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秋期人教版生物七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时间50分钟分数50分
选择题20分
单选题
1以下谚语所蕴含的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草尽狐兔愁:草→兔→狐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2.枯叶蝶的体色与周围落叶的颜色基本一致,很难被天敌发现。这种现象属于(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破坏环境
3.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
A.植物→蝉→螳螂→黄雀
B.蝉→螳螂→黄雀
C.黄雀→螳螂→蝉→植物
D.植物→蝉→螳螂→黄雀→细菌和真菌
4.变黄的柳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A.柳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柳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柳树能够进行呼吸 D.柳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是( )
A.生物能繁殖后代
B.生物能生长和发育
C.生物都能进行运动
D.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6.鼠妇生活的环境是( )
A.干燥的环境 B.阴暗潮湿的环境
C.有光的环境 D.水中
7.天气变冷了,蛇要冬眠了,影响其主要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 B.水 C.温度 D.食物
8.若河流被汞污染,在“水草→虾→鱼→人”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
A.水草 B.虾 C.鱼 D.人
9.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小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荒漠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10.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会(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一直不变 D.相对稳定
11.天气炎热时,树荫下比较凉爽。这说明:( )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密不可分
12.下列变化属于生长现象的是( )
A.海水的涨潮和退潮 B.铜器上不断变大的锈斑
C.树苗长成大树 D.不断变大的湖泊
13.马尾松能够在石缝里生长,这是因为马尾松 ( )
A.种子没有果皮包被
B.根系发达可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和无机盐
C.树高可超过20米
D.叶片宽大扁平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
B.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多
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一条食物链
D.草原生态系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15.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蜘蛛与青蛙只是捕食关系
16.假如某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三种生物,他们的捕食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该生态系统中的杂食性动物是( )
A.甲 B.乙 C.丙 D.甲和丙
17.有关下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图是某人在饭前、饭后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引起c~d段快速下降的激素是胰岛素
B.B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
C.C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
D.D图表示的是在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较长时间内鹿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18.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
C.鲫鱼的身体呈现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有利于水游行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
19.下列对生物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一切生物都具有繁殖的特征
C.运动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D.应激性是生物体具有的普遍特性
20.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田鼠、蛇等野生动物,若人们大肆地捕杀蛇,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田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田鼠的数量会马上减少
C.庄稼会减产 D.蛇的数量会减少
非选择题30分
二、综合题
21.右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分析回答: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 和 两部分。
(2)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 。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会 。
(3)图中表示的食物链有 条。
22.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后回答问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1)请列举出文中所描述的生物名称: 。
(2)请说明判断依据: 。
23.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简图,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 者.
(2)此生态系包含 个消费者.
(3)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
(4)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有毒物质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
(5)请你判断: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判断对错)
24.中国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开展休闲采摘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1)图是某农业生态园中生物间关系示意图,图中A属于 。
(2)为了充分利用光能,农作物及苗木栽培时要做到 。
(3)在种植瓜果的大棚及周边放养蜜蜂,能明显提高瓜果的产量,原因是蜜蜂能帮助植物 。
(4)农民在采摘园内将毛桃树实生苗(由毛桃的种子繁殖,抗病能力强)的上半部枝条锯掉,留下段枝条并切开合适的切口,再接上既有观尝价值、又高产美味的新品种。从嫁接的角度分析,毛桃树是作为 (“砧木”、“接穗”)使用的。
三、资料分析题
25.阅读并分析下列资料:
①一粒桃核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
②小麦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
③你在一些音像资料上看到的猎豹发现角马后迅速追击,角马发现猎豹后快速逃跑.
上述三段文字分别说明了生物的哪些特征?
(1) ;
(2) ;
(3) .
四、读图理解题
26.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 .
(2)该生态系统有 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哪一类生物的数量最多? .
