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卷】第一章 走进细胞 单元测试—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B卷】第一章 走进细胞 单元测试—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2 07:23:0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B卷】第一章 走进细胞 单元测试—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23高一上·佛山期末)下列哪一个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大熊猫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乙肝病毒需要寄生在肝细胞中才能生存
D.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2.(2022高一上·青岛期中)大熊猫和冷箭竹形态迥异,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下列事实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冷箭竹叶肉细胞的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大熊猫心脏搏动依赖于众多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
C.冷箭竹的光合作用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D.大熊猫和冷箭竹繁殖后代关键靠生殖细胞
3.(2022高一上·宜昌期中)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下列关于归纳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的提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
C.通过简单枚举得出某种结论的方法属于完全归纳法
D.“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说明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4.(2022高一上·黑龙江月考)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只有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023高一上·绍兴期末)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和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列文虎克最早发现并命名细胞
B.细胞学说说明植物与动物在结构上存在统一性
C.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均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D.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6.(2023高一上·广州期末)下列有关细胞学说,说法正确的是 (  )
A.施莱登和施旺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魏尔肖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
C.细胞学说指出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
7.(2023高一上·增城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
B.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微观分子领域
C.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8.(2022高一上·辽阳期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多种绿色植物的叶片,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肉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于是得出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的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同学得出结论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B.该同学得出的结论肯定是正确的
C.该同学得出结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D.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科学合理的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早春的秀丽景色。与其相关的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桃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
B.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
C.江中的鸭群构成一个群落
D.江水等非生物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10.下列各项组合中,能正确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层次的序号是(  )
①肺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酵母菌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HIV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片果园 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⑧⑨ B.③②①④⑦⑨⑧
C.③②①④⑦⑧⑨ D.⑤②①③④⑦⑨⑧
11.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紧密联系的。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12.(2022高一上·吴江月考)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某区域两个池塘中全部的草履虫
B.一段腐烂朽木上全部的真菌
C.风光旖旎、生机勃勃的阳澄湖
D.一个湖泊中全部的草鱼及其受精卵
13.下面甲→戊是用显微镜观察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调节光圈 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装片
A.甲→乙→丙→丁 B.戊→丁→乙→丙
C.乙→甲→戊→丁 D.丁→戊→丙→乙
14.(2021高一上·洮南月考)小华高烧不退,去医院看病,张医生为其化验血液时,将其血液制成临时涂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图甲和乙是张医生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 观察到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C.若将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15.(2021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某同学使用具有如图所示的目镜和物镜的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②换成①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若①为5×、②为10×,将①换成②则细胞面积增大2倍
C.若用②④组合观察到的细胞较小,则可换用②③组合
D.将③换成④后,观察的视野变暗,细胞的体积变大
16.(2020高一上·永吉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某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相比(  )
A.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 B.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不变
C.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不变 D.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减少
17.(2020高一上·宁德期中)下图甲、乙是利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某种细胞时看到的图像。据图分析,若不换目镜,由图甲切换到图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不调光,则图甲的视野比图乙亮
B.若不调焦,则图甲物镜离玻片的距离比图乙远
C.若图甲的物镜是10×,则图乙的物镜应为40×
D.由图甲切换到图乙,应使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的光圈
18.下列关于大肠杆菌和蓝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而大肠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大多数种类的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都有染色体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没有核糖体
19.(2022高一上·南阳月考)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虽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是都有染色体和环状DNA
C.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体,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D.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20.(2022高一上·安阳期中)生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但具有差异性的同时又具有统一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生物均由细胞发育而来,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不同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等
D.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体现了真核细胞功能的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21.(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野池”里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种群
C.“野池”中蜻蜓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D.“野池”中可能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命系统
22.(2020高一上·深圳期中)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就连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不例外,下列事实或者证据可以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  )
A.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能够进行运动和分裂
B.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多细胞动物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D.人体摄入的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23.(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正确的是(  )
A.该学说认为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
B.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24.(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4种生物均是单细胞生物
B.图示4种生物都能进行独立代谢和繁殖
C.图示4种生物均具有起保护作用的细胞壁
D.图示4种生物都有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类型相同
25.(2022高一上·黑龙江月考)鸵鸟的受精卵可能是最大的细胞:而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文特尔领导的小组研究了某种支原体基因,从中筛选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300多个基因,并进行人工合成。他们将人工合成的这些基因进行拼接、处理、注入去掉DNA的支原体细胞中,从而组成一个新的细胞(M)。M具有进行基本生命活动的能力和繁殖能力。分析以上信息并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M具有核糖体但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B.鸵鸟受精卵和M的主要区别是细胞的大小不同
C.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
D.新细胞M的基因数量比自然界中支原体的少
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20分)
26.(2021高一上·疏附期中)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一个细菌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2)一只黄雀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
(3)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它们所构成的病毒是否属于系统?   
