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自转和公转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二上·舒城月考)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
A.24时41分 B.23时19分 C.24时37分4秒 D.23时15分4秒
2.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23°26'N至23°26'S B.22°54'N至22°54'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
3.(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
A.昼夜交替的周期 B.23时56分4秒
C.1太阳日 D.24时
4.(2020高二上·即墨期中)关于北京(40°N)和广州(23.5°N)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5.(2020高一上·回民期中)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运动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6.(2020高一上·新津月考)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A. B.
C. D.
7.(2019高一上·惠来期中)下图中,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黄赤交角大小为23°,则②的度数( )
A.23° B.46° C.67° D.90°
(2)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26′,若黄赤交角增大到24°26′,则( )
A.热带范围增大1° B.北温带范围减小1°
C.北寒带范围增大1° D.南寒带范围减小1°
8.(2019高一上·黄陵期中)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9.(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中) 2015年9月10日至13日,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2015年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渐增
C.地球公转速度渐快 D.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渐大
(3)图中最接近中国共产党94岁生日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0.(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中)牡丹江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牡丹江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牡丹江
11.(2019高一上·双流期中)地球绕其自加油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的是自西向东,由于地殊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实现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附近 D.两极
二、综合题
12.(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读下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
(2)比较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A B N和线速度A B N。(请填入=、<、>)
13.(2022高二上·河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鄂州(30°N)某东西走向的街道及其一侧的两座楼房的俯视图。图中箭头为某学生2021年6月22日记录下来的日出时的太阳光线,该时刻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是东偏北27°。
(1)指出冬至日当日甲楼全天不能获得太阳光照的墙面 ,并说明原因。
(2)为保障乙楼③墙面全年日出时都可获得太阳光照,图中角β的数值应小于 并说出理由。
14.(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当地球分别位于①②③④位置时,北半球分别为何节气(二分二至),①是 日,② 日,③ 日,④ 日。
(2)地球在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
(3)③靠近 点(近日点、远日点),公转速度 (较快、较慢)
(4)今天2019年11月15日,处在地球公转轨道的 点和 点之间。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1.火星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所以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时37分4秒,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根据所学知识,地球的黄赤交角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火星自转轴倾角比地球的黄赤交角(23°26′)大32′,即火星自转轴倾角23°58′,所以太阳直射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为23°58′ N至23°58′S。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这是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A、C、D错误;1恒星日的时间长度是23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自转:
方式:绕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恒星日(23时56分4秒)
特点:角速度约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无)
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砖偏向力)。
4.【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北京和广州两地自转角速度相等;北京的纬度高,广州的纬度低,因此北京的自转线速度小于广州。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则计算地球上某点线速度大小的公式为:
V=COSθ*(R+h)*2π/T,v是线速度,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此式说明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 θ的余弦为减函数)。
5.【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同步的人造卫星是定点于地球某处的上空,则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必须相同,由于同步卫星与地轴的距离大于地面对应点到地轴的距离,一天之中,同步卫星随地球自转转动的路径大于地面对应点,故其自转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A图中顺地球自转,MN线是白昼进入黑夜的分界线,MN线是昏线,且地球自转方向错误,A错误;B图是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但此图是顺时针,B错误;C图中顺地球自转,MN线是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因此MN线是晨线,C正确;D图中地球自转方向错误,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7.【答案】(1)C
(2)C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图中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③和④的夹角①为黄赤交角,②为黄赤交角的余角。若黄赤交角大小为23°,则②的度数为67°。故答案为:C。(2)黄赤交角增大到24°26′,则回归线度数变为24°26′,极圈度数变为65°34′,热带范围增大2°,北寒带和南寒带范围分别增大1°,北温带和南温带范围分别减小2°。故答案为:C。
【点评】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它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
8.【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同一纬度上线速度相同,故只有C和B的线速度相同,且除开极点外,各地的角速度都相同,故只有C点与B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处于同纬度的两地,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
