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1课欧洲的君主专制 导 言
谁能想到,一国之君会在冰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恕;谁又会想到,几百年后,同样是一国之君,会如此独断专行,以至于狂傲地宣称“朕即国家”。欧洲的君主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积极作用?又有哪些消极影响?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内容。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1、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
基本特征天主教教堂问题: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有何具体表现? 基本特征:土地所有权是分散的,政治权力也是分散的。 教皇英诺森十世 表现:
①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
而且拥有世俗权力。天主教会在
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不仅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
垄断文化教育,是西欧最大的封
建主,还建立了森严教阶制度和完备的组织系统,其权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②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但王权受到教皇的制约。国王无权任命本国境内的教职人员,甚至连国王登基也要经过教皇加冕才算有效。卡诺莎事件
10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亨利四世坚持自己拥有本国境内
的“神职授任权”,与罗马教皇格
列高利七世发生争执,结果,格列高利七世开
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亨利四世只得登上阿尔
卑斯山,在坚固的古堡卡诺莎城门前,冒着严
寒站了三天,求得饶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卡诺莎事件”。 ③最大领主国王把大部分土地分封给贵族,但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即使是向贵族领主征税,也要经过其同意。 中世纪欧洲流传
的说法是:“我的附
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
庸”。 ④国王的军队规模很小,遇有战争时,需要召集贵族封臣带领其士兵作战。 ⑤城市取得自治
权,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其内部管理不受国王或大封建领主的干预。 2、中世纪欧洲君主制的特点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1、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
基本 特征教皇出行问题:中世纪初期欧洲的君主制有何特点? 在中世纪初期的欧洲,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也是分散的。国王虽然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但王权十分虚弱,王权受到教皇的制约,国王对贵族的控制是有限的,一些城市的内部管理也不受国王的干预。二、新君主国1、“新君主国”的形成问题:何谓“新君主国”?何时开始形成?最早的君主国有哪些? 王权由分散到集中,由分权到集权的君主国;
从15世纪开始形成;
最早的新君主国有西班牙、英国、法国等。2、“新君主国”的特点二、新君主国1、“新君主国”的形成 ①领土:有比较明确的国家疆界;
②国王: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
③民族:出现“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民族概念;
④军队:常备军的建立,是近代国家兴起的重要标志。问题:“新君主国”有何特点?2、“新君主国”的特点二、新君主国1、“新君主国”的形成3、“新君主国”的作用问题:“新君主国”有何作用? “新君主”扩大并巩固了王权,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恩格斯说:“王权是进步
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
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
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
状态对抗。三、欧洲的君主专制1、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问题:欧洲的君主专制是何时形成的?其两大典型代表是谁? 17世纪,欧洲“新君主”大都发展为专制君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西欧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
俄国在16世纪出现了沙皇专制,成为东欧专制统治的典型。2、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三、欧洲的君主专制1、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问题:路易十四为了集中权力,强化君主专制采取了哪些措施?路易十四 ①宣称“朕即国家”,主张“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②通过各种手段,削弱贵族权力,把贵族变成国王的仆人。
③把天主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借助教会宣扬“君权神授”。问题:路易十四为了集中权力,强化君主专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④增加常备军的规模,建立常备警察部队,成为专制王权统治的有力保障。
⑤重用财政大臣柯尔柏,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路易十四问题:路易十四的君主专制对法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法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法国一度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巴黎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路易十四被臣民尊称为“太阳王”。
