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3)
一、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7分,共21分)
1.某成年男子在颠足球,若图示位置为足球运动的最高点,在颠球过程中他的脚部几乎不动,下列选项中与足球离脚时的速度大小最接近的是( )
A.1 m/s B.2 m/s
C.4 m/s D.6 m/s
2.(多选)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类终有一日会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 x-t 图像如图所示,则( )
A.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6 m/s2
B.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10 s
C.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 m/s
D.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 m/s
3.(多选)女排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将排球以8 m/s速度竖直向上垫出,重力加速度g=10 m/s2,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2 m
B.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4 m
C.排球从垫出到落回垫出位置所用时间为1.6 s
D.排球从垫出到落回垫出位置所用时间为0.8 s
二、非选择题(共39分)
4.(11分)在塔顶处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8 m,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
(2)若物体抛出后经过2 s下落至塔底,请你计算塔高为多少米?
5.(14分)原地垂直弹跳高度是指人竖直向上跳跃至最高点时,保持身体直立,双脚离地的高度。测量垂直弹跳高度有“摸高测试法”和“滞空测试法”,某同学利用“滞空测试法”测量垂直弹跳高度。该同学在他人的帮助下测得滞空时间(即双脚离开地面到双脚再次接触地面的时间)为1.0 s。假设该同学离地后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直立状态。重力加速度取9.8 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1)该同学的垂直弹跳高度为多少?
(2)该同学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6.(14分)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小将全红婵以5跳3满分的超高成绩夺得金牌。如图,全红婵双手伸直站立在跳台上,以初速度v0竖直起跳,在空中抱膝向内翻腾3周半,双掌与水面距离L时身体刚好完全打开,之后笔直入水。设手伸直时其重心恰在身体的中点,v0=2 m/s,L=0.4 m,忽略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全红婵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
(2)全红婵从起跳到重心上升至最大高度的时间;
(3)全红婵从起跳到身体刚好完全打开的时间。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的时间间隔是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 )
A.g(T-T) B.g(T-T)
C.g(T-T) D.g(Ta-Tb)
2.将A、B两小球先后间隔3 s从距离地面45 m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小球A落地后反弹,其速率变为原来的,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释放小球B经过2 s后A、B两小球相遇
B.A、B两小球在距地面20 m高度处第一次相遇
C.A、B两小球相遇前速度大小不可能出现相等的情况
D.A、B两小球第一次相遇速度大小之比为1∶4
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点光源,在点光源和右侧墙壁的正中间有一小球自水平面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球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小球的影子在竖直墙壁上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影子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B.影子做初速度为4v0,加速度为2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C.影子做初速度为2v0,加速度为2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D.影子做初速度为2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4.(多选)如图所示,一个篮球从高h1=5 m的篮筐上由静止开始下落,然后以5 m/s的速度反弹,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10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0.3 s,整个过程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篮球第一次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
B.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0 m/s2
C.篮球在与地面碰撞后反弹上升的高度为1.75 m
D.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5.(10分)体育课上,同学们在玩排球时,以4 m/s 的速度将排球竖直向上击出,将排球看作质点,不计空气阻力,画出排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思考并回答:
(1)排球离开抛出点,上升的最大位移是多少?
(2)若抛出点离地面高为1 m,则排球从开始抛出到落地,需要多长时间?
6.(10分)某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式飞行器,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上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运动4 s后到达离地面高40 m处,此时飞行器上有一螺丝脱落(不计螺丝受到的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飞行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螺丝从脱落到落回地面的总时间。
答案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3)
一、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7分,共21分)
1.某成年男子在颠足球,若图示位置为足球运动的最高点,在颠球过程中他的脚部几乎不动,下列选项中与足球离脚时的速度大小最接近的是( C )
A.1 m/s B.2 m/s
C.4 m/s D.6 m/s
解析:由图可知,足球上升到的高度略小于人的高度的一半,大约有0.8 m;足球被颠起后做竖直上抛运动,设初速度为v,上升的高度为h,则:v2=2gh;解得:v==m/s≈4 m/s ,故选C。
2.(多选)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类终有一日会飞往火星。若一物体从火星表面竖直向上抛出(不计气体阻力)时的 x-t 图像如图所示,则( AC )
A.该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6 m/s2
B.该物体上升的时间为10 s
C.该物体被抛出时的初速度为8 m/s
D.该物体落到火星表面时的速度为16 m/s
解析:由图可知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上升时间为5 s,由h=gt2得g=1.6 m/s2,A正确B错误;v=gt=8 m/s,C正确D错误。
3.(多选)女排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将排球以8 m/s速度竖直向上垫出,重力加速度g=10 m/s2,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
A.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2 m
B.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6.4 m
C.排球从垫出到落回垫出位置所用时间为1.6 s
D.排球从垫出到落回垫出位置所用时间为0.8 s
解析: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3.2 m,故A正确,B错误;排球从垫出到落回垫出位置所用时间为t==1.6 s,故C正确,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9分)
4.(11分)在塔顶处将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8 m,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求:
(1)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
(2)若物体抛出后经过2 s下落至塔底,请你计算塔高为多少米?
答案:(1)4 m/s,方向竖直向上 (2)12 m
解析:(1)以物体为研究对象,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根据h=,可得v0=4 m/s
(2)根据h′=v0t-gt2
可得h′=-12 m,故塔高为12 m。
5.(14分)原地垂直弹跳高度是指人竖直向上跳跃至最高点时,保持身体直立,双脚离地的高度。测量垂直弹跳高度有“摸高测试法”和“滞空测试法”,某同学利用“滞空测试法”测量垂直弹跳高度。该同学在他人的帮助下测得滞空时间(即双脚离开地面到双脚再次接触地面的时间)为1.0 s。假设该同学离地后到落回地面的过程中身体始终保持直立状态。重力加速度取9.8 m/s2,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
(1)该同学的垂直弹跳高度为多少?
