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22 18:54:42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简析
本单元围绕“童年学习生活”这一主题精选了三篇文章,既有校内生活,也.有校 外生活;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经典散文力作,也有古文教育语录。阅读这些 课文,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感受到永恒的童真、
童趣、友谊和爱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
设计目的
1.学习默读,保证阅读速度和阅读感知的完整性。
2.学会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 迅速了解文意, 在阅读中整体把握 文章的基本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不同的时代及不同的生活状态下的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让学生感受和珍惜永 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4.通过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要抓住人物特征。
5.让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 懂得阅读名著的重要, 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 趣。
6.课外古诗词诵读做到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情感,做到准确默写。
单元信息
分类 内容 课时
阅读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10.再塑生命的人 1
11. 《论语》十二章 2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2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基础作业( 15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论语》,让“我”感到痛苦,少年鲁迅也不喜欢《天演 论》。
B .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为人正直的人, 他和寿镜吾都是鲁迅非常尊重的老师。
C .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他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但从日本留学回国后, 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
D.《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著作, 鲁迅针对“卧冰求鲤”“孔融让梨”“老 莱娱亲”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诗如四季, 岁岁不相同。在春日踏青, 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 雨声淅沥, ;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荫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④③①② D .③①④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 向前。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D .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 他问子贡:“你与颜回, 谁强? ”子贡谦虚地
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 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
我听了一件事, 才能推知两件。 ”孔子点点头, 笑着说:“你不如他, 我与你都不如他
A., ; ”! B.? ; !” C.? , ”! D., , !”
二、基础知识综合
6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 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飘忽地走着, 吱吱地叫着, 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 áng。猫是饲养着的, 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 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 偷吃了东西, 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 也和我不相干, 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 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 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 jù 人,我们那里叫它“____________ ”, 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轩 áng( ) 啮( )破 诬( )陷 畏jù( )
(2)下列词语的词性类别与“拇指”相同的一项是( )
A.拨动 B.激烈 C.初心 D.庆祝
(3)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4)以上文段节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___ ,文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
提升作业(20 分钟)
三、综合性学习
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 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完成 任务。
材料 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 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 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 读本身, 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 足以诱人, 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 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 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 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 还有利 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 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有利于进
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 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 3000 多 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7.阅读“材料 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材料 2”“材料 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9.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 见。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②在推进“全民阅读” 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 ③阅读的目的, 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 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 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③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⑥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⑧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⑨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
(3)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
B.第③章“温故而知新”中,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 “故”自身不会产生“新”, 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
C.第⑥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恰当才能有所成就。
D.孔子赞叹“贤哉,回也”,毫不掩饰他对颜回的钟爱,是因为颜回能够在艰苦的环境 中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13.有人说:孔子生活的年代已十分久远, 我们今天没必要再读《论语》了, 你如何看? 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五、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神童庄有恭
粤中①庄有恭②, 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 时为放风筝之戏, 适落于将军 署之内宅, 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 见其神格 ③非凡,遽诘④之曰: “童子何来? ”庄以实对。将军曰: “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 ⑤? ”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曰:“能对几字? ”庄曰:“一字能之, 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⑥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 堂, 龙不吟, 虎不啸, 花不闻香鸟不叫, 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 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⑦无粮,喝声将军提 防提防。 ”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 态与气质。④遽诘:急忙问。⑤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⑥厅事:指大堂。⑦卒: 军中伙夫。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 因:趁,乘
B.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 以:认为
C.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适:恰巧
