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备课参考--第 2 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件+示范教案+学案+同步练习,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河东教育】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备课参考--第 2 课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课件+示范教案+学案+同步练习,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2-05 11:20:54

文档简介

日本仿效唐制的改革 同步练习
●训练测评
选择题
1.日本开始进入农耕时代是在
A.前3世纪   B.前4世纪
C.前5世纪  D.前6世纪
2.日本向中国派出谴唐使和谴隋使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与隋唐政府的外交关系 B.开展对华贸易
C.炫耀本国雄厚的政治经济实力 D.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3.日本政府第一次向中国派出谴隋使的代表是
A.小野妹子  B.阿倍仲麻吕 C.空海   D.中臣镰足
4.日本谴唐使团组成人员不包括
A.留学生 B.僧侣
C.外交官员 D.日本天皇
5.大化改新前的背景不包括
A.国家体制日趋完备
B.皇权专制受到威胁
C.政局动荡不安
D.改革派势力组建了新政权
6.大化改新以后,掌握中央行政大权的是
A.神祗官  B.太政官
C.国司  D.中务省
7.日本的班田收授法主要学习了唐朝的
A.三省六部制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租调制
8.大化改新期间颁布了律令,其内容不包括
A.土地赋税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司法制度 D. 神话皇权
9.大化改新期间神话皇权的主要目的是
提高皇室的政治地位
确立天皇的最高地位
C.便于推行改革的各项措施 D.为对外扩张寻找历史依据
10.大化改新时期的平城京是今天的
A.东京   B.奈良
C.北海稻 D.京都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大化改新诏
大化二年春正月甲子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曰:
其一曰,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曰,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
其三曰,初造户籍,计帐,班田授受之法。凡五十户为里,每里置长一人,掌按检户口,课殖农桑,禁察非违,催驱赋役。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随便量置。凡田长三十步、广而二十步为段,十段为町。段租稻两束两把,町租稻二十二束。……
请回答:(1)归纳材料中日本大化改新的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之间的关系。

(2)分析这些措施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12.大化改新时期日本是怎样学习中国文化的?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感悟
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大和国的归唐使,你是怎样对比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比较,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的。
参考答案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A 2.D 3.A 4.D 5.A 6.B 7.C 8.D 9.B 10.B
二、非选择题
11.(1)公民公地制度,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公民公地制度是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的前提和基础,租庸调制以班田收授法为基础。
(2)这些措施使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日本国家形态基本完备,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着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12.仿效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推进改革,日本掀起了第一次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高潮, 唐文化全面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民族。
具体表现:仿效唐朝的租庸调制而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大化革新建立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府,实际上是中国政治制度的移植,另外,仿效唐律颁布律令,中国的建筑、服饰、货币、文字等等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打破了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使日本的国家形态基本完备,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着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飞跃。
【探究感悟】
提示:教师指导学生先回忆已学过的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最后完成这一作业。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日本学习唐制的目的,内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基本技能:学会比较相似历史事件,学会认知历史事物。3.情感培养:通过学习本课知识,
认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改革创新的艰辛性;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的认识
性和前景的光明性。
二.学习方法:自学辅导(课程标准中对此课没有做具体要求)。
三.学习重点: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影响。
四.学习难点:大化改新内容的分析;分析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日本学习唐制的目的,内容,以及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基本技能:学会比较相似历史事件,学会认知历史事物。
3.情感培养:通过学习本课知识,认识改革创新的艰辛性;增强对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的认识性和前景的光明性。
【学习重点】大化改新内容的分析;分析改革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是什么使得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成为可能?
条件:
(1)两国同处于东亚,一衣带水。
(2)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高度发达的文明向周边地区传播,形成了中华文明圈。
(3)日本自身的努力(为了达到目的不畏艰险的精神)。
2、日本派遣隋使和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和简单过程如何?
·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促进自身发展。
·过程:中日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607年第一次派遣隋使;
共派遣隋使4次,派遣唐使19次。
3、日本派遣使者来中国有何重要作用?
(1)促进 中日文化 交流。
(2)促进 日本社会文化 发展。
二、大化改新
1、背景
(1)豪族(中央、地方)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
(2)日本归国留学生的积极推动
(3)改革派建立新政权(最重要)
2、措施:
(1)推行公地公民制
经济 (2)实行班田收授法
(3)实行租庸调制

