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真题分类特训 地理
专题九 人口
考点1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考查点1 人口分布 3.(2021 河北卷,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2023 全国甲卷,4)技术进步对人口分 列要求.(12分)
布有重要作用,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
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技术进步,美 猎)为主要谋生方式.20世纪70年代初,
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 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
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题. 类遗址(图8).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
1.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 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
的主要因素是 ( ) 山).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
①工业 ②农业 ③内河运输 ④公路 段正值冰期.
运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1 北京卷,18(2))草地出现退化时,植
被覆盖度降低.下图示意蒙古高原部分地
区年降水量分布及采样点植被覆盖度.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图8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
的主要威胁.(4分)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
存的原因.(8分)
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
年全国人口约336万,其中乌兰巴托人口约
160万.该国城乡人口比例约7∶3.
概述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4分)
54
{#{QQABAQ6EgggAQAJAARhCAQEQCgEQkAEACIgOgAAMMAAAiBFABAA=}#}
专题九 人口
考查点2 人口迁移 7.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2023 山东卷,3~5)我国地级市一般由 ( )
市辖区和其他县级行政区组成,如图示意我国 A.沿海产业升级放缓
某地级市2010年和202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 B.沿海经济增速下降
该市的常住人口变化状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 C.省际产业转移增加
代表性.据此完成4~6题. D.省际交通条件改善
8.表中甲、乙、丙、丁与各省区流动人口状况的
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甲-新疆 B.乙-安徽
C.丙-浙江 D.丁-吉林
(2021 天津卷,8)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
4.如图示意四种人口流动情况,与该市2010 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正在悄然变化.
~2020年情况相符的是 (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A.① B.②
C.③ D.④
5.与该市的其他县级行政区相比,市辖区
( )
A.老年人口比重大 9.分析我国农民工流动的特点,并推断其原
B.老年人口数量大 因是 ( )
C.劳动人口比重大 A.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比例上升,劳动密集
D.劳动人口平均年龄大 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6.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 B.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东部地区
具有相似的 ( ) 的高新产业发展迅速
A.经济规模 B.经济发展趋势 C.向中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区
C.人口规模 D.人口职业构成 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
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区
(2023 浙江卷,22~23)2020年,我国流 D.
, , 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动人口达3.76亿 比2010年增长约70% 其 ( 天津卷,)人口迁移影响着不同
中省际流动人口为1.25亿,占 比 为33.2% 2021 9
( ). ( ) 区域的城镇化进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比2010年下降5.6% 流入 出 率为流入
(出)人口占本省人口的比重.下表为2020年
浙江、新疆、安徽、吉林四省区流入和流出人口
统计表.完成7~8题.
( )流入人口 流入率 流出人口 流出率省 区 (万人) (%) (万人) (%)
甲 155.1 2.5 1152.1 18.9 10.通过图6可以推断,城市规模扩张最显著
的是 ( )
乙 1618.7 25.1 236.2 3.7 A.西北内陆省会城市
丙 339.1 13.1 60.3 2.3 B.东北边境口岸城市
C.东部沿海大城市群
丁 100.2 4.2 241.4 10.0 D.中部交通枢纽城市
55
{#{QQABAQ6EgggAQAJAARhCAQEQCgEQkAEACIgOgAAMMAAAiBFABAA=}#}
五年真题分类特训 地理
(2021 江苏卷,11~13)我国城镇化快速
发展,许多省区人口流入北京、上海和广州等
城市.下图为“某年我国三大城市外来人口占
比位列前十的省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1~13题.
图1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990~2015年的永久迁移人数持续
增加
11.同为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 B.2000年以后,永久迁移的累积人数下降
迁移至上海人口相差较大,其主导因素是
( 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呈下降 ) C.1990~2015
A.对外交通条件 B.文化交流习惯 趋势
C.经济活动方式 D.人口迁移政策 D.1990~1995年的务工迁移人数增速比
12.从全国看,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省区分布 2005~2010年的慢
具有明显的 ( ) 17.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数明显下降的主要
A.地域性 B.等距性 原因是 ( )
C.均衡性 D.同向性 ①“三农”政策利好 ②出生人口数量减少
13.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外来人口增 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④第二、三
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 ) 产业产值比重降低
A.政府机构外迁 B.城市规模扩大
C.首都功能优化 D.公共服务升级 A.①② B.①③
(2021 浙江6月,12~13)近年来﹐我国 C.②④ D.③④
宁夏、贵州、云南等省区成功实施了生态移民 (2020 天津卷,8~9)读下表,回答18~
工程,大大改善了移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完 19题.