如果是,它们是不是生命系统?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
27.(2022高一上·张掖期中)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分类依据   ,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标号),它们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的功能是   。
(2)A、B、C、D、E所示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它们都有   。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一个池塘里所有的B构成了   。
(4)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B、E两类生物的主要区别是:B类生物含有   ,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自养”或“异养”)生物。
28.(2022高一上·广丰开学考)如图是对八种生物的分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八种生物分为M和N两类,其分类依据是   。
(2)上述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是   。
(3)请将C类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分类依据是   。
(4)在生物分类学上,银杉与水稻同门不同亚门,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这两组生物之间,哪组的共同特征多?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大熊猫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即多种细胞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错误;
C、乙肝病毒需要寄生在肝细胞中才能生存,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错误;
D、叶绿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的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2.【答案】A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侧,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但是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A错误;
B、动物心脏的搏动是通过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正确;
C、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
D、大熊猫和冷箭竹都可以进行有性生殖,故繁殖后代关键靠生殖细胞,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3.【答案】C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D、不完全归纳法是通过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的考察,从中概括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细胞学说的提出和“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说明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都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D正确;
B、不完全归纳法因其本身具有局限性,只进行了某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的考察,故得出的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B正确;
C、通过简单枚举得出某种结论的方法属于不完全归纳法,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归纳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1、完全归纳法一般指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或子类)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得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方法。
4.【答案】B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①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流感患者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这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错误;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这是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神经元参与这个过程,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②正确;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但还有神经细胞的参与,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③正确;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5.【答案】A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罗伯特 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进而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B正确;
C、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C正确;
D、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先前存在的细胞产生,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
故选A。
【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3、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
6.【答案】B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 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
B. 魏尔肖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继而对细胞学说进行补充,B正确。
C. 细胞学说指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涉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C错误。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7.【答案】B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施莱登通过观察多种植物发现植物由细胞构成,施旺观察了多种动物,发现动物由细胞构成,A正确;
B、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了细胞水平而不是分子水平,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建立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从而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横亘已久的壁垒,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8.【答案】C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C、由部分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归纳出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属于不完全归纳,A错误,C正确;
B、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如植物的根尖细胞无叶绿体,B错误;
D、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不科学合理的,他只观察了绿色植物的叶片,没有观察其他的植物器官,就得出了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的结论,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的有限观察的规律。归纳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9.【答案】A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 A、桃花为生殖器官,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A正确;
B、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江中的鸭群不是江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C错误;
D、江水等非生物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的非生物的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种群组成了一个群落,群落及其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0.【答案】B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①肺属于器官层次;②胃黏膜属于组织层次;③神经元属于细胞层次;④酵母菌属于个体层次;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是细胞中的物质,不属于生命细胞的结构层次;⑥HIV是病毒,不属于生命细胞的结构层次;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 ⑧一片果园为生态系统 ;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为群落 ;综上所述能正确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层次的序号 : ③②①④⑦⑨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多细胞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一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 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如一个大肠杆菌、草履虫、变形虫等。
(3)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
11.【答案】B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A错误;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是组成细胞的物质,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正确;
C、虽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有关系,C错误;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多细胞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一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 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如一个大肠杆菌、草履虫、变形虫等。
(3)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12.【答案】D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某区域两个池塘中全部的草履虫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一段腐烂朽木上全部的真菌包括多种类型,不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