(3)如果大量捕杀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 .(如何变化)
(4)人们为了保护牧草而大量捕杀老鼠,这项举措是否合理? 。原因是什么?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A、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A说法错误。
B、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B符合题意。
C、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而选项中,蝉为消费者,C说法错误。
D、食物链中,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是食物链的书写方法,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食物链是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箭头捕食者。
2.【答案】B
【解析】【解答】枯叶蝶翅膀极像枯叶,与环境颜色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是对环境的适应。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必需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同时,生物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②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影响环境,例如: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3.【答案】A
【解析】【解答】A.结合分析可知:“植物→蝉→螳螂→黄雀”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规则,A符合题意。
B.“蝉→螳螂→黄雀”,缺少生产者,B不符合题意。
C.“黄雀→螳螂→蝉→植物”,箭头应该指向捕食者,而不是被捕食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蝉→螳螂→黄雀→细菌和真菌”,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细菌和真菌”等分解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4.【答案】D
【解析】【解答】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因此,变黄的柳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柳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答案】C
【解析】【解答】自然界中,有生命现象的物体叫生物。具备生物的特征,这个物体就有生命,就属于生物。生物的特征主要包括: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A、B、D是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能进行运动,例如植物只能在出生之地固定地生长直到死亡,故答案为:C
【分析】熟记生物的基本特征,据此答题。
6.【答案】B
【解析】【解答】在寻找鼠妇时不难发现,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种花的湿花盆下鼠妇的数量最多,而在干旱的草地中鼠妇的数量却很少,有以上可以看出,湿花盆下和干旱的草地中,光照和水分存在差别,可见,鼠妇的生活受光照和水分的影响很大,鼠妇大多集中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而光亮、干燥的环境中鼠妇的数量很少,由此推测,鼠妇的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的环境。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生活环境,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鼠妇的生活习性,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蛇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蛇有冬眠的特性,主要是受温度影响的。
故答案为:C。
【分析】一些变温动物,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冻伤甚至冻死,变温动物蛇有冬眠的特性,根据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进行解答。
8.【答案】D
【解析】【解答】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很暗被分解,不容易被排出,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水草→虾→鱼→人”食物链中,人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在“水草→虾→鱼→人”食物链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是人。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9.【答案】C
【解析】【解答】荒漠生态系统条件恶劣,不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很少,营养结构简单,因此,自我调节能力最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能力有大有小,一般地说,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大;相反,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就越小.所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结构特点.(即: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
10.【答案】D
【解析】【解答】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动态的平衡状态,因此,在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可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的。
11.【答案】C
【解析】【解答】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内以气体状态散发到体外的过程,主要器官是叶片,水蒸气的散发提高了空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蒸腾作用在散失水分的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从而降低了周围环境的温度;而且,夏天大树还能遮挡阳光,降低温度,因此,天气炎热时,在树荫下,空气湿润、凉爽,可见这是生物影响环境的表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为基础题,熟记蒸腾作用的意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需要明确的是水分蒸发会吸收热量,植物的蒸腾作用有效的降低了植物体表的温度,帮助植物体有效的散热,也降低可周围环境的温度。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B、D都不属于生命现象;C树苗长成大树,说明生物能够生长.
故选:C
【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3.【答案】B
【解析】【分析】马尾松的叶细长如针和气孔深陷表皮下,减少水分蒸发;且根系发达,能深入到土壤的深处吸收营养物质,因此能生活在干旱而贫瘠的陆地上,所以此题答案为B。
【点评】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较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具有“地球之肾”的美称,A错误。
B、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为主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少,而消费者多主要是人类,人类的活动决定了该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植物种类和数量较少,B错误。
C、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而螳螂、蝉、黄雀都属于消费者,不能够成食物链,C错误。
D、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植被主要是低矮的草,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消费者主要是野生动物。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2)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类为主的生态系统,生产者少,而消费者多主要是人类,人类的活动决定了该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3) 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4)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植被主要是低矮的草,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
15.【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的食物网的三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昆虫→青蛙→蛇;水稻→食昆虫→蜘蛛→青蛙→蛇,水稻→田鼠→蛇;A不符合题意;
B、该生态系统食物网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B不符合题意;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只有水稻,昆虫、田鼠、青蛙、蛇都是消费者,C不符合题意;
D、青蛙捕食蜘蛛,蜘蛛与青蛙是捕食关系,同时青蛙和蜘蛛都以昆虫为食物,青蛙和蜘蛛4有属于竞争关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书写食物链的正确方法:①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一级消费者结束;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箭头相连,箭头依次指向下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③在食物链中不出现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16.【答案】C
【解析】【解答】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根据食物链概念,从图中可以看出,食物链是从甲开始的,所以甲应属于生产者,乙是初级消费者,丙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即丙既已植物为食,又以动物为食,故为杂食性动物.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首先明它们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17.【答案】B
【解析】【解答】B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b点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呼吸作用的强度相等,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
故答案为:B
【分析】( 1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患糖尿病.
( 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使其浓度降低,呼吸作用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
( 3 )低温和高温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发挥,低温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高温会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
( 4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
18.【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啄木鸟的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来增大压强.便于凿开树干捕捉虫子,有利于摄食,A正确;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B正确;
C、鲫鱼的身体呈梭型,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有利于水游行,C错误;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D正确.
