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透镜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4.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眼镜、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等光学仪器。用照相机拍照,可以把瞬间情景留为永恒的记忆;利用投影仪,可以使教室里的同学看到放大的图片;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这些光学仪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lens)。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请同学们说说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呢?
新课讲授:
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活动1: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讨论透镜能分几类?
如果仔细观察眼镜,你会发现不同镜片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不一样。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镜片是凸透镜(convex lens)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这样的镜片是凹透镜(concave lens)
活动2: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透镜的两个表面中一般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就叫做薄透镜。
活动3: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如上图,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主轴。主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薄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活动4:向学生介绍:除了眼镜外,很多光学仪器和日常用品也用到了透镜。例如照相机镜头就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
探究点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活动1:想想做做:许多同学可能做过这样的游戏:把一只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调整放大镜与纸的距离,纸上会出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光斑处的温度很高,如果长时间照射,纸会被烤焦。这个现象提示我们,放大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放大镜是凸透镜,看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活动2:思考与讨论:那么凹透镜也能使光会聚吗?
学生讨论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仔细研究这两种透镜对光的作用。
活动3:演示实验1:
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活动4: 演示实验2:
让平行于透镜主轴的几束光射向凹透镜,观察光通过透镜后的偏折方向
归纳总结: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镜。
探究点三、点和焦距
活动1: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总结
通过实验还可以发现,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focus)。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ocal length)。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两侧的两个焦距相等。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活动2:想想做做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太阳光聚焦法
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透镜光心的距离,这就是焦距。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
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D.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于焦点
【答案】A
【解析】焦距越长,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越弱,故正确;
凸透镜可以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也对其它方向射来的光线同样有会聚作用,故错误;
凹透镜的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为焦距,而不是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故错误;
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才会聚于焦点,故错误。
故选:。
2.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是凹透镜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解:由题图知,中间比边缘厚的是凸透镜,有①③⑤;中间比边缘薄的是凹透镜,有②④⑥。
故错误,正确。
故选:。
3.下列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D.人靠近镜子,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
【答案】B
【解析】
.凸透镜对任何光线都有会聚作用,不单指对平行光,故错误;
.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正确;
.“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云在水中飘”是天上的云在水中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而人在岸上看到水中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错误;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所以,人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错误。
故选:。
4.图1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刻度尺的一部分。图2中甲、乙、丙、丁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刻度尺的像。若凸透镜先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刻度尺所成像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甲乙丙丁 B.丁丙甲乙
C.乙丙甲丁 D.丙甲乙丁
【答案】B
【解析】
(1)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丁图。
(2)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丙图。
(3)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处,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即甲图。
(4)刻度尺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乙图。
综上可知,凸透镜从贴着刻度尺然后逐渐远离,则看到刻度尺的像的先后顺序为丁丙甲乙,故正确。
故选:。
5.用铁丝绕成一个内径约为左右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中没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下列辨别水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方法中简易可行的是
A.用手触摸水膜,比较中间和边缘的厚度
B.用刻度尺测量水膜中间和边缘的厚度
C.透过水膜观察物体成像
D.用激光笔照射水膜
【答案】C
【解析】.用手摸水膜会弄破水膜,故不符合题意;
.水膜太薄,不能够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其厚度,故不符合题意;
.透过水膜靠近看书本上的字时,如果字是放大的,说明水膜相当于凸透镜,如果看到的字是缩小的,说明水膜相当于凹透镜,这种判断方法较为可靠,故符合题意;
.强光照射可能会破坏水膜,且强光照射时不一定能得到会聚的光斑(需是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需调整水膜与光屏间的距离),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课堂小结:
一、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二、概念:
1.主光轴 2.光心(O)
3.焦点(F) 4.焦距( f )
三、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节 透镜
一、透镜的分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关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
主光轴 焦点 焦距
【课后反思】
有的老师在用光具座做实验时,由于电压调过大了,致使灯泡爆坏了一个。我更是小心翼翼了,不敢调过高。但这样光线不就是很亮了,效果不是明显。再加上实验室没有窗帘,亮堂堂的,后面的学生几乎看不到实验现象。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画光路图是,有一部分学生画不出来。坐在前排的学生也只有少部分画对。叫学生上黑板画时,也是画错了大半。我想这主要是由于实验做的不够明显造成的。不过还好,我事先准备了两个视频,也是关于这两个实验。只不过只能让学生看了。要是演示实验能够做好的话,我想学生的视觉更直观些,效果也许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