C、风光旖旎、生机勃勃的阳澄湖包括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
D、一个湖泊中全部的草鱼及其受精卵符合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特征,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⑦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⑧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13.【答案】B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 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 1中细胞小,2中细胞大,并且可以看出2图是1图细胞的放大 ,因此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气孔移到视野的;然后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倍镜,换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最后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即可,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
14.【答案】A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A、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A正确;
B、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B错误;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错误;
D、若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2、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大、视野暗。
3、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为低倍镜下的物像,乙为高倍镜下的物像。
15.【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A、将②换成①时,即放大倍数较小,且不改变物镜,故不需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A错误;
B、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物体长或者宽,若①为5×、②为10×,将①换成②则细胞直径放大2倍,B错误;
C、②③组合比②④组合放大倍数更大,若用②④组合观察到的细胞较小,则观察到细胞更大,C正确;
D、将④换成③后,放大倍数变大,观察的视野变暗,细胞的体积变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①和②无螺纹,为目镜,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和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16.【答案】A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50×10=50,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10×10=100,因此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即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17.【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A、据图分析,甲图中有8个细胞,乙图中含有2个细胞,且体积较大,说明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因此乙视野比甲更暗,A正确;
B、若不调焦,则乙物镜离玻片的距离比甲更近,B正确;
C、甲图8个细胞,乙图2个细胞,说明乙比甲放大了4倍,若甲甲物镜是10×,则乙物镜应为40×,C正确;
D、由图甲切换到图乙,应使用反光镜和较大的光圈,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据此答题。
18.【答案】B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大肠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A错误;
B、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大多数种类的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B正确;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都有核糖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①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②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③原核细胞中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19.【答案】A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它们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体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A正确;
B、细菌没有染色体,位于拟核区有裸露的环状DNA,B错误;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细胞内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C错误;
D、支原体是单细胞原核生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μm) 较大(1~100μm)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遗传物质 DNA RNA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叶绿体、线粒体中裸露存在
举例 细菌、支原体等 真菌,动、植物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0.【答案】A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由细胞发育而来,A错误;
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元素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不同,B正确;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等,具有统一性,C正确;
D、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体现了真核细胞功能的差异性,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分析
(1)细胞多样性的体现及原因
(2)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21.【答案】A,C,D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野池”包括池水、阳光等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
B、所有的鱼包括多个种类的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层次,B错误;
C、蜻蜓属于动物,蒲属于植物,两者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如蒲不具有系统层次,C正确;
D、野池”中可能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命系统,如单细胞的细菌,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细胞是最小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 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22.【答案】A,C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能够进行运动和分裂,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符合题意;
B、叶绿体不是细胞,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不符合题意;
C、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其生殖与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C符合题意;
D、淀粉分解形成葡萄糖的场所是消化道内,不是在细胞内,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23.【答案】C,D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解:A、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并没有提出病毒,A错误;
B、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则是魏尔肖提出的,B错误;
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正确;
D、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
故选:CD.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24.【答案】A,B,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B、图示4种生物均是单细胞生物,都能通过单个细胞进行独立代谢和繁殖,AB正确;
C、图示4种生物中②没有细胞壁,C错误;
D、图示4种生物都是细胞生物都有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类型相同,都是DNA,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μm) 较大(1~100μ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5.【答案】A,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M为新合成组装的支原体细胞,属于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A正确;
B、鸵鸟受精卵属于真核细胞,鸵鸟受精卵和M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单细胞生物M具有进行基本生命活动的能力和繁殖能力,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C错误;
D、据题干信息“从中筛选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300多个基因”可知,新细胞M只含有支原体的300多个关键基因,而非全部基因,故新细胞M的基因数量比自然界中支原体的少,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μm) 较大(1~100μ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6.【答案】(1)生态系统;细胞或个体
(2)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生物大分子和病毒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生物大分子及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不是生命系统。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图示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以一个细菌属于个体和细胞层次。
