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培优训练 1.2 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2023七上·旌阳期末)读“地球昼夜半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N-S为( )
A.纬线 B.极圈 C.地轴 D.赤道
2.A点所在的虚线为(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本初子午线
3.图示这一天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023七上·始兴期末)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梦天发射时我国正是(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6. 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时,太阳直射点一定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8. 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到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内江( )
A.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2023七上·澄城期末)读“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据图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66.5°S,180° B.23.5°S,180°
C.0°,0° D.23.5°N,0°
10.比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示昼夜分布状况出现时,对应季节出现的现象是( )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2022七上·白山期末)“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13.“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东营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
A.春雨惊春清谷天 B.夏满芒夏暑相连
C.秋处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
14.3月21日前后处于()
A.北半球的春季 B.南半球的夏季
C.北半球的冬季 D.南半球的冬季
15.(2022七上·安徽期中)某地以北是北寒带,以南是北温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是( )
A.66.5°S,20°W B.66.5°N,20°W
C.66.5°S,160°E D.66.5°N,160°E
16.(2022七上·中山期中)据表所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表:伦敦(51°N)和开普敦(34°S)二分二至日昼夜时长:
春分、秋分日 甲日 乙日
城市 伦敦 开普敦 伦敦 开普敦 伦敦 开普敦
昼长 12小时 12小时 16小时 10小时 8小时 14小时
夜长 12小时 12小时 8小时 14小时 16小时 10小时
A.甲日,伦敦与开普敦昼长时间相同
B.甲是冬至日,乙是夏至日
C.春分日,伦敦建筑物的影子一年中最短
D.秋分日,开普敦6:00日出18:00日落
(2022七上·东莞月考)合肥的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地球运动模型,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7.下列对小明演示地球运动的评价,合理的是( )
A.公转方向错了,应该顺时针转
B.地轴倾斜方向错了,应该向左倾斜
C.甲、丁位置的自转方向是正确的
D.乙、丙位置的自转方向是正确的
18.当地球公转到丙位置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合肥的是( )
A.许多同学穿上羽绒服
B.正午学校旗杆影长达一年中最短
C.白天时间长于夜晚
D.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19.玲玲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强强说:“我的家乡终年炎热”;贝贝说:“玲玲放暑假的时候我正在放寒假。”聪明的你能判断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玲玲热带,强强北寒带,贝贝南温带
B.贝贝南寒带,玲玲南温带,强强热带
C.强强南温带,玲玲北温带,贝贝热带
D.贝贝北温带,玲玲南温带,强强热带
(2022七上·东莞月考)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当太阳光照如图①所示时,图②中的甲地正值四季中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图②中,丁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
A.西方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22.读图,图②中,丙地的经纬度是( )
A.( 90°E,50°N ) B.(90°W,50°N)
C.(120°W,50°N) D.(120°E,50°N)
(2022七上·潮安月考)小明于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3.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24.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2022七上·东莞期末)下左图是我国某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右图是太阳能热水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如果在该地区的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更好地采光、收集热量,集热排管最好朝向()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是夏至日太阳位置 B.B点可能是春分日太阳位置
C.C点是冬至日太阳位置 D.C点是秋分日太阳位置
(2021七上·叙永期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图为“二十四节气图”(公转),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霜降”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B.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D.一夜孤霜,来年有荒
28. 观察“二十四节气图”,北极圈内完全处于极昼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9. 当我们家家户户“清明祭扫”时,南半球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综合题
30.(2023七上·仁化期末)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1)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是 ,该日ABC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 地
(2)图1中,该日北极圈以北的昼夜状况是 ,该日以后的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 ,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3)图2中,甲、乙、丙能正确表示图1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是 ,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 有关。
31.(2023七上·惠阳期末)
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以下内容:
(1)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说出你在地球仪两极上空所观察到的地球旋转方向(在下面表格正确答案下打“√”)。
观察位置 地球自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 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向下观察
从南极上空向下观察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进行以下观察并把正确答案填在空格内:
i 120°E 线上各地到达正午的时间 (有或没有)先后差异。
ii 30°N 线上各地看到日出的时间 (有或没有)先后差异。
iii 伦敦(0° 经线)、莫斯科(37.5°E)、北京(116°E)、东京(141°E)看到日出的时间不同,按其先后顺序写出城市的名称: 、 、 、 。
32.(2022七上·英德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英德市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从地球五带划分来看,处在 带,当地球公转至 (填字母)位置时,英德黑夜时间最长。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填纬线名称)上,此时为北半球的 季(填季节),该节气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此时南极圈内会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地球从D位置公转至A位置过程中,北半球白昼时间不断变 (填“长”或“短”),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变 (填“多"或“少”),但白昼时间仍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黑夜时间。