成14~15题. 下表 2000和2010年我国部分省区跨省流
14.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 ( ) 入人口数量统计表(万人)
A.人口密度 B.交通运输
2000年 排名 2010年 排名
C.环境承载力 D.移民意愿
( ) 广东 1505 1 2150 115.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
①促进了迁入区的资源开发
浙江 369 2 1182 2
②缓解了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 上海 313 3 898 3
③减轻了迁入区的就业压力 江苏 254 4 738 4
④实现了迁出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北京 246 5 705 5
A.①② B.②③ 福建 215 6 432 6
C.③④ D.①④ 天津 73 12 299 7
(2021 湖南卷,1~2)永久迁移是指户籍发生 山东 103 10 211 8
改变的人口迁移类型;务工迁移是指离开户籍
新疆 141 7 180 9
地外出务工的人口迁移类型(不包括永久迁
辽宁
). 104 9 179 10移 图1示意1990~2015年我国人口迁移
内蒙古 55 15 144 11
的数量变化.图中永久迁移人数为每五年的
累积数量,务工迁移人数为当年的数量.据此 河北 93 11 140 12
完成16~17题. 云南 116 8 123 13
56
{#{QQABAQ6EgggAQAJAARhCAQEQCgEQkAEACIgOgAAMMAAAiBFABAA=}#}
专题九 人口
18.据表中信息,对跨省人口流动状况的正确 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判断是 ( )
A.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的数量均衡
B.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增大
C.西部经济地带中云南流入人口最多
D.上海流入人口在直辖市中增速最快
19.广东是跨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最主要
原因是 ( )
A.交通发达,出行方便
B.生态环境优,居住条件好
C.政府鼓励,政策引导
D.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 图8
20.(2022 广东卷,18(2))阅读图文资料,完 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
成下列要求. 因.(8分)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
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
村土地面积1605 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
85 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
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 37%,村民总
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
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
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
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
年相 比,2018年 该 村 的 农 林 用 地 显 著 减
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图8反映2018年
考点2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
(2022 全国乙卷,1)中心城区通常为城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
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 点是 ( )
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
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 B.总人口减少 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 .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2010年中心城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 2010-2020年中心城区以
城市 (
/ / 2022 江苏卷,16~18)我国于2010年和人口比重% 人口变化 万人 外地区人口变化 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
北京 59.7 -72.8 300.9 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
广州 39.7 129.12 468.46 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
深圳 34.0 116.88 596.73
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7
{#{QQABAQ6EgggAQAJAARhCAQEQCgEQkAEACIgOgAAMMAAAiBFABAA=}#}
五年真题分类特训 地理
5.在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间,我国人口自然
增长的特点是 (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 ” “ ” 6.
与第一次人口红利期相比,该国第二次人口
2.七普 与 六普 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
政区是 ( ) 红利期 ( )
A.京、沪 B.黑、吉 A.人口数量增长快
C.粤、鄂 D.渝、黔 B.经济增长速度快
3.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C.老年人口经重低
( ) D.儿童人口比重低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2021 山东卷,7~9)如图示意我国某地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级市 年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变
C.“ ”
2007~2019
六普 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化情况.读图,完成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7~9
题.
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2021 重庆卷,14~15)人口总抚养比可
用公式表示为
0~14岁人口数+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数
15~64岁人口数 ×
100%.在1947—2013年期间,某国人口增长
模式完成转变,且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人口总 7.推测该市2016-2019年户籍人口变化的主
抚养比较低,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这 要原因是 ( )
两个时期被称为该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 A.生育政策调整 B.落户政策放宽
红利期.图2示意1947—2013年该国人口总 C.医疗条件改善 D.行政区划变动
抚养比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据此完成5~
8.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主要是
6题.
