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备考讲义
【时空定位】
【整体感知】
【核心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思想与尊孔复古思想)
2.开始标志:1919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 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主要代表: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5.主要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提倡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3)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6.评价
(1)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 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知识点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1月至6月的巴黎“和平会议”上,英、法、美等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开始:1919年5月4日,北京3 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3.运动转移:1919年6月5日以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4.初步胜利:北洋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5.历史意义
(1)性质: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意义: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知识点三:中国共产党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大量涌现,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团体
①1919年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全国各地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传播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2.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共一大 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时间 1921年7月
地点 上海→嘉兴南湖
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意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时间 1922年7月
地点 上海
内容 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工人运动的高涨
背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表现: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顶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归纳提高】
1.中国近代化四次探索的比较
运动名称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原因 清政府内外交困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重 认清只有推翻清政府才能救中国 反对尊孔复古的逆流
领导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进步的知识分子
主张、内容 师以长技以自强 变法维新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前期:民主、科学后期:马克思主
领导人 李鸿章、曾国藩等 康有为、梁启超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等
特点 学西方技术(机器大生产) 学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 学西方的制度(三权分立制) 学西方的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
性质 地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
作用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共同点 都是向西方学习; 都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是为了救亡图存
中国近代前期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中国近代前期(即1840-1919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分别是:
(1)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3.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项目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开始标志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所属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社会性质 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都反帝反封建
革命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不同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领导中国革命。这也是我们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标志的主要原因。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了焕然一“新”?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领导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5.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关系
①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主流,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基础巩固】
1.近代中国某一报刊首发过如下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该报刊是( )
A.《每周评论》 B.《新青年》
C.《申报》 D.《民报》
2.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与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3.“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与其作不能行远普及之秦汉六朝文字,不如作家喻户晓之《水浒》《西游》文字也。”胡适主张( )
A.思想改良 B.文学改良
C.政治改良 D.教育改良
4.政治漫画将过去的人、事以精妙的艺术形式进入了人类记忆的空间。该漫画(下图)反映的事件是(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5.革命口号具有时代的特征。下列革命口号中出现在五四运动时期的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打倒老蒋,解放全国”
6.中共十九大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初心”确立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7.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1921年,中共一大的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红船上( )
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B.第一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C.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
D.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培优提升】
1.[2020·青岛中考·T20]“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的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3.《申报》曾报道:1919年6月北京某机关接到里昂三十日发无线电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时……突有某国代表拒绝签字,各国代表大为震动。日本代表尤为惊异云云,观似拒绝签字者即系我国代表。该材料说明( )
A.日本同意了我国的主张
B.我国代表在会议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C.会议作出了有利于中国的决议
D.我国代表受到了国内群众运动的影响
4.“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师夷长技的主张”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 根据材料,概括该运动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
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取静集》《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 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标志中国“千年专制”被推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指出中国近代革命的任务,以及孙中山认为能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
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分)根据材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6.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伟大道路。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不是偶然的,它顺应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而产生,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具备了创建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阶级基础。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有效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在中国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中国革命”指的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探究“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不是偶然”的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BBBCB AD
【培优提升】
DCDA
5.(1)运动:洋务运动;背景: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历程:从军事利器的引进到全面学习科技(从办军事企业到民用企业)
(2)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运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3)事件:辛亥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解药:三民主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
(4)口号:民主与科学;意义:批判了封建礼教;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启蒙了民主精神;增进了科学意识;推动了思想解放。
6.(1)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
(2)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