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2 地球的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2 地球的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4 11:24:5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2 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2022七上·紫金期末)“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运动 D.地球形状
2.下列节气时段中,长春市全为昼长夜短的是(  )
A.立春→谷雨 B.立夏→大暑 C.立秋→霜降 D.立冬→大寒
【答案】1.A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春分,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北半球此时昼最短、夜最长。
1.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A正确。
故答案为:A
2.A、立春-谷雨,长春为先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A错误;
B、立夏-大暑,长春一直为昼长夜短,B正确;
C、立秋-霜降,长春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C错误;
D、立冬-大寒,长春一直为昼短夜长,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旌阳期末)读“地球昼夜半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N-S为(  )
A.纬线 B.极圈 C.地轴 D.赤道
4.A点所在的虚线为(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本初子午线
5.图示这一天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3.C
4.B
5.B
6.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重要经纬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
(2)赤道的纬度是0°;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S;北极圈的纬度是66.5°N;南极圈的纬度是66.5°S。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读图可知,图中N-S为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读图分析可知, A点所在的虚线为南回归线,纬度是23.5°S。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读图分析可知, 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是极昼,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读图可知,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D——赤道。 BC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A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3七上·江门期末) 古诗“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的意思是:日月东升西落,地球昼夜似转珠一样周而复始。下图为北半球某节气地球昼夜状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  )
A.弧形 B.圆形 C.椭圆 D.球体
8. 日月东升西落和地球昼夜似转珠一样周而复始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都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形状 C.地球自转 D.地球大小
9. 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极昼现象
【答案】7.D
8.C
9.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月东升西落和地球昼夜更替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都是地球自转,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9.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是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江海期末)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研制的新一颗空间科学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太空“逐日”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夸父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当天,地球公转的位置在(  )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①段
11. “夸父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当天,江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昼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0.由图可知,②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③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④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①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夸父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当天为2022年10月9日,日期靠近秋分日,地球公转的位置在④~①段,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夸父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当天为2022年10月9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江门处于昼短夜长时期,B正确;故答案为:B。
(2023七上·斗门期末)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下图中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右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经纬度约为(  )
A.(40°S,100°W) B.(40°S,100°E)
C.(40°N,100°E) D.(40°N,100°W)
1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公转至(  )过程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14.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15.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珠海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极昼
【答案】12.C
13.A
14.D
15.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2.由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图2)可知,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经纬度约为(40°N,100°E),故答案为:C。
13.由材料可知,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以北半球为例,顺着公转方向,当地球公转位置从夏至日到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分,为图中①位置;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为图中②位置;南北半球相反。故“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公转位置位于①和②之间。故答案为:A。
1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即纬度小于23度26分或23.5度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也就是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地区。由图2分析可得,只有文昌位于20°N以内,故答案为:D。
15.由材可知,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以北半球为例,顺着公转方向,当地球公转位置从冬至日到夏至日的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分;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6月5日位于③春分和④夏至之间,故“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珠海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
(2023七上·始兴期末)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梦天发射时我国正是(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17. 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8.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时,太阳直射点一定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19. 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到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内江(  )
A.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16.B
17.C
18.B
19.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6.梦天发射时为10月31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秋分和冬至日之间,可判定梦天发射时我国正是秋季,排除ACD,故答案为:B。