由于当地 (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GDP增长缓慢
C.环境承载力下降 D.产业结构优化
9.该市的支柱产业是 ( )
A.采矿业 B.旅游业
C.制造业 D.物流业
58
{#{QQABAQ6EgggAQAJAARhCAQEQCgEQkAEACIgOgAAMMAAAiBFABAA=}#}
专题九 人口
(2020 全国Ⅲ卷,4~6)户籍人口与常住 13.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
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上)外出的数量.图2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
50 . B.25~50
岁女性比例较小
某市 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 调查表
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成10~12题.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14.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
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图2
10.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2019 江苏卷,9~10)图示为“我国某城
( ) 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图,回答15~16题.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11.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
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12.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
化是 (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15.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 )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A.人口总数减少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 , ) B.老龄化加剧 2019 全国Ⅰ卷 4~5 图1示意2015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C.平均年龄减小
据此完成13~14题. D.劳动力增多
16.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 ( )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图1
59
{#{QQABAQ6EgggAQAJAARhCAQEQCgEQkAEACIgOgAAMMAAAiBFABAA=}#}
五年真题分类特训 地理
答案:(1)①位于西北(北) ②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考查点2 人口迁移
(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4.A 5.C 6.B 第4题,读图对比2020年和2010年的
(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小麦生 市辖区人口和其他县级行政区常住人口数量,可知市辖
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 区人口增加,但增幅较小,其他县级行政区人口减少,减
产生土壤盐碱化. 幅较大,总人口明显减少.因此人口流动情况为其他县
考查点3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级行政区人口少部分流向市辖区,较多人口流出该地级
12.解析:本题以我国南方地区两条河流袭夺的相关图文 市.而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应少于其他县级行政
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作图、河流侵蚀、卫星导航 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图中箭头粗细可以表示人口流动
系统的运用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地理操作能力、 量的大小,①图符合题意,A 正确;②图市辖区流出地级
综合分析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市的人口多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会造
本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 成市辖区人口减少,不符题意,B错误;③和④其他县级
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 行政区人口流入市辖区的人口远高于流出地级市的人
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因此在本次调研中可 口,不符题意,C、D错误.故选 A.第5题,我国人口迁
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调研区和测量点进 移以青壮年人口迁移为主.市辖区流出地级市的人口
行定位;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为前往调研 少于其他县级行政区流入市辖区的人口,为人口净迁入
区提供导航服务;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测 区,青壮年人口的迁入会降低老年人口比重和劳动人口
量当地海拔和水位高程;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的平均年龄,增加劳动人口比重,AD 错误,C正确;其他
(BDS)进行通讯. 县级行政区总人口远大于市辖区人口,市辖区老年人口
答案: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对调研区和测量点 数量应小于其他县级行政区,B错误.故选 C.第6题
进行定位、为前往调研区 提 供 导 航 服 务、测 量 高 程、
详解,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
通讯.
因此具有类似常住人口变化状况的地级市,一般具有相
专题九 人口 似的经济发展趋势.故选B.
7.C 8.D 第7题,经济因素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省
考点1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际产业转移增加,省区之间发展差距减小,是我国省际
考查点1 人口分布 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主要原因,C正确;当前我国经济正
1.B “1790-1870年”美国进行了广泛的工业化,由于资 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沿海产业升级加快,A 错误;东部沿
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 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沿海经济增速上升,B错误;
故①正确,②错误;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 省际交通条件改善,是省际人口流动的有利条件,不是
业的革新,为了快捷便利地运送货物、原料,公路运输逐
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占比下降的原因,D 错误.故答案选
渐取代内河航运,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C.第8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甲、丁流入率小于流出率,
2.解析:据材料可知,蒙古国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2020 为人口净迁 出 区,应 该 为 我 国 经 济 欠 发 达 的 中 西 部 地
年全国人口约336万,说明人口密度小,其中乌兰巴托人
区,但新疆人口稀少,石油资源丰富,由于资源的开发,
口约160万,说明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在
人口为净迁入区,与表中丙对应,
, , . AC
错误;吉林地处中
首都 城乡人口比例约7∶3 说明城乡人口差异大
部地区,加之气候寒冷,重工业基地衰退,人口迁出,D正
答案:人口密度小,人口分布极不均匀,近一半人口集中
; , ,
在首都,城乡人口差异大.
确 乙地人口 大 量 迁 入 应 为 东 部 沿 海 地 区 应 为 浙 江
3.解析:(1)首先,
省, 错误.故答案选 .