由于路易十四的挥霍无度和好大喜功,其统治末期,法国国力衰竭,君主专制制度逐渐暴露出危机。2、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三、欧洲的君主专制1、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3、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问题:俄罗斯是何时统一的?又是怎样统一的? 莫斯科原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2世纪开始建城,并逐步形成了莫斯科公国。
14世纪初期,伊凡一世任王公时,莫斯科公国还处于蒙古钦察汗国的控制之下。到15世纪末终于摆脱蒙古人的统治。
到16世纪初,伊凡四世即位时,形成了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问题:伊凡四世统治时期,为加强中央集 权,采取了哪些改革
措施? 设立缙绅会议,并主持会议,统一制定全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
实行“特辖制”,引起大贵族的反对甚至叛乱。建立禁卫军,对大贵族进行镇压。 伊 凡 四 世问题:沙皇的专制制度开始形成于何时?最终确立于何时?彼得一世即位后,是怎样强化沙皇的专制统治的? 时间:开始形成于16世纪初,最终确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
措施:①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
②把贵族和教会变成沙皇政府的一部分;
③对于反对改革的贵族,坚决予以打击强化农奴制统治。彼得一世问题:彼得一世强化沙皇专制对俄国历史的发展有何作用?圣彼得大教堂 彼得一世通过对内改革、对外扩张,到18世纪俄国成为欧洲
的强大帝国--俄罗
斯帝国,彼得也获得
“全俄罗斯大帝”的称
号。首都彼得堡也成
为东欧的文化中心。总结 在中世纪初期的欧洲,王权十分分散、虚弱,受到教皇的制约,国王对贵族的控制是有限的,一些城市内部的管理也不受国王的干涉。从15世纪开始一批“新君主国”出现,“新君主”打破了封建割据状态,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界,成为名副其实的的“一国之君”,王权得到扩大和巩固。随着权力的日益集中,“新君主”大都发展成为专制君主,君主专制确立起来。
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起过进步作用,它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它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欧洲的君主专制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是在
A.公元476年 B.公元前476年 C.公元475年 D.公元前475年
2.关于在中世纪的欧洲的国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独立的的世俗权力 B.能够任命神职人员
C.能够向贵族领地内人民直接征税 D.能够分封全国大部分土地给贵族
3.关于欧洲“新君主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出现于15世纪 B.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
C.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4.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凡尔赛宫的主要作用是
A.满足个人的腐化生活需要 B.镇压“投石党运动”
C.削弱打击贵族的势力 D.便于赢得天主教会的支持
5.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经济措施不包括
A.收购国外的工场 B.扶持国有贸易公司
C.采取国家管制方式 D.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6.俄国沙皇专制制度最终确立于
A.16世纪初期的莫斯科公国建立 B.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之初
C.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彼得一世时期 D.1861年改革废除农奴制之后
7.伊凡四世主持召开“缙绅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A.统一制定全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 B.加强中央集权
C.赢得封建贵族和教会的支持 D.推动俄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8.彼得一世时期的最高国家管理机构是
A.贵族会议 B.参政院 C.宗教事务管理局 D.缙绅会议
9.彼得一世时期强化农奴制的措施是
A.实行参政院制度 B.颁布“职官表”,对官员实行等级量化
C.设立宗教事务管理局 D.规定贵族地主对所属农奴的人丁税付有责任
10.到18世纪东西欧并存的两大文化中心是 ①圣彼得堡 ②伦敦 ③柏林
④莫斯科 ⑤巴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⑤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的加冕图》
材料二:英王亨利三世(1485——1509年在位)、法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西班牙王斐迪南二世(1474——1516年在位),是近代国家的“三个智者”
——弗朗西斯·培根
材料三:那幸福的时代,标志着放纵自由。
那时侯,狂妄像匹野马,响者小铃铛,
轻快的步子跑遍整个法兰西的领土;
那时候,没有一个凡人甘愿虔诚超度;
那时候,无事可为,只除开反省自守
——伏尔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世纪时期王权与教会之间怎样的关系?
(2)材料二中弗朗西斯·培根所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中伏尔泰的这段诗文反映了当时法国怎样的历史景象?
12. 法国路易十四的“朕及国家”思想的含义是什么?为实施这一思想,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思想的实施起了怎样的作用?