(2)该同学落地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1)1.225 m (2)4.9 m/s
解析:(1)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人从最高点落到地面的时间为t1==0.5 s
该同学的垂直弹跳高度为h=gt=1.225 m。
(2)该同学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v=gt1=4.9 m/s。
6.(14分)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中国小将全红婵以5跳3满分的超高成绩夺得金牌。如图,全红婵双手伸直站立在跳台上,以初速度v0竖直起跳,在空中抱膝向内翻腾3周半,双掌与水面距离L时身体刚好完全打开,之后笔直入水。设手伸直时其重心恰在身体的中点,v0=2 m/s,L=0.4 m,忽略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空气阻力,取g=10 m/s2。求:
(1)全红婵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
(2)全红婵从起跳到重心上升至最大高度的时间;
(3)全红婵从起跳到身体刚好完全打开的时间。
答案:(1)0.2 m (2)0.2 s (3)1.6 s
解析:(1)全红婵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0.2 m。
(2)全红婵从起跳到重心上升至最大高度的时间为t1==0.2 s。
(3)解法一:全红婵上升到最高点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设下落时间为t2,则
H+h-L=gt
解得t2=1.4 s
全红婵从起跳到身体刚好完全打开的时间为t=t1+t2=1.6 s
解法二: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对全红婵的整个运动过程有-(H-L)=v0t-gt2
解得t=1.6 s(另解t=-1.2 s舍去)。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它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的点a的时间间隔是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 A )
A.g(T-T) B.g(T-T)
C.g(T-T) D.g(Ta-Tb)
解析:根据时间的对称性,物体从a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a,从b点到最高点的时间为Tb,所以a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a=g=,b点到最高点的距离hb=g=,故a、b之间的距离为ha-hb=g(T-T),故选A。
2.将A、B两小球先后间隔3 s从距离地面45 m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小球A落地后反弹,其速率变为原来的,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从释放小球B经过2 s后A、B两小球相遇
B.A、B两小球在距地面20 m高度处第一次相遇
C.A、B两小球相遇前速度大小不可能出现相等的情况
D.A、B两小球第一次相遇速度大小之比为1∶4
解析:A球落地时间为t==3 s,A球落地速度为v=gt=30 m/s,反弹后的速率为v′=v= m/s,两小球相遇有gt′2+v′t′-gt′2=h,解得t′=2 s,A正确;相遇时距地面的高度为h′=v′t′-gt′2=25 m,B错误;相遇时A的速度为vA=v′-gt′=2.5 m/s,B的速度为vB=gt′=20 m/s,所以相遇前,两球速度有大小相等的时候,C错误;A、B两小球第一次相遇速度大小之比为1∶8,D错误。
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一点光源,在点光源和右侧墙壁的正中间有一小球自水平面以初速度2v0竖直上抛,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球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小球的影子在竖直墙壁上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影子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B.影子做初速度为4v0,加速度为2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C.影子做初速度为2v0,加速度为2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D.影子做初速度为2v0,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解析: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可知t(t≤)时刻小球的位移为h=2v0t-gt2,根据几何关系可知此时影子的位移为h′=2h=4v0t-gt2,所以影子做初速度为4v0,加速度为2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4.(多选)如图所示,一个篮球从高h1=5 m的篮筐上由静止开始下落,然后以5 m/s的速度反弹,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10 m/s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篮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为0.3 s,整个过程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
A.篮球第一次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0 m/s
B.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50 m/s2
C.篮球在与地面碰撞后反弹上升的高度为1.75 m
D.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 m/s
解析:篮球第一次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1==10 m/s,故A正确;篮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50 m/s2,故B正确;篮球在与地面碰撞后反弹上升的高度为h2==1.25 m,故C错误;篮球从开始下落到反弹至最高点的过程所用时间为t=t1+t2+Δt=++Δt=1.8 s,位移大小为h=h1-h2=3.75 m,此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为v=≈2.08 m/s,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5.(10分)体育课上,同学们在玩排球时,以4 m/s 的速度将排球竖直向上击出,将排球看作质点,不计空气阻力,画出排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思考并回答:
(1)排球离开抛出点,上升的最大位移是多少?
(2)若抛出点离地面高为1 m,则排球从开始抛出到落地,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1)0.8 m (2)1 s
解析:(1)v-t图像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则排球离开抛出点,上升的最大位移是H=×0.4×4 m=0.8 m。
(2)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m/s2=10 m/s2
由题图可知排球上升的时间为t1=0.4 s
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可知排球从最高点到落地所需时间为t2==0.6 s
排球从开始抛出到落地需要的时间为t=t1+t2=1 s。
6.(10分)某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式飞行器,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上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运动,运动4 s后到达离地面高40 m处,此时飞行器上有一螺丝脱落(不计螺丝受到的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飞行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螺丝从脱落到落回地面的总时间。
答案:(1)5 m/s2 (2)(2+2) s
解析:(1)飞行器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有x1=at
代入数据解得a=5 m/s2。
(2)螺丝脱落时的速度为v1=at1=20 m/s
螺丝脱落后做竖直上抛运动,继续上升的高度为x2==m=20 m
上升的时间为t2==s=2 s
接下来做自由落体运动,则有x2+40=gt
代入数据解得t3=2 s
螺丝从脱落到落回地面的总时间为t总=2(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