冰期地球气候寒冷,当时的经济发展水 B D
, , 9.A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图可知,我平低 人类制作保暖衣服和房屋的能力弱 人类生存面
; , , 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流动比例上升,原因可能是东部地临低温的威 胁 其 次 由 于 冰 期 气 候 寒 冷 动 植 物 种 类
, .() 区的劳动密 集 型 产 业 向 中 西 部 转 移,使 其 就 业 岗 位 增少 导致人类的食物来源极其缺乏 2 本题主要注意
, ;
该遗址的地理位置,并且要结合上题“冰期气候对旧石 加 故 A 项正确 我国农民工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下
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分析作答,冰期气候下 降,故B项错误;我国农民工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
古人类选择 该 遗 址 区 生 存,表 明 该 处 热 量 条 件 相 对 较 升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关系较小,故 D项错
好,食物来源也相对较好.该遗址位于北山南麓,海拔 误;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表述过于绝对,故 C项错误.
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 10.C 本题主要考查现阶段中国城镇化的特点.读图可
快,加之北山 对 冷 空 气 的 阻 挡,热 量 条 件 相 对 较 好;其 知,我国西北内陆省会城市人口净流入量较少,城市规
次,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G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足,土 模扩张不显著,故 A项错误;我国东北边境口岸城市规
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和狩 模扩张缓慢,故B项错误;我国东部沿海大城市群净流
猎活动的开展. 入人口数量显著增加,故 C项正确;我国中部交通枢纽
答案:(1)冰期气候寒冷,人类生存面临低温的威胁;气 城市净流入人口数量增加缓慢,故 D项错误.
候寒冷,动植物种类少,食物来源缺乏. 11.C 12.A 13.C 第11题,据图可知,同为长三角的安
(2)位于北山南麓,海拔较低,且处于山地阳坡地带,北 徽、江苏流入上海人数较多,浙江流入上海人数较少.
山岩石裸露,升温相对较快,北山对冷空气的阻挡较强, 分析其形成原因,三个省份对外交通条件都很优越;都
热量条件较好;地处山前冲积G洪积平原区,水源相对充 位于华东地区,文化习惯差异不大;人口迁移政策主要
足,土壤相对肥沃,动植物资源相对较多,便于人类采集 由国家统一指导,各省份差异较小,A、B、D 错误;浙江
和狩猎活动的开展. 省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和网络营销,需要大量劳动力,
156
{#{QQABAQ6EgggAQAJAARhCAQEQCgEQkAEACIgOgAAMMAAAiBFABAA=}#}
详解详析
大量吸引了其他地区人口流入的同时,也稳定了本省 省人口流入最多的省份,吸引人口迁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
份人口的流出,导致浙江省流入上海市的人口比较少, 区经济差距,广东经济活力强,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人口
C正确.故选C项.第12题,从全国看,三大城市外来 迁入,D正确.交通发达、生态环境、政府鼓励等均不是最
人口省区分布,主要来自地域邻近的经济欠发达的人 主要原因,A、B、C错误.故选D.
口大省,北京、上海、广州都有各自外来人口主要流入 20.解析:本题以某村的2008年到2018年的发展状况为材
省份,所以具有地域性,A 正确;由图可知,主要外来人 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人口、农业、工业等相关内容,
口省区与流入城市的距离并不完全相等,B错误;外来 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人口省区和来源方向有明显的差异,北京外来人口主 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
要来自其西部和南部的省份,少量来自东北,上海外来 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
人口主要来自其西部地区的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 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
来自其西部和北部的省区,故不具有均衡性和同向性, 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
C、D错误,故选 A项.第13题,近年来,京津冀在推进 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打工的
一体化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将非首都职能包括 收入水平比较高.