9.【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过地心做地轴的垂线即为赤道,由此可判定甲丁之间的地球处于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依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甲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不远的日期,乙点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节气以前不远的日期,丙点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丁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故B正确,A、C、D错误。(2)材料显示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为9月10日至13日。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应渐快,故A错误,C正确。9月10日至1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与北京的纬度差逐渐增大,因此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应逐渐减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点附近应出现极夜现象,故B、D错误。(3)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为每年7月1日。由第一小题可知,甲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不远的日期,最接近7月1日。乙点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节气以前不远的日期,丙点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以前不远的日期,丁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故A正确,B、C、D错误。
【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0.【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解: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牡丹江纬度比广州高,因此两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牡丹江,故C正确,A、B、D错误。
【点评】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向一侧发生偏转。
11.【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A错误;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是以顺时针方向运转,B错误;C.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C正确;D.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D错误。故答案为:C。(2)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同时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A错误;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B正确;地球上时差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产生的,C正确;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产生的,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A。(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反映的是地球自转,意思是说坐于赤道上随地球自转一天中也运动了八万里,本质是考查赤道的周长。所以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赤道附近才可以实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向一侧发生偏转。
12.【答案】(1)
(2)=;=;>;>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⑴北半球上空看呈逆时针自转。
⑵除两极外自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故答案为:(1)逆时针(2)=;=>;>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南顺北逆,线速度与纬度负相关,角速度除了极点以外都一样。难度小。
13.【答案】(1)②墙面。;原因: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图中甲楼的②墙面位于北面,冬至日当日太阳光全天都不能照射到②墙面。
(2)63°;理由:6月22日即北半球夏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东偏北27°,根据对称规律,北半球冬至日日出东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应为东偏南27°;乙楼③墙面与夹角β互余,若欲使乙楼③墙面全年日出时都可获得太阳光照,夹角β最小要小于90°-27°=63°。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分析】(1)冬至日当日是12月22日,假设为晴天,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正南,图中,甲楼的②墙面位于北面,全体都不能获得采光。
(2)为使大楼乙的③面全年日出时,即在每年北半球的冬至日日出时,该墙面仍然可以受到采光即可。由图上信息可得知,每年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东偏北27°,根据对称规律,所以北半球冬至日日出东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角也应为东偏南27°。乙楼③墙面夹角β互余,若与使乙楼③墙面全年可采光,夹角β最小要小于90°-27°=63°。
【点评】一、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沿纬线移动,球面上各点的太阳高度角均不断发生变化,大小取决于该点到直射点的球面距离。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午时太阳高度最大。
二、太阳方位变化:
(1)日出日落太阳方位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2)正午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全年正午太阳在南方;南回归线以南,全年正午太阳在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当所求地在直射点以北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当所求地在直射点以南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北。
14.【答案】(1)夏至;春分;冬至;秋分
(2)23.5°N;北极
(3)近日;较快
(4)④;③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①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③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判定②位置为春分日,④位置为秋分日。(2)读图可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5°N,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3)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③位置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地球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4)读图可知,③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④位置为秋分日。因此11月15日,应处在地球公转轨道的④点和③点之间。
【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自转和公转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二上·舒城月考)据科学考察:火星的运行确实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地区分出“五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的自转周期是( )
A.24时41分 B.23时19分 C.24时37分4秒 D.23时15分4秒
2.太阳在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是( )