33.(2022七上·潮安月考)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读图,回答问题。
(1)A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用字母和数字表示)
(2)C点在B点的 方向,B点属于 (低、中、高)纬度地区。
(3)根据公转示意图,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位置之间。(填序号)
(4)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当天,广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5)当太阳直射D点所在纬线时,北半球正值 (节气);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我国正值 (季节)。
(6)当地球运动到①→②期间,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3.B
4.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重要经纬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
(2)赤道的纬度是0°;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S;北极圈的纬度是66.5°N;南极圈的纬度是66.5°S。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读图可知,图中N-S为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分析可知, A点所在的虚线为南回归线,纬度是23.5°S。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读图分析可知, 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是极昼,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读图可知,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D——赤道。 BC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A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5.B
6.C
7.B
8.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5.梦天发射时为10月31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秋分和冬至日之间,可判定梦天发射时我国正是秋季,排除ACD,故答案为:B。
6.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时为10月31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秋分和冬至日之间,读图可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③,排除ABD,故答案为:C。
7.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时为11月12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即秋分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位于南半球,排除A,东西半球涉及自转,排除CD,故答案为:B。
8.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到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的实践过程中,太阳位于南半球,且往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夜渐长。排除ABC,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D
11.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地球上各点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9.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因此该图所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是极夜现象,因此图中所示日期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5°S纬线。图中所示180°经线位于白昼的中央,说明该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故太阳直射的经度为180°。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读图分析可知, 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因此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所示日期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属于冬季。
A. 北京位于北半球,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A不符合题意;
B. 新加坡在赤道附近,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不大,B不符合题意;
C. 此季节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C不符合题意;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12.B
13.B
14.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12.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东营市位于北半球,春分至秋分之间全为昼长夜短。读图分析可知,各选项节气中, 只有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完全位于春分至秋分之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3月21日前后处于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答案】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某地以北是北寒带,以南是北温带,因此位于北极圈上,纬度是66.5°N;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因此该点经度是160°E。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因此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16.【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
A. 甲日,伦敦比开普敦昼长时间长,A不符合题意;
B. 甲是夏至日,乙是冬至日,B不符合题意;
C. 夏至日,伦敦建筑物的影子一年中最短,C不符合题意;
D. 秋分日,开普敦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答案】17.D
18.A
19.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17.读图分析可知:
A. 公转方向没错,就应该逆时针转,A不符合题意;
B. 地轴倾斜方向没错,应该向右倾斜,B不符合题意;
C. 甲、丁位置的自转方向是错误的,应该自西向东,C不符合题意;
D. 乙、丙位置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是正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丙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至:
A.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因此许多同学穿上羽绒服,A符合题意;
B.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因此学校旗杆影长达一年中最长,B不符合题意;
C. 此时白天时间短于夜晚,C不符合题意;
D. 此时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根据题意可知, 强强的家乡终年炎热,应该位于热带;玲玲的家乡四季分明,应该位于温带;玲玲放暑假的时候贝贝正在放寒假,因此贝贝与玲玲处在南北半球的不同半球。综合分析,只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20.D
21.D
22.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0.读图分析可知, 当太阳光照如图①所示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 图②中的甲地位于60°N,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值四季中的冬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根据图②中经纬线分析可知,丁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根据图②中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可知,丙地的纬度是50°N; 经度向西越来越大,是西经,再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可知,丙地的经度是90°W。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23.A
24.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3.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因此竹竿影子长度逐渐变短。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4.根据题意可知, 小明于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说明此时太阳高度角为90°。因此穿过当地的纬线是北回归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25.B