工业等大量吸引外来人口的产业向外转移,外来务工 答案: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
人口减少,导致北京外来人口增幅下降,C正确;因国务 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
院定位的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政府机构不会外迁,A 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错误;城市规模扩大、公共服务升级,使城市服务更完 考点2 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
善,会吸引外来人口,使北京外 来 人 口 增 幅 上 升,B、D 1.A 根据表中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
错误.故选 C. 变化数据可知上海人口净增加184.17万人,北京净增加
14.C 15.D 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区域人口数 228.1万人,广州净增加597.58万人,深圳净增加713.61
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会出现 万人,所以四城市总人口都是净增加的.上海、北京中
危机,生态移民能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生 心城区人口 数 量 减 少,中 心 城 区 以 外 地 区 人 口 数 量 增
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环境承载力,C正确.实施生 加,故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减少,广州、深圳中
态移民需考虑人口密度 、交通运输、移民意愿,但不是 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虽然都增加,但中
首要因素,A、B、D 错误.故选 C.第15题,由所学知 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增加的远大于中心城区人口
识可知,生态移民能够增加迁入区劳动力数量,有利于 的增加量,故 广 州、深 圳 中 心 城 区 人 口 比 重 也 在 减 少.
促进迁入区的资源开发,①正确;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 故 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 A.
在恶劣环 境 条 件 下 的 居 民 搬 迁 到 生 存 条 件 更 好 的 地 2.C 3.D 4.A 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位于图中
区,对于缓解迁出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影响较小,同时可 虚线上的粤、新、苏、鲁、鄂等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七普”
能增加迁入区的就业压力,②③均错误,即 A、B、C 错 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C正确;京、沪、黑、吉、渝、黔
误.生态移民能够实现迁出区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迁 的“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不相等,ABD错误.所以
出区人口脱贫致富,④正确,即①④正确,D 正确.故 选C.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京、沪、津三地“七普”
选 D. 人口增长率低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与“六普”人
16.D 17.B 第16题,从图中可知,1990—2015年永久性 口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七普”人口增长率
移民曲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 错误.2000年以后 高于“六普”人口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永久性移民人数呈减少趋势,但其只要数值大于0,累 “六普”低于全国 平 均 人 口 增 长 率.综 上 所 述,ABC 错
计人数就仍然是增加,B错误.1990—2015年 务 工 移 误,D正确.所以选 D.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我
民人数先增后减,C错误.从务工移民曲线的斜率变化 国主要城市群所在地的“七普”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
可以判断,1990—1995年比2000———2005年增长速度 平,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向经济发展的
慢,D正确.第17题,根据题意,2010年后务工迁移人 水平更高、平均薪资水平更高的城市群集聚,A 正确,D
数明显下降,是因为国家“三农”政策利好,外出务工人 错误;中西部地区的“七普”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B
数开始减少,①正确.出生人口变化并不会迅速影响 错误;没有体现向沿长江带集聚,C错误.所以选 A.
到外出务工人数,②错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5.C 6.D 第5题,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特点,较
部分产业受到影响,外出务工人数开始有所下降,③正 易.根据图示分析,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应在20世纪
确.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有所上升的,尤其是 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此时我国正处于人
我国的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应该是持续上涨,④错误.B 口高出生率时期,且由于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生活水
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平的提高,人口的死亡率较低,人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18.B 19.D 第18题,据表中数据分析,东部经济地带跨省 C正确.第6题,本题考查区域人口结构,难度中等.根
流入数量较多,西部较少,三大经济地带流入人口数量不 据图示可知,与第一次人口红利期相比,该国第二次人
均衡,A错误.表中东部经济地带省份2010年流入人数 口红利期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慢,B 错 误;材 料 显 示 该 国 要
较2000年均在增加,说明东部经济地带的流入人口规模 1947—2013年完成人口的转型,第二次人口红利期在20
增大,因此,B正确.表中数据显示,西部省份中新疆流入 世纪80年代中晚期,此时人口增长应较慢,而此时抚养
人数大于云南,因此C错误.据表中数据计算,上海增速 比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口比重应是上升的,最
约为186.9%,北京增速约为186.5%,天津增速约为309. 可能是出生率下降,0~14岁人口数量下降所致,故儿童
6%,天津增速最快,D错误.故选B.第19题,广东是跨 人口比重低,A、C错误,D正确.
157
{#{QQABAQ6EgggAQAJAARhCAQEQCgEQkAEACIgOgAAMMAAAiBFABAA=}#}
五年真题分类特训 地理
7.B 8.D 9.C 第7题,根据图片信息,2016-2019年 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 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
户籍人口增长比常住人口快,如果是生育政策改变,常 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年龄较轻,由于欧盟
住人口基数大,增长应该比户籍人口快,A 项错误.故 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
应该是当地落户政策放宽,使得户籍人口增长速度高于 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
常住人口,B项正确.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行政区划的 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 GDP总量缓慢增长,非
变动对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影响是相同的,两者人口 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
增长的速度不会存在较大差异,C、D 项错误.故选 B. 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
第8题,2010年后,该市常住人口变化缓慢,而之前一段 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
时间,该市常住人口增长迅速,所以该市应该是产业结 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 错误.
