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自转和公转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二上·蕉岭月考)已知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图为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地距平比由a变至b期间( )
A.南极地区极昼范围变大
B.南京地区白昼时间先变长再变短
C.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D.苏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2.当日地距平比为b时,上海日出时间最接近( )
A.8时 B.7时 C.6时 D.5时
3.(2019高一上·秦皇岛期中)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宇航员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
A.30岁 B.45岁 C.60岁 D.90岁
(2)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4.(2019高一下·玉山月考)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恒星年
B.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C.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5.(2018高一上·太仆寺旗期末)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黄赤交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
②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③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④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6.(2017高一上·桂林期中)读“五带分布图”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7.(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2021高一上·安徽开学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N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
B.②地所在经线两侧分属东西半球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9.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2020高二上·海南期末)下列甲、乙两幅图均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甲、乙两幅图的中心点分别是( )
A.南极点、南极点 B.北极点、南极点
C.南极点、北极点 D.北极点、北极点
11.图中MNPQ四点,地球自转速度( )
A.Q点线速度比N点慢 B.N点角速度比M点小
C.M点角速度比P点大 D.P点线速度比Q点慢
(2020高一上·兰州期中)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地球的运动展开观测,并绘制了地球运动的图表。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2.下面四幅图是该小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的地球自转,正确的是( )
A. B.
C. D.
13.该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天20:00观测北极星,第二天再观测到北极星在同一位置应该是什么时间( )
A.21时 B.20时3分56秒 C.19时56分4秒 D.20时56分4秒
二、综合题
14.(2017高一上·辽宁月考)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以下问题。
(1)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③ 。
(2)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 ,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 层(填字母)。
(3)图3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 (晨线/昏线),图2中的地球公转方向,是站在 (南极/北极)上空俯视的结果。
(4)图I中的 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产生 现象。
(5)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 ,而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6)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II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5.(2013高一上·汶上期中)读材料地球公转位置(二分二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0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比勒陀利亚(南纬25°43′,东经28°11′),开始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1)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期间,地球位置接近图中①、②、③、④中的 附近,A、B、C、D中最接近远日点的是 .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比勒陀利亚时,为北半球的 日(冬至、夏至),此日赤道昼长是 小时.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南、北)移动.
(3)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是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 (增大或降低),北京昼长将变 (长、短).
16.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②的度数是 ,平面③的名称是 。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北回归线上)时,可能的日期是 ;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南回归线上)时,可能的日期是 。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点(赤道)移至F点(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 ,北半球昼 夜(填“长于”或“短于”),昼变 (填“长”或“短”),北极地区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4)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有( )
A.回归线纬度没有变化
B.热带范围变大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做回归运动
D.极圈纬度无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结合图可知,日地距平比由a变至b期间,即由1月初至7月初,南极地区极昼范围应为减小,A错误;1月初至7月初,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南京地区白昼时间先变长再变短,B正确;地球由近日点附近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的公转速度应该变慢,C错误;苏州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当日地距平比为b时达到数值的最大值,说明日地距离最远,为远日点,时间在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地方时日出在6点前,日落在18时后。所以此时上海日出时间最可能是5时,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答案】(1)C
(2)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由题干“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可知,宇航员爸爸随地球绕太阳公转了60圈,根据地球每公转一周为一年分析,宇航员爸爸年龄是60岁了。故C项正确。(2)由图中地球逆时针自转分析,地球公转也是逆时针,④为春分,以此类推①、②、③分别为夏至、秋分、冬至。因公转速度在1月初近日点最快,7月初远日点最慢,所以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②秋分→③冬至,故B项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地球公转是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公转周期是1恒星年。根据题中爸爸绕了60圈,可知爸爸年龄为60岁。地球位于近日点时(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公转速度最慢。靠近近日点,速度变快,远离近日点,速度变慢。远日点相反。
4.【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分析】解:太阳直射点由①处移到⑤处,即由春分点开始再返回春分点,为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天5时48分46秒,比一个恒星年略短,A错;①和⑤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B对;从②处移到④处,直射点不断向南移,我国属北半球,随着直射点的南移我国各地昼长不断变短,C错;直射点在④处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D错。
