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一节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我能列举各种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草地生态系统等。
2.我能描述生态平衡及自我调节。
(二)拓展性目标
我能通过制作小型生态瓶探讨研究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三)挑战性目标
我能了解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1.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学习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三、温故互查
1.营养级的概念以举例。
2.能量流动的特点?
3.物质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4.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四、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复习并创设情境:
通过大屏幕展示一个生态系统的图片(森林生态系统),指导学生观察并且回顾旧知::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
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且引出课题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五、问题导读: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
3.什么是生态平衡?
4.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六、任务驱动:
任务一:生物圈中各种生态系统
课件展示不同生态系统的图片,播放相关视频,学生根据可悲呢内容,欣赏图片和视频,回答问题:
1.比较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之处
2.比较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有什么相同之处
3.各种生态系统能不能完全分开 彼此之间存在的联系说明了什么
4.生物圈中有哪些生态系统?根据什么进行分类?
5.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
活动二:探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
(3)制订并实施实验:
①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②放砂注水:在瓶中放入1 cm厚的砂子,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为什么不将水加满
③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如何设置对照实验
④加盖封口:瓶子加盖,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
⑤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⑥放置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于阳面窗台上(以后不要再随意移动其位置)。为什么要放在阳面窗台上
(4)怎样观察实验现象
(5)得出结论: 。
活动三:生态平衡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火山爆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瞬间造成的破坏、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能力的破坏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内容以及课本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1.什么是生态平衡?
2.草原生态系统是如何调节其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的这种调节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否保护生态系统不遭到破坏?为什么?
4.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四:课后探究
课后观看影片《2012》,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升华,唤起学生保护地球家园,保护生物圈的信念。上课后全班交流自己的心得。
七、巩固记忆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有多大?
3.什么是生态平衡?
4.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八、达标测评
1.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2.一块沼泽地可以看作是一个( )
A.荒漠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3.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保持平衡不变
B.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内保持平衡不变
C.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长时间内保持极为稳定的平衡
4.下列生态系统中,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池塘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5.下列对各种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淡水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方面有重要作用
B.沙漠生态系统之所以生物种类稀少,是因为缺水
C.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氧气是由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
D.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简单
6.人们有时会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毁林造田,其共同特点是( )
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
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九、收获盘点
一、各种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生物圈:大气圈下层、水圈、岩石圈上层
二、生态平衡
1.概念: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中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着相对稳定,成为生态平衡。
2.特点: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