠字赏析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环境
心情
体现
孤苦无依、若有所失
眼前景
肃杀、凄清
愁情
凄然寡欢、惨然不乐
感情基调:哀怨凄凉
动作
赏读诗句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实词
乍暖还寒:忽暖忽冷,天气变化无常。暖:形容词作动词,变暖
将息:养息,休息。
乍暖还寒为并列结构,乍对还,寒对暖。"乍”是副词,"忽然,起初,刚刚"的意思,"还”有"仍有,还有”的意思。
表面写自然之秋,实际暗指国家多事之秋,以及词人自己黯然伤悲的人生之秋
淡酒 愁浓
“淡”是主观感受,是与“浓”相对而言的,词人意在突出愁情的浓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一个“淡”字表明了词人晚景是何等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赏析诗歌
酒
酒是“愁”的象征
风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
实词:敌:对付,抵挡。晚:作“晓”。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头顶飞过的大雁,激起词人离群丧偶之感,思乡怀人之情,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在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赏析诗歌
“雁”象征离愁
内容上:承上 结构上:启下。
视角:仰视
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上阕:
上片着重描述词人的主观感受,用清冷环境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内容小结
黄花自比,表达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似,象征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黄花喻容颜憔悴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赏析诗歌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
诗人憔悴受损,无心堪摘,无人共摘。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又勾起悼亡之悲。
实词:损: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堪:可以,能够。黄花:菊花
古今异义:憔悴(古意凋零,枯萎)今意形容人脸色差,瘦削
视角:俯视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独守窗边,孤孤单单,怎么挨到天黑!
守字,从动作细节描写出词人孤寂,凄凉的处境。从情感方面,表达了一个人孤独凄凉的情感。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怎生:怎么,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
赏析诗歌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滴穿了词人孤苦无依的心。词人以恼人的物境烘托深沉的心境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雨
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知人论世析愁情:
赏析诗歌
1.最后一句以口语的形式,脱口而出,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的?
2.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总括以上种种情景。词末以愁字点题,画龙点睛.
3.以感叹,反诘语气作结,说明愁情更加幽深,情到高潮,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让人回味不已。
这情形,这光景,又怎么是一个愁字包括得了的?
古今异义次第:状况,光景。(今意: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
酒:是“愁”的象征。
风:是抒写萧瑟冷凄之感。
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综上所述,淡酒、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意象所凝结的共同情感是 。
愁(诗眼)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公愁
私愁
总的来抒发: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下阕:
下片着重抒写相互交融的心境与物镜,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内容小结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眼)
间接抒情
(意象)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意境)
写法小结
痛愁哀凉
凄苦悲伤
1.开篇一连串叠字的使用。直抒胸臆
2.口语词的点缀,如“时候”“将息”“怎”“晚来” “点点滴滴”“次第”“了得”……
口语化的语言风格
语言特色
仄声韵脚的使用
这首词每句末字“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均为入声字,押仄声韵,这是李清照对《声声慢》曲调创造性的变革。由舒缓平直变为连续急促陡落
无疑而问的反诘句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强化感染力四个反诘句的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