【点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因此由春分日到夏至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由夏至日到秋分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由冬至日到下一年的春分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5.【答案】(1)A
(2)A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⑴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地球绕日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图中①是黄赤交角,②是黄道面与地轴的夹角,③是黄道面,④是赤道面。选A正确。
⑵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①④正确;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地球绕日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②③错。选A正确。
【点评】 黄赤交角,又名黄道交角、黄赤大距,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缩小。
6.【答案】A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回归线纬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因此假设黄赤交角为30°,回归线度数增加,极圈度数减小。所以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故答案为:A。
【点评】黄赤交角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热带范围变大;黄赤交角变小,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小。
7.【答案】(1)A
(2)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⑴该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速度。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3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447千米/小时,6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⑵该题主要考查影响线速度的因素。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知a点的海拔较高。
故答案为:(1)A;(2)A。
【点评】纬度和海拔高度是影响地球表面线速度的两大因素。同样海拔高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答案】8.D
9.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则计算地球上某点线速度大小的公式为:
V=COSθ*(R+h)*2π/T,v是线速度,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此式说明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 θ的余弦为减函数)。
8.从N极点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A错误。由图可知②位于135°E,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与160°E构成的经线圈,B错误。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C错误。⑤地位于南半球,③地位于赤道,因此⑤地位于③地以南;根据劣弧定向,⑤地位于③地以西,因此⑤地位于③地西南,D正确。故答案为:D。
9.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等(极点除外),都为15°/h;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线速度相同。②地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②地与⑤地自转的角速度相等,②地比⑤地线速度大,所以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0.B
11.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10.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从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现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现顺时针方向,图示中的甲乙分别是逆时针、顺时针方向可知,甲、乙两幅图的中心点分别是北极点、南极点,本题选B。
11.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据此结合选项可知,Q点线速度比N点快;N点、M点、P点相等;P点线速度比Q点慢。据此分析本题选D。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地球一恒星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外)都是15°/小时,线速度随着纬度增加而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
12.从侧视图来看,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A正确;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B错误;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C错误;从经度来看,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D错误。故答案为:A。
13.地球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自转周期是23时56分4秒,比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短3分56秒,因此第二天再观测到北极星在同一位置应提前3分56秒,为19时56分4秒。故C正确,A、B、D错误。
14.【答案】(1)木星;水星;金星
(2)耀斑;A
(3)昏线;北极
(4)C;极光
(5)太阳辐射;纬度
(6)稳定的光照、公转轨道的同向性、共面性、距日远近适中。
【知识点】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⑴八大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
⑵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有光球层的黑子和色球层的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⑶图片显示沿地球自转方向将进入夜半球,因此界线为昏线。图中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从北极上空俯视的结果。
⑷“太阳风”来自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层。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⑸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更加集中,且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削弱少,因此纬度低,地表获得热量较多。
⑹地球上存在生命离不开安全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良好的自身条件。图II中的信息反映了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距日远近适中,公转轨道的近圆性、共面性和公转方向的同向性。
故答案为:(1)木星;水星;金星。(2)耀斑;A。(3)昏线;北极。(4)C;极光。(5)太阳辐射;纬度。(6)稳定的光照、公转轨道的同向性、共面性、距日远近适中。
【点评】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既有其本身的内因也有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外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稳定的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 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分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
15.【答案】(1)①;C
(2)冬至;12;北
(3)先变慢再变快;降低;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②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④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①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2013年0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地球位置接近图中①、②、③、④中的①附近,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A、B、C、D中最接近远日点的是C.(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比勒陀利亚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赤道上昼夜平分,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3)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北京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变慢再变快;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降低;北京昼长将变短.