A.23°26'N至23°26'S B.22°54'N至22°54'S
C.23°58'N至23°58'S D.23°31'N至23°31'S
【答案】1.C
2.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1.火星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所以火星的自转周期是24时37分4秒,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根据所学知识,地球的黄赤交角为23°26′,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 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火星自转轴倾角比地球的黄赤交角(23°26′)大32′,即火星自转轴倾角23°58′,所以太阳直射火星表面,直射点的移动范围为23°58′ N至23°58′S。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2021高二上·深圳月考)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
A.昼夜交替的周期 B.23时56分4秒
C.1太阳日 D.24时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个太阳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这是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A、C、D错误;1恒星日的时间长度是23时56分4秒,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点评】地球自转:
方式:绕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恒星日(23时56分4秒)
特点:角速度约15°/小时,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极点无)
自然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砖偏向力)。
4.(2020高二上·即墨期中)关于北京(40°N)和广州(23.5°N)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角速度和线速度均相同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广州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广州
D.两地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北京和广州两地自转角速度相等;北京的纬度高,广州的纬度低,因此北京的自转线速度小于广州。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则计算地球上某点线速度大小的公式为:
V=COSθ*(R+h)*2π/T,v是线速度,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此式说明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 θ的余弦为减函数)。
5.(2020高一上·回民期中)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运动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同步的人造卫星是定点于地球某处的上空,则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必须相同,由于同步卫星与地轴的距离大于地面对应点到地轴的距离,一天之中,同步卫星随地球自转转动的路径大于地面对应点,故其自转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由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
6.(2020高一上·新津月考)下面四幅图中所表示的自转方向正确,且NM为晨线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A图中顺地球自转,MN线是白昼进入黑夜的分界线,MN线是昏线,且地球自转方向错误,A错误;B图是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但此图是顺时针,B错误;C图中顺地球自转,MN线是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因此MN线是晨线,C正确;D图中地球自转方向错误,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7.(2019高一上·惠来期中)下图中,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黄赤交角大小为23°,则②的度数( )
A.23° B.46° C.67° D.90°
(2)目前黄赤交角约为23°26′,若黄赤交角增大到24°26′,则( )
A.热带范围增大1° B.北温带范围减小1°
C.北寒带范围增大1° D.南寒带范围减小1°
【答案】(1)C
(2)C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1)图中③为黄道平面,④为赤道平面,③和④的夹角①为黄赤交角,②为黄赤交角的余角。若黄赤交角大小为23°,则②的度数为67°。故答案为:C。(2)黄赤交角增大到24°26′,则回归线度数变为24°26′,极圈度数变为65°34′,热带范围增大2°,北寒带和南寒带范围分别增大1°,北温带和南温带范围分别减小2°。故答案为:C。
【点评】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它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
8.(2019高一上·黄陵期中)图中A,C,D,E,F各点中,与B点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相同的有几个(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答案】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线速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同一纬度上线速度相同,故只有C和B的线速度相同,且除开极点外,各地的角速度都相同,故只有C点与B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故答案为:D。
【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减小,处于同纬度的两地,地势越高线速度越大。
9.(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中) 2015年9月10日至13日,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2)2015年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渐慢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渐增
C.地球公转速度渐快 D.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渐大
(3)图中最接近中国共产党94岁生日的是(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1)B
(2)C
(3)A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过地心做地轴的垂线即为赤道,由此可判定甲丁之间的地球处于夏至日,时间为6月22日前后。依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甲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不远的日期,乙点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节气以前不远的日期,丙点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丁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故B正确,A、C、D错误。(2)材料显示第五届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为9月10日至13日。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中阿博览会举办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应渐快,故A错误,C正确。9月10日至1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与北京的纬度差逐渐增大,因此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应逐渐减小;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点附近应出现极夜现象,故B、D错误。(3)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为每年7月1日。由第一小题可知,甲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后不远的日期,最接近7月1日。乙点位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节气以前不远的日期,丙点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以前不远的日期,丁点位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以前不远的日期。故A正确,B、C、D错误。