D.一百字亦能之 亦:也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相 同的一项是( )
A.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B.相委而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C.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D.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16.下列句子,与“何难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D.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1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意思是将军认为庄有恭说话像个大人而夸奖庄有恭。
B .庄有恭巧妙地对对子,表现了他年龄不大却才华过人。
C .文章中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庄有恭才思敏捷。
D .“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
18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
(2)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评价量表
书写(5 分) 完成时间(5 分) 基础能力(50 分) 提升能力(30 分) 综合实践能力(10 分)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单元简析
本单元围绕“童年学习生活”这一主题精选了三篇文章,既有校内生活,也.有校 外生活;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经典散文力作,也有古文教育语录。阅读这些 课文,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感受到永恒的童真、
童趣、友谊和爱给我们以学习和生活的启迪。
设计目的
1.学习默读,保证阅读速度和阅读感知的完整性。
2.学会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 迅速了解文意, 在阅读中整体把握 文章的基本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不同的时代及不同的生活状态下的儿童的学习和生活, 让学生感受和珍惜永 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
4.通过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要抓住人物特征。
5.让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名著的方法, 懂得阅读名著的重要, 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 趣。
6.课外古诗词诵读做到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情感,做到准确默写。
单元信息
分类 内容 课时
阅读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10.再塑生命的人 1
11. 《论语》十二章 2
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 2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2
课外古诗词诵读 1
基础作业( 15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论语》,让“我”感到痛苦,少年鲁迅也不喜欢《天演 论》。
B .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为人正直的人, 他和寿镜吾都是鲁迅非常尊重的老师。
C .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他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但从日本留学回国后, 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
D.《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著作, 鲁迅针对“卧冰求鲤”“孔融让梨”“老 莱娱亲”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答案】 B
【详解】A.“背《论语》”错误,应是背《鉴略》;“少年鲁迅也不喜欢《天演论》”错误, 《琐记》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 如饥似渴地阅读《天演论》
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C.“随和”错误。范爱农是一个正直倔强的人, 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 辛亥 革命后又备受迫害;
D.“孔融让梨”错误,应是“郭巨埋儿”;
2.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诗如四季, 岁岁不相同。在春日踏青, 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 雨声淅沥, ;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荫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④③①② D .③①④② 【答案】 D
【详解】本题考查排序。
排序题应对策略: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第二步,判断文段体 裁, 理清行文具体思路。第三步, 找出标志词语, 排除干扰选项。第四步, 通读排序语 段,及时检查调整。
①句中的“千缕”形容雨丝,对应“夏日听雨”,故应填在第二空;②句中的“玉田琼屋”是 被白雪覆盖的田野和屋子,对应“冬日观雪”,故应填在第四空;③句中的“绿荫遍野”对 应“青芜如毯”,故应填在第一空;④句中的“红叶清风”对应“秋日看花”,故应填在第三 空。故排序为: ③①④②;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答案】 C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 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 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 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A 项, 搭配不当, “信心”与“果断” 不能搭配;B 项,语意重复,“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删去“谈论”;D 项,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去掉“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 向前。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 .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D .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答案】 A
【详解】 B.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可在“养成”前面加“能否”;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掉“通过”或“使”;
D.语序不当,可将“有三十多年教龄”和“五十多岁”调换位置;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 他问子贡:“你与颜回, 谁强? ”子贡谦虚地
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 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 我听了一件事,才能
推知两件。 ”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A., ; ”! B.? ; !” C.? , ”! D., , !”
【答案】 B
【详解】试题分析: “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是反问句,应该用问号; “他听到一件事, 便能推知十件”与“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分句之间构成并列,应该用分号;“你 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是孔子的感慨,应该用叹号。据此,答案为 B。
二、基础知识综合
6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 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飘忽地走着, 吱吱地叫着, 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 áng。猫是饲养着的, 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 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 偷吃了东西, 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 也和我不相干, 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 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 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 jù 人,我们那里叫它“____________ ”, 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轩 áng( ) 啮( )破 诬( )陷 畏jù( )
(2)下列词语的词性类别与“拇指”相同的一项是( )
A.拨动 B.激烈 C.初心 D.庆祝
(3)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4)以上文段节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原名____________ ,文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昂 niè wū 惧
(2)C
(3)示例: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难道不是老鼠跳梁的世界吗?
(4) 狗 ·猫 · 鼠 鲁迅 周树人 隐鼠
【分析】(1) ①轩昂:意思是精神饱满, 气度不凡, 也指身材高大。注意“昂”字的写法。
②啮破:读音 niè pò,咬破的意思。注意“啮”的写法。
③诬陷:读音 wū xiàn,意思是伪造事实,以言语冤枉好人,加以陷害他们的“名誉”; 或是刻意假造罪状加以陷害他人。
④畏惧:意思是害怕,恐惧。
(2)本题考查词性辨识。 “拇指”是名词。
A.“拨动”意为划动、转动,撩惹、挑弄。是动词,与题干词性不符合;
B.“激烈”指的是(动作、言论)剧烈; (性情、情怀)激奋,刚烈。是形容词,与题干
词性不符合;
“初心”意为最初的心意,是名词,与“拇指”词性相符合;
D.“庆祝”意为为共同的喜事而进行某些活动表示高兴或纪念。是动词, 与题干词性不符 合; (3)考查句式转换。应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改写。可在“是老鼠”前加否定词“怎么 不”,然后在句末加疑问词“呢”和问号。反问句可以加强语气,示例:几百年的老屋中 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怎么不是老鼠跳梁的世界呢?