故答案为:(1)①C(2)冬至;12;北(3)先变慢再变快;降低;短
【点评】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轨道图,图中②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④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①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2013年0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地球位置接近图中①、②、③、④中的①附近,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A、B、C、D中最接近远日点的是C;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比勒陀利亚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赤道上昼夜平分,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变慢再变快;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降低;北京昼长将变短.
16.【答案】(1)66.5°;黄道面
(2)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3)变慢;长于;长;极昼
(4)C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第(1)题,平面③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被称为黄道面。②为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度数是66.5°。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北回归线上)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南回归线上)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第(3)题,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当太阳直射点由E点(赤道)移至F点(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对应时间为从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变慢。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第(4)题,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A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热带范围变小,B错误;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即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做回归运动,C正确;极圈纬度与回归线纬度之和等于90°,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极圈纬度变为70°,D错误。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自转和公转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二上·蕉岭月考)已知日地距平比=(实际日地距离-日地平均距离)/日地平均距离,它反映日地距离的变化情况。如图为日地距平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日地距平比由a变至b期间( )
A.南极地区极昼范围变大
B.南京地区白昼时间先变长再变短
C.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快再变慢
D.苏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2.当日地距平比为b时,上海日出时间最接近( )
A.8时 B.7时 C.6时 D.5时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于每年1月初经过近日点,7月初经过远日点,因此,从1月初到当年7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加大,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减慢;从7月初到来年1月初,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逐渐缩小,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1.结合图可知,日地距平比由a变至b期间,即由1月初至7月初,南极地区极昼范围应为减小,A错误;1月初至7月初,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南京地区白昼时间先变长再变短,B正确;地球由近日点附近公转至远日点附近,地球的公转速度应该变慢,C错误;苏州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D错误;故答案为:B。
2.读图可知,当日地距平比为b时达到数值的最大值,说明日地距离最远,为远日点,时间在7月初,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地方时日出在6点前,日落在18时后。所以此时上海日出时间最可能是5时,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3.(2019高一上·秦皇岛期中)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宇航员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
A.30岁 B.45岁 C.60岁 D.90岁
(2)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答案】(1)C
(2)B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由题干“我已经绕比地球更大的太阳转了60圈了”可知,宇航员爸爸随地球绕太阳公转了60圈,根据地球每公转一周为一年分析,宇航员爸爸年龄是60岁了。故C项正确。(2)由图中地球逆时针自转分析,地球公转也是逆时针,④为春分,以此类推①、②、③分别为夏至、秋分、冬至。因公转速度在1月初近日点最快,7月初远日点最慢,所以地球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的时段是图中的②秋分→③冬至,故B项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地球公转是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公转周期是1恒星年。根据题中爸爸绕了60圈,可知爸爸年龄为60岁。地球位于近日点时(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公转速度最慢。靠近近日点,速度变快,远离近日点,速度变慢。远日点相反。
4.(2019高一下·玉山月考)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直射点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恒星年
B.直射点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C.直射点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增长
D.直射点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分析】解:太阳直射点由①处移到⑤处,即由春分点开始再返回春分点,为一个回归年,长度为365天5时48分46秒,比一个恒星年略短,A错;①和⑤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B对;从②处移到④处,直射点不断向南移,我国属北半球,随着直射点的南移我国各地昼长不断变短,C错;直射点在④处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D错。