17.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时为10月31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秋分和冬至日之间,读图可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③,排除ABD,故答案为:C。
18.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时为11月12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即秋分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位于南半球,排除A,东西半球涉及自转,排除CD,故答案为:B。
19.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到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的实践过程中,太阳位于南半球,且往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夜渐长。排除ABC,故答案为:D。
(2023七上·资源期末) 读“地球某日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关于B、C两地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点的时间比B点早 B.B点此时是白天
C.B点在C点的正东方 D.B、C两点同属北半球
21. 图中四个地点,时间相同的两个地点是(  )
A.B和C B.B和D C.A和B D.C和D
22. 读图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答案】20.A
21.B
22.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0.结合所学知识,B、C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但B地的位置在C地的正东方,所以B地的时间比C地的早,A错误、C正确;B地位于昼半球,此时是白天,B正确;B、C两地都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A。
21.由图可知,图中四个地点,时间相同的两个地点是B和D,因为B、D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2.由图可知,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2023七上·桂平期末) 下图是地球上某节气的昼和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所反映的节气最可能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4. 下列地点,一天中最晚迎来日出的是天(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23.B
24.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3.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故答案为:B。
24.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四个地点中,最慢迎来日出的是丁地,故答案为:D。
(2023七上·昭阳期末)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智慧结晶。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是不透明的 D.地球的形状
26.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它是夏季的开始,通常在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中的一天。2022年的立夏的时间是5月5日,此时昭通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无法确定
【答案】25.B
26.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5.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故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故答案为:B。
26.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故5月5日至7日位于春分日和夏至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故此时昭通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答案为:A。
(2023七上·佛山期末) 路灯对人们夜间出行有巨大作用,路灯通常在日出前关闭,在日落后开启。读“佛山市2022年部分月份1日路灯关闭及开启时间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闭灯时间 开灯时间 日期 闭灯时间 开灯时间
1月1日 07:08 17:53 7月1日 * *
5月1日 05:54 18:55 11月1日 06:31 17:50
27. 推测7月1日佛山市路灯关闭和开启时间可能分别是(  )
A.06:35、18:15 B.05:45、19:17
C.04:26、16:42 D.03:39、19:45
28. 造成路灯关闭与开启时间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气变化 B.人类活动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29. 下列四个日期中,佛山市正午路灯灯杆影子最短的是(  )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1月1日
30. 7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答案】27.B
28.D
29.C
30.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7.一年中夏至这一天,也就是6月22日前后,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天亮最早,天黑最晚,所以闭灯最早,开灯最晚,7月1日这一天是在夏至以后,比5月1日更靠近北回归线,白昼时间更长,这一天闭灯时间比5月1日更早,也就是05:54以前,开灯时间比5月1日更晚,也就是18:55以后,所以7月1日佛山市路灯关闭时间为05:45,开灯时间为19:17,故答案为:B。
28.路灯关闭与开启时间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是因为不同时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故答案为:D。
29.北半球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最短是在夏至,也就是6月22日前后,四个选项中,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所以四个选项中,相对影子最短的是7月1日,故答案为:C。
3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6月22日,直射赤道时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12月22日前后,所以7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北回归线,故答案为:A。
31.(2023七上·昌邑期末)城市里“智能化路灯”的功能之一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正常情况下,吉林市的路灯在下列哪一天工作时间最长(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路灯是在黑夜的时候才工作,路灯工作最长的这一天,说明黑夜时间最长,北半球在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是在冬至日,也就是12月22日这一天,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二、综合题
32.(2023七上·始兴期末)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C地的经纬度是   ,位于   (填东、西)半球。
(2)当太阳直射A地时,地球位于图1中公转轨道的   处,该日北寒带有   (填极昼、极夜)现象。
(3)A、B、C三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地。
【答案】(1)90°E,23.5°N;东
(2)乙;极昼
(3)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试图控制,C地的经纬度是(90°E,23.5°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C地位于东半球。
(2)当太阳直射A地(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图1中公转轨道的乙处,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北寒带有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由此可判定,A、B、C三地中,B位于赤道上,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A、C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33.(2023七上·桂平期末)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以下问题。
(1)A为   带,地面获得的热量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2)B为   带,地面获得的热量比寒带多,四季变化   。
(3)c为   带,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终年炎热,有   现象。
【答案】(1)北寒;少
(2)北温;比较明显(或明显)
(3)热;阳光直射(或太阳直射)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和所学知识可得,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少,终年寒冷,北极圈及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由图和所学知识可得,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地面获得的热量比寒带多,比热带少,四季变化明显。
(3)由图和所学知识可得,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大部分为热带气候,有太阳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终年炎热。