26.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5.由题目可知,该地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均位于正南方,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上空,为了更好采光,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排管最好朝向南方,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6.A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夏至日太阳位置,故A正确,不合题意。B点正午太阳高度居中,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位置,故B正确,不合题意。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是冬至日太阳位置,故C正确,不合题意。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是冬至日太阳位置,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答案】27.D
28.B
29.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霜降: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7.红薯插秧在春季,A错误;“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描述的是芒种,B错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述的是白露,C错误;“一夜孤霜,来年有荒”描述的是霜降,D正确。故答案为:D。
28.读图可知,在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完全处于极昼。故答案为:B。
29.当我们家家户户“清明祭扫”时,北半球正值春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此时南半球是秋季。故答案为:C。
30.【答案】(1)冬至;C
(2)极夜;缩小;北
(3)乙;地球公转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图1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现象,因此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该日ABC三地中C地位于最南方,因此白昼最长。
(2)读图分析可知,图1中,该日北极圈以北是极夜,该日以后的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缩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读图分析可知, 图1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南回归线上(23.5°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B地位于赤道(纬度0°)上,因此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90°-23.5°=66.5°,即图2中乙图。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故答案为:(1)冬至;C;(2)极夜;缩小;北;(3)乙;地球公转。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既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31.【答案】(1)如下表
观察位置 地球自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 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向下观察 √
从南极上空向下观察 √
(2)没有;有;东京;北京;莫斯科;伦敦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 通过实验发现: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从北极上空向下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向下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 通过实验发现,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
i 120°E 线上各地到达正午的时间没有先后差异,因为同一条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
ii 30°N 线上各地看到日出的时间有先后差异,越往东日出时间越早。
iii 根据伦敦、莫斯科、北京、东京经度分析可知,从东往西依次是东京、北京、莫斯科、伦敦,因此看到日出的时间也由早到晚。
故答案为:(1)
观察位置 地球自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 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向下观察 √
从南极上空向下观察 √
(2)没有;有;东京;北京;莫斯科;伦敦。
【点评】(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往东每跨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往西每跨一个时区减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东加西减。
32.【答案】(1)东;北温;D
(2)北回归线;夏;昼长夜短;极夜
(3)长;多;小于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从地球五带划分来看位于北温带,冬至英德黑夜时间最长,夏至日白昼时间最长。读图分析可知, 当地球公转至图中A、B、C、D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读图分析可知, 当地球公转至图中B地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北京昼长夜短,是北半球的夏季。
(3)读图分析可知, 地球从D位置公转至A位置时,是从冬至到春分, 北半球白昼时间不断变长, 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变多,气温逐渐增高, 但白昼时间仍小于黑夜时间。
故答案为:(1)东;北温;D;(2)北回归线;夏;昼长夜短;极夜;(3)长;多;小于。
【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3.【答案】(1)30°E;23.5°N
(2)西南;中
(3)②-③
(4)昼长夜短
(5)冬至;冬季
(6)太阳直射北半球 (或北半球)向北运动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A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经度是30°E;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是 23.5°N。
(2)根据图中经纬线分析可知, C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B点位于30°-60°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
(3)读右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根据题意可知,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此时位于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即图中②-③之间。
(4)根据题意可知,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此时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 广州市昼长夜短。
(5)读图分析可知, 当太阳直射D点所在纬线-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值冬至;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我国正值冬季。
(6)读图分析可知, 当地球运动到①→②期间,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从赤道向北朝北回归线移动。
故答案为:(1)30°E;23.5°N;(2)西南;中;(3) ②-③ ;(4) 昼长夜短 ;(5)冬至;冬季;(6) 太阳直射北半球 (或北半球)向北运动。
【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5)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初中地理七上课时培优训练 1.2 地球的运动
一、单选题
(2023七上·旌阳期末)读“地球昼夜半球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N-S为( )
A.纬线 B.极圈 C.地轴 D.赤道
2.A点所在的虚线为( )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南极圈 D.本初子午线
3.图示这一天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答案】1.C
2.B
3.B
4.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重要经纬线;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叫做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叫两极:地球的最北端叫北极,地球的最南端叫南极。
