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你能理清黑字标题
之间的关系吗?探源历史
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
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的措施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改革的影响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你能理清黑字标题
之间的关系吗?问题探究二:提炼课本信息,找出改革的背景探源历史一、改革的背景——时代的要求1.改革的必要性
(a)俄国是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b)通向西欧的通道受控
2.改革的可能性
(c) 1689年,彼得一世掌握了大权,微服出访欧洲,了解了国际形势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你能理清黑字标题
之间的关系吗?问题探究二:提炼课本信息,找出改革的背景问题探究三:为什么说17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探源历史(1)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2)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3)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4)文化教育十分落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出生于1672年,10岁时成为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当时,彼得年幼,由聪明能干的异母姐姐索非亚摄政。彼得自幼酷爱军事游戏,他组织小伙伴建立两个童子军团。1689年,索非亚企图谋杀彼得,彼得率童子军进行反击,夺得政权。他向往西方科技,曾乔装打扮,到荷兰造船厂当木匠,也曾访问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回国后进行改革。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彼得
大帝审问
太子阿列
克谢基础知识巩固1、17末18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时候,俄国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
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欧化的改革军事——按照欧洲方式改革军队A、实行征兵制B、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的军队经济A、鼓励私人开办企业B、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进行税制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A、在中央设立最高机关:参政院B、地方设立总督听命于沙皇文化教育A、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聘请外国人到俄国传授
先进的科技B、发展各种公共事业C、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C、废除世袭特权二、改革的措施——移植西方文明 基础知识巩固3、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列宁指的是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4、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实行征兵制,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B.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C.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
D.引进欧洲先进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
5、彼得一世曾说:“金钱是战争的命脉”,为此,他推行的经济政策是
A.重商主义
B.人文主义
C.自由主义
D.凯恩斯主义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你能理清黑字标题
之间的关系吗?问题探究二:提炼课本信息,找出改革的背景问题探究三:为什么说17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问题探究四:彼得一世的改革有何利弊 探源历史三、改革的影响——俄罗斯帝国的崛起1、存在问题:
①用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改革
②加重了农民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
③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2、历史影响:(成效)
①国力壮大,打败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②取得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③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
④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课堂设问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彼得一世遭到贵族和军队中的保守势力的反抗。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为了加强沙皇的威严,不让自己的政敌东山再起,彼得一世严厉镇压了近卫军的反叛,将叛乱者全部绞死,还把幕后指挥者索菲亚公主终身拘禁于修道院。后又将反对改革的太子处死。
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彼得一世还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
俄国的野蛮是指经济文化落后,不开化;彼得一世的野蛮是指他在推行改革的手段残酷.马克思的话正确地揭示了彼得一世在改革的过程中,用野蛮,残酷的手段推行欧化改革. 合作探究
探究方式:同桌为一个小组讨论(任选一题)
1、怎样评价彼得一世?(是“暴君”还是“大帝”?请用史实说明)
2、怎样评价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历史作用?(“资产阶级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还是“封建经济军事改革,尽管使俄国跟上了近代化的步伐,但仍未根本改变俄国封建落后的状态”?分别有何史实依据?) 感悟历史教师提出自己的看法(要点): 1.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为俄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奠定了近现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其主要局限性是未能废除农奴制度,侵略扩张也给亚欧人民带来了灾难。
2.彼得一世改革内容波及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初步改变了俄国的落后面貌,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为俄国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为俄国的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改革的主要局限性是没能废除落后的农奴制度。所以彼得一世改革是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回味历史问题延伸和彼得一世同一时期的清朝康熙大帝有哪些杰出政绩?两位大帝的政绩有哪些异同之处?你认为哪一位大帝的政绩更突出,为什么? 金钱是战争的命脉。
——彼得一世重商主义资本主义早期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
主要内容:1、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足的标志
2、主张积极发展工商业
3、鼓励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
历史作用:
1、增加政府收入,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引起商业竞争和殖民争夺,导致殖民战争。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同步练习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时候,俄国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
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的全面落后
B.彼得一世胸怀大志
C.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D.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4、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观条件之一是
A.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的俄国的发展
B.莫斯科、土拉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
C.俄国在对外战争中打败了瑞典和土耳其
D.彼得一世亲自到西欧考察,积累知识,聘请人才
5、彼得一世改革
A.建立了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B.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
C.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的沙皇统治
D.巩固了商人和新兴地主的封建统治
6、彼得一世改革的显著特点是
A.把落后的俄国推入近代化
B.使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C.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式来巩固统治
D.夺取了第一个出海口
7、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8、彼得一世和康熙皇帝的最大不同点是
A.保持现状,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B.对外扩张,奠定了近代疆域的基础
C.力行改革,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平定内乱,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9、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掌握俄国实权的同一年,世界上还发生了①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②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③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④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③④
10、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是
A.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自上而下的封建经济和军事改革
C.封建贵族进行的近代化改良运动
D.贵族和商人联合进行的西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摘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
(3)列举一个“彼得的强制性改革”的例子?
