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上3.2熔化和凝固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上3.2熔化和凝固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8-23 01:2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3.2 熔化和凝固
图片中展示的“水”分别是什么状态的?
学习目标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一、物态变化

(液态)

(固态)
水蒸气
(气态)
物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一、物态变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发生变化。
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现象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
思考 你见过哪些固、液态转化的现象?
露水凝结
浇注钢水
冰川融化
固态 液态
熔化
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二、熔化和凝固
结合生活中冰的熔化过程,想一想,冰的熔化需要什么条件,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二、熔化和凝固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
变化规律相同吗?
2.假设和猜想: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
(1)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2)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3.设计实验 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蜡的熔化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把海波和石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为了观察它们的状态和温度设计表格
时间/min 0 1 2 3 4 ...
海波温度/℃
石蜡温度/℃
二、熔化和凝固
海波的熔化
二、熔化和凝固
时间/分 0 1 2 3 4 5
温度/℃
过程记录
海波熔化
二、熔化和凝固
石蜡的熔化
二、熔化和凝固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60
65
70
75
石蜡熔化过程记录
二、熔化和凝固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40
45
50
55
海波的熔化图像
温度/℃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60
65
70
75
石蜡的熔化图像
A
B
B
A
C
C
D
D
分析:AB, BC ,CD段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BC段物质是否吸热,物质温度如何变化?B点、C点及BC之间各处于什么状态?(相同点、不同点)
固夜共存
(吸热温度不变)
固 态
(吸热温度上升)
液 态
(吸热温度上升)
固 态
软 稀
液 态
(吸 热 温 度 上 升)
二、熔化和凝固
海波的熔化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熔化
熔化时吸热
蜡的熔化条件
熔化时吸热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吸热温度升高
总结规律
三、熔点和凝固点
根据各种固体这种熔化特点的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1.像海波、冰、各种金属、奈那样,熔化时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熔点:晶体熔化的温度。
2.像松香、玻璃、石蜡、沥青那样,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这类固体叫非晶体。
三、熔点和凝固点
-272
固态氦
48
海波
1083

-259
固态氢
232

1177
灰铸铁
-210
固态氮
327

1515

-117
固态酒精
660

1535

-39
固态水银
962

3410

0
1064

3550
金刚石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几种晶体的熔点/ ℃

三、熔点和凝固点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所示:
三、熔点和凝固点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请同学们结合下图试着总结出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特征。
三、熔点和凝固点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2.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晶体只有达到一定温度时才开始凝固;
4.凝固过程放热。
小结
三、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规律 凝固规律 不 同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相同 有熔点
无熔点
有凝固点
无凝固点
熔化时固液共存
熔化时先软后稀
凝固时固液共存
凝固时无固液共存态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归纳总结
四、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夏天,如果我们要喝冰凉的饮料,往往会在饮料中加上几个冰块,而不是直接加冷水。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的温度更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吸热,从而使饮料的温度下降得更多。
在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地保存蔬菜,人们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样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的热使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
课堂练习
1.苏轼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现代有了快捷的物流,即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吃到新鲜的荔枝。邮寄时会把冰袋和荔枝一起装入泡沫箱。加入冰袋是为了( )   
A.利用冰块熔化吸热
B.通过热传递方式增加荔枝的内能
C.加快荔枝水分蒸发
D.通过做功的方式减少荔枝的内能
A
课堂练习
2.在标准大气压下,保温瓶中盛有半瓶0摄氏度的水,现将温度为10摄氏度的冰投入水中,并盖上瓶盖,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水的质量减少,冰的质量增加
B.水和冰的质量都不变
C.水的温度降低,冰的温度升高
D.水和冰的温度都不变
A
课堂练习
3.图示为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 4 min
B.该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48 ℃
C.在第5 min,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2 min到4 min第之间,由于物质
温度不变,所以不吸收热量
D
课堂练习
4.小明根据表所提供的几种晶体的熔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钢的凝固点是
B.零下的酒精为固态
C.可将锡块放在铁锅中熔化
D.冬天北方部分地区气温可能低于零下,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D
课堂练习
5.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
B.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
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D.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B
课堂小结
基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