构发生了改变,得到了优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再那么 故选B.
强烈,D项正确.人口老龄化对户籍人口同样有影响,并 15.D 16.C 本题组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考查学
且会使得该市劳动力短缺,常住人口增长迅速,A 项错 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
误.GDP增长缓慢以及环境承载力下降会使得当地失 一般.第15题,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
去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常住人口可能有所下降,B、C 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
项错误.故选 D.第9题,该市的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 或减少,A错误.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及以上人口
人口,说明该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大于10%,65岁及以上人口大于7%.2016年相对于
并且经济较为发达,故应该为制造业,C项正确,A、B、D 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因此 B错
项错误.故选 C. 误.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
10.D 11.C 12.B 第10题,2001~2005年出生的人在 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
2010年是5-9岁,1991~199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 体来说平均年龄呈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C错误.
是15-19 岁,1981~1985 年 出 生 的 人 在 2010 年 是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
25-29岁,1971~1975年出生的人在2010年是35-39 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第
岁,据图可知,这四个年龄段育龄女性人数35-39岁最 16题,由上题可知,2016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
多,说明当时出生率最高,D 正确,A、B、C错误.第11 加最大的主要是26岁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
题,该市20-24岁年龄组出生时间大致是1986~1990 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
年,由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1986~1990 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占
年的育龄妇女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据图可知 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
2010年年龄在41-49岁之间人数较多,因此造成20- 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
24岁年龄组出生人数偏多的原因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素是机械增长.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 C.医疗
育龄妇女较多,C 正确.1986~1990年左右生育政策 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
稳定,A错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均较 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生育观念以及人
快,不会仅仅影响某个短时间段,B错误.1986~1990 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
年左右生育观念不会变化太大、太快,D错误.故选 C. 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
第12题,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变化,即20年后 动力的增加,不符合题意,A、B、D错误.
的变化.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20年后进入 专题十 乡村和城镇
生育年龄的人在2010年是0-4岁、5-9岁,图中这部
分人口数量少且较长时间人数少,且10-14岁的人也 考点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与布局、地域文化
较少;因此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1.D 2.D 第1题,读图可知,抚顺市早期城市沿河流呈
B正确.人口出生率逐渐增加趋势不明显,且不一定是 带状分布,因此影响其城市形态的主要因素是河流.故
逐渐提高,A 错误.2010~2030年该市人口增长较为 选 D.第2题,抚顺市城市形态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缓慢,2025年即15年后进入育龄年龄的人2010年是6 因此为优化功能布局,城区应向南或向北扩展,AC 错
-14岁,这部分人2010年数量较少,不会在2025年出 误;抚顺南部为重化工业集中分布区,环境污染较严重,
现生育高峰,C错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多,生育政策 不适合建设宜居宜业新区,B错误;抚顺北部发展空间
较宽松,且图中信息不足以判断其人口总量减少且20 大,且环境质量较好,城区宜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D
年期间不一定是逐渐减少,D错误.故选B. 正确.故选 D.
13.C 14.B 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 3.D 4.B 5.C 第3题 “产村景”一体化是指根植于
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 特定的地理环境,依托于特定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及农
多,A错误;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 业农村资源禀赋,以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核
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 心,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基础,是解决乡村一切
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 问题的前 提.由 此 可 知,该 模 式 发 展 的 基 础 是 资 源 禀
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 正 赋,故选 D.第4题,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 不断加深,研究热点集中在乡村建设、乡村城镇化、农村
比例,D错误.故选 C.第14题,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 工业化、产业化、农村经济发展等,故排除 C;为应对亚洲
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 金融危机,中国大力提倡城乡互动,鼓励城市居民到农
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 村体验生活,引导旅游消费,积极拉动内需,故排除 A;在
158
{#{QQABAQ6EgggAQAJAARhCAQEQCgEQkAEACIgOgAAMMAAAi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