(2)赤道的纬度是0°;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N;南回归线的纬度是23.5°S;北极圈的纬度是66.5°N;南极圈的纬度是66.5°S。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读图可知,图中N-S为地轴,是地球的自转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分析可知, A点所在的虚线为南回归线,纬度是23.5°S。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读图分析可知, 图示这一天北极圈以内是极昼,最有可能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读图可知,图中昼夜等分的地点是D——赤道。 BC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 A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3七上·始兴期末) 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2022年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下图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梦天发射时我国正是( )
A.夏季 B.秋季 C.冬季 D.春季
6. 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7.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时,太阳直射点一定位于( )
A.北半球 B.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8. 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到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内江( )
A.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5.B
6.C
7.B
8.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5.梦天发射时为10月31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秋分和冬至日之间,可判定梦天发射时我国正是秋季,排除ACD,故答案为:B。
6.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时为10月31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秋分和冬至日之间,读图可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③,排除ABD,故答案为:C。
7.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时为11月12日,时间位于9.23日-12.22日(即秋分和冬至日之间),此时太阳位于南半球,排除A,东西半球涉及自转,排除CD,故答案为:B。
8.从中国空间站“T”字的基本构型完成到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核心舱对接成功的实践过程中,太阳位于南半球,且往南移动,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夜渐长。排除ABC,故答案为:D。
(2023七上·澄城期末)读“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据图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A.66.5°S,180° B.23.5°S,180°
C.0°,0° D.23.5°N,0°
10.比较甲、乙、丙、丁四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图示昼夜分布状况出现时,对应季节出现的现象是( )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答案】9.B
10.D
11.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地球上各点中,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9.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因此该图所示的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是极夜现象,因此图中所示日期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5°S纬线。图中所示180°经线位于白昼的中央,说明该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故太阳直射的经度为180°。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读图分析可知, 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位于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因此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图中所示日期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属于冬季。
A. 北京位于北半球,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A不符合题意;
B. 新加坡在赤道附近,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不大,B不符合题意;
C. 此季节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C不符合题意;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2七上·白山期末)“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13.“二十四节气歌”对应的节气中,东营市全为昼长夜短的一组是()
A.春雨惊春清谷天 B.夏满芒夏暑相连
C.秋处露秋寒霜降 D.冬雪雪冬小大寒
14.3月21日前后处于()
A.北半球的春季 B.南半球的夏季
C.北半球的冬季 D.南半球的冬季
【答案】12.B
13.B
14.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12.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一年有十二个月,每隔15天一个节气,一年一共有二十四个节气。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东营市位于北半球,春分至秋分之间全为昼长夜短。读图分析可知,各选项节气中, 只有夏满芒夏暑相连(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完全位于春分至秋分之间。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3月21日前后处于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5.(2022七上·安徽期中)某地以北是北寒带,以南是北温带,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该点是( )
A.66.5°S,20°W B.66.5°N,20°W
C.66.5°S,160°E D.66.5°N,160°E
【答案】D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某地以北是北寒带,以南是北温带,因此位于北极圈上,纬度是66.5°N;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因此该点经度是160°E。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因此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和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和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16.(2022七上·中山期中)据表所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表:伦敦(51°N)和开普敦(34°S)二分二至日昼夜时长:
春分、秋分日 甲日 乙日
城市 伦敦 开普敦 伦敦 开普敦 伦敦 开普敦
昼长 12小时 12小时 16小时 10小时 8小时 14小时
夜长 12小时 12小时 8小时 14小时 16小时 10小时
A.甲日,伦敦与开普敦昼长时间相同
B.甲是冬至日,乙是夏至日
C.春分日,伦敦建筑物的影子一年中最短
D.秋分日,开普敦6:00日出18:00日落
【答案】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
A. 甲日,伦敦比开普敦昼长时间长,A不符合题意;
B. 甲是夏至日,乙是冬至日,B不符合题意;
C. 夏至日,伦敦建筑物的影子一年中最短,C不符合题意;
D. 秋分日,开普敦昼夜平分,6:00日出18:00日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022七上·东莞月考)合肥的小明同学做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地球运动模型,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7.下列对小明演示地球运动的评价,合理的是( )
A.公转方向错了,应该顺时针转
B.地轴倾斜方向错了,应该向左倾斜
C.甲、丁位置的自转方向是正确的
D.乙、丙位置的自转方向是正确的
18.当地球公转到丙位置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在合肥的是( )
A.许多同学穿上羽绒服
B.正午学校旗杆影长达一年中最短
C.白天时间长于夜晚
D.太阳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19.玲玲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强强说:“我的家乡终年炎热”;贝贝说:“玲玲放暑假的时候我正在放寒假。”聪明的你能判断出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玲玲热带,强强北寒带,贝贝南温带
B.贝贝南寒带,玲玲南温带,强强热带
C.强强南温带,玲玲北温带,贝贝热带
D.贝贝北温带,玲玲南温带,强强热带