(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识记,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 收录鲁迅于 1926 年创作 的 10 篇回忆性散文,第一篇《狗·猫 · 鼠》,描写了作者仇猫的原因,取了“猫”这样一个 类型, 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根据“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 只有拇指那么大”
可知文段中的横线应该填写“隐鼠”。
提升作业(20 分钟)
三、综合性学习
在社区组织的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中, 你参与了部分工作。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完成 任务。
材料 1 当前“全民阅读”渐成共识,各种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层出不穷,堪称丰富多彩,
诸如图书漂流、阅读接力、名人讲座、新书签售…… 不一而足。但阅读活动毕竟不是阅
读本身, 阅读活动就如同食物散发出来的香味, 足以诱人, 但不能饱腹。阅读活动的数 量、质量、参与者等都不是评价阅读的指标,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获。 材料 2 数字阅读有利于迅速获取信息, 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管理, 还有利 于进行搜寻式阅读。纸质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 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其中, 有利于进 行深度阅读和持续性阅读。
材料 3 俞敏洪始终坚持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碎片化文章,购买了 3000 多本电子书,收藏了近一万篇微信群的文章。
7.阅读“材料 1”,你认为推进“全民阅读”应该重在_________________ 。 8.结合“材料 2”“材料 3”,针对“智能时代,如何读书”这一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9.下面是社区阅读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其中有多处语病,请指出两处并提出修改意 见。 ①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一直受到各方关注。 ②在推进“全民阅读” 活动中,我们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双升趋势。 ③阅读的目的, 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人成为更加完美的人。 ④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 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1) 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处,修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 .让读者有阅读收获(提高阅读质量)。 8 .①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行不 悖, 相得益彰。 ②根据不同的需求, 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9.(1) ②去掉“都” (将 “双升”改为“上升”)。(2) ③将“而是”改为“而且是”。(3) ④在“在于”后面加“是否” (将 “能否”改为“能”删去“能否”)
【解析】 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材料一,整体把握,然后根 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分析作答即可。如可分析“评价阅读的指标只能是读者的阅读收 获”一句,即可得出让读者有阅读收获的答案。
8 .试题分析: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 探讨、分析、整合, 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 “材料 2”强调“纸质 阅读是一种主动性行为”,二“材料 3”谈的是“在适当的时候读纸质书;他还读电子书和 碎片化文章”。两个观点整合在一起即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相得益彰和可采取不同的阅 读方式。 9 .试题分析:考查语病的修改。 ②句语意重复。 “都”与“双升”内容重复。去掉之一即 可。 ③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这是个递进复句, 不是并列复句。所以要将“而是”改为“而 且是” 。④句两面对一面。在“在于”后面加“是否”或删去“能否”均可。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学而》)
③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④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⑥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⑧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⑨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0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
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在川上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
B.第③章“温故而知新”中,温故和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 “故”自身不会产生“新”, 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
C.第⑥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方法恰当才能有所成就。
D.孔子赞叹“贤哉,回也”,毫不掩饰他对颜回的钟爱,是因为颜回能够在艰苦的环境 中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13.有人说:孔子生活的年代已十分久远, 我们今天没必要再读《论语》了, 你如何看? 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0 . 生气, 恼怒 自我检查, 反省 能忍受 河流 11.(1) 逝去的一 切像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2)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 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 正。 12 .C 13.示例:我认为有必要再读。《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 容, 所论及的是人类公共的、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比如“学而时习之…”强调了知识的 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 “吾日三省吾身…” 强调自我反省,提 高自我修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这些涉及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的要求, 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 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 《论语》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 化传统。
【解析】 10.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 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 结合 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句意: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恼怒;
(2)句意: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
(3)句意: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堪:能忍受;
(4)句意:孔子在河边说。川:河流。
11.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 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重点词:逝:指流逝的时光。斯:这里指“川”,即河水。 (2)句重点词:择:选择。善:优点,长处。
1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第⑥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思是:指对于学问和学业, 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 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13 .本题考查开放性题型。
示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的。《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 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如“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 新”等内容,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 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 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 大。另外, 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 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都是值得我 们学习的。
五、课外阅读
文言文阅读
神童庄有恭
粤中①庄有恭②, 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 时为放风筝之戏, 适落于将军 署之内宅, 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弈, 见其神格 ③非凡,遽诘④之曰: “童子何来? ”庄以实对。将军曰: “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 ⑤? ”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将军曰:“能对几字? ”庄曰:“一字能之, 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⑥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 堂, 龙不吟, 虎不啸, 花不闻香鸟不叫, 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 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⑦无粮,喝声将军提 防提防。 ”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 态与气质。④遽诘:急忙问。⑤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⑥厅事:指大堂。⑦卒: 军中伙夫。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 因:趁,乘
B.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 以:认为
C.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适:恰巧
D.一百字亦能之 亦:也 1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中的“而”的用法和意义相 同的一项是( )
A.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B.相委而行(《陈太丘与友期行》)
C.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D.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16.下列句子,与“何难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B.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
D.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1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意思是将军认为庄有恭说话像个大人而夸奖庄有恭。
B .庄有恭巧妙地对对子,表现了他年龄不大却才华过人。
C .文章中运用大量的语言描写来表现庄有恭才思敏捷。
D .“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 ”一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
18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方与客弈,见其神格非凡。
(2)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答案】 14 .A 15 .B 16 .B 17 .A 18.(1) 将军正好在和客人下棋, 看到他神 态、气质非同一般。(2)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
【解析】 14 .A. 因:于是。故选 A。
15 .A.表并列。
B.与例句都是表承接。
C.表并列。
D.表转折。
16 .A.省略句。
B.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
C.判断句。
D.省略句。
17 .A.错误,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意思是将军以为他在吹牛。故选 A。
18.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 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 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句顺。注意关键词,弈:下棋。神
格:神态与气质。以:因为。忽:忽视。
评价量表
书写(5 分) 完成时间(5 分) 基础能力(50 分) 提升能力(30 分) 综合实践能力(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