(2)黄雀是动物,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生物大分子及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不是生命系统。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关于生命系统层次的几个注意点(1)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2)一个单细胞生物,既可对应于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于个体层次,但其之间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3)细胞是生命活动中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一个分子或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
27.【答案】(1)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E;合成蛋白质
(2)细胞膜、细胞质
(3)细胞;种群
(4)BC;藻蓝素和叶绿素;自养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1)A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适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B是蓝细菌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C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D是血细胞;E是细菌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B、E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不管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含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3)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个池塘里所有的B蓝细菌构成了种群。
(4)B、C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但B为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细胞膜 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 有核膜、核仁
DNA的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裸露存在) 质粒:小型环状(裸露存在) 细胞核:与蛋白质等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裸露存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8.【答案】(1)是否有细胞结构
(2)藏羚羊
(3)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4)银杉与水稻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将八种生物分为M和N两类,其分类依据为是否有细胞结构。
(2)藏羚羊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是我国特有的生物,它体表被毛,浑身是宝,是中国重要的保护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草履虫、藏羚羊、蜈蚣其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所以可将C类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核生物,另一类是原核生物,分类依据为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4)银杉与水稻同门,水稻与葫芦藓同界,门比界的分类单位小,因此同门(即银杉与水稻)生物共同特征多。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细胞膜 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 有核膜、核仁
DNA的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裸露存在) 质粒:小型环状(裸露存在) 细胞核:与蛋白质等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裸露存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B卷】第一章 走进细胞 单元测试—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2023高一上·佛山期末)下列哪一个事实或证据,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B.大熊猫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乙肝病毒需要寄生在肝细胞中才能生存
D.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大熊猫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即多种细胞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错误;
C、乙肝病毒需要寄生在肝细胞中才能生存,这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错误;
D、叶绿体不是细胞,因此“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的完成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2.(2022高一上·青岛期中)大熊猫和冷箭竹形态迥异,但它们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下列事实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的是(  )
A.冷箭竹叶肉细胞的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大熊猫心脏搏动依赖于众多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
C.冷箭竹的光合作用在含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
D.大熊猫和冷箭竹繁殖后代关键靠生殖细胞
【答案】A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侧,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但是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观点,A错误;
B、动物心脏的搏动是通过心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的,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正确;
C、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C正确;
D、大熊猫和冷箭竹都可以进行有性生殖,故繁殖后代关键靠生殖细胞,能体现“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3.(2022高一上·宜昌期中)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下列关于归纳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的提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B.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
C.通过简单枚举得出某种结论的方法属于完全归纳法
D.“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说明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答案】C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D、不完全归纳法是通过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的考察,从中概括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细胞学说的提出和“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说明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可完成各种生命活动”都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D正确;
B、不完全归纳法因其本身具有局限性,只进行了某类事物的一部分对象的考察,故得出的结论未必都是正确的,B正确;
C、通过简单枚举得出某种结论的方法属于不完全归纳法,C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归纳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1、完全归纳法一般指完全归纳推理,是以某类中每一对象(或子类)都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推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推理。
2、不完全归纳法是以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或子类)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为前提,得出以该类对象全部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为结论的归纳方法。
4.(2022高一上·黑龙江月考)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  )
①流感病人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只有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①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流感患者打喷嚏时,会有大量流感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这不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①错误;
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这是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神经元参与这个过程,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②正确;
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但还有神经细胞的参与,说明多细胞生物需要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③正确;
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繁殖,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④正确。
综上所述,②③④正确。即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5.(2023高一上·绍兴期末)细胞学说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和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列文虎克最早发现并命名细胞
B.细胞学说说明植物与动物在结构上存在统一性
C.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生物均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
D.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
【答案】A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罗伯特 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进而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B正确;
C、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C正确;
D、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细胞必定由先前存在的细胞产生,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
故选A。
【分析】1、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3、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