【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0.(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中)牡丹江和广州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
A.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牡丹江
D.线速度相同,角速度广州小于牡丹江
【答案】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解:除极点外,全球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牡丹江纬度比广州高,因此两地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广州大于牡丹江,故C正确,A、B、D错误。
【点评】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向一侧发生偏转。
11.(2019高一上·双流期中)地球绕其自加油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地球的自转方的是自西向东,由于地殊的自转,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2)以下地理现象中,不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时差的产生
D.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下列哪个地方可以实现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赤道附近 D.两极
【答案】(1)C
(2)A
(3)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A错误;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是以顺时针方向运转,B错误;C.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C正确;D.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是以逆时针方向运转,D错误。故答案为:C。(2)昼夜现象是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同时照亮地球的一半,而形成的,A错误;昼夜交替现象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B正确;地球上时差的产生,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产生的,C正确;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是因为地球自转运动,产生地转偏向力产生的,D正确;根据题意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A。(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诗句反映的是地球自转,意思是说坐于赤道上随地球自转一天中也运动了八万里,本质是考查赤道的周长。所以这句话描述的地理现象在赤道附近才可以实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向一侧发生偏转。
二、综合题
12.(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读下图,并根据要求完成以下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自转方向。
(2)比较图中A、B、N三点的自转角速度A B N和线速度A B N。(请填入=、<、>)
【答案】(1)
(2)=;=;>;>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⑴北半球上空看呈逆时针自转。
⑵除两极外自转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故答案为:(1)逆时针(2)=;=>;>
【点评】考查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南顺北逆,线速度与纬度负相关,角速度除了极点以外都一样。难度小。
13.(2022高二上·河南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鄂州(30°N)某东西走向的街道及其一侧的两座楼房的俯视图。图中箭头为某学生2021年6月22日记录下来的日出时的太阳光线,该时刻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是东偏北27°。
(1)指出冬至日当日甲楼全天不能获得太阳光照的墙面 ,并说明原因。
(2)为保障乙楼③墙面全年日出时都可获得太阳光照,图中角β的数值应小于 并说出理由。
【答案】(1)②墙面。;原因:冬至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图中甲楼的②墙面位于北面,冬至日当日太阳光全天都不能照射到②墙面。
(2)63°;理由:6月22日即北半球夏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东偏北27°,根据对称规律,北半球冬至日日出东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应为东偏南27°;乙楼③墙面与夹角β互余,若欲使乙楼③墙面全年日出时都可获得太阳光照,夹角β最小要小于90°-27°=63°。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分析】(1)冬至日当日是12月22日,假设为晴天,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正南,图中,甲楼的②墙面位于北面,全体都不能获得采光。
(2)为使大楼乙的③面全年日出时,即在每年北半球的冬至日日出时,该墙面仍然可以受到采光即可。由图上信息可得知,每年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东偏北27°,根据对称规律,所以北半球冬至日日出东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角也应为东偏南27°。乙楼③墙面夹角β互余,若与使乙楼③墙面全年可采光,夹角β最小要小于90°-27°=63°。
【点评】一、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沿纬线移动,球面上各点的太阳高度角均不断发生变化,大小取决于该点到直射点的球面距离。日出日落时太阳高度为0°,午时太阳高度最大。
二、太阳方位变化:
(1)日出日落太阳方位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2)正午太阳方位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全年正午太阳在南方;南回归线以南,全年正午太阳在北方;南北回归线之间,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当所求地在直射点以北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当所求地在直射点以南时,正午太阳位于正北。
14.(2019高二上·牡丹江期中)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示意图,当地球分别位于①②③④位置时,北半球分别为何节气(二分二至),①是 日,② 日,③ 日,④ 日。
(2)地球在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
(3)③靠近 点(近日点、远日点),公转速度 (较快、较慢)
(4)今天2019年11月15日,处在地球公转轨道的 点和 点之间。
【答案】(1)夏至;春分;冬至;秋分
(2)23.5°N;北极
(3)近日;较快
(4)④;③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解:(1)读图可知,①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③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判定②位置为春分日,④位置为秋分日。(2)读图可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纬度是23.5°N,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3)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③位置为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因此地球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4)读图可知,③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再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知④位置为秋分日。因此11月15日,应处在地球公转轨道的④点和③点之间。
【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