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二课 《诗两首》
《再别康桥》
徐志摩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戴望舒和写作背景,积累生字词“荇,溯,斑斓”等;
2、朗读并体会现代诗歌三美(难点);
3、初步感知课文,分析诗中的意象(重点)。
4、再读课文,领会诗歌语言(难点)。
【分步学习】
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 掌握常识】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1920年,他先后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等。
写作背景:
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自主学习二【听读范文 积累字词】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青荇( ) 漫溯( )
斑斓( ) 笙箫( )
长篙( )
2、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给下面的诗句用/划分停顿。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自主学习三:【整体感知 把握情感】
这首诗让人觉得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
从题眼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通过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的?
【再读课文 赏析意象】
再读课文,诗人描写了哪些意象,试着找出来?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把金柳比作“夕阳中的新娘”,说明了什么?
诗人为何觉得今晚的柳最美?
5、诗人离开康桥的时候,为什么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集市而选择河畔那不起眼的柳枝呢?
6、“艳影”能换成倒影吗,为什么?
7、你还喜欢哪个意象,说说你的理解?
8、如何理解“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合作探究
1、诗中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
这两节在节奏上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本文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爱与依恋之情。
自主检测
班级: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
选出解说错误的一项( )
A.“夕阳下的新娘”,是说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一位美艳的新娘。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倒映在水中的金柳,随波光一起荡漾,显得更加美艳,作者对如此美景,永远记在心上。
C.“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是说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中招摇,仿佛是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D.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是说天上被操碎了的彩虹和漂浮在潭水上
的水草相杂在一起,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就如同彩虹似的梦一般。
下面是对有关词语的分析,选出错误的一项( )
A.作者用“新娘”来比喻“金柳”,显得艳丽妩媚,表现了作者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B.“招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热忱欢迎的态度。
C.诗人为承受康河清波的爱抚,情愿做一条水草,这里的“甘心”二字,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D.用“彩虹”来修饰“梦”,表明梦境的美好,也表明梦境的短暂虚幻。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三:
字句清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等
依依惜别之情。“再别”是题眼。从“走了”,“作别”,“不带走”等词中可以体现出来。
再读课文,赏析意象:
“西天的云彩”,“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油油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等。
云彩。本身就是飘忽的、轻灵的,给人以飘逸之感,使离别之情不是很沉重。
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之情。
艳影。鲜明美丽的形影,既是客观的描述,又形象的描写了金柳在水中倒影的艳丽。
青荇。“油油的”表现出生命力的旺盛,写出了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
“虹与梦”。写出了潭水的静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彩虹般的梦的联想。
星辉。水波与星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
夏虫。渲染了一种寂静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
诗人选择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以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离别之情,正是让读者从这些清新的美感之中超脱出来,从而能够全心全意的诗中优美的意境。(必须通过联想与想象才能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
说明诗人眼中的柳今晚比以往更迷人,更婀娜。
有句话叫做“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还有句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今天诗人要与康桥作别,所以他对康桥的喜爱与依恋之情在现在才最强烈。
“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用“柳”来表达离情别绪,故“柳”变成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也是深受古典诗词的影响。
不能。“倒影”只是客观的描述,而“艳影”则形象的描写了夕阳下金色柳树投在水中倒影的美丽,且与上句“新娘”相呼应,更流露出诗人对母校的深深情意。
见第二题。
该诗句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实流露。在诗人眼里,柳阴下波光潋滟的清泉,沉淀着诗人像彩虹似的绚丽迷人的梦,可是梦能寻吗?不能!对理想生活和感情的追求受到挫折,而又不愿让人知道。诗人悲伤、忧愁、苦闷,只好在沉默中听几声透着淡淡哀愁的笙箫,烘托出一种梦幻般的惆怅气氛。
合作探究:
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的康桥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萦绕不散,使得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圆环。
首尾连接都表达了对母校的恋恋不舍与缠绵悱恻之情,但同中有异,第一节紧扣一个“再别”,以“轻轻的”三字重复三次,显示出只身来到和“作别”时的徘徊,留恋的复杂心情;第七节在结构上和第一节相呼应,收束全诗,最然节奏相同,但是诗句“轻轻的”改成了“悄悄的”,首节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末节是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表达的感情更进一层。
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在客观上强调了诗歌的抒情性,一唱三叹,反复回旋,强化了诗人心中的依依不舍之情。
自主检测
B ,“永远记心上”不对,应是作者对此感到激动陶醉。
D,“短暂虚幻”从诗中看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