【答案】17.D
18.A
19.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时差;地球还不停地自西向东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365天),方向也是自西向东,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在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气候终年严寒;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南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明显。
17.读图分析可知:
A. 公转方向没错,就应该逆时针转,A不符合题意;
B. 地轴倾斜方向没错,应该向右倾斜,B不符合题意;
C. 甲、丁位置的自转方向是错误的,应该自西向东,C不符合题意;
D. 乙、丙位置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是正确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丙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至:
A.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因此许多同学穿上羽绒服,A符合题意;
B.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因此学校旗杆影长达一年中最长,B不符合题意;
C. 此时白天时间短于夜晚,C不符合题意;
D. 此时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根据题意可知, 强强的家乡终年炎热,应该位于热带;玲玲的家乡四季分明,应该位于温带;玲玲放暑假的时候贝贝正在放寒假,因此贝贝与玲玲处在南北半球的不同半球。综合分析,只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2七上·东莞月考)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当太阳光照如图①所示时,图②中的甲地正值四季中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1.图②中,丁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
A.西方 B.西南 C.西北 D.东北
22.读图,图②中,丙地的经纬度是( )
A.( 90°E,50°N ) B.(90°W,50°N)
C.(120°W,50°N) D.(120°E,50°N)
【答案】20.D
21.D
22.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0.读图分析可知, 当太阳光照如图①所示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 图②中的甲地位于60°N,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值四季中的冬季。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根据图②中经纬线分析可知,丁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根据图②中纬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可知,丙地的纬度是50°N; 经度向西越来越大,是西经,再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可知,丙地的经度是90°W。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2七上·潮安月考)小明于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3.从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再变短
24.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则穿过当地的纬线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回归线
【答案】23.A
24.B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一天中早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一年中冬季影子长,夏季影子短。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3.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因此竹竿影子长度逐渐变短。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4.根据题意可知, 小明于夏至日这一天进行了“立竿见影”的探究活动,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若小明观察到正午时刻竹竿的影子长度为0,说明此时太阳高度角为90°。因此穿过当地的纬线是北回归线。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2七上·东莞期末)下左图是我国某地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下右图是太阳能热水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如果在该地区的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更好地采光、收集热量,集热排管最好朝向()
A.北方 B.南方 C.东方 D.西方
2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是夏至日太阳位置 B.B点可能是春分日太阳位置
C.C点是冬至日太阳位置 D.C点是秋分日太阳位置
【答案】25.B
26.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5.由题目可知,该地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均位于正南方,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北温带,该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都位于正南方上空,为了更好采光,屋顶安装的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排管最好朝向南方,故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6.A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是夏至日太阳位置,故A正确,不合题意。B点正午太阳高度居中,是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位置,故B正确,不合题意。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是冬至日太阳位置,故C正确,不合题意。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是冬至日太阳位置,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21七上·叙永期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图为“二十四节气图”(公转),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霜降”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红薯没有巧,只要插秧早 B.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D.一夜孤霜,来年有荒
28. 观察“二十四节气图”,北极圈内完全处于极昼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9. 当我们家家户户“清明祭扫”时,南半球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27.D
28.B
29.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霜降: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27.红薯插秧在春季,A错误;“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描述的是芒种,B错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述的是白露,C错误;“一夜孤霜,来年有荒”描述的是霜降,D正确。故答案为:D。
28.读图可知,在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完全处于极昼。故答案为:B。
29.当我们家家户户“清明祭扫”时,北半球正值春季,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此时南半球是秋季。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30.(2023七上·仁化期末)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1)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是 ,该日ABC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 地
(2)图1中,该日北极圈以北的昼夜状况是 ,该日以后的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 ,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
(3)图2中,甲、乙、丙能正确表示图1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是 ,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 有关。
【答案】(1)冬至;C
(2)极夜;缩小;北
(3)乙;地球公转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图1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现象,因此表示的北半球的节气是冬至,该日ABC三地中C地位于最南方,因此白昼最长。
