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5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18:0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秋月为题材来吟诗赋词,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把酒问月》、《静夜思》等。同样的,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我们来看看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清朝词评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春江花月夜》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把酒问月》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shēng
chán
走近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对后代很有影响。曾在朝为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
全能型天才
(古代文人的天花板)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本词无题目,为了与其他同词牌的词区分开来,常用词的第一句来充当题目。
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神宗熙宁九年的八月十五,(我)欢畅饮酒直至天亮,醉醺醺的,写下这首词,同时(借此)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
(交代时间、写词的缘由)
怀念弟弟子由,从“兼”可知词的情感不只是怀念子由。
问月悟情
你从词前小序读出了什么?
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41岁的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外任密州知州(市长),政治上很不得意。其弟苏辙当时在齐州(今山东济南)担任掌书记(相当于市委秘书),兄弟二人已七年未见。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词人望见明月,会想到自己的什么呢?
仕途不顺,妻子早逝,又不能与弟弟相聚……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上阕:
望月(写景)
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思考:本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两者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再次诵读,看看作者还传递出了哪些情感呢?
问天
词人问了青天什么问题?
“明月几时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人对天上有什么感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天上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作者向往之,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园。从“归去”可以看出来。天上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作者真要飘然离去的时候又徘徊犹豫了,从“恐”可以看出来。
如何理解“高处不胜寒”?
不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
因为朝廷中的排挤和中伤,不愿回朝廷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斗争,勾心斗角;
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
禁不住那些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
作者在现实中政治失意、手足分离,所以想要找寻一个完美的世界,最终没去的原因是什么?
对人间的留恋,从“何似”可看出天上虽美,却比不上人间温暖的烟火气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苦闷
向往
矛盾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对人间生
活的热爱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为什么有此一问?
作者好像对月有怨恨,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问月
作者是否一直陷入深深的痛苦?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
人生的聚散离合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并非人力所能左右,这是人生无法摆脱的遗憾,既然如此就不必伤悲,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普遍而深刻的道理,体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人世不可避免地有“悲欢离合”,那么美好的祝愿就不要太贪。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作者心情的变化: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责备、埋怨
因亲人不能团聚而惆怅
乐观旷达
化用谢庄《月赋》中 的句子“隔千里兮共明月”。
诗人终于以理遣情,只要人能平安幸福,生命长久,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么?这是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慰,同时也是自己政治遭遇的抚慰,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
世上不会有永远,有团聚就有分离。人世有“悲欢离合”,月亮有“阴晴圆缺”,顿悟“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虽然不能团聚,也能“千里共婵娟”:这也许是最明智,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吧!这何尝不是表达出普天下所有人的心愿呢?
品月明理
主题
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乐观旷达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熙宁十年(1077)二月,苏轼一家人来到山东鄄城一带,苏辙专程从汴京赶来迎接他。分别七年之后,兄弟俩终于再度聚首。苏辙陪着哥哥,一直将他送到徐州任上,又在徐州逗留了一百多天。
苏轼特意邀请了投缘的好朋友,就在彭城山下,泛舟湖上,沐浴在清风明月之中,饮美酒,赏明月,共度良宵。
在月光的清辉下,苏辙动情地写了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来应和前一年兄长写下的《水调歌头》中秋词: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六十多年的兄弟之情,无论是寒窗共读,对床夜雨,还是同处富贵,同游山水,或是同受牵连、同遭患难,都从无怨尤,从无猜疑,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兄弟之情,更是一份难得的知己之情。而这份手足亲情也终于沉淀成了世间最美的文字,从此以后,每年的中秋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成了中国人对亲人最美好的祝福。
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赏月留香
写月诗词拓展: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不同境遇的达观
主题:达观/豁达、乐观
我见李白之达观,在于……
我见刘禹锡之达观,在于……
我见苏轼之达观,在于……
人:悲欢离合
月: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
月宫:寒
人间:暖
上阕:把酒问天
下阕:问月怀人
积极向上
热爱
生活
胸襟
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