1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究感悟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在经过艰苦奋斗和付出沉重代价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之后,于1703年亲自规划建立的一座海滨城市,把它作为引进西欧国家先进技术和人才、进行对外贸易的窗口和平台。从此俄罗斯融入国际社会,国势日隆,成为东欧的一个强国。同彼得大帝梦寐以求、毕生奋斗打开海上门户、融入国际社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清王朝长期实行的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闭关锁国政策。与彼得大帝基本同时代的清康熙及其以后的雍正、乾隆三代,确实给中国带来康乾盛世。但是,当时西方国家工业、科技正在以一日千里之势迅猛发展,而清王朝封建统治者对此茫然无知,顽固地坚持腐朽落后的封建经济制度和体制,拒绝任何根本性的改革。在对外关系上,坚持闭关锁国的错误政策。把自己隔绝于日新月异的世界体系之外。马克思在评述中英鸦片战争时曾极其深刻地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果然,其后在“洋人”的坚船利炮而前,只有屈辱地以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来苟生。所以,有些史学家认为,“彼得的崛起是旭日东升前的曙光,‘康乾盛世’是落日西下时的余辉。”彼得一世和康熙大帝是同时代的两位伟大的君主,请结合材料思考,谈谈两者的相同之处。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此不同又对各自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训练测评】
一、选择题
1、B 2、A 3、A 4、D 5、B 6、C 7、A 8、C 9、C 10、C
二、非选择题
11、(1)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其落后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2)彼得一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增添许多新税种,强迫农民终身当兵等措施来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从而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
(3)彼得一世强迫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或去国外学习,规定不毕业者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
12、①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彼得一世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他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②经济改革:他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还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将原来按户收税改为按每个男性农奴征收“人头税”。
③政治改革:彼得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地方各省设总督,直接听命于沙沙皇;废除旧贵族凭出身和血统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
④教育生活改革:彼得一世仿效西方,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他下令建立各种学校、医院、筹建科学院、博物馆,聘请外国人来传授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他还下令修建公共剧院,让戏剧从宫廷中走出来,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并把票价定为3戈比这样一个普通百姓都能承受的低价格。
【探究感悟】
提示:彼得一世和康熙皇帝的相同之处有: ①保持现状,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②对外扩张,奠定了近代疆域的基础③平定内乱,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两者最大不同点是彼得一世力行改革,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而康熙皇帝则实行闭关锁国,把自己隔绝于日新月异的世界体系之外。
两者的不同对各自国家产生的影响:彼得一世通过改革,最终使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而康熙皇帝实行闭关政策,只能导致清政府走向落后。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时候,俄国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
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彼得一世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俄国的全面落后
B.彼得一世胸怀大志
C.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D.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4、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观条件之一是
A.落后的农奴制度阻碍的俄国的发展
B.莫斯科、土拉等地出现了一些手工工场
C.俄国在对外战争中打败了瑞典和土耳其
D.彼得一世亲自到西欧考察,积累知识,聘请人才
5、彼得一世改革
A.建立了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B.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专制统治
C.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的沙皇统治
D.巩固了商人和新兴地主的封建统治
6、彼得一世改革的显著特点是
A.把落后的俄国推入近代化
B.使俄国步入欧洲强国行列
C.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式来巩固统治
D.夺取了第一个出海口
7、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8、彼得一世和康熙皇帝的最大不同点是
A.保持现状,巩固了封建专制统治
B.对外扩张,奠定了近代疆域的基础
C.力行改革,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
D.平定内乱,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9、1689年,彼得一世开始掌握俄国实权的同一年,世界上还发生了①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②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③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④美国联邦政府成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③④
10、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是
A.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自上而下的封建经济和军事改革
C.封建贵族进行的近代化改良运动
D.贵族和商人联合进行的西化运动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摘自岳麓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 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
(3)列举一个“彼得的强制性改革”的例子?
1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A 4、D 5、B 6、C 7、A 8、C 9、C 10、C
二、非选择题
11、(1)彼得大帝的改革是时代的要求。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其落后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2)彼得一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增添许多新税种,强迫农民终身当兵等措施来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从而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巨大的痛苦。
(3)彼得一世强迫贵族子弟必须进学校或去国外学习,规定不毕业者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
12、①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彼得一世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他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②经济改革:他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还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将原来按户收税改为按每个男性农奴征收“人头税”。
③政治改革:彼得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他在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地方各省设总督,直接听命于沙沙皇;废除旧贵族凭出身和血统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为其他阶层有才干的人开辟了谋职升官的门路。
④教育生活改革:彼得一世仿效西方,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他下令建立各种学校、医院、筹建科学院、博物馆,聘请外国人来传授先进的科学和技术。他还下令修建公共剧院,让戏剧从宫廷中走出来,发挥社会教育作用,并把票价定为3戈比这样一个普通百姓都能承受的低价格。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目标导学
学习本课主要了解十八世纪俄国通过彼得一世的改革走向近代化的过程,在领略彼得一
世的传奇风采的同时,形成对彼得一世的完整认识。学习时注意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彼得一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2、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3、彼得一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4、如何去评价彼得一世这一人物?