6.(2023高一上·广州期末)下列有关细胞学说,说法正确的是 (  )
A.施莱登和施旺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B.魏尔肖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
C.细胞学说指出了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 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A错误。
B. 魏尔肖指出“细胞是先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继而对细胞学说进行补充,B正确。
C. 细胞学说指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没有涉及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C错误。
D. 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7.(2023高一上·增城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
B.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微观分子领域
C.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建立,施莱登通过观察多种植物发现植物由细胞构成,施旺观察了多种动物,发现动物由细胞构成,A正确;
B、细胞学说使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了细胞水平而不是分子水平,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建立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C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学说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从而在思想观念上打破了在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横亘已久的壁垒,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8.(2022高一上·辽阳期中)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多种绿色植物的叶片,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肉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于是得出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的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同学得出结论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B.该同学得出的结论肯定是正确的
C.该同学得出结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D.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科学合理的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AC、由部分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归纳出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属于不完全归纳,A错误,C正确;
B、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如植物的根尖细胞无叶绿体,B错误;
D、该同学得出的结论是不科学合理的,他只观察了绿色植物的叶片,没有观察其他的植物器官,就得出了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的结论,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归纳法:是从个别性知识,引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是由已知真的前提,引出可能真的结论。它把特性或关系归结到基于对特殊的代表的有限观察的类型;或公式表达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的有限观察的规律。归纳法包括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千古名句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早春的秀丽景色。与其相关的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桃花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
B.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构成一个种群
C.江中的鸭群构成一个群落
D.江水等非生物不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 A、桃花为生殖器官,属于生命系统的器官层次,A正确;
B、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不是同一个物种,不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
C、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江中的鸭群不是江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C错误;
D、江水等非生物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的非生物的物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区域内的所有种群组成了一个群落,群落及其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0.下列各项组合中,能正确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层次的序号是(  )
①肺 ②胃黏膜 ③神经元 ④酵母菌 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
⑥HIV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一片果园 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A.⑤⑥③②①④⑦⑧⑨ B.③②①④⑦⑨⑧
C.③②①④⑦⑧⑨ D.⑤②①③④⑦⑨⑧
【答案】B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①肺属于器官层次;②胃黏膜属于组织层次;③神经元属于细胞层次;④酵母菌属于个体层次;⑤细胞内蛋白质等化合物,是细胞中的物质,不属于生命细胞的结构层次;⑥HIV是病毒,不属于生命细胞的结构层次;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 ⑧一片果园为生态系统 ;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为群落 ;综上所述能正确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层次的序号 : ③②①④⑦⑨⑧。 故答案为: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多细胞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一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 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如一个大肠杆菌、草履虫、变形虫等。
(3)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
11.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紧密联系的。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没有关系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答案】B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A错误;
B、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是组成细胞的物质,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正确;
C、虽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病毒需要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生命系统有关系,C错误;
D、各层次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多细胞动物生命系统结构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多细胞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一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 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如一个大肠杆菌、草履虫、变形虫等。
(3)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12.(2022高一上·吴江月考)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某区域两个池塘中全部的草履虫
B.一段腐烂朽木上全部的真菌
C.风光旖旎、生机勃勃的阳澄湖
D.一个湖泊中全部的草鱼及其受精卵
【答案】D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某区域两个池塘中全部的草履虫不属于一个种群,A错误;
B、一段腐烂朽木上全部的真菌包括多种类型,不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
C、风光旖旎、生机勃勃的阳澄湖包括该区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C错误;
D、一个湖泊中全部的草鱼及其受精卵符合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特征,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⑦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⑧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13.下面甲→戊是用显微镜观察的几个操作步骤,如图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调节光圈 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装片
A.甲→乙→丙→丁 B.戊→丁→乙→丙
C.乙→甲→戊→丁 D.丁→戊→丙→乙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 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 1中细胞小,2中细胞大,并且可以看出2图是1图细胞的放大 ,因此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气孔移到视野的;然后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倍镜,换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最后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即可,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选好目标:一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
14.(2021高一上·洮南月考)小华高烧不退,去医院看病,张医生为其化验血液时,将其血液制成临时涂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图甲和乙是张医生使用相同的目镜,但在两种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 观察到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观察到
C.若将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在甲中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A、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A正确;
