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期末复习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集训
一、选择题
1.90多年前,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握手”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七七事变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实现了两党历史上的第一次“握手”,故D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孙中山先生为近代中国某所军校亲笔题写了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所学校的建立( )
A.维护了清朝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根据“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可得出是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D项正确;当时清王朝已经灭亡,排除A项;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C项是五四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3.吴佩孚一度成为了西方人眼中的“biggestman”,登上类国《时代》周刊封面,舆论都认为吴佩孚是最有可能统一中国的人……最后落魄入蜀。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开展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三大决战的胜利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1926年开展了北伐战争,打败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故B项符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三大决战胜利,时间都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4.某学习小组撰写历史人物评价文章,其中关键词为“贺胜桥”“铁军”“新四军”。由此可知,该小组评价的历史人物最有可能是( )
A.朱德 B.贺龙 C.叶挺 D.王明
【答案】C
【解析】在北伐战争中,叶挺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取得“贺胜桥”的胜利,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故C相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5.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兴起,矛头指向北洋政府和帝国主义。但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大革命失败,“失败”主要表现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A项符合题意;“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排除B项;“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排除C项;“工农运动转入低潮”是大革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6.据1927年1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此次北伐军长驱而北,不两月已克复武汉,进兵豫赣,扑灭吴佩孚军阀,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这表明( )
A.北伐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B.农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军
C.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D.北伐战争实现了全国统一
【答案】C
【解析】根据“不两月已克复武汉,进兵豫赣,扑灭吴佩孚军阀,得助于农民群众者,实为至多”可知,材料强调农民群众的支持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作用,故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北伐的主力军是国民革命军,排除B项;北伐战争没有实现了全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7.习总书记将“南昌城头的枪声”喻为“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下列喻义最贴切的是( )
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南昌城头的枪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是指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红军的开始。由此可知,“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是指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C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长征的胜利(会宁会师)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均与题干“南昌”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8.“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五四运动 D.中共一大的召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因此星火燎原重要事件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项正确;南昌起义打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C项;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1·湖南张家界·二模)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图“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变化原因的理解准确的是( )
A.北伐战争取得胜利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到1928年中共党员的构成中,工人阶级所占比例下降明显,由51%变为10%,而农民阶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由96%变为76%,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因为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B项正确;1927年4月,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基本失败,蒋介石开始屠杀共产党员,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始于南昌起义,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9月,排除D项。故选B项。
10.江西民谣唱到:“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该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古田会议 B.井冈山会师 C.会宁会师 D.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依据“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8年,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B符合题意;古田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在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的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建党、建军的历史性难题,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在会宁会师,红军长征结束,C项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与材料信息不符,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毛泽东写道:“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 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段文字强调的是中国革命 必须
A.发挥城市工人的主力作用 B.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尽快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 D.注重加强与国民党的合作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文字强调的是中国革命必须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秋收起义受挫后,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境的井冈山地区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B项正确;发挥城市工人的主力作用与当时中国走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不符,排除A项;当时已经建立了革命的武装力量,排除C项;注重加强与国民党的合作表述与史实不符,当时国共处在对峙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红军战略转移的原因是( )
A.北上抗日的需要 B.传播革命火种
C.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答案】D
【解析】“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反映了红军战略转移的原因是中共中央“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D项符合题意;A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B项;红军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战略转移,并非采用的战略战术,排除C项。故选D项。
13.“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男女老少来相送……”。材料中的“故乡”指(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贵州遵义 C.陕西吴起镇 D.甘肃会宁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男女老少来相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所以“故乡”指的是中央革命根据地,A项正确;红军长征经过BC项地点,排除BC项;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排除D项。故选A项。
14.“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0年前,英雄的红军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创造人间奇迹。回顾那段历史,如果我们以中华民国纪年法推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哪一年应是( )
A.中华民国24年 B.中华民国25年
C.中华民国26年 D.中华民国27年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红军长征结束。按照1912年元旦建立的中华民国可知,1912年是民国元年,因此公元纪年换算成民国纪年为1936-1912+1=25,即中华民国25年,B项正确;ACD项不符史实,排除。故选B项。
15.《朱德年谱》中记载,1935年在黔省北部召开会议使得“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其中,这次会议确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
A.开天辟地大事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生死攸关转折 D.武装反抗第一枪
【答案】C
【解析】1935年在黔省北部召开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项符合题意。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大事,排除A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影响,排除B项;南昌起义的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排除D项。故选C项。
16.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①遵义会议②强渡大渡河③爬雪山④巧渡金沙江⑤四渡赤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④②③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⑤③②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具体经过为: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放弃去湘西--进军贵州--渡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正确的排序是①⑤④②③,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7.作家魏巍曾写道:“口口是地球上的一条红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 )
