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集训
选择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进行救国,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其中“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政治派别是(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D
【解析】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结合所学,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主,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可知,只保中国、不保大清”的政治派别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选D。
2.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口口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口口”指的是(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李大钊
【答案】B
【解析】在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题词: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大家来到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重温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革命党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那段历史,故选B。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建立哪一组织的纲领(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中国同盟会
【答案】D
【解析】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提出了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故选D。
4.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此“机关刊物”指的是( )
A.《知新报》 B.《新青年》 C.《时务报》 D.《民报》
【答案】D
【解析】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据“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技术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机关刊物”指的是《民报》,故选D。
5.下列关于同盟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
B.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C.孙中山担任总理,《民报》是它的机关报
D.同盟会的纲领后来被孙中山概括为民主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答案】D
【解析】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后来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所有,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故D符合题意。
6.孙中山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三民主义是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对民族主义的正确理解是( )
A.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解除民族压迫
C.各民族团结平等,和睦相处
D.反对满族,振兴汉民族
【答案】A
【解析】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民族主义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故选A。
7.“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萍浏醴起义 B.安庆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七十二健儿”“湿黄花”,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故选D。
8.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这里的“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它)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可知,材料中“前无古人的变化”指的是辛亥革命。由“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可知,说辛亥革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是因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选C。
9.有学者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秀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主要是( )
A.要均分地土地 B.要反对外国侵略
C.要白强求富 D.要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D
【解析】半殖民殖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近代化是两大课题,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符合顺应发展趋势,表达资阶政治经济要求,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愿望,成为辛亥指导思想,推动革命发展,推翻了清政府统治,D符合题意。
10.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答案】A
【解析】A项,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朝覆灭,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因此,辛亥革命实现政治上的大解放。故A项不符合题意。B项,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经济方面的影响。故B项不符合题意。C项,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思想上的大解放。故C项符合题意。D项,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反动统治依靠的力量是帝国主义,辛亥革命没有沉重打击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
A.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B.实行民主共和制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君主立宪制
【答案】B
【解析】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采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美国是在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下建立起的总统共和制国家,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是以此为原则建立起来的共和政体,选项B符合题意。
12.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该材料表明( )
A.中华民国已经成立
B.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C.新文化运动已经开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已经颁布
【答案】A
【解析】1912年元旦,《申报》一篇名为《新祝词》的文章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该材料表中华民国已经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和新国民等相关内容可知材料表明中华民国已经成立,故选A。
13.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居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佶仰等自由”这体现了孙中山哪一方面的思想( )
A.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粹主义 D.民权主义
【答案】D
【解析】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民权、民生,居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佶仰等自由,这是民权的典型体现,所以答案是D。
1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成立兴中会 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 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正在海外筹集军费,因此③任武昌起义总指挥,不符合史实。①成立兴中会 ②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④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都与孙中山有直接关系,故选A。
15.民国建立后,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B.使民主共和的政治观念深入人心
C.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D.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中华民国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除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等,社会习俗逐渐改变。据“民国建立后,随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故选C。
16..于1912年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准备北上组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的是( )
A.黄兴 B.宋教仁 C.蔡锷 D.李烈钧
【答案】B
【解析】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肆意践踏辛亥革命的成果。1913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制造了“宋教仁案”,袁世凯借此解散国民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讨伐袁世凯,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故选B。
17.孙中山发表檄文……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该檄文应发表于( )
A.兴中会成立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二次革命”时期 D.护国战争时期
【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民贼”指袁世凯。孙中山因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发表这一檄文。为了维护共和制度,革命派进行了护国战争。所以该檄文应发表于护国战争时期,故选D。
18.导致下表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耕地 1914﹣1918年 年减少26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00多万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300多万户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义和团运动兴起 B.护国战争爆发
C.辛亥革命爆发 D.军阀割据混战
【答案】D
【解析】据图表可知,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控制着江苏、江西、湖北等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掌握着北京政府,并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奉系军阀张作霖盘踞在东北。题干图表反映了1914﹣1918年中国的社会状况,故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军阀割据时期战事不断、军阀割据局面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军阀割据局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D符合题意。
1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答案】B
【解析】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12月;护国战争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故选B。
20.“国父”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D.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了
【答案】B
【解析】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最终失败。“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
21.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器物之梦】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改革之梦】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变法序幕。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实施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变法历时103天而失败。
【共和之梦】
材料三 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不久革命胜利果实就被袁世凯窃取,共和之路被打断。
(1)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又是什么?
(2)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而失败,史称什么?这次变法在哪一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材料三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哪“三民主义”?
(4)以上的三个“梦”都以失败而破灭,说明了什么?
【答案】
自强。学习外国利器(或答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也可)。
百日维新。思想文化方面。
“民族”“民权”“民生”。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改革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或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解析】
(1)据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可知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自强。李鸿章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的关键是学习外国利器或者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2)根据所学,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而失败,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可是在思想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3)根据所学,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称“三民主义”。
(4)根据材料分析和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梦”都以失败而破灭,说明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改革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2.年谱是以谱主为核心,用编年体裁记录个人生平事迹的著作,实际上是社会和经济的缩影。以下材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年谱片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根据材料判断出这位历史人物的姓名,指出“他”在“上书李鸿章”后其政治主张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意义。其政治纲领后来被阐述为哪些内容。
(3)指出材料中标志中华民国诞生的一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答案】
(1)人物:孙中山。变化:由变法自强到反清革命。
(2)意义: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
(3)标志: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作了细致规定,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
(1)根据材料中上书李鸿章、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这位历史人物是孙中山。“他”在“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遭到拒绝后,组织兴中会、同盟会准备革命,推翻清朝,其政治主张由变法自强到反清革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来被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
(3)根据所学,材料中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中华民国的诞生。结合所学知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作了细致规定,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先生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23.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他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实行专制独裁统治,把中国拖进了黑暗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 材料二 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宋教仁《国民党欢迎会演说词》
材料三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刺于上海火车站,全国震惊。时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说:“何物狂徒,胆敢毁我共和元勋?”下令通缉凶手。后来,参与行刺的应桂馨到北京,要求幕后指挥者兑现“毁宋酬勋”,后者拒不接见,应离京去津,路途中被刺身亡。
材料四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滇黔独立,文意豁然。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样的?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教仁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通过合法手段做了哪些努力。
(3)此案为什么引起全国震惊?真正的狂徒——“幕后指挥者”究竟是谁?
(4)这里的“滇黔独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发源地是哪里?
(5)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什么会迅速失败?
【答案】
赞成共和,反对专制。结果:走向复辟帝制的不归路。
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并准备组织真正的国民党内阁。
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或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等。袁世凯。
护国战争。云南。
孙中山领导的全国人民反袁斗争的进行;全国人民的反对;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解析】
(1)从材料一“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赞成共和,反对专制。后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全国反对。
(2)根据材料二“盖责任内阁制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议会负责任是也。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结合所学知识,宋教仁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赢得多数议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并准备组织真正的国民党内阁。
(3)根据所学,宋教仁被刺杀引起全国震惊是因为全国人民拥护共和;宋教仁威望很高(或宋教仁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而真正的狂徒——“幕后指挥者”是袁世凯。
(4)根据所学,材料中“滇黔独立”指的是护国战争。它的发源地是云南。
(5)根据材料分析和所学知识,袁世凯复辟帝制会迅速失败是因为孙中山领导的全国人民反袁斗争的进行;全国人民的反对;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