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2 20:5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级: 姓名:
1.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并做出合理的假设;
2、学会设计探究实验,并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原则;
3、说出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念。
二、学习重点: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三、学习难点:
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影响的过程;
2、学会根据问题做出假设,并预测实验结果;
3、掌握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
【自主预习】
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1、鼠妇也叫潮虫,总是生活在______的角落里;黄粉虫喜欢暗光,常在黄昏后活动,由这两个例子可以推测,影响动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
2、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 → → → → →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________的实验叫做_____________,所研究的这种条件叫做__________。
【课堂学习】
一、阅读课本P14-15页,思考以下问题:
1、本试验探究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哪一种动物的影响?
2、该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3、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二、小组合作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本试验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
2、本试验的假设是什么?你还能做出其它假设吗?
3、思考一下,以下实验设计是否可行,为什么?
①在干燥的纸盒内,放入潮湿的土壤,将10只鼠妇放在中央;
②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将2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
③在干燥的纸盒内,一侧放入潮湿的土壤,另一侧放入干燥的土壤,再用纸板盖在有潮湿土壤的一侧,将10只鼠妇放在纸盒的中央。
三、根据展示的实验数据,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本试验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2、本实验的实验结论是什么?
3、“表达与交流”时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
4、做完实验,鼠妇该如何处理?
【课堂检测】
1、下表为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果是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B、实验结果是鼠妇阴暗处有19只
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左右两侧湿度可以不同
2、下表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完善,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A、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25℃ B、左右两侧都应该保持阴暗环境
C、左右两侧应分别为湿土和干土 D、左右两侧各放一只鼠妇即可
3、鼠妇常生活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下,那里的土壤是潮湿的。为了验证鼠妇更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实验。
(1)实验材料∶实验木盒一个(木盒为长方形,上方可以加盖,有三块隔板平均将木盒分成4 室,分别编号为A、B、C、D,隔板下方各有一个小洞使4室相通),透明和不透明的盖板各2块,干燥土壤和潮湿土壤各若干,大小相似的鼠妇20只。
(2)实验步骤∶
①A组和B组相比,可以说明:鼠妇相对喜欢________环境。
②B组和D组相比,可以说明∶鼠妇相对喜欢________环境,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
③B组和C组不能相互对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④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上述实验数据还应该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该探究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