●点拨引领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18世纪初期的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本身发展的必
然产物。彼得一世即位以前,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
欧一些国家。
17世纪末,在尼德兰和英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确立,而在俄国依然是落后的封
建农奴制生产关系,贵族地主是支配一切的统治阶级。当时,俄国经济发展水平十分低
下。由于统治阶级上层的内讧和战乱频仍,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农民因饥荒、破
产和贫困而四处逃亡,出现了大量土地荒芜的现象。直至17世纪末,农业生产仍未得
到完全恢复,农民的耕地仍比过去减少20─25%。 17世纪俄国虽然出现了工场手工业,
但还很微弱,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商品经济还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主要是为封建
统治阶级服务的。后来,虽然出现了某些资本主义的微弱因素,却一直受到还在发展着
的农奴制的严重压抑。
与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俄国政治机构也存在着诸多弊端。17世纪的衙门制度,
反映了俄罗斯统一国家中央政权机关仍不健全:行政、财政、司法的权限不分;分工不
明确;财政制度紊乱;缺乏统一的监督;机构过于庞大。到17世纪末,衙门制度的流
弊已非常严重。办事效率极低,因循拖延之风泛滥,贪赃枉法、行贿受贿事件层出不穷。
俄国军事制度也存在着不少弊端。旧时的贵族军队,因平时经营地产、临打仗时行动迟
缓,纪律松驰,已渐渐失去它的军事意义。新成立的射击军,因主要由手工业者和商人
组成,他们不仅当兵,平时还从事手工业和买卖,加上训练和装备都很落后,作战能力
很低,也不能适应国家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的需要。
俄国的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宗教思想在一切思想文化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居民中识
字的人很少,社会上出现的书籍都是手抄本,错误连篇,价钱昂贵,行销的也都是一些
宣扬宗教的作品。虽然开办了一些学校,但都是宗教性的,教会对非宗教的知识传播采
取敌视态度。据统计,到17世纪下半期,象在莫斯科这样的大城市,居民中识字的人
数也仅占总人数的23.6%。这种落后状况,严重地阻碍着俄国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
中的有识之士,也看出这种落后状态对俄国的严重危害,也曾有人试图进行改革,但未
能大胆果断地进行,因而成效甚微。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
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亲自率团出国考察,学习西欧,实行了自上而下的、
大胆果断的全面改革。
2、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马
克思就认为彼得一世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首先,彼得一世改革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保证了俄国在北方战争中击败当时欧
军事强国瑞典,从而使“俄国在波罗的海沿岸站稳了脚跟”,“进入强国的行列”。
其次,彼得一世改革刷新了俄国政治、削弱了贵族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行政
管理效能,俄国著名历史学家波克罗夫斯基就曾认为彼得一世的行政改革具有近代资产
阶级改革的色彩,在俄国开创了近代议政制度。
另外,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俄国逐渐向近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进,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列宁指出,俄国的欧化“甚至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进行了”。
彼得一世改革,打破了俄国闭关自守的落后状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再次,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彼得一世改革具有近代化意义。它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
当然,也必须看到彼得一世改革的局限性。
彼得一世生活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作为贵族地主阶级的一个代表人物而活跃于政
治舞台。他虽然主张向西方学习,想让俄国摆脱落后状态,但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完成
这一事业。同时,广大农民从这次改革中也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因为彼得一世“提高地
主阶级、帮助新兴商人阶级和巩固这两个阶级的民族国家都是靠残酷地剥削农奴来进行
的。”此外,彼得一世改革所使用的手段是野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彼得大帝用野
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列宁也指出:“彼得大帝迅速地促使野蛮的俄罗斯人迅速采用
西欧的成果,决不惜用独裁方式,在反对野蛮势力时,决不拒绝使用野蛮的斗争手段”。
学习建议
学习本课内容时,还应注意理解“人丁税”、俄罗斯帝国等概念。
彼得一世改革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没有做具体要求,可作为第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铺垫。
本课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本课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必要性:
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 闭塞落后;
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 ;
可能性:
3、1689年, 正式掌权;
4、彼得一世的 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的改革措施
1、军事改革:
2、经济改革:
3、政治改革:
4、文化教育与生活习俗改革:
三、俄罗斯帝国崛起——改革的影响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改革存在的不足(局限性):
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②手段的过于野蛮和粗暴(镇压近卫军;处死太子);
③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征兵和征调劳工)
④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3、改革的积极意义:
①取得巨大成效,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②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
③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国家;
彼得亲政后立志变革俄国局面的信心
时间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康熙在位)
措施 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等
影响 局限:手段野蛮;剥削农民;对外扩张;强化农奴制;巩固专制。积极:增强了军事实力,跻身于强国行列,推动了社会进步。
性质 沙皇进行的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改革
思考题:
如何理解改革既促进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鼓励开办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
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高劳动力。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按其社会地位说,大部分是代役租农民,他们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国内市场狭小,也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