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4.2 光的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有反射光从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一、光的反射定律
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要发生反射现象。(光的反射现象的普遍性)。反射发生在某物体表面,或发生在两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种介质中,只是传播方向改变,光的传播速度不变。
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呢?
一、光的反射定律
O
法线N
入射角
i
反射角
r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法线: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ON)--虚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i )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r )
反射面
入射点
光路介绍
一点,两角,三线
一、光的反射定律
一、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 :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用简化记忆法记忆光的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一、光的反射定律
光线垂直入射时,情况怎样?
反射角
入射角
=
=
0°
a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它将被垂直反射出去。
规律延伸
二、光路的可逆性
交流与合作:
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会怎么样呢
O
A
N
B
i
r
在实验中,让光逆着反射光的方向射到镜面,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二、光路的可逆性
生活中有很多现象可以说明光路的可逆性。
例如,如果你在一块平面镜中看到了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这位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你的眼睛。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时都能发生反射现象。为什么放在阳光中的白纸和平面镜,只有在一定角度才能看见平面镜反射的光?而在任何角度都能看见白纸呢?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很光滑,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mirror reflection)。
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它方向无反射光。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而看上去很平的白纸,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出实际是凹凸不平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diffuse reflection)。
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正是由于桌椅、书本等物体会对照射到其上的光线产生漫反射,我们才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到它们。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现在,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采用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作为装饰。当强烈的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光滑的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眩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光污染”。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同点 都是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不 同 点 反射面不同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反射光不同 平行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 平行光线射到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光路图不同 人的感觉不同 迎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刺眼,看不清物体 从各个方向都能看清物体 课堂练习
1.池鹭号称是捕鱼高手,池鹭在水面疾驰掠过,冲向自己的目标,瞬间叼起水中的“猎物”鱼,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池鹭看到的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
B.池鹭飞的越高,在水中的“倒影“越小
C.池鹭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水面波光粼粼是光在水面发生了漫反射
A
课堂练习
2.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20°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恰好成直角,则原来的入射角是( )
A.20° B.25°
C.30° D.45°
B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a、b、c三条光线会聚于P点,若在P点之前任意放平面镜,则( )
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于一点
B.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不相交于一点
C.三条反射光线可能相交于一点,也可能不相交于一点
D.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镜后一点
A
课堂练习
4.给皮鞋面涂上鞋油,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拭,皮鞋越来越亮,原因是( )
A.鞋面的漫反射效果增强
B.皮革表面凹坑被填平,形成镜面反射
C.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光亮
D.均匀涂抹鞋油后,皮革反光性能增强
B
课堂练习
5.甲、乙两人在照同一面镜子,甲在镜子中看到了乙的眼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
B.乙一定能看到甲的全身
C.乙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
D.乙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
A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光的反射定律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光路可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