【点评】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因此由春分日到夏至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由夏至日到秋分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由冬至日到下一年的春分日时段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5.(2018高一上·太仆寺旗期末)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黄赤交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
②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③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④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1)A
(2)A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⑴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地球绕日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图中①是黄赤交角,②是黄道面与地轴的夹角,③是黄道面,④是赤道面。选A正确。
⑵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①④正确;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地球绕日公转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不变,②③错。选A正确。
【点评】 黄赤交角,又名黄道交角、黄赤大距,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缩小。
6.(2017高一上·桂林期中)读“五带分布图”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 )
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
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
【答案】A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为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为寒带。回归线纬度数与黄赤交角度数相等,与极圈度数互余。因此假设黄赤交角为30°,回归线度数增加,极圈度数减小。所以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故答案为:A。
【点评】黄赤交角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热带范围变大;黄赤交角变小,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小。
7.(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答案】(1)A
(2)A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⑴该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速度。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线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可判定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3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447千米/小时,60°N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37千米/小时,故根据图中的数值范围可推知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
⑵该题主要考查影响线速度的因素。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不仅包括纬度,还包括海拔等因素,同一纬度地区,海拔越高,其自转线速度越大。图中a处的线速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大,故可知a点的海拔较高。
故答案为:(1)A;(2)A。
【点评】纬度和海拔高度是影响地球表面线速度的两大因素。同样海拔高度,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
(2021高一上·安徽开学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图示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示N极点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
B.②地所在经线两侧分属东西半球
C.①地位于⑤地的东北方向
D.⑤地位于③地的西南方向
9.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速度( )
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答案】8.D
9.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结论为: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快,且向两极减小,极点为零。这一结论是在没有考虑地形起伏的条件下得出的,由于地形起伏的实际存在,则计算地球上某点线速度大小的公式为:
V=COSθ*(R+h)*2π/T,v是线速度,T是自转周期,R是赤道半径,h是海拔高度,θ为地理纬度。此式说明线速度的大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随地理纬度增加而减小( θ的余弦为减函数)。
8.从N极点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A错误。由图可知②位于135°E,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与160°E构成的经线圈,B错误。①地位于⑤地的西北方向,C错误。⑤地位于南半球,③地位于赤道,因此⑤地位于③地以南;根据劣弧定向,⑤地位于③地以西,因此⑤地位于③地西南,D正确。故答案为:D。
9.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地相等(极点除外),都为15°/h;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线速度相同。②地位于赤道,线速度最大,②地与⑤地自转的角速度相等,②地比⑤地线速度大,所以与②地相比,⑤地自转的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0高二上·海南期末)下列甲、乙两幅图均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甲、乙两幅图的中心点分别是( )
A.南极点、南极点 B.北极点、南极点
C.南极点、北极点 D.北极点、北极点
11.图中MNPQ四点,地球自转速度( )
A.Q点线速度比N点慢 B.N点角速度比M点小
C.M点角速度比P点大 D.P点线速度比Q点慢
【答案】10.B
11.D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处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10.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从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现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现顺时针方向,图示中的甲乙分别是逆时针、顺时针方向可知,甲、乙两幅图的中心点分别是北极点、南极点,本题选B。
11.除极点外,地球自转角速度处处相等,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据此结合选项可知,Q点线速度比N点快;N点、M点、P点相等;P点线速度比Q点慢。据此分析本题选D。
(2020高一上·兰州期中)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地球的运动展开观测,并绘制了地球运动的图表。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2.下面四幅图是该小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的地球自转,正确的是( )