B、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B错误;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错误;
D、若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 1、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流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可见。
2、与低倍镜相比,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细胞大、视野暗。
3、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为低倍镜下的物像,乙为高倍镜下的物像。
15.(2021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某同学使用具有如图所示的目镜和物镜的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将②换成①时,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若①为5×、②为10×,将①换成②则细胞面积增大2倍
C.若用②④组合观察到的细胞较小,则可换用②③组合
D.将③换成④后,观察的视野变暗,细胞的体积变大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A、将②换成①时,即放大倍数较小,且不改变物镜,故不需要从侧面观察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A错误;
B、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物体长或者宽,若①为5×、②为10×,将①换成②则细胞直径放大2倍,B错误;
C、②③组合比②④组合放大倍数更大,若用②④组合观察到的细胞较小,则观察到细胞更大,C正确;
D、将④换成③后,放大倍数变大,观察的视野变暗,细胞的体积变大,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①和②无螺纹,为目镜,目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和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16.(2020高一上·永吉期中)用显微镜观察某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与第一次看到的相比(  )
A.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 B.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不变
C.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不变 D.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减少
【答案】A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的积即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依题意,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50×10=50,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10×10=100,因此大小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即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17.(2020高一上·宁德期中)下图甲、乙是利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观察某种细胞时看到的图像。据图分析,若不换目镜,由图甲切换到图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不调光,则图甲的视野比图乙亮
B.若不调焦,则图甲物镜离玻片的距离比图乙远
C.若图甲的物镜是10×,则图乙的物镜应为40×
D.由图甲切换到图乙,应使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的光圈
【答案】D
【知识点】细胞观察实验
【解析】【解答】A、据图分析,甲图中有8个细胞,乙图中含有2个细胞,且体积较大,说明乙是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细胞,因此乙视野比甲更暗,A正确;
B、若不调焦,则乙物镜离玻片的距离比甲更近,B正确;
C、甲图8个细胞,乙图2个细胞,说明乙比甲放大了4倍,若甲甲物镜是10×,则乙物镜应为40×,C正确;
D、由图甲切换到图乙,应使用反光镜和较大的光圈,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并且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据此答题。
18.下列关于大肠杆菌和蓝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而大肠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大多数种类的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都有染色体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没有核糖体
【答案】B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而大肠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A错误;
B、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大多数种类的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B正确;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都有核糖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①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②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③原核细胞中唯一的一种细胞器是核糖体。
19.(2022高一上·南阳月考)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细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虽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是都有染色体和环状DNA
C.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体,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D.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答案】A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都有核糖体,它们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体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A正确;
B、细菌没有染色体,位于拟核区有裸露的环状DNA,B错误;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细胞内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C错误;
D、支原体是单细胞原核生物,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μm) 较大(1~100μm)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遗传物质 DNA RNA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DNA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在叶绿体、线粒体中裸露存在
举例 细菌、支原体等 真菌,动、植物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0.(2022高一上·安阳期中)生物种类繁多、千姿百态,但具有差异性的同时又具有统一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生物均由细胞发育而来,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不同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等
D.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体现了真核细胞功能的差异性
【答案】A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由细胞发育而来,A错误;
B、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元素都是来自于自然界,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不同,B正确;
C、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等,具有统一性,C正确;
D、细胞中细胞器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体现了真核细胞功能的差异性,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分析
(1)细胞多样性的体现及原因
(2)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21.(2022高一上·龙江期中)“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野池”是由池水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野池”里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种群
C.“野池”中蜻蜓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D.“野池”中可能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命系统
【答案】A,C,D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野池”包括池水、阳光等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各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A正确;
B、所有的鱼包括多个种类的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层次,B错误;
C、蜻蜓属于动物,蒲属于植物,两者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如蒲不具有系统层次,C正确;
D、野池”中可能存在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的生命系统,如单细胞的细菌,D正确。
故答案为:ACD。
【分析】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细胞是最小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 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22.(2020高一上·深圳期中)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就连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不例外,下列事实或者证据可以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是(  )
A.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能够进行运动和分裂
B.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多细胞动物的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D.人体摄入的淀粉,必须经过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答案】A,C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A、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能够进行运动和分裂,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符合题意;