A.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
B.成为创建革命军队的开端
C.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D.拉开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序幕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雪山、茫茫草地、滔滔江河”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十几个省份,历经千难万险,胜利转移到甘肃会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C项正确;1927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失败,排除A项;1927年8月1日,中共发动的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序幕,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18.某中学初二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化的进步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此后经历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几个阶段,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其中“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阶段,D项正确;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阶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近代化主要是指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等,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9.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与1921~1935年相对应的是时期时代特征
时期 主题词
1921-1935年
1945-1949年 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1949-1956年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年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B.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走向了成熟。因此,这一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应是:开天辟地,渐趋成熟,A项正确;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星星之火”,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进入对峙状态,1919年五四运动又称“五四风雷”,均与题干“1921—1935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材料分析题
20.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中国梦,首先须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来实现的?“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发动这个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实现中国梦,还须高瞻远瞩的智慧)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什么?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什么?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探索?
(实现中国梦,更须坚韧不拔的毅力)
材料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5)通过以上探究,说说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样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答案】
(1)洋务运动。维护清王朝统治。
(2)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关键是变官制。
(3)为中国谋幸福。建立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发动了二次革命;1915-1916年领导护国战争;1917年开展护法运动;进行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建黄埔军校等。(答出任意三点)
(4)万里长征,沿途经历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对比之悬殊,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影响之广泛,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言之成理即可)
(5)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尊严与荣誉,以振兴祖国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而努力学习;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肩负起民族使命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运动:根据材料“19世纪中期……”及所学可得出,“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洋务运动实现的。根本目的:根据材料“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可得出,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统治。
(2)事件:根据材料“梁启超……变法之本……”及所学可得出,材料二中的“变法”指的是梁启超等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关键:根据材料“……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得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变官制。
(3)梦想:根据材料“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可得出,孙中山的最终“梦想”是为中国谋幸福。探索:根据所学可得出,可以从1894年建立兴中会;1895年发动广州起义;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1913年发动了二次革命;1915年领导护国战争;1917年开展护法运动;1924年进行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建黄埔军校等角度作答。(答出任意三点)
(4)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可以从万里长征,沿途经历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对比之悬殊,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影响之广泛,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等角度作答。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尊严与荣誉,以振兴祖国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而努力学习;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肩负起民族使命等角度作答。
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对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将永远铭记黄埔军校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1)材料一反映了国民革命的两大成果,请写出这两大成果的名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2)南昌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从“南昌”到“井冈山”,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是什么?
材料四 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它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
——埃徳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4)材料四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远征”途中对中共最具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的认识与感悟。
【答案】
(1)创建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关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重要准备。
(2)地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起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长征;遵义会议。
(5)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依据中国的国情;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名称:根据材料一“……军校的创办,……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可知,国民革命的两大成果是:创建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关系:根据材料一“……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对中国军事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重要准备。
(2)地位:根据材料二图一“《南昌起义》(绘画)”,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图一《南昌起义》”到图二“井冈山会师”,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3)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三“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并结合所学可知,毛泽东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起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井冈山道路的起点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4)“远征”:根据材料四“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它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一如往昔”,可知,“远征”指的是长征。会议: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对中共最具转折意义,使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认识与感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必须依据中国的国情;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等方面谈认识与感悟。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长征》
材料二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材料三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1)材料一中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红军长征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①江西瑞金;②遵义会议;③渡过金沙江;④甘肃会宁。
(3)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艰苦奋斗精神等。
【解析】
(1)根据所学可得出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①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②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③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④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根据所学可得出,长征精神主要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艰苦奋斗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