A. B.
C. D.
13.该地理兴趣小组在当天20:00观测北极星,第二天再观测到北极星在同一位置应该是什么时间( )
A.21时 B.20时3分56秒 C.19时56分4秒 D.20时56分4秒
【答案】12.A
13.C
【知识点】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的,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的;地球一恒星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一周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了南北两极外)都是15°/小时,线速度随着纬度增加而递减,赤道最大,极点为0。
12.从侧视图来看,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A正确;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B错误;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C错误;从经度来看,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D错误。故答案为:A。
13.地球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的自转周期是23时56分4秒,比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短3分56秒,因此第二天再观测到北极星在同一位置应提前3分56秒,为19时56分4秒。故C正确,A、B、D错误。
二、综合题
14.(2017高一上·辽宁月考)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以下问题。
(1)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 ;② ;③ 。
(2)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 ,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 层(填字母)。
(3)图3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 (晨线/昏线),图2中的地球公转方向,是站在 (南极/北极)上空俯视的结果。
(4)图I中的 层(填字母)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产生 现象。
(5)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 ,而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6)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试根据图II中的信息,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答案】(1)木星;水星;金星
(2)耀斑;A
(3)昏线;北极
(4)C;极光
(5)太阳辐射;纬度
(6)稳定的光照、公转轨道的同向性、共面性、距日远近适中。
【知识点】地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自转及其特征;地球公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⑴八大行星按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
⑵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有光球层的黑子和色球层的耀斑,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⑶图片显示沿地球自转方向将进入夜半球,因此界线为昏线。图中八大行星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应为从北极上空俯视的结果。
⑷“太阳风”来自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层。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闯入地球高纬度大气,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⑸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能更加集中,且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削弱少,因此纬度低,地表获得热量较多。
⑹地球上存在生命离不开安全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良好的自身条件。图II中的信息反映了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距日远近适中,公转轨道的近圆性、共面性和公转方向的同向性。
故答案为:(1)木星;水星;金星。(2)耀斑;A。(3)昏线;北极。(4)C;极光。(5)太阳辐射;纬度。(6)稳定的光照、公转轨道的同向性、共面性、距日远近适中。
【点评】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既有其本身的内因也有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外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太阳稳定的提供光和热②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温度——①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为15℃。生命必需条件;大气——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 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生物的作用对大气成分的改造。水——③结晶水汽化形成原始的大洋。
15.(2013高一上·汶上期中)读材料地球公转位置(二分二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0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比勒陀利亚(南纬25°43′,东经28°11′),开始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南非德班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1)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期间,地球位置接近图中①、②、③、④中的 附近,A、B、C、D中最接近远日点的是 .
(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比勒陀利亚时,为北半球的 日(冬至、夏至),此日赤道昼长是 小时.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 (南、北)移动.
(3)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是 ,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 (增大或降低),北京昼长将变 (长、短).
【答案】(1)①;C
(2)冬至;12;北
(3)先变慢再变快;降低;短
【知识点】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图中②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④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①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2013年0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地球位置接近图中①、②、③、④中的①附近,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A、B、C、D中最接近远日点的是C.(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比勒陀利亚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赤道上昼夜平分,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3)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北京昼长为一年中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值.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变慢再变快;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降低;北京昼长将变短.
故答案为:(1)①C(2)冬至;12;北(3)先变慢再变快;降低;短
【点评】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轨道图,图中②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④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①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2013年0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南非,地球位置接近图中①、②、③、④中的①附近,远日点时间为7月初,A、B、C、D中最接近远日点的是C;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比勒陀利亚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赤道上昼夜平分,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每年的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最慢.②为夏至日,③为秋分日,地球由②向③位置运行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变慢再变快;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降低;北京昼长将变短.
16.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②的度数是 ,平面③的名称是 。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北回归线上)时,可能的日期是 ;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南回归线上)时,可能的日期是 。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点(赤道)移至F点(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 ,北半球昼 夜(填“长于”或“短于”),昼变 (填“长”或“短”),北极地区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
(4)若黄赤交角为20°,下列现象正确的有( )
A.回归线纬度没有变化
B.热带范围变大
C.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做回归运动
D.极圈纬度无变化
【答案】(1)66.5°;黄道面
(2)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3)变慢;长于;长;极昼
(4)C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第(1)题,平面③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被称为黄道面。②为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度数是66.5°。第(2)题,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北回归线上)时,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南回归线上)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第(3)题,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慢,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当太阳直射点由E点(赤道)移至F点(北回归线)的过程中,对应时间为从3月21日前后到6月22日前后。因此地球公转速度变慢。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逐渐变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第(4)题,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A错误;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热带范围变小,B错误;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回归线纬度变为20°,即直射点在南北纬20°之间做回归运动,C正确;极圈纬度与回归线纬度之和等于90°,回归线纬度与黄赤交角相等,因此若黄赤交角为20°,极圈纬度变为70°,D错误。
【点评】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活动规律为:春分(3月21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之后向北移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