【点评】(1)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4.(2023七上·昭阳期末)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非洲大陆东南方的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岛屿。结合图甲(格陵兰岛)图乙(马达加斯加岛)两幅地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地一年中太阳直射   次,C点位于B点的   方向。
(2)据图分析,两岛屿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终年炎热的是   。
(3)果果的爸爸是一位地理爱好者,想去观察极昼现象,你会推荐他去ABC三地中的   地,推荐理由是   。
【答案】(1)1;西北
(2)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
(3)C;C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除此之外,温带和寒带均没有太阳直射现象。读图可知,A地位于南回归线上,一年中太阳直射1次。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C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由图可知,格陵兰岛位于西半球,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东半球。两岛屿中,终年炎热的是马达加斯加岛,该岛屿位于热带,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高纬度,气候寒冷。
(3)能够出现极昼的地区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ABC三地中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故想去观察极昼现象,我会推荐他去C地。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5.(2023七上·大安期末)读地球公转和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A点的纬度是   ,A点一年中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2)右图中B点的经度是   ,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3)右图中A点位于   (南或北)半球,A点是五带中的北温带与   带的分界线。
(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左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的   处,日期是   前后,节气叫   。
(5)地球由公转轨道处④向①处运动过程中,长春的白昼将变   (“长”或“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将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
(6)在左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答案】(1)23.5°N(北纬23.5°);1
(2)110°E(东经110°);东南
(3)北;热
(4)③;6月22日;夏至日
(5)短;极夜
(6)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右图2中A点的纬度是90°E、23.5°N;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右图中B点的经度是110°E、0°;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3)右图中A点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是五带中的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左图)中的③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叫夏至。
(5)地球由公转轨道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即从冬至日向春分日过渡,长春市的白昼将变长;北极圈内将出现极昼现象。
(6)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提升训练 1.2 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2022七上·紫金期末)“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是由于(  )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运动 D.地球形状
2.下列节气时段中,长春市全为昼长夜短的是(  )
A.立春→谷雨 B.立夏→大暑 C.立秋→霜降 D.立冬→大寒
(2023七上·旌阳期末)读“地球昼夜半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N-S为(  )
A.纬线 B.极圈 C.地轴 D.赤道
4.A点所在的虚线为(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本初子午线
5.图示这一天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6.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023七上·江门期末) 古诗“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的意思是:日月东升西落,地球昼夜似转珠一样周而复始。下图为北半球某节气地球昼夜状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  )
A.弧形 B.圆形 C.椭圆 D.球体
8. 日月东升西落和地球昼夜似转珠一样周而复始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都是(  )
A.地球公转 B.地球形状 C.地球自转 D.地球大小
9. 此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平分 D.极昼现象
(2023七上·江海期末)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研制的新一颗空间科学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太空“逐日”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夸父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当天,地球公转的位置在(  )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①段
11. “夸父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当天,江门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出现极昼
(2023七上·斗门期末)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下图中左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右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图2)。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经纬度约为(  )
A.(40°S,100°W) B.(40°S,100°E)
C.(40°N,100°E) D.(40°N,100°W)
1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公转至(  )过程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14.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的是(  )。
A.酒泉 B.太原 C.西昌 D.文昌
15.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珠海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长夜短 C.昼夜等长 D.极昼
(2023七上·始兴期末)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梦天发射时我国正是(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17. 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8.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时,太阳直射点一定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19. 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到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内江(  )
A.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023七上·资源期末) 读“地球某日光照”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下列关于B、C两地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C点的时间比B点早 B.B点此时是白天
C.B点在C点的正东方 D.B、C两点同属北半球
21. 图中四个地点,时间相同的两个地点是(  )
A.B和C B.B和D C.A和B D.C和D
22. 读图可知,这一天太阳直射在(  )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2023七上·桂平期末) 下图是地球上某节气的昼和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图中所反映的节气最可能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4. 下列地点,一天中最晚迎来日出的是天(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七上·昭阳期末)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智慧结晶。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地球是不透明的 D.地球的形状
26.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它是夏季的开始,通常在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中的一天。2022年的立夏的时间是5月5日,此时昭通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平分 D.无法确定
(2023七上·佛山期末) 路灯对人们夜间出行有巨大作用,路灯通常在日出前关闭,在日落后开启。读“佛山市2022年部分月份1日路灯关闭及开启时间表”,完成下面小题。
日期 闭灯时间 开灯时间 日期 闭灯时间 开灯时间
1月1日 07:08 17:53 7月1日 * *
5月1日 05:54 18:55 11月1日 06:31 17:50
27. 推测7月1日佛山市路灯关闭和开启时间可能分别是(  )
A.06:35、18:15 B.05:45、19:17