(2)读图分析可知,图1中,该日北极圈以北是极夜,该日以后的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缩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3)读图分析可知, 图1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因此南回归线上(23.5°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B地位于赤道(纬度0°)上,因此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90°-23.5°=66.5°,即图2中乙图。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
故答案为:(1)冬至;C;(2)极夜;缩小;北;(3)乙;地球公转。
【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2)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既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要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31.(2023七上·惠阳期末)
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以下内容:
(1)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说出你在地球仪两极上空所观察到的地球旋转方向(在下面表格正确答案下打“√”)。
观察位置 地球自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 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向下观察
从南极上空向下观察
(2)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进行以下观察并把正确答案填在空格内:
i 120°E 线上各地到达正午的时间 (有或没有)先后差异。
ii 30°N 线上各地看到日出的时间 (有或没有)先后差异。
iii 伦敦(0° 经线)、莫斯科(37.5°E)、北京(116°E)、东京(141°E)看到日出的时间不同,按其先后顺序写出城市的名称: 、 、 、 。
【答案】(1)如下表
观察位置 地球自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 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向下观察 √
从南极上空向下观察 √
(2)没有;有;东京;北京;莫斯科;伦敦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1) 通过实验发现: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从北极上空向下观察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向下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2) 通过实验发现,将地球仪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
i 120°E 线上各地到达正午的时间没有先后差异,因为同一条经线各地地方时相同。
ii 30°N 线上各地看到日出的时间有先后差异,越往东日出时间越早。
iii 根据伦敦、莫斯科、北京、东京经度分析可知,从东往西依次是东京、北京、莫斯科、伦敦,因此看到日出的时间也由早到晚。
故答案为:(1)
观察位置 地球自转方向
顺时针方向旋转 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北极上空向下观察 √
从南极上空向下观察 √
(2)没有;有;东京;北京;莫斯科;伦敦。
【点评】(1)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24小时),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一小时,往东每跨一个时区加一小时,往西每跨一个时区减一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东加西减。
32.(2022七上·英德期中)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英德市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从地球五带划分来看,处在 带,当地球公转至 (填字母)位置时,英德黑夜时间最长。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在 (填纬线名称)上,此时为北半球的 季(填季节),该节气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为 ,此时南极圈内会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3)地球从D位置公转至A位置过程中,北半球白昼时间不断变 (填“长”或“短”),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变 (填“多"或“少”),但白昼时间仍 (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黑夜时间。
【答案】(1)东;北温;D
(2)北回归线;夏;昼长夜短;极夜
(3)长;多;小于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位于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从地球五带划分来看位于北温带,冬至英德黑夜时间最长,夏至日白昼时间最长。读图分析可知, 当地球公转至图中A、B、C、D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2)读图分析可知, 当地球公转至图中B地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南极圈内会出现极夜现象, 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现象, 北京昼长夜短,是北半球的夏季。
(3)读图分析可知, 地球从D位置公转至A位置时,是从冬至到春分, 北半球白昼时间不断变长, 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变多,气温逐渐增高, 但白昼时间仍小于黑夜时间。
故答案为:(1)东;北温;D;(2)北回归线;夏;昼长夜短;极夜;(3)长;多;小于。
【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33.(2022七上·潮安月考)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我国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基地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这是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读图,回答问题。
(1)A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用字母和数字表示)
(2)C点在B点的 方向,B点属于 (低、中、高)纬度地区。
(3)根据公转示意图,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 位置之间。(填序号)
(4)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当天,广州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5)当太阳直射D点所在纬线时,北半球正值 (节气);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我国正值 (季节)。
(6)当地球运动到①→②期间,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并向哪个方向移动?
【答案】(1)30°E;23.5°N
(2)西南;中
(3)②-③
(4)昼长夜短
(5)冬至;冬季
(6)太阳直射北半球 (或北半球)向北运动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 A点位于本初子午线以东,经度是30°E;位于北回归线上,纬度是 23.5°N。
(2)根据图中经纬线分析可知, C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B点位于30°-60°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
(3)读右图分析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根据题意可知,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此时位于夏至日至秋分日之间,即图中②-③之间。
(4)根据题意可知,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此时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 广州市昼长夜短。
(5)读图分析可知, 当太阳直射D点所在纬线-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正值冬至;当地球公转到④位置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我国正值冬季。
(6)读图分析可知, 当地球运动到①→②期间,处在春分至夏至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从赤道向北朝北回归线移动。
故答案为:(1)30°E;23.5°N;(2)西南;中;(3) ②-③ ;(4) 昼长夜短 ;(5)冬至;冬季;(6) 太阳直射北半球 (或北半球)向北运动。
【点评】(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
(2)人们规定,高纬度是60°—90°之间的地区;中纬度是30°—60°之间的地区;低纬度是0°—30°之间的地区。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5)以北半球为例,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