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备考讲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备考讲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22 22: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备考讲义
【时空定位】
【整体感知】
【核心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1)上书失败: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
(2)成立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筹划广州起义:1895年,孙中山准备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据点,结果是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
2.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①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主要有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
②影响较大的革命团体有华兴会和光复会。
(2)同盟会的成立
成立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
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 《民报》
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影响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三民主义:
①内容: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②作用: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二:辛亥革命
1.革命志士的奋斗:刘道一、蔡绍南领导发动了萍浏醴起义,徐锡麟发动了安庆起义,孙中山、黄兴发动了广西起义,黄兴发动了黄花岗起义。
2.武昌起义
(1)开始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过程: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武昌、汉阳和汉口)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4)发展: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5)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知识点三:中华民国的创建
1.中华民国的建立
概况: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2.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2)就任: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3)窃取:1912年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意义: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知识点四: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1.二次革命
(1)背景: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并派兵南下。
(2)过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3)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下去。孙中山、黄兴等被迫流亡日本。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准备:强迫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复辟: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3.护国战争
(1)爆发: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2)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4.军阀割据
(1)主要派系: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     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    军阀张作霖盘踞东北;云南、贵州被滇系军阀唐继尧所占;广东、广西被桂系军阀陆荣廷所占。
(2)影响: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
【归纳提高】
1.兴中会与同盟会比较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建人 机关报 纲领 性质
兴中会 1894年 檀香山 孙中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1905年 日本东京 孙中山 《民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辛亥革命领导者及领导阶级,革命前的准备有哪几个方面?
(1)领导人:孙中山。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革命前的准备活动:
①组织上:创建革命党兴中会和同盟会。
②思想上: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军事上:发动了许多次武装起义。
3.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因而辛亥革命成功了。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4.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失败原因及教训启示。
(1)不足(局限):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悲惨遭遇。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失败原因:A主要原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B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C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
(3)教训启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不 同 点 政治主张 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 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领导派系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手段 依靠皇帝自上而下改革 武装斗争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相 同 点 历史背景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目的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领导
结果及其原因 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6、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1) 根本原因:袁世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不得民心。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3)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全国人民支持护国运动。
(4)袁世凯众叛亲离,帝国主义也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
启示:封建帝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逆历史发展潮流必将失败。
【基础巩固】
1.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是在( )
A.上书李鸿章遭拒后 B.兴中会成立以后
C.广州起义失败以后 D.《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2.1910年春,陈嘉庚加入某革命组织时宣誓:“福建省同安县人陈嘉庚,当天发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
A.中国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国光复会 D.中国华兴会
3.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民报》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4.2021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纪念日。孙中山提出的什么思想成为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
A.三民主义 B.创立民国
C.驱除鞑虏 D.振兴中华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首义之城”,他们应该去(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6.“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些文字概括了20世纪初某次革命的历史功绩。这次革命的功绩是( )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③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④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
A.新中国成立 B.国民政府垮台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获得解放
8.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9.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民主法制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成立同盟会并制定革命纲领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C.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1.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护国战争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12.1924年1月,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培优提升】
[2020·镇江中考]1.《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8月,经过十年零星的和不协作的行动之后,运动的各个山头都联合组成了一个单一的反清组织,它变成了在以后几年间革命派所认为的真正夺权的工具。”材料中联合组成的“反清组织”是( )
同盟会 B.义和拳 C.光复会 D.国民党
[2020·孝感中考]2.蔡元培先生1925年曾经撰写过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该挽联是写给谁的?( )
A.邓世昌 B.谭嗣同 C.孙中山 D.张自忠
[2021·北京通州区一模]3.“(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更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材料意在肯定孙中山( )
A.提出了三民主义 B.颁布了民国宪法
C.推翻了君主专制 D.根除了封建制度
[2020·聊城中考]4.“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2020·西安二模]5.如果脱离中国近代革命史的全过程来观察问题,也许会把辛亥革命看作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它并不是不结果实的。下列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巨变
B.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C.《中华民国约法》成功实施
D.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2021·青岛模拟]6.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材料中的“今日之新”主要是指( )
A.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B.清帝下诏退位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北洋政府成立
[2020·成都中考]7.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21·青岛模拟]8.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件中,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万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这反映出( )
A.袁世凯拒绝接受“二十一条”
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
C.民国初年外交受制于国家实力
D.北洋政府对日政策强硬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政治遗嘱》(1925年)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四孙中山曾说“吾辈即以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发展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1)三民主义作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请你根据材料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三民主义的含义。
(2)为实现材料二中“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在1905年建立了哪个政党?根据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实现“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的途径又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第二、五条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个主张?
(4)结合材料四,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ABAAC BCCDA CA
【培优提升】
ACCCC CDC
9.(1)民族主义就是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民权主义就是要推翻君主专制;民生主义就是要改变少数富人专制的局面。
(2)中国同盟会。途径是争取民众及世界上平等待我的民族的支持。
(3)民权主义。
(4)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与时俱进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