中央
(1)确立中央集权体制
施 (官制) 地方
政治 (2)制定律令
(3)神化天皇
3、作用:(改革影响)
①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被打破;
②国家形态基本完备,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确立了天皇的地位;
③实现了日本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课件16张PPT。日本概况:
日本由四个大岛及约4000个小岛组成,面积377800平方千米。人口12776万(1、2亿多)为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居民多为大和族,通用日语,信奉神道和佛教。
日本历史溯源:
约公元一世紀,日本各地共有一百多個小國(其中有些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到了公元三世紀,这些小国逐渐统一为一个比较大国家——大和国。
在大化改新之前,日本文化经历了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三个发展时期,总体上经济政治文化水平与当时的中国相比还比较落后。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古代的大
化改新和近代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发生了两次
天翻地覆的变化。日本能在当今世界拥有如
此重要的地位绝非偶然。让我们走进历史,
考察日本的这两次划时代的变革,探究他们
强盛的奥秘。东汉政府赐给当时
日本的金印。见证
中日悠久的交往历
史(汉光武帝)徐福东渡的故事一定程度上
反映了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
的影响日本遣唐使船第2课 大化改新(646年)
一、遣隋史和遣唐史
1、日本为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2、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
3、遣使和留学生的影响?
4、从徐福传说、日本国名的来历中,你有什么认识?
5、图《第一批遣唐史》《遇难的遣唐史》反映了什么?一、遣隋史和遣唐史
1、日本为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1)一衣带水的邻邦
2)唐朝的吸引力(体制、经济、文化)
3)目的:吸收先进文明,促进自身发展
2、古代中日友好交往史上的重要人物?
小野妹子、晁衡
徐福、鉴真、李白和王维等3、使节和留学生的贡献?
4、从徐福传说、日本国名的来历中,你有什么认识?
中日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5、图《第一批遣唐史》《遇难的遣唐史》反映了什么?
积极学习,吸收先进文明二、大化改新(646年)
1、背景
遣使、留学生
政局动荡不安(斩杀豪族)
改革派政变,建立新政权(中臣镰足)
原因?
向往唐朝文化---
国家落后--必要性
改革派掌权---可能性 2、主要内容
1)公地公民制---
2)班田收授法、
3)租庸调制
3)建立完备的国家政治体制
中央:2官8省制
地方:国、郡、县级
4)制定律令,神化皇权
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日本的都城、服饰、文教等也深受唐朝影响班田收授法
良人年满六岁,男子分给口分田二段(土地单位),女子为男子的三分之二,即一段一百二十步,奴、婢等贱民各得良人男女口分田的三分之一。分配口分田以每六年编造一次的户籍为标准(六年一班)。本人死亡,国家在下一个班田年度收回分给的口分田。
3、作用
打破了 的世袭特权
建立起 的国家体制
使日本从 社会向 社会过渡氏族豪族中央集权奴隶封建4、启示
积极学习(先进文化)
开放则国盛
学习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探究: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请用古代史为例加以说明。但是,中日关系也曾经给我们留下了不愉快的回忆。请结合古代和近现代史予以说明。即使是在当代,中日关系也是明暗交织,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古代友好交往的史实
互派使节
互派留学生
贸易往来不愉快之事(惨痛回忆)
1)元末明初
“倭寇”侵扰(商人、武士、海盗)
2)明朝(1592-1598年)
日本两次进犯朝鲜,中国派兵援助,粉碎其阴谋
(丰臣秀吉)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4)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如: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改写历史教科书问题
否定侵朝、侵韩的史实

慰安妇和化学武器伤害索赔问题

钓鱼岛问题、油气田开发问题 ……
怎样看待日本和中日关系?
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
区别对待日本人民和侵略者
亚洲国家要高度提高紧惕性
团结一切曾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
坚决反对日本的反动逆流
积极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