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硫 和 二 氧 化 硫
第五章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了解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其化学性质,了解可逆反应。
3.了解亚硫酸的酸性和不稳定性。
4.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与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区别。
1.通过学习硫及二氧化硫的知识培养学生论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化学核心素养。
新课导入
硫(俗称硫黄),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一、硫
(1)游离态:
(2)化合态:主要以硫化物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例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1. 硫的存在
2. 物理性质
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
知识梳理
原子结构
硫是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能与许多金属、非金属发生反应。
+16
2
8
6
一、硫
3. 化学性质
金属与氯气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金属与氯气反应和金属与单质硫的反应说明什么问题?
Fe+S FeS
2Cu+S Cu2S
H2+S H2S
S+O2 SO2
思考
一、硫
(1)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金属的低价态化合物
(2)单质硫的化合价为0价,处于中间价态,因此单质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①硫与氧气等强氧化剂反应时, 表现还原性
②硫与金属等强还原剂反应时,表现氧化性
一位同学做实验时不小心将温度计打碎了,他先将大个汞珠收集,碎珠撒上一层硫粉,过一会儿再处理掉。
Hg+S===HgS
4. 用途
实验室除去试管内壁附着硫的两种方法:
(1)物理法:加二硫化碳(CS2)溶解
(2)化学法:加氢氧化钠溶液溶解
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还用于制造黑火药、烟花爆竹等
3S+6NaOH 2Na2S+Na2SO3+3H2O
一、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二、二氧化硫
1. 物理性质
SO2
+4
SO3
S
H2S
还原性
氧化性
二、二氧化硫
2. 化学性质
SO2+2NaOH===Na2SO3+H2O
SO2+Ca(OH)2===CaSO3↓+H2O
SO2+CaSO3+H2O===Ca(HSO3)2
酸性氧化物
SO2 +CaO===CaSO3
SO2+Na2O===Na2SO3
SO2 + Na2CO3 ===Na2SO3 +CO2
SO2+H2O H2SO3
SO2可选择用碱液进行吸收以防污染空气
SO2、C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H2SO3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SO2和H2O
b.CO2与SO2的性质有哪些相似与不同
a.将SO2通入BaCl2溶液中,有沉淀生成吗?若是Ba(OH)2呢?
SO2 + NaHCO3 ===NaHSO3 +CO2
二、二氧化硫
2. 化学性质
1. CO2和SO2均为酸性氧化物,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者,为什么?
探究一:CO2和SO2的鉴别、净化及检验
2. 若要证明某气体是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需用哪些试剂?顺序如何确定?
3. 已知:酸性H2SO3>H2CO3,除去CO2中的SO2可用哪些方法?
SO2+Cl2+2H2O===H2SO4+2HCl
SO2+Br2+2H2O===H2SO4+2HBr
SO2+I2+2H2O===H2SO4+2HI
5SO2+2KMnO4+2H2O===K2SO4 + 2MnSO4+2H2SO4
SO2+2H2S===3S+2H2O
2SO2+O2 2SO3
还原性
SO2可使氯水、KMnO4溶液褪色,可用于吸收或鉴别
氧化性
氧化性:X2(Cl2、Br2、I2)>SO2
还原性:SO2 >X- (Cl-、Br-、I-)
二、二氧化硫
2. 化学性质
书写SO2与H2O,SO2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可逆反应
①正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②逆反应:向反应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③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SO2+H2O H2SO3
2SO2+O2 2SO3
pH试纸变红
SO2溶于水显酸性
品红溶液褪色
SO2有漂白性
无色溶液又恢复原来的红色
SO2的漂白是暂时性的
实验过程中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现 象
结 论
SO2的水溶性及特性
变色的草帽
(1)SO2的漂白具有选择性,可以漂白品红溶液,以及棉、麻等物品,但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石蕊等。
(2)SO2能使溴水、酸性KMnO4褪色,是其还原性而非漂白性。
(3)利用氯水、SO2的漂白性,可以鉴别Cl2和SO2:将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均褪色,然后再加热褪色后的溶液,恢复红色的是SO2,不恢复原来红色的为Cl2。
SO2的漂白性
1. 分别将SO2和Cl2通入品红溶液中并加热,现象有何不同?若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呢?
探究二:二氧化硫、次氯酸的漂白原理
品红溶液
通入SO2
褪色
加热至沸腾
红色
褪色
通入Cl2
加热至沸腾
不显红色
石蕊溶液
通入SO2
很快变红,但不褪色
通入Cl2
立即变红,随后褪色
2. 把SO2和Cl2同时通入溶液中,溶液的漂白性是“强强联合”吗?
SO2+Cl2+2H2O===H2SO4+2HCl
物质 氯 水 SO2 木 炭
原理
实质
效果
范围
常见漂白剂的比较
氯水中的次氯酸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
永久性
可漂白大多数有色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变化)
暂时性
可漂白某些有色物质,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将有色物质的分子吸附在其表面
物理吸附
暂时性
可吸附某些有色物质的分子
O3
Na2O2
氧化型
化合型
吸附型
SO2和CO2的性质比较
SO2 CO2
主要物性
与水反应
与碱反应
鉴定存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1∶40)
无色、无味、能溶于水(1∶1)
SO2+H2O H2SO3
CO2+H2O H2CO3
能使品红褪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使品红褪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 CaSO3 Ca(HSO3)2
Ca(OH)2 CaCO3 Ca(HCO3)2
SO2鉴别的一般方法
(1)利用物理性质鉴别
气味:用标准的闻气体气味法,SO2有刺激性气味。
(2)利用化学性质鉴别
①氧化性:
②还原性:
将气体通入氯化铁溶液中,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3)漂白性:
与硫化氢气体混合,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将气体通入稀氯水(或稀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将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产生沉淀
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颜色又恢复。
(1)可以漂白纸浆、毛、丝等
3. SO2的用途
(3)食品添加剂
(2)杀菌消毒
1. 与水反应:SO3+H2O===H2SO4
2. 与碱(石灰乳)反应:SO3+Ca(OH)2===CaSO4+H2O
3. 与碱性氧化物(CaO)反应:SO3+CaO===CaSO4
三、三氧化硫
“
03
三氧化硫
“
02
二氧化硫
“
01
单质硫
课堂总结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②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木炭、硫黄要用到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
③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作氧化剂。
④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只是SO2。
⑤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CuS、CuCl2、Fe2S3、FeCl2。
⑥用蒸馏水清洗试管内壁残留的硫。
②④
知识巩固
2.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 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 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D. 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
3.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白色亚硫酸钾粉末,为确定其是否被氧化及其成分,元素分析表明粉末中钾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9∶1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推测该粉末为纯净物
B. 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
C. 将粉末加入盐酸中,产生气泡,证明原粉末是亚硫酸钾
D. 将粉末溶于水,加入氯化钡和过量的盐酸,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证明原粉末是硫酸钾和亚硫酸钾的混合物
D
4. 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取Cl2、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 mol·L-1)为原料制取Cl2。在此实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
(2)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防倒吸
Cl2+SO2+2H2O == 4H+++2Cl-
(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兴趣小组利用以下试剂进行:
①氯化铁溶液 ②氯化亚铁溶液 ③硫氰化钾溶液 ④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填一个序号,下同)试剂的试管内,再加入________试剂,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试剂的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紫红色褪为无色
②
③
溶液呈红色
④
本节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