C.04:26、16:42 D.03:39、19:45
28. 造成路灯关闭与开启时间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气变化 B.人类活动 C.地球自转 D.地球公转
29. 下列四个日期中,佛山市正午路灯灯杆影子最短的是(  )
A.1月1日 B.5月1日 C.7月1日 D.11月1日
30. 7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  )
A.北回归线 B.赤道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31.(2023七上·昌邑期末)城市里“智能化路灯”的功能之一是根据光照亮度自行调节路灯的开启与关闭,当亮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路灯开启工作状态;反之则关闭。正常情况下,吉林市的路灯在下列哪一天工作时间最长(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二、综合题
32.(2023七上·始兴期末)读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C地的经纬度是   ,位于   (填东、西)半球。
(2)当太阳直射A地时,地球位于图1中公转轨道的   处,该日北寒带有   (填极昼、极夜)现象。
(3)A、B、C三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地。
33.(2023七上·桂平期末)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完成以下问题。
(1)A为   带,地面获得的热量   ,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2)B为   带,地面获得的热量比寒带多,四季变化   。
(3)c为   带,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终年炎热,有   现象。
34.(2023七上·昭阳期末)北美洲东北部的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非洲大陆东南方的马达加斯加岛,是非洲最大岛屿。结合图甲(格陵兰岛)图乙(马达加斯加岛)两幅地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地一年中太阳直射   次,C点位于B点的   方向。
(2)据图分析,两岛屿中,位于西半球的是   ,终年炎热的是   。
(3)果果的爸爸是一位地理爱好者,想去观察极昼现象,你会推荐他去ABC三地中的   地,推荐理由是   。
35.(2023七上·大安期末)读地球公转和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中A点的纬度是   ,A点一年中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2)右图中B点的经度是   ,B点位于A点的   方向。
(3)右图中A点位于   (南或北)半球,A点是五带中的北温带与   带的分界线。
(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左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中的   处,日期是   前后,节气叫   。
(5)地球由公转轨道处④向①处运动过程中,长春的白昼将变   (“长”或“短”)。北极圈以北地区将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
(6)在左图中用箭头表示出地球的公转方向。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春分,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北半球此时昼最短、夜最长。
1.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A正确。
故答案为:A
2.A、立春-谷雨,长春为先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A错误;
B、立夏-大暑,长春一直为昼长夜短,B正确;
C、立秋-霜降,长春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C错误;
D、立冬-大寒,长春一直为昼短夜长,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3.C
4.B
5.B
6.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重要经纬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
(2)赤道的纬度是0°;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S;北极圈的纬度是66.5°N;南极圈的纬度是66.5°S。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读图可知,图中N-S为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读图分析可知, A点所在的虚线为南回归线,纬度是23.5°S。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读图分析可知, 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是极昼,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读图可知,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D——赤道。 BC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A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7.D
8.C
9.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昼夜现象的产生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月东升西落和地球昼夜更替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都是地球自转,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9.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是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0.D
11.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0.由图可知,②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③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④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①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夸父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当天为2022年10月9日,日期靠近秋分日,地球公转的位置在④~①段,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11.“夸父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当天为2022年10月9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江门处于昼短夜长时期,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12.C
13.A
14.D
15.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2.由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图(图2)可知,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经纬度约为(40°N,100°E),故答案为:C。
13.由材料可知,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以北半球为例,顺着公转方向,当地球公转位置从夏至日到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分,为图中①位置;当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为图中②位置;南北半球相反。故“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公转位置位于①和②之间。故答案为:A。
14.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即纬度小于23度26分或23.5度的地区)一年中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也就是有两次太阳直射机会的地区。由图2分析可得,只有文昌位于20°N以内,故答案为:D。
15.由材可知,2022年6月5日,中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以北半球为例,顺着公转方向,当地球公转位置从冬至日到夏至日的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等分;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6月5日位于③春分和④夏至之间,故“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时,珠海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答案为:B。
【答案】16.B
17.C
18.B
19.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16.梦天发射时为10月31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秋分和冬至日之间,可判定梦天发射时我国正是秋季,排除ACD,故答案为:B。
17.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时为10月31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秋分和冬至日之间,读图可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③,排除ABD,故答案为:C。
18.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时为11月12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即秋分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位于南半球,排除A,东西半球涉及自转,排除CD,故答案为:B。
19.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到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的实践过程中,太阳位于南半球,且往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夜渐长。排除ABC,故答案为:D。