探究感悟
阅读下列材料:
康熙与路易十四
公元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上半叶的约80年间,欧亚大陆上相距遥远的两个文明古国——中国和法国,几乎同时分别各由一位杰出的君主统治,中国的统治者便是康熙,在法国则由素有西方“太阳王”之称的路易十四统治着法兰西的波旁王朝。 康熙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位61年,建树颇多,对当时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佼佼者之一。 路易十四是法国波旁王朝的第三代国王。他在位72年,亲政55年。路易十四执政时期,凭借首相黎塞留和马扎然奠定的基业,在国内,把君主专制政体推向顶峰。在国外,为扩大和确保在欧洲的霸权,征战几十年之久。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康熙大帝与路易十四统治的共同之处,两者统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对于这些措施你如何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1.B 2.D 3.C 4.C 5.D 6.C 7.B 8.B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1.(1)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但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2)因为这些“新君主”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
(3)它反映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巴黎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
12、含义:一个国王、一种法律和一个信仰。措施:通过各种手段削弱贵族权力,把贵族变成国王的仆人;把天主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借助天主教会宣扬“王权神授”。
作用:法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巴黎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
探究感悟
中国的康熙皇帝与法国的路易十四,两位皇帝同处于一个时代,同样的幼年继位、同样的雄才大略。共同措施包括: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消灭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等。根本不同:康熙帝所推行的政策,基本是沿着一条恢复封建经济促使满洲贵族进一步封建化的道路往前走的,建立在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结果:中国的封建社会继续延续,资本主义经济并没有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中国日渐闭关锁国,最终导致近代落后挨打局面。路易十四改革虽然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削弱封建割据势力,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欧洲的君主专制
[课程目标]
了解中世纪的欧洲封封建制度和“新君主国”的概况,知道法国路易十四专制和俄国沙皇专制的情况。
[预习笔记]
[知能点拨]
学法指导
从客观上把握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在欧洲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是分散的,政治权力也是分散的;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在大大小小的王国里,国王只是最大的领主;城市是中世纪的工商业中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王权不断得以加强。“新君主国”出现,“新君主”逐步发展成为专制君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西欧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俄国沙皇专制成为东欧专制统治的典型,圣彼得堡与巴黎并肩成为东欧和西欧的文化中心。
2、关于“新君主国”应从出现、发展及作用等方面把握:
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成为最早一批走向集权的国家,被称为“新君主国”。“新君主”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成为名符其实的“一国之君”。这一时期领土明确的国家开始形成,后来被称为“民族国家”,而常备军的产生,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新君主”扩大并巩固了王权,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专制王权的专制经济有哪些表现?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西欧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路易十四通过各种手段,削弱贵族权力,把贵族变成国王的仆人;把天主教会变成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借助天主教会宣杨“王权神授”;建立常备军、常备警察部队,成为专制王权统治的有力保障;重用财政大臣柯尔柏,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俄国沙皇专制成为东欧专制统治的典型。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表明自己要像罗马皇帝恺撒那样行使专制权力;他设立“缙绅会议”,统一制定全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实行“特辖制”,独断专行;建立禁卫军,对大贵族进行无情镇压。彼得一世对内实行欧化改革,向西欧学习,对外极力扩张,形成俄罗斯帝国。其帝国建立农奴制的基础之上。
[例题解析]
例: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这样民族概念的出现
C.“新君主国”的兴起
D.常备军的产生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新君主国”的出现,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新君主国”兴起以后,开始建立起常备军的产生,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标检测]
选择题
中世纪欧洲统治的说法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天主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
B.国王是教会的世俗统治者
C.国王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
D.城市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
2.、法国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对外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
C.专制独裁
D.重商主义
3、对彼得一世改革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向西欧学习,对外极力扩张
B.设立“缙绅会议”
C.实行“特辖制”
D.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非选择题
恩格思说:“王权是进步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D 3.A
非选择题
4.①中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权是分散的,政治权力也是分散的;教会不仅拥有精神权力,而且拥有世俗权力;在大大小小的王国里,国王是最大的领主;城市的管理不受国王或大封建领主的干预。
②15世纪开始,出现“新君主国”,“新君主”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新君主”扩大并巩固了王权,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是西欧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在其统治时代,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巴黎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俄国沙皇专制成为东欧专制统治的典型,到18世纪,俄国成为欧洲的强国,首都圣彼得堡与巴黎并肩成为东欧和西欧的文化中心。
所以,恩格斯的话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