B、叶绿体不是细胞,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氧气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不符合题意;
C、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其生殖与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分化等生命活动,C符合题意;
D、淀粉分解形成葡萄糖的场所是消化道内,不是在细胞内,不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它不能独立生活,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23.(2016高一上·河北期中)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正确的是(  )
A.该学说认为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
B.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即“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所有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答案】C,D
【知识点】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解析】【解答】解:A、细胞学说指出动植物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并没有提出病毒,A错误;
B、施旺和施莱登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则是魏尔肖提出的,B错误;
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C正确;
D、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
故选:CD.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24.(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4种生物均是单细胞生物
B.图示4种生物都能进行独立代谢和繁殖
C.图示4种生物均具有起保护作用的细胞壁
D.图示4种生物都有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类型相同
【答案】A,B,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AB、图示4种生物均是单细胞生物,都能通过单个细胞进行独立代谢和繁殖,AB正确;
C、图示4种生物中②没有细胞壁,C错误;
D、图示4种生物都是细胞生物都有核糖体,且遗传物质类型相同,都是DNA,D正确。
故答案为:ABD。
【分析】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μm) 较大(1~100μ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25.(2022高一上·黑龙江月考)鸵鸟的受精卵可能是最大的细胞:而支原体是原核生物,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文特尔领导的小组研究了某种支原体基因,从中筛选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300多个基因,并进行人工合成。他们将人工合成的这些基因进行拼接、处理、注入去掉DNA的支原体细胞中,从而组成一个新的细胞(M)。M具有进行基本生命活动的能力和繁殖能力。分析以上信息并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M具有核糖体但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B.鸵鸟受精卵和M的主要区别是细胞的大小不同
C.M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
D.新细胞M的基因数量比自然界中支原体的少
【答案】A,D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解析】【解答】A、M为新合成组装的支原体细胞,属于原核生物,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没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A正确;
B、鸵鸟受精卵属于真核细胞,鸵鸟受精卵和M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单细胞生物M具有进行基本生命活动的能力和繁殖能力,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C错误;
D、据题干信息“从中筛选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300多个基因”可知,新细胞M只含有支原体的300多个关键基因,而非全部基因,故新细胞M的基因数量比自然界中支原体的少,D正确。
故答案为:AD。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μm) 较大(1~100μ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三、非选择题(共3题,共20分)
26.(2021高一上·疏附期中)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的内容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一个细菌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属于   。
(2)一只黄雀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
(3)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以及它们所构成的病毒是否属于系统?   
如果是,它们是不是生命系统?如果不是,说明理由。   。
【答案】(1)生态系统;细胞或个体
(2)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生物大分子和病毒是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生物大分子及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不是生命系统。
【知识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图示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属于生态系统;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以一个细菌属于个体和细胞层次。
(2)黄雀是动物,其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生物大分子及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因此不是生命系统。
【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关于生命系统层次的几个注意点(1)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2)一个单细胞生物,既可对应于细胞层次,又可对应于个体层次,但其之间没有组织、器官、系统层次。
(3)细胞是生命活动中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一个分子或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
27.(2022高一上·张掖期中)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分类依据   ,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标号),它们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的功能是   。
(2)A、B、C、D、E所示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它们都有   。
(3)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一个池塘里所有的B构成了   。
(4)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B、E两类生物的主要区别是:B类生物含有   ,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自养”或“异养”)生物。
【答案】(1)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E;合成蛋白质
(2)细胞膜、细胞质
(3)细胞;种群
(4)BC;藻蓝素和叶绿素;自养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1)A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适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B是蓝细菌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C是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D是血细胞;E是细菌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科学家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B、E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不管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有是细胞膜和细胞质(含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
(3)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一个池塘里所有的B蓝细菌构成了种群。
(4)B、C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生物;但B为原核生物,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细胞膜 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 有核膜、核仁
DNA的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裸露存在) 质粒:小型环状(裸露存在) 细胞核:与蛋白质等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裸露存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8.(2022高一上·广丰开学考)如图是对八种生物的分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八种生物分为M和N两类,其分类依据是   。
(2)上述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是   。
(3)请将C类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分类依据是   。
(4)在生物分类学上,银杉与水稻同门不同亚门,水稻与葫芦藓同界不同门。这两组生物之间,哪组的共同特征多?   。
【答案】(1)是否有细胞结构
(2)藏羚羊
(3)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4)银杉与水稻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噬菌体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将八种生物分为M和N两类,其分类依据为是否有细胞结构。
(2)藏羚羊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是我国特有的生物,它体表被毛,浑身是宝,是中国重要的保护物种之一,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草履虫、藏羚羊、蜈蚣其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所以可将C类生物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核生物,另一类是原核生物,分类依据为是否有成形的细胞核。
(4)银杉与水稻同门,水稻与葫芦藓同界,门比界的分类单位小,因此同门(即银杉与水稻)生物共同特征多。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细胞膜 都含有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 有核膜、核仁
DNA的存在形式 拟核:大型环状(裸露存在) 质粒:小型环状(裸露存在) 细胞核:与蛋白质等形成染色体(质) 细胞质:裸露存在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