【答案】20.A
21.B
22.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的差异。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都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就处于黑夜状态,由此产生了昼夜更替,而昼半球和夜半球交替的线被称为晨昏线,从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被称为晨线,从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被称为昏线。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转,同纬度位置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见太阳,这样就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0.结合所学知识,B、C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但B地的位置在C地的正东方,所以B地的时间比C地的早,A错误、C正确;B地位于昼半球,此时是白天,B正确;B、C两地都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D正确。故答案为:A。
21.由图可知,图中四个地点,时间相同的两个地点是B和D,因为B、D两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C、D错误,B正确。故答案为:B。
22.由图可知,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内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的夏至。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23.B
24.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3.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的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 故答案为:B。
24.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总是先看到日出,四个地点中,最慢迎来日出的是丁地,故答案为:D。
【答案】25.B
26.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5.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故形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公转。故答案为:B。
26.由上述分析可知,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故5月5日至7日位于春分日和夏至之间,北半球昼长夜短,故此时昭通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故答案为:A。
【答案】27.B
28.D
29.C
30.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是地球绕着太阳的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北半球的二分二至分别是3月21是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6月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是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12月22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
27.一年中夏至这一天,也就是6月22日前后,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天亮最早,天黑最晚,所以闭灯最早,开灯最晚,7月1日这一天是在夏至以后,比5月1日更靠近北回归线,白昼时间更长,这一天闭灯时间比5月1日更早,也就是05:54以前,开灯时间比5月1日更晚,也就是18:55以后,所以7月1日佛山市路灯关闭时间为05:45,开灯时间为19:17,故答案为:B。
28.路灯关闭与开启时间在不同月份存在差异,是因为不同时间昼夜长短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故答案为:D。
29.北半球一年中正午物体影子最短是在夏至,也就是6月22日前后,四个选项中,最接近6月22日的是7月1日,所以四个选项中,相对影子最短的是7月1日,故答案为:C。
30.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6月22日,直射赤道时为3月21日前后或9月23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时为12月22日前后,所以7月1日太阳直射点最接近北回归线,故答案为:A。
31.【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分析】路灯是在黑夜的时候才工作,路灯工作最长的这一天,说明黑夜时间最长,北半球在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是在冬至日,也就是12月22日这一天,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2.【答案】(1)90°E,23.5°N;东
(2)乙;极昼
(3)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试图控制,C地的经纬度是(90°E,23.5°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C地位于东半球。
(2)当太阳直射A地(北回归线)时,地球位于图1中公转轨道的乙处,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该日北寒带有极昼现象。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由此可判定,A、B、C三地中,B位于赤道上,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A、C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33.【答案】(1)北寒;少
(2)北温;比较明显(或明显)
(3)热;阳光直射(或太阳直射)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由图和所学知识可得,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少,终年寒冷,北极圈及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由图和所学知识可得,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地面获得的热量比寒带多,比热带少,四季变化明显。
(3)由图和所学知识可得,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大部分为热带气候,有太阳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热量最多,终年炎热。
【点评】(1)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34.【答案】(1)1;西北
(2)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
(3)C;C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除此之外,温带和寒带均没有太阳直射现象。读图可知,A地位于南回归线上,一年中太阳直射1次。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C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由图可知,格陵兰岛位于西半球,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东半球。两岛屿中,终年炎热的是马达加斯加岛,该岛屿位于热带,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的热量多。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高纬度,气候寒冷。
(3)能够出现极昼的地区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南极圈及其以南的地区。ABC三地中只有C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故想去观察极昼现象,我会推荐他去C地。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东西半球分界线:东经160° 西经20°,南北半球分界线:赤道。其中0°-30°被称为低纬,30°-60°被称为中纬,60°-90°被称为高纬。
35.【答案】(1)23.5°N(北纬23.5°);1
(2)110°E(东经110°);东南
(3)北;热
(4)③;6月22日;夏至日
(5)短;极夜
(6)
【知识点】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右图2中A点的纬度是90°E、23.5°N;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右图中B点的经度是110°E、0°;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向。
(3)右图中A点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A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是五带中的北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左图)中的③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叫夏至。
(5)地球由公转轨道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即从冬至日向春分日过渡,长春市的白昼将变长;北极圈内将出现极昼现象。
(6)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点评】(1)判断一个地方的经纬度时首先要读图,纬度向上或向北增加即为北纬,纬度向下或向南增加即为南纬,而根据图中所给出的两条经线即可判定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在图中将两条经线画出,即可轻松判断出东西经。
(2)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地球上昼、夜两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这是地球的一个大圆。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晨昏圈便在南、北极两侧摆动,摆动的幅度也是23°26′。在这个纬度范围内,有极地区域特有的天文现象——极昼和极夜,故南、北纬66°34′的两条纬线,被称为南、北极圈。
(3)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