故选:C.
【分析】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19.【答案】D
【解析】【解答】A、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符合题意B、成熟的生物个体能够通过生殖产生后代,不符合题意;C、动物是生物的一个主要类群,称为动物界。它们能够对环境作出反应并移动,捕食其他生物;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就是自由运动,不符合题意。D、生物体具有应激性的特征。如用手轻轻触动含羞草的叶,叶会合拢,向日葵的花盘朝向太阳,植物根的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茎的背地生长等,都说明植物具有应激性,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需熟记生物的七大特征。
20.【答案】B
【解析】【解答】在该生态系统中存有农作物→田鼠→蛇的食物链,如果大量的捕杀蛇,使田鼠因天敌的减少而数量增加,农作物就会减少,随着农作物的减少田鼠的量也会因食物缺乏而减少。
故答案为:B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某动物是食物链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维持着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21.【答案】(1)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
(2)虫和鸟;增加
(3)1
【解析】【解答】1、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阳光、空气和水等属于非生物成分,如下图:
2、图中的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虫子和食虫鸟都属于消费者,鸟和虫之间是捕食关系,鸟以虫为食物,所以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虫则失去了天敌,所以虫的数量会在短时间内增加。
3、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捕食关系,图中的植物、虫、食虫鸟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植物→虫→食虫鸟。
故答案为:1、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2、虫和鸟,增加,3、1。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22.【答案】(1)皂荚树、桑椹、蝉、黄蜂、菜花、叫天子(云雀)、草、油蛉、蟋蟀等
(2)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具备了: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解答】解:(1)文中所描述的树(皂荚树、桑椹)、菜、蝉、黄蜂、菜花、叫天子(云雀)、草、油蛉、蟋蟀等都是生物。(2)(1)中的生物,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并且具备了: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等生物的基本特征。
【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生命,其判断依据是生物的基本特征。
23.【答案】(1)生产
(2)5
(3)分解
(4)鹰
(5)种群
【解析】【解答】(1)、(2)、(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草是生产者,动兔、狐、鼠、蛇、鹰5种物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4)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鹰,所以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有毒物质污染了草,那么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鹰.
(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生产;(2)5;(3)分解;(4)鹰.(5)正确
【分析】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等.食物链: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食物链终端的生物数量越少,生物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强.
24.【答案】(1)生产者(绿色植物)
(2)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3)传粉
(4)砧木
【解析】【解答】解:(1)在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绿色植物是生产者,消费者以植物为食。因此,图中A属于生产者,BCDE均直接或间接以A为食,均为消费者。(2)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充分的利用光能。因此,农作物及苗木栽培时做的合理密植、兼作套种等种植,可以充分的利用光能,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3)在种植瓜果的大棚周围放养蜜蜂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原因是蜜蜂帮助果树进行传粉,增加产量。(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叫砧木,从嫁接的角度分析,毛桃树是作为砧木。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图示是某农业生态园中生物间关系示意图,图中A是此图示中生物的起点,因此A是生产者,BCDE为消费者。(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温度等。(3)在农业生产上常采用辅助授粉的方法,以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4)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25.【答案】(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解答】解: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1)一粒桃核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体现了生物能繁殖后代;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发育.表现了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2)小麦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
淀粉等有机物,表现了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3)猎豹发现角马后迅速追击,角马发现猎豹后快速逃跑.体现了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故答案为:(1)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3)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的特征方面来切入.
26.【答案】(1)生产者
(2)5;草
(3)先增后减
(4)不合理;生态系统遭破坏
【解析】【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图示中草属于生产者;鼠、蛇、鹰、兔、狐等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2)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相互关联,就形成了食物网;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并且,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20%,所以,绿色植物处在第一营养级,数量应最多,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数量就越少.(3)如果如果大量捕猎狐,兔、鼠的天敌减少短时间内会增多,鹰的食物增多,数量也将会增多,当食物减少时,又减少,因此是先增多后减少.(4)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人们为了保护牧草而大量捕杀老鼠,这项举措不合理,原因是生态系统遭破坏.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根据食物链的概念,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每一条食物链都应从生产者开始,直到没有其他消费者吃他为止,按一定的顺序数不容易出错.食物链的长短主要看营养级的多少.(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食物链中的生物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种生物数量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生物数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大量猎狐后,鼠由于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鹰因食物增加也大量繁殖数量增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