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22 18:5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宇宙中的地球
The Earth in the Universe
人 教 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本章
重点
keynote
The Cosmic Environment of Earth
地球的宇宙环境
01
The Impact of the Sun on the Earth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02
The Evolution Experience of the Earth
地球的演化经历
03
earth structure
地球结构
04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人教版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The Internal Circl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01
The out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02
目/录
CONTENTS
Classroom testing
课堂检测
03
01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程标准
02
从地球圈层的角度,认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认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意识到人类活动能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运用图表描述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的范围、物质组成,说明地球结构特点。
学习目标
03
运用资料,分析地球各圈层结构的特点
重点难点
教 学 分 析
新课导入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The Internal Circl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ONE
learner
地震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到目前为止,人类在地球上挖的最深的是苏联科学家在俄罗斯北部科拉半岛钻的一个深12262米的钻孔。但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我们对地球的内部探索依然很“无知”
【课堂思考】在无法深入到地表以下更深处时,我们是如何去知道地球内部的结构的?
地震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1.概念:
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运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产生地震波。
地震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2.产生原因:
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地震波。
地震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3.类型:
对比 纵波P 横波S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物体表现
较快
较慢
固液气

上下震动
左右摇晃
课堂活动--地震波的探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课堂活动】右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分别分析横波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差异性?
据图可知,在距离地表33km处,横波与纵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距离地表2900km处,横波的传播速度突然消失,而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急剧下降
课堂活动--地震波的探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课堂活动】右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分析横波与纵波在距离地表33km,2900km其传播速度为何突然发生变化?
根据所学可知,地震波的传播需要有一定的传播媒介,当传播媒介一致时其传播速度不会发生太大变化。地下33km,2900km两处,地震波都发生了明显的速度变化,说明其内部的传播媒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不连续界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内核
外核
地幔
横波
纵波
0
3
6
9
12
15
速度/km S-1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深度/km
莫霍界面
6371
33
2900
5150
古登堡界面
1.概念:
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
2.莫霍界面:
在大陆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增加
3.古登堡界面:
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内部圈层划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1.依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层次: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
地幔
地核
内部圈层划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1.依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2.层次:
地壳、地幔、地核
内部圈层划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3.地壳:
定义: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莫霍界面以外。
② 特点:地壳厚度不均,陆厚海薄。
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km
海洋地壳厚度5-10千米
内部圈层划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3.地壳:
③物质组成: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内部圈层划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4.地幔:
定义: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
② 划分:上地幔和下地幔
③ 软流层:上地幔顶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层,呈熔融状态,一般人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内部圈层划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3.地壳:
③物质组成: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A.地壳上层:硅铝层,不连续;只存在于大陆上;
B.地壳下层:硅镁层,连续,存在于大陆和大洋底部。
内部圈层划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4.地幔:
④ 岩石圈: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组成
内部圈层划分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4.地核:
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分为外核和内核;
物质构成以铁、镍为主
外核熔融态(液态)的金属物质
内核固态金属球
地核温度高,压力、密度很大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The out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ONE
learner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1.构成: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2.大气圈:
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2.大气圈:
组成: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特点:
A.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事提供了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氧气
B.大气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3.水圈:
组成:是地表和近地面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3.水圈:
组成:是地表和近地面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特点:
A.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
B.连续但不规则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4.生物圈:
组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4.生物圈:
组成: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特点:
A.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B.生物圈不单独占有一个圈层,而是融合在岩石圈上部,水圈全部,大气圈下部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5.外部圈层的关系: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懒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课堂活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课堂活动一】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山顶积雪、河流、草、树木等?
【课堂活动二】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
【课堂活动二】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堂小结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0 3
课堂检测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课堂检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1.读地球圈层图,下列有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

①b层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②c层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厚度越薄
③e层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④f层纵波不能传播,呈液态或熔融态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D
【解析】读地球圈层图,结合所学可知b层为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①正确;c层为岩石圈,海拔越高,地壳厚度一般越厚,②错误,排除BC;e层为古登堡面上部的下地幔,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③正确,D正确;f层为地核部分,横波不能传播,呈液态或熔融态,④错误,排除A;故选D。
课堂检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2.如图示意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四次地震的震源最有可能位于( )

A.地壳 B.地核 C.上地幔顶部 D.下地幔底部
C
【解析】由图可知,四次地震的震源都位于海洋中,且震源较深(30~40km),大洋地壳较薄,平均为17km,A错误;四次地震的震源深(30~40km),最有可能位于上地幔顶部,C正确:地核在距地表2900km以下,下地幔在距地表1000km以下,BD错误。故选C。
课堂检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读下左图为火山景观图及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3.该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地表 B.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C.下地幔 D.地壳上部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课堂检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读下左图为火山景观图及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全对的一组是( )
①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②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③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④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中间的一层。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侧的一层,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②错误,①③④正确。故选B。
课堂检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读下左图为火山景观图及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5.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①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②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③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④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外部能量的释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①错误;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②正确;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③正确;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外部不断增温,④错误。故选B。
课堂检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的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代表水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B
【解析】读图,植物蒸腾产生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则乙是水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课堂检测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 …
… …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的四大圈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氢气和氧气 B.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
C.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 D.图中地球圈层均为外部圈层
C
【解析】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其